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忻州遗山墓园

 雲鹏子愚 2013-10-24

“遗山墓园”风采再现

(2013-10-22 08:50:31)
转载文化旅游周刊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第8193期文化旅游周刊

鈥溡派侥乖扳澐绮稍傧

鈥溡派侥乖扳澐绮稍傧

 遗山墓园内新建的东碑廊(张林全 摄)
  2013 年9 月29 日,位于忻府区韩岩村的遗山墓园修葺完成,以古朴雅致、大气雄宏的姿态开园。修葺之后的墓园,旧迹古朴凝重,新制宏阔厚重,堪称一项经典工程、历史工程。修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修旧与新建”相结合,突出了金元建筑的粗犷宏厚风格。遗山墓园的落成,为我市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推动先进文化建设,提升地域文化内涵,不断增强发展的竞争力和软实力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政府重视社会参与修
  葺工程如期告竣
  去年夏天,市委董洪运书记考察元墓,见墓园零落,因而提出重修墓园,并责成忻府区实施墓园建设工程,以弘扬中华国学,传承先哲人文,淳化一方风气,进而服务新型工业旅游城市建设。
  今春,忻府区委、区政府把墓园修葺工程作为年度二十项重点工程之一来抓。该工程起始于2013 年5 月2 日,总投资1100 万元。墓园总占地面积68 亩,其中园内旧有面积40 亩,园外28 亩,硬化7000 多平方米,绿化37000 多平方米,新植树木2000 余株,绿化率达到80﹪以上。新建了三碹砖石大门1 座,6.8米的元遗山先生铜像1 尊,双檐歇山顶大殿1 座,玉带桥1 座,长68 米碑廊2 处。新立石碑9 方,四柱三顶牌楼1 座,墓标1 对,六角碑亭1 座。辟杏园16 亩,建绿色停车场1600 平方米,设大幅屏风2 面。维修了野史亭、飨堂、围墙等。今日的遗山墓园,新增的28 亩停车场和杏园为租赁用地。从立项、设计到施工,工程始终是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切关怀精心指导下进行的。修葺工程历时140 天,于2013年9 月20 日告竣。
  遗山墓园的落成,倾注了市、区两级领导及有关专家的心血。市委书记董洪运积极倡导、亲自把关、审定方案,并多次亲临现场具体指导;国学大师姚奠中老先生积极提议修缮元墓,亲笔题写了墓园名称;市政协主席张明成精心撰写碑记,指导制作碑廊;市委常委、秘书长郝钧藩多次到工地检查指导并协调有关工作;忻州师院党委书记王秋生和元好问研究会的专家学者持续关注,精心指导;忻府区委、区政府把遗山墓园修葺工程作为落实市委“3581”发展战略、打造人文魅力忻府、实现“五区”建设目标的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督办,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今秋,董书记亲撰碑文,其情之深、责之重、文之雅、思之远令人感佩,摘录碑文如下:
  邑先贤元遗山先生,诗作规模李杜,凌轹苏黄,诚金元文坛之宗匠,其叩询天地,追问情为何物,迄今发瞶而振聋。尝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后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等职。西元一二三四年金亡,不仕。于家筑室三楹,名曰野史亭,著述其中。成《壬辰杂编》及《中州集》百余万言。后之纂修《金史》者,多本其说。一二五七年秋九月,先生卒于获鹿寓舍,马舁归葬于故里韩岩之先茔。先生诗史比翼,德业同馨,故能八百余年彪炳于世。
  遗山墓园,迄今七百五十余载,中虽多修葺,至清乾隆间,已复破败凋零。幸忻州知州汪本直为之重修,厚墓垣,崇墓封,植松槚以荫之。重镌遗山之墓碑,以标元子之素节;再启秀容之贤关,皆感良牧之胜绩。然自汪牧重修后,经二百余年风雨,至民国重建野史亭,亦历劫火九十载矣。
  前人作,后人绍。余忝位忻州已迫五载。岁昨,往谒元墓,凭吊先哲,睹断碣荒草,残垣漏室,深感有负往圣,难承文脉,遂倡重修墓园,以弘扬中华国学,传承先贤人文,淳化一方风气。忻府区诸同仁遂谋划设计,斥资兴工,夙夜不息。三春肇基,九秋告竣,修缮文物,展扩墓园,建牌坊于通道,树墓表于茔丘,陈典籍于高馆,列诗碑于长廊,引绿水以绕南亩,种杏林而成芳园。墓园为之一新,古亭因以焕然,瞻铜像以拜谒,勒碑石而记始末。赞曰:系舟苍苍,牧马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时二零一三年九月吉旦。
  今年寿高一百零一岁的姚奠中老先生,对遗山墓园落成开园表示由衷的高兴,对忻州高度重视元好问研究工作给予赞赏。他说,元好问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学史上有非常高的地位,忻州市这样重视遗山墓园保护,是盛事、喜事。忻州人杰地灵,在历史上走出了一批仁人志士,希望今后能够出现更多的人才。在参观墓园景观后姚老先生欣然题词:“遗山文史双名世,合与金石万古流。”
