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太原史话 张德一 贾莉莉

 哲齐66 2022-12-27 发布于山西

狄仁杰69页单独记录杨家将86宋建太原城93

剪桐封弟 出自史记 晋世家 天子无戏言。

叔虞 实行 启以夏正 疆以戎索的政策。维持夏以来的传统制度 暂时不执行周的井田制和周公制定的新礼乐。积极发展了农牧业。史记鲁周公世家 记载了唐国曾出现禾稻“异亩同颖(穗)”的祥瑞之异。附近一些戎狄部落,也先后归附唐叔虞,唐国疆土日渐扩大,在邻国中威望也越来越高。叔虞死后,人们感念他“治国有方,造福黎民”的功绩,就在晋水源头建筑祠宇祭祀。



智瑶赠钟灭了仇由国。

晋国六卿之间经过激烈的兼并战争,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形成智、赵、韩、魏四家并立的局面。晋出公十八年(前457),赵鞅卒,智氏卿族的智瑶成为执掌国政的正卿。他野心勃勃地向外拓展地盘,曾以馈赠大钟为诱饵,袭灭了位于今山西省盂县一带的仇由国。①又同韩、赵、魏瓜分了原已归入晋公室的范、中行氏的土地。晋出公十分震怒,欲借齐、鲁两国的兵力驱逐四卿,四卿联军进攻晋公室,晋出公被迫出逃齐国,死在途中。智瑶另立新君晋哀公,此后“晋国政皆决智伯”。②智瑶贪得无厌,又于晋哀公四年(前453),以奉哀公之命准备伐越,恢复晋国霸主地位为由,要其余三家各自从领地中拿出50公里的土地归公家,所谓“公家”就是智家,韩康子和魏桓子畏惧智瑶的淫威,如数交出土地。智瑶又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今山西省离石县西北)的地方,赵襄子口气很硬地说:“土地是先人留下的产业,哪能随便送给别人!”智瑶大怒,联合韩康子、魏桓子一同出兵攻打赵氏,答应灭赵以后三家平分其土地和户口。赵襄子遵照父亲遗训,决定退守晋阳城。

晋阳城高大坚固 粮草充足 民心归附。宫殿铜柱子可以融化做弓箭的箭头 墙壁里面的材料可以做箭杆。联军久攻不下。智伯改用水围,水位只差六尺就和城墙一样高了 赵襄子派张孟谈出城 以唇亡齿寒游说韩康子和魏桓子。三家临阵倒戈 灭了智伯。

在这之后晋国名义上存在了半个世纪 经历了哀公,幽公,烈公,孝公 静公五代。前438年,哀公死幽公继位, 三家见新君软弱无能,只留了绛州个曲沃给晋 瓜分了其他的土地。三家就成为三个独立的国家了 史学家以三家分晋是战国的开端。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三家 成为战国七雄行列。



豫让叹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焉”。

历史上好几个豫让桥 1定襄邢村豫让桥,2襄垣县城北关石河上的豫让桥。


前248年 秦庄襄王攻打战国后占领晋阳 设置太原郡 太原就成了城市专有名词。

第二年赵国收复了晋阳,前246年 嬴政元年 秦国第二次平定晋阳 重置太原郡。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汉武帝刘彻创立州刺史制,全国分13个刺史 晋阳喂并州刺史部治所 所以太原又称并州。


曹操层将太原郡归属冀州,曹操见南匈奴自汉光武帝建武年(25~56)入居塞内以来,其民与编户同,人口繁殖很快,恐难以禁制,

其编为左、右、前、后、中五部,分散居住到晋阳周围的大陵(今文县东北)、新兴(今忻州)、蒲子(今隰县)、祁县(今祁县南)、兹氏临汾市南)等。


最初的寒食节事清明前一个月 民间苦不堪言 有人心爱生病甚至死亡。东汉末年改为三天,曹操改为一天。


北齐 晋阳成曾被改名龙山城 东魏北齐 造就了大量佛教文物,北齐29年 国君大都残暴荒淫,声色犬马 甚至认为他的鹰犬比大臣更重要。1955年古城营和花塔村之间出土了18件汉白玉石佛,其中两件有东魏年号。是540 545年的作品。

