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洋贿赂”的反思与追问

 庸庸学馆 2013-10-22
对“洋贿赂”的反思与追问
首都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杨积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知名跨国企业在中国爆出花样繁多的商业贿赂行为。这些跨国企业所从事的行业,不少与我国的国计民生相关,它们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也非同凡响。“洋贿赂”事件的频频发生,不得不让人对其滋生和蔓延进行反思和追问。 

    其一,反思“洋贿赂”滋生的土壤。一个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一定有其卓越的企业内在因素,也一定有其令世人所认可和尊敬的产品创造和服务精神,否则,这样的企业绝对不可能长久,更不可能在全球获得成功。然而,在商业利益的追逐中,谁也不可能保证他们绝对没有污点。笔者想追问的是,这些被商业利益诱惑着的灰色冲动,会在哪一片土地上滋生、发芽、成长?更想追问的是,在中国的商业土壤里,有什么样的滋养和环境,让那么多知名的跨国企业揭下其荣耀的面纱,用肮脏的贿赂来推展他们的商业追求?这应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复杂的课题。但是,我们从浅层次的反思中也不难看到,我们商业竞争的透明度的缺失、市场竞争与权力之间的暧昧纠集、市场积极监管的乏力、商业违规行为惩治力度的不足等等,都让“洋贿赂”变成了一些跨国企业拓展疆土的助推器和敲门砖,并在尝到甜头后不仅入乡随俗,而且还不断改造升级,变换手法。 

    其二,警惕“洋贿赂”编织的网。如果一个小企业,为了一个单个的商业行为进行贿赂,所造成的影响也许并不那么可怕。但是,对那些富可敌国的全球性知名跨国企业精心设计实施的各种有组织、有规划的商业贿赂行为,却一定不能轻视。每一个涉及“洋贿赂”的跨国企业,都在精心编织着该企业在其所从事的商业领域的“灰色的商业网络”,并以该网络谋求不正当的商业竞争和商业排挤,在用“洋贿赂”所构建的“灰色的商业网络”中,那些众多在成长和发展中处于弱势的国内企业,会被他们所构建的灰色网络吞没、窒息。试想,涉及众多国计民生领域的跨国巨头,在我国的市场领域通过“洋贿赂”搭建着其“灰色的商业网络”,这些一张张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灰色网络彼此交织,将会是一张可怕的大网,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我们的市场经济就会被一张无形的网络窒息。 

    其三,警惕“洋贿赂”的伤害。跨国企业以其经济实力、市场优势、产品优势并借助“洋贿赂”所铺展开来的网络,对我们的伤害将会是巨大的,而且是多层面的。“洋贿赂”是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它扼杀的是中国正在成长的市场竞争,污染的是公平的市场环境,直接侵害的是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跨国大企业的“洋贿赂”窒息着民族企业正常的竞争和成长空间,严重影响着民族企业的健康发展。 

    其四,需要对“洋贿赂”亮剑。面对“洋贿赂”在国内的不断蔓延,我们在高度警惕的同时,一定要敢于亮剑。首先,在立法层面,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反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尤其要构建具有威慑力的惩罚标准和惩治体系;其次,要完善监管机制和监管职能,强化积极的监管力度;再次,要加强行政执法和司法保障,依法严厉打击“洋贿赂”,让贿赂行为和受贿行为都付出沉重代价,从而警示相关企业,净化我国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保护国内外一切诚信企业,形成健康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