  遗山先生的生平业绩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鲜卑拓跋氏之后,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 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 年)九月初四,享年68 岁。历经朝代更迭、异乡羁管,他是我国金元之际最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文化活动家。世称“遗山先生”。除文学创作外,著有《金源君臣言行录》、《壬辰杂篇》等史籍,自称“野史”。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公元1205 年年仅16 岁的元好问在汾河边听说大雁殉情后的一声叩问。时隔808年,这首《摸鱼儿·雁丘词》由著名书法家张旭光以狂草的形式,镌刻在遗山纪念馆的一块巨幅屏风上,成为墓园的核心景观。其词为: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瘗雁汾水畔,为赋《雁丘词》,这是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感动;“生死相许”,这是16 岁的遗山向世人揭示出的爱情真谛;“善鸟香草以配忠贞”,则是词人从老祖屈原那里汲取的艺术营养。从16 岁开始到终老,先生勤奋创作,著作极丰,现诗存1380 首,词存377 首,散曲又存9 首。其词为金朝一代之冠,集北方人文之大成,又兼诸家幽婉之情。这首《雁丘词》就堪称经典之作,所以将之镌刻在这里,以见先生成就之一斑。
  屏风背面刻有《元好问行迹略图》,全面记载了
  先生经历。
  1190——1194 在秀容
  1194——1200 随父元格在山东掖县
  1200——1203 随父在河北冀县
  1203——1208 随父往山西陵川,就学于郝天挺门下,六年业成
  1208——1210 随父往甘肃陇城
  1210——1216 在秀容学习
  1216——1218 到河南后避难于三乡
  1218——1226 迁往河南登封居住
  1226——1227 除镇平(河南)令
  1227——1228 任内乡令
  1228——1230 仍在内乡
  1231——1233 辟为南阳令,内迁尚书省掾,移家汴京,妻张氏卒。1232 年在京官左司都事。1233 年京城受围,西面元帅崔立叛变,以城降蒙古军。
  1233——1235 被羁管于山东聊城,1234 年正月金亡。
  1235——1239 移往山东冠氏,于1237 年秋归乡作外家别业(宅院),1238 年秋8 月,携家自冠氏还乡,至河南济源,1239 年50 岁,春发济源归忻州读书山。
  1239——1257 先后于51 岁时应严忠济聘前往山东东平;于1243 年54 岁时前往燕京;于1245 年56岁时往内乡迁母葬还秀容;于1249 年59 岁时往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客真定总府经略张德辉处。
  真定提举赵国宝(字振玉)为刻《中州集》、张德辉作序;于1252 年63 岁夏,与张德辉北上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觐见元世祖忽必烈,请世祖为儒教大宗师,并请免儒户兵赋,获准。1256 年河北获鹿寓所,刘器之为写真。1257 年九月初四卒于获鹿寓舍(鹿泉新居),约在九月下旬某吉日安葬于故乡五花坟。
  1957年,元好问墓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山墓园”历代修缮简述
  自1257 年遗山先生去世以来历756 年,元墓经元大德四年(1300 年)、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同治六年(1867 年)、民国十三年(1924 年),四次较大规模的修葺,形成了原有格局。
  墓地葬有元家6 代祖孙,从北向南分别是遗山曾祖父元春、祖父元滋善、父亲元德明、嗣父元格、遗山本人、子元拊、孙元若祖。
  遗山先生于1257 年九月初四卒于河北获鹿(今称鹿泉市),大约在该月下旬某吉日归葬于五花坟。
  时隔25 年的1282 年(至元十九年)由通议大夫、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魏初,大中大夫、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济南姜彧为立“诗人元遗山之墓”三尺石。
  元大德四年(1300 年)七月,由时任汝州知州兼管诸军奥鲁劝农事的元拊与元振兄弟俩为父立石,碑文由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副使、左充国信大使兼翰林侍读学士郝经撰写,后人称为大德碑。所置之翁仲及石羊石虎为同时之物。