北魏后主高玮 北周攻城时 他正带着宠妃冯小怜在宁武静乐这次狩猎。李商隐诗: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戒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回。


581面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同意全国 结束了270多年的大分列。所以那个杨坚做了一些政治改革,他规定9级以上的地方官统一由中央任免,州县官员三年一换,不得重任,不用本地人做官,他开启了科举制度为一般的知识分子和能人参加政权开辟的道路,此后历代帝王都沿用了科举制。

隋炀帝。隋炀帝是有名的暴君,他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太子杨勇当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城市净网,所以呢,在登记后在龙兴之地晋阳大兴土木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建,在大约三年公元607年他还发10余万南丁着太行山修了,只打并重的,迟到大约四年,又在汾水之畔的管涔山修建了汾阳宫。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扩建了东魏权臣高欢所著的晋阳宫,在宫外筑起了高四丈周长3.5公里的工程墙,一开始叫宫城,后来孙膑更名为星城开皇,开皇16年公元596年,又在新城之西修筑了高四丈,周四公里的仓城,仓城的东城墙和新城的西城墙是连在一起的这两个新建的小城和北齐的大明城也就是春秋时的晋阳城,是呈品字型出来,在晋阳城的北部。

这时的晋阳城已经是城里有城,城外有城的北方大城市了,西晋刘琨建的13.5公里的城是外城,新城,仓城,以及大明城是内城,隋还在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在晋阳城中修建了惠明寺以及塔,塔在北宋太平兴国4年,979年毁掉了,在宋真宗时又重建,现存的阿育王塔是明洪武18年1385年,在惠明寺塔基础上重建的至今还存在。

隋炀帝杨广对于太原留守,李渊既想用又不放心,所以他借口去扬州观赏琼花,命令李渊在三个月内,新造一座晋阳宫,如果建成就说他是老早建好的是赵阳光,有谋反之意,如果造不成就是慢君同样是死罪,这个把李渊难住了,李世民连忙献计,惠明寺后佛殿的尺码正好和宫殿的尺寸一样,可以先暂借木料砖瓦,李世民和惠明寺的住持是棋友,将来定要答谢,于是李渊就用惠明寺后佛殿的材料,先盖了晋阳行宫,杨广到了晋阳,果然说是事先建造,必有谋反之意,李渊赶紧辩解,最后让工匠拔出来钉子验证没有一点生锈的痕迹,证明是新盖的宫殿,才得以保存了性命。

后来晋阳地区爆发了农民起义,杨广本来希望太原留守李渊能够镇压起义军,不料李渊负责的晋阳开粮仓,赈饥民,招兵买马,趁机扩大了实力,从晋阳起兵灭隋建唐。一代隋朝,短短37年就这样葬送在了杨广的手上。

唐代北都

李渊的母亲孤独氏和隋文帝杨坚的孤独皇后是姐妹,李渊从小就世袭了唐国公。

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5月,李渊在晋阳,以讨伐刘武周为名,开始招兵买马。副将王威,高君雅发现后

密谋在晋祠祈雨是逮捕李渊。李渊让李世民提前埋伏在晋阳宫外,剑王阁二人捉拿展出。七月李渊以三子元吉为太原留守,在晋祠唐叔虞祠前祈祷后发兵。4个月就攻占了国都长安。历当时年仅13岁的代王杨侑为皇帝。

公元618年5月,代王杨侑禅让给唐王李渊,李渊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定国号唐。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4月,马邑的刘武周率领2万兵马夺榆次,平遥介休等地,6月进攻到了晋阳城下,晋阳留守齐王王李元吉连夜携妻妾逃往长安。刘武周得晋阳后以破竹之势连晋州,绛州,龙门等地蒲版版的守将王行本也宣布响应刘武周李渊吓得惊慌失措。

李世民清楚的看到晋阳如果不能收复,初创的唐朝就会有危亡的可能,于是他请战。他说: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冀平殄武周,克复汾晋。

11月,李世民趁冰冻渡过黄河,在今天的新绛西南采取坚壁不战,闭营养锐的策略,在刘武周的兵疲惫粮尽的时候 在介休霍县一带大败刘武周大将宋金刚,招降了猛将尉迟敬德收复的晋阳。唐代的秦王破阵乐,就是李世民平定刘武周时,吸取当地的民间歌谣而创作的,后来更名为七德舞,正式颁典为皇家的宫廷音乐。

