分享

太原公子

 茶香飘万里 2013-10-22
  古太原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尤其是出了两位友雄才大略的太原公子,即隋末太原留守李渊的公子李世民和唐末晋王李克用的公子李存勖。二位公子均生逢乱世,聪明勇决,识量过人,倾身下士,散财结客,辅佐父辈坐拥天下,而后承启天运,成为颇有作为的一代君王。尤其是李世民,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帝王中的“政治完人”。文治武功并盛,既空前又绝后。正因为有两位太原公子横空出世,所以后来“太原公子”一词,成了封建皇族中最有出息的皇子的代名词。就连后世许多贪图浮名、无所作为的皇太子,也自诩为“太原公子”,以显示其雄才大略,弄出不少笑话。
  
    千秋帝王业,不如少年社。李世民尽管有过不少封号,如赵王、秦王,以至后来谥号为“太宗”。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最关键的时刻,和最初的发迹之地是在太原。在这里,少年公子李世民充分显示了其超人的政治抱负、卓越的军事才干、独特的用人思想和出类拔萃的文学天赋。天下李氏出陇西。据李氏家谱记载:汉代飞将军李广驻陇西,抗击匈奴。其后裔成了当地著名的氏族之长,世代为敦煌郡守。西凉覆灭后李重耳逃往中原,在北魏供职。其后李熙、李天赐、李虎均为北魏、北周名将。李虎生李(日丙),李(日丙)生李渊。李渊不仅是著名武将之后,而且因为他的母亲与北周、隋两家皇室有血缘关系,所以六岁时就世袭了唐公的爵位。李世民为李渊次子,公元600年出生于陕西武功。公元615年随父举家迁往太原。李世民生于多事之秋,长于戎马之间,很早就显示出了其不同凡响的军事才干。据《旧唐书》载;隋大业十一年秋,隋炀帝北巡,被数十万突厥军队困于雁门,急得眼睛都哭肿了,急诏全国募兵,前来救难。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从太原北上,率军勤王。他仔细观察敌我双方的形势后,对大将军说:“敌人敢围天子,必定认为我军仓促难以救援。破敌之计在于:白天布旌旗十里,晚上征鼓连鸣不断。敌人就会以为我方救兵已到。自然会望风而逃。否则,敌众我寡,难以制胜。大将军依世民这计,虚张声势,果然吓退了数十万突厥军。死里逃生的隋炀帝,在感激的泪水中,第一次认识了这位不同凡响的太原公子。

    太原举义,奠定了李氏王朝三百年基业。而太原公平李世民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对于李渊,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唐高祖爱好酒色,只是凭借周、隋大贵族的身份,公元616年,得为太原留守。他起兵取关中,建立唐朝,主要依靠唐太宗的谋略武功,他本人并无创业才干,连做个守成的中等君王也是不成的。历史记载也确实如此。据《资治通鉴》载:隋朝末年,晋阳城里,李世民分析群雄并起的形势后,三次规劝李渊起义。第一次他劝其父:“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太原留守吓破了胆:“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告县官。”李渊听说举义的主张后,甚至吓得摆出一副大义灭亲的样子来。不久,李世民第二次规劝其父:“今盗贼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诏讨贼,贼可尽乎?……,大人设能尽贼,则功高不赏,身益危矣。唯昨日之言,可以救祸,此万全之策也,愿大人勿疑。”此时李渊已探得二郎阴养士马,欲举大事,无可奈何地说:“今日破家亡躯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后来李渊讨寇不力,炀帝要兴师问罪。李世民第三次规劝其父:“今主昏国乱,尽忠无益……晋阳士马精强,宫监蓄积巨万,以兹举事,何患无成!”此时的李渊只好对世民言听计众,举起了义旗。设若太原公子李世民,没有这晋阳三谏,李氏王朝何来三百年风光基业?太原公子,不仅智谋过人,而且知人善任,审时度势。至今晋源古城还流传着:李世民与狱中的刘文静,坐论天下大事;李世民在晋阳宫里贿结权臣裴寂,结成统一战线;李世民在晋祠门外计除敌手高君雅、王威等等传奇故事。此时,运筹帷幄的太原公子年仅十八九岁。郭沫若为之赋诗赞曰:“太原公子自无双,戎马生涯未肯降。”   另一位太原公子,后唐李存勖,声名虽不如唐太宗显赫。却也是一代枭雄。唐末沙陀人晋王李克用,与后梁朱全忠争锋。晋王李克用数战处于劣势,被困晋阳城,不敢与梁军交战。公元908年新晋王位的太原分子李存勖,一举大破梁军,扭转了战争局势。面对李存勖的胜利,朱全忠“惧而叹曰:生子当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耳”。后来,气势如虹的太原公子李存勖,果然灭掉了后梁,建立了后唐王朝。
  
    太原王气,成就了两位雄才大略的太原公子。太原公子,为历史名城锦上添花。后来,“太原公子”一词,成为雄霸天下的储君的代名词。但让人不可理喻的是,当代太原人竟不敢攀认这两位“太原公子”为乡贤。可能是这两位公子名气太大了,只有长安、开封那样的古都才与之相匹。所以在那里建庙立祀,是理所当然的。古都晋阳早已湮没于地下,昔日太原王气早已黯然失色。因而后人写吾乡吾贤之类的纪念文章,提得最多的是傅山、刘大鹏之类的名土,而对两位太原公子却笔墨甚少。有关他们的纪念之类的遗迹,除一通贞观碑外,别无他物。我到西安、无锡去旅游,看到昭陵、唐城里,李世民在那里享受着异常隆盛的香火,心生万端感慨:太原,是太原公子最钟情的城市;是他们的发迹祖地,是最有理由为他们建庙立祀的地方。李世民当年闻知刘武周攻占了太原,坚定地说:“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失太原必失‘下。”决意引兵,夺回了发祥之地,李存勖,更是视太原为宗祖之地。两位太原公子,如此看重太原,如此看重这块风水宝地。为何后世的太原人,却与之疏远了呢?

    写到历史名城晋源的时候,就想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太原城的豪门望族,尤其是李世民、李存勖这两位叱咤风云的太原公子,他们是太原王气成就的英才霸主,是太原历史文化的代表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