  明朝历276 年,由于对金元少数民族政权持有历史偏见,鲜有文献记载保护行为。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直隶忻州知州汪本直崇重先贤而以振兴文教为目的,捐俸300金,筹金500金,对元墓进行了大修,今天所能见到的设施均为汪公所置。
  乾隆之后,有清同治六年(1867 年)忻州知州戈济荣、民国四年(1915 年)和1978 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拨款维修这样几次小的修葺。
  1965 年5 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元墓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山墓园”修葺后的突出变化
  今年的墓园修葺工程,重修了飨堂,新刻了七人墓碑,整理了树木。更换了三尺墓碑,由“诗人元遗山之墓”变更为“元好问之墓”,并且由遗山研究的权威人士姚奠中先生书写这五个大字。
  新修葺的墓园由三个区域构成,中轴线上有大门、大型铜塑像、元遗山纪念馆等景点;东区有碑廊、野史亭等景点;西区有碑廊、元墓等景点。
  大型铜塑像:自先生诞辰800 周年在我市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来,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对先生的文化贡献和历史地位研究取得了优异成果,这方面忻州师院的学者们贡献尤重。为表达对遗山墓园修葺工程的重视和支持,师院及元好问研究所特出资铸成此像。塑像台阶五级高1190mm,底座高1257mm,全高68dm,正与先生的生、卒、寿三个数字相合。
  杏园:遗山先生酷爱杏花,亦爱其他花木。如《杏花二首》有“芳树春融绛蜡凝,春风寂寞掩柴荆”,如《梅花》有句为“去岁梅花晚,今岁梅花早”;如《梨花海棠二首》有“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窈窕春风前,霞衣欲轻举”等。根据诗人爱花之好,特辟4 亩杏园,以供游人观赏。
  姚先生碑亭:姚奠中先生原名豫泰,奠中为其字,别署丁中,号樗(chū)庐,1913 年夏历五月生,山西稷山县人。1935 年考取章太炎先生的研究生,1951 年后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曾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元好问学会会长、顾问。
  姚先生又是书坛的大家,其书法正极奇生,大巧若拙。游野史亭时,姚先生作诗一首:“野史亭前作胜游,杂花夹路墓园秋。遗山文史双名世,合与江河万古流。”这幅作品原立在遗山祠碑廊中,由于是一首野史亭前的感兴之作,移于此专门构筑的小亭中,一方面表明他的评价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也彰显出忻州人民对姚老的敬重。
  野史亭:野史亭大约建成于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先生51 岁时。本次墓园修葺工程,对野史亭作了维修,并恢复了匾和联,使其保持古色古香之气。亭上原有“野史亭”扁和木制楹联一副,其联为:撰述辔龙门涑水憩幽窗疏雨采摭不遗金源一代留文献;诗歌媲山谷东坡值沧海横流这示工无愧风格千秋著典型。
  上联是说,先生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采摭金源君臣轶事,记录亲历史实,为后人修纂金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他的功绩和能力堪与龙门涑水二司马比肩。
  下联是说,先生的诗歌,力挽北宋苏黄之后诗坛横流泛滥的局面,形成了苍凉悲壮、慷慨沉郁的风格,他的典型性完全可与苏黄二宗媲美。
  青来轩:青来轩名称出自《读书山月夕二首》中的两句诗:“柴门开晓日,云际青山来”。轩建于民国十四年那次大修,为游人宴集之所,历代名贤大老凭吊诗文悉摹于石,次第嵌置壁间。
  本次修葺对青来轩和围墙进行了维修,对院内树木作了修整处理。
  东碑廊:此碑廊23 间68 米,有先生的怀乡诗作碑刻36 方,书风多样,书写者皆为当今知名书法家。所选诗作多以咏怀家乡山水为内容,给人以诗歌艺术和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审美享受。
  西碑廊:正碑廊与东碑廊两相对称,皆为新建,对丰富墓园内的文化内涵意义重大。此廊可嵌置35 方碑,现嵌置的30 方碑取材于遗山先生《论诗三十首》。书法均为当代章草大师陈巨锁之作。清代学者赵翼评元好问诗歌“专以精思锐笔,清炼而出,故其廉悍沉挚处较胜于苏、陆”。《论诗三十首》创作于先生28岁时。
  石牌楼墓表:牌楼是用于装饰的建筑物,多建于街市要冲或名胜之处,由两个或四个并列的柱子构成,上面有檐。这座建在元墓门前的牌楼其功用就在于装饰墓区,以突显元遗山先生的历史文化地位。墓表与石牌楼相映衬,亦在于突显元遗山先生的重要历史文化地位,烘托出庄严凝重的氛围。牌楼和墓表都为新建。
  元墓:元墓,当地人称五花坟。据史料记载:“五花坟者,先生墓前旧有土五方,每方纵横五丈五尺、高二尺。相传,先生葬时四方来祭者张棚帐于此,画花为记,历数百年遗址如故,父老犹呼为五花棚地云”。
  今年的墓园修葺工程,重修了享堂,新刻了七人墓碑,整理了树木。特别要提出的是更换了三尺墓碑,由“诗人元遗山之墓”变更为“元好问之墓”。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改“诗人元遗山”为“元遗山”,郑重严肃地告诉世人,元遗山先生不仅仅只是一位诗歌大家,他还有史学和推进民族融合的文化活动等方面的重大贡献,这一改同时也为遗山先生的气节问题正了名,还给历史一个真实的元好问。
  “遗山墓园”成为我市文化旅游新景观
  此次修葺遗山墓园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十六字方针,“修旧与建新”相结合,突出金元建筑元素,使之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化旅游新景观。
  遗山墓园修葺工程是我市建设新型工业旅游城市的经典工程,是保护利用地域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性工程,是告慰一代宗工、实现遗山故里人民期盼的不朽之作。我们忻州人当为之骄傲和欣慰,并向为之付出心智劳动的决策者、建设者、专家学者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