李世民即位后627年,更加重视晋阳,设并州下辖晋阳太原等13县,让李勣就是徐茂公为并州长史。

李勣文韬武略,在晋阳令行禁止,突厥兵数次兵临晋阳,不是被击溃就是知难而退,唐朝的北疆逐渐获得了安宁,李勣镇守晋阳十六载,修筑了汾水东边的 北齐晋阳城,东西二城互为犄角。

武则天继位后认为晋阳是唐朝的开创之地,又是自己的故乡,所以对晋阳倍加青睐,天授元年690年命并州长史崔神庆,在东城西城之间,建连城将东西二城连为一体,长寿元年692年,降诏以晋阳为北都与东都洛阳,西都长安相仿。

神龙元年705,中宗

中宗李显费晋阳北都称号复置并州,开元11年723年,玄宗李隆基幸晋阳并改并州为太原复置北都,天宝元年,742李隆基又改北都为北京与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并称三京。

李白 天王三京 北都其一……雄藩巨镇 非贤莫居。



狄仁杰破除迷信,为民所想

显庆五年(660),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游汾阳宫(在今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先到了晋阳,命狄仁杰负责行宫布置等有关事宜。从晋阳到汾阳避暑宫时须路经妒女祠(在今山西省盂县),相传妒女为春秋时介子推之妹,忌妒心极强,看到身着华丽服装的女人经过,必遣雷、风、电、雹击袭。当时晋阳最高长官李冲玄担心皇帝、皇后圣驾受惊骇,欲征夫数万另修一条能绕过妒女祠的新驰道,狄仁杰极力反对,不以为然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②终于制止了一场劳民伤财的谣役。垂拱四年(688),狄仁杰奉命南下做江南道巡抚大使。其时江南官民都非常讲迷信,四处建造各种祠庙奉祀,所有一切花费均摊派在百姓头上,并有贪官污更乘机渔利。狄仁杰奏请武则天批准,举焚毁了1700多所神祠,只留下夏禹、吴泰伯、季扎、伍员四座神祠,因为他们是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人物。

907-960是五代十国 共53年,晋阳是五代十国战乱祸源之地,后唐,后晋,后汉,十国的北汉都兴起于晋阳。

突厥族沙陀部的贵族李克用是唐末的乱世枭雄,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于中和三年883年受封为河东节度事,后来又进封为晋王,李克用和朱温对峙17年,始终用的是唐朝皇帝年号,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温灭唐志列维良次年李克用死其子李存勖即为晋王。从公元908年,李存勖继位进而到公元923年,从晋阳出兵灭梁建堂,史称后唐两家又对峙了15年,最后以朱温的灭亡而成为最后的结局。


李存旭在洛阳即帝位后,改元同光追踪李克用为太祖皇帝,仍以晋阳为西京,随后又改为都,李存勖,定国号为唐,表示继承和恢复唐朝的正统。其实 他们父子都是出身沙陀。

后晋皇帝石敬瑭也是沙陀人。这个无耻的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给了辽,且每年贡币30万。45岁的石敬瑭,百34岁的耶律德光为父。儿子比父亲大了11岁。石敬瑭在晋阳称帝后的第二年,迁都开封定晋阳为北京。他在位十年残酷地剥削人民,而且还盗掘了后唐闵帝李从厚的陵墓。

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先祖也是沙陀人。石敬瑭死后封刘知远为太原王,他却不服从调遣,只是心意的在晋阳称霸。947年 刘知远称帝,国号大汉, 史称北汉。北汉最后被后周郭威所灭。

北,汉是十国之中唯一的北方割据政权,950年后周郭威灭后汉,刘知远的弟弟刘崇次年在晋阳称帝,仍用乾佑年号,史家称之为北汉。

北汉的疆域非常小,仅有晋阳周围的十个州但却经历了4代29年,直到宋朝成立后20余年才被灭国。


宋朝正式建立时尚,有后蜀,荆唐,南唐,吴越,荆南,北汉等割据政权存在,北汉的刘氏有辽作后援,一时难以攻取。宋朝建国20年之后的太平兴国4年,公元979年才攻下晋阳平定北汉,期间曾数次用兵,其中两次还是皇帝御驾亲征,戏曲三下河东演的就是这段历史。

赵匡胤,赵光义兄弟数次讨伐晋阳,前后历经十余年之久,才攻下晋阳城平定的北汉。赵匡胤突然去世之后,赵光义即位,改元为太平兴国,4年以后太平兴国4年才御驾亲征平定了北汉。

太清英国5年 赵光义水淹晋阳 企图彻底毁了这座城。

春秋时期赵襄子,汉文帝刘恒、北齐高洋父子、唐朝李渊父子、五代李存勖、石敬塘、

刘知远等人均是依托晋阳,或一统天下,或继承大业,或偏霸割据。认为晋阳城风水好,说晋阳城北面的系舟山是“龙角”,城西南山、天龙山是“龙尾”,晋阳居中是“龙腹”、“龙城”,认为谁要是占了晋阳,谁就有可能得天下,赵光义害怕晋阳再有“真龙天子”现,争夺宋朝天下,才下令火焚晋阳,同时又派许多兵士将系舟山巅铲平,目的是要拔去“龙角”。数年之后在唐明镇建新城,只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街,也是由此起因,为的是钉破“龙脉”。此事虽未见正史记载,但元好问“……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正是喻此。①不管怎么说吧,一座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等10余朝的古代大都会城市就这样被愚昧无知的封建皇帝毁灭了。


赵光义毁掉晋阳,自以为很聪明,其实不然,由于晋阳城被毁,中原失去屏障,致使后来金兵长驱直入,携徽、钦二帝,使赵氏子孙受辱,山河破碎。

赵光义毁晋阳之后,禁止百姓在晋阳的旧址居住,迁并州治所于榆次城,废晋阳,太原二县改为平晋县,炫耀平晋阳的功德。

然而当地老百姓宁愿流离失所,也不进入平晋城,而是分散居住到了河南,榆次,唐明镇等地,史载:77年,故城父老不入新城,在今天太原市小店区的城西村南畔村北畔村之间,及平晋县故城的遗址,至今尚有旧县疙瘩地名。民间传说,根据小麦成熟时颜色的黄绿不同,可以看出城中道路的分布走向。

赵光义将自己曾经作战指挥驻扎过的汾东行宫改造成了请晋寺,御制了平晋记碑文,但是民间老百姓却不买账,屡屡暗中将赵光义御驾亲征纪念馆烧毁。弄的地方官也毫无办法,只好作罢。

赵光义还仿照唐太宗李世民命赵昌言撰文张任静书丹弄了一块新修晋祠之铭并序在太平兴国9年984年立于晋祠。老百姓呢,最后将这块碑敲的是一字不留,这也是形成了一个宋代的无字碑,山西人民对他对赵家的皇帝不满,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火焚晋阳,第2个是杨家将在宋朝的不平等遭遇等等。过去在晋阳古城遗址一带的古城营村周围,绝不上演三下河东,人们认为演三下河东就是对当地人的侮辱。

赵光义将晋阳城火焚水,灌夷为废墟之后,在太平兴国7年982年命令潘美,在唐明村建一座新城,宋朝的时候避讳太原,晋阳这样的名称,新城的叫做紧州军事,直到70多年以后的宋仁宗嘉佑4年,公元11059年才恢复了太原府这个旧称。

这就是刚才说到的77年不进城这样的历史记载。

太原城北的呼延村是宋初名将呼延赞的故乡,在宋朝初年北部边疆,经常受到契丹的侵扰,呼延赞在身上刺有赤心杀贼四个字,儿子们也刺上了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来表示其捍边杀敌的决心。

太原市大南门外的寇庄原为宋初名相寇准的别墅。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他曾力主真宗御驾亲征,反对南逃。


北宋联金攻辽 最后辽灭 金继续攻打宋。北宋也没了。

元好问是鲜卑后人 改姓元。

元朝1303年大地震之后太原路改为冀宁路 希望地震能够平息。

元朝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四等。


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利益,人为地制造矛盾,们把全国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我国西北各族和到中国来的中东欧人)、汉人(指原来在金朝统治下的汉、女真、契丹、渤海、高丽人)、南人(指原属南宋地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四等,在法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有不同的规定。如只许蒙古人打汉人,不许汉人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只罚出征和“烧埋银”;而汉人和南人打死人除判死刑外,还必须出50两烧埋银。元朝统治者还下令没收汉人、南人的军器马匹,规定10家合用一把菜刀,不许汉人习武、集会,甚至夜间点灯也要受到限制。


明朝朱元璋1368登基 徐达常遇春攻下的太原成几乎没人 有人说 太原城明以前的住户只有小剪子巷一家 姓陈的。其他绝大部分都是后来迁入的。元末天灾人祸 白莲教红巾军风起云涌。

南、北三面展



明扩建后的太原新城,城周12公里,城高3.5丈,壕深3丈,城里面夯土,外面用砖包砌。城头上建重檐翘角的大楼12座(城门楼8座,城角楼4座),小楼92座,敌台32座。远望太原城郭,巍峨壮壮观,气势非凡,著名文学家王世贞赞曰“太原城甚壮丽,二十五睥睨作一楼,神京不如也”。①太原新城共开8道城门,南为朝天、太平,北为镇朔、拱极,东为来春、迎晖,西为通汾、阅武;后更名迎泽(大南门)、承恩(新南门)、镇远(大北门)、拱极(小北门)、宜(大东门)、迎晖(小东门)、阜城(旱西门)、

振武(水西门)。其7座城门均为新建,

只有西面阅武(振武)门是原来送建金肃门。

明代宗景泰初年(1450),太原巡抚朱鉴为防御瓦刺鞑靼骚扰,在南门外修建了一座“城周五里七十步,高二丈五尺”的土城设5道城门(东面有2道),叫“南关城”。同时还修筑了“周围九十步”,有南北两门的“老军营堡”和周围1公里,有南北两门“北关城”。嘉靖四十四年(1565),太原巡抚万恭对太原城进行修葺,又用砖包南关城,筑“连城”①,将南关城与大城连为一体。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进兵太原将南关城焚毁,连城也被李闯王部将陈永福拆毁。南关城遗址在今太原市文源巷山西省图书馆带,清乾隆时尚有城门楼一座。北关城又名上关城,位于镇远(大北门)外,毁于明末,遗址即今永兴堡一带。老军营堡建在宋淳化三年(992)所筑南关城旧址上,因名老军营,遗址即今南内桥东老军营一带。


明朝的行政区划是省、府(州)、县三级制(少数地区为省、府、州、县四级制),初期采用元朝“行中书省”制,洪武九年(1376)后,为“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省一级建置。最高长官布政使掌管民政、财政,同时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负责司法和军事,形成三个互不统属的地方政权机构,合称“三司”。山西三司衙署都在太原城,布政使司隶属中央吏部和户部,领太原、平阳、汾州(原为直隶州,万历二十三年改府)、潞安、大同5府,泽州、洲、辽州3个直隶州。按察使司隶属中央刑部和都察院,下分冀宁、冀北、河东3道。山西都指挥使司隶属中央后军都督府,下辖大原左、太原右、太原前、振武、平阳、镇西、潞州、沈阳中护、汾州9卫,每卫又辖5600军士,各有千户所(1120人)、百户所(112人)不等。太原府领平定、忻、代、苛岚、保德5个州,阳曲(治所在太原城)、太原(明朝新置,治所在今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榆次、太谷、祁县、徐沟、清源、交城、文水、寿阳、孟县、静乐、河曲(明朝新置,在今河曲县东南35公里)等13个县。今太原市区府东街省政府大院即明代布政使衙门遗址,已并入钟楼街的按司街有明代提刑按察使司衙署,大关帝庙以西的都司街有明代都指挥使司衙署,府西街67号药材公司制药厂大院即明代阳曲县衙门。其余北司街、察院后、校尉营、前所街等街道,亦因明代各官府衙门和驻军所在地而得名。

朱棡是朱元璋第三子,马皇后的儿子。

晋王朱桐是朱元璋摘三子,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他学文于宋廉,学书于杜环,长得“修目美臀,顾盼有威,多智数。然性骄,在多不法”。②曾以奔马将人扯裂开心取乐,就藩太原途中因鞭挞膳夫,受到朱元璋的斥责教训。明洪武三年(1370)四月,朱元璋将皇子封王于各地,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明太祖四子,后为明成相被寄于重任,多次率兵出塞筑城屯田,连朝廷派来的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等大将都受其节制。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闻听朱棡藏兵五台山,以为有异谋,命太子朱标巡边时挟其回朝欲废为庶人,后经太子力为讲情,朱桐自己也哭泣悔过,朱元璋才收回成命,让朱桐回到太原。

朱棡受封晋王后没有立即前往太原,而是让岳父永平侯谢成在太原修筑金王府,当时的选择是在古晋阳城遗址,可是刚一动工,一阵大风,准备的材料毁之殆尽,人们认为这是上天告诉大家选址不吉利,于是重新选址在宋建太原城的东北。



晋王府是一座方形城,南北中轴线上建有宫殿,类似皇宫格局,叫做宫城(内城)。宫城辟有4门,遗址即今“东华门”、“西华门”、“南华门”以及“后宰门”。一般的人都不知道后宰门,以为晋王府只有3道门,后宰门遗址在今北肖墙附近的儿童医院,清代为“后宰门街”,比较偏僻,只有居民数家。晋王府外城的墙叫“萧墙”,民国24年出版的《太原指南》街巷记载中将“萧”改作“肖”,遗址即今“南肖墙”、“北肖墙”、“东肖墙”、“西肖墙”。晋王府前左有天地坛,是晋王祭祀天地的地方;右有王府花园;正南东西夹道前,建有4座红色牌楼;西面有典膳所,是王府管理膳食之处。今“天地坛”、“典膳所”、“杏花岭”和已改做五一路其中一段的“红四牌楼”等街道,基本是明朝晋王府建筑遗址。“东丹埋”、“西丹坏”则是晋王府宫殿台阶遗址,“晋府店”是供应王府生活用品专设机构的遗址。

清朝顺治三年(1646)四月十三日,豪华的晋王府突然失火,燃晓月余方息,所有的宫殿和各种建筑物在烈火吞噬中都化成灰烬。


晋王朱棡于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毙于洪武三年(1398),摘子济嬉继位,为晋定王。明代晋共历10主,其子孙列爵封王者有24人,遍布山西晋中、晋南各地他们大都在太原城建有王府,如众星拱月一般分布在晋王府周围今就有遗名、遗址者简单叙述一下。

平阳王府:解放大楼附近旧有“老三府街”,原是永乐初(1403)朱桐庶三子朱济横为平阳王时府址。

宁化王府:桥头街路北的“宁化府正巷”,原是永乐八年(1410朱桐庶五子朱济焕为宁化王时府址。

广昌王府:今东、西缉虎营街原为一街,明代称“广昌府前街,原是永乐初年(1403)朱桐嘀七子朱济煸为广昌王时府址。王府以排行为名,也称“七府营”,相传七府子弟朝晋王时中途遇虎,军士们持械杀虎,故又名“缉虎营”。附近的“多马巷”即是七府子弟受惊躲马之处。


明太原县城素有“凤凰城”之誉,县城东西长1公里,为凤凰翅膀,南北0.75公里,为凤凰身躯。北门瓮城门面东,如凤首朝阳,瓮城间路两旁,各有水井一眼,如凤之双目;南门两城门均向南开,城外宝华阁,似凤高翘之尾。东西二门瓮城们均折向南开,如凤之双翼;城中字街心有好汉破,象征征凤腹隆起。

傅山当道士是因为不用剃发,朱衣暗含朱明王朝。

他的著作主要有《霜红龛集》、《两汉书姓名韵》、《傅氏女科》、《评注金刚经》、《霜红龛墨宝》等。他的诗文自成一体,写字不宗一家,行医不泥古方,读书融儒、释、道为一体。民间评说傅山“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①然而他的字是“一字千金”,画被列为“神品”,医被尊为“仙医”,更让人尊敬的是他的人品。

太原地区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傅山的传说,据说太原“清和玩饭店的名字是傅山起的,他曾写过“头脑杂割清和元”牌匾,“清”指清朝,“元”指元朝,其含意表示出其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清朝从顺治元年1644年,炸塌太原城墙到1911年10月山西新军起义,共统治太原267年。清朝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府县,三级行省的长官是总督或者巡抚下面又有布政司,暗查司,提督学政等部门长官,山西没有总督巡抚及全省最高行政领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