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史上的今天——10月24日

 老庄. 2013-10-24

  • 2002年10月24日

    中文维基上线


  • 2002年10月24日,中文维基百科,维基百科协作计划的中文版本正式成立、上线。



  • 1960年10月24日

    前苏联“R-16”在升空前爆炸

前苏联一枚“R-16”的导弹在升空前30分钟时爆炸,包括前苏联导弹部队司令员涅杰林在内的发射台上的100多位人员全部罹难,现场生物荡然无存。这是火箭发射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当时事故现场的影像


当年事故中丧生的俄导弹部队司令涅杰林元帅



  • 1954年10月24日

    遗传密码学说问世

    美籍俄国物理学家伽莫夫(George Gamow,1904.03.04–1968.08.19)首次提出三个核苷酸编成一个遗传密码的学说。




  • 1951年10月24日

    贝克尔发明大视场的超施密特望远镜


  • 美国工程师贝克尔(James Gilbert Baker ,1914.11.11–2005.06.29)发明了大视场的超施密特望远镜,它主要用于观察流星、慧星及人造卫星。




  • 1861年10月24日

    美国首份跨北美大陆电报收发成功


  • 1861年10月24日,美国首份跨北美大陆电报收发成功,为驿马快信制画上了句号。


  • 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的快马邮路连接密苏里州的圣约瑟夫市与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其位置及走向与现在的50号公路大致相同。




  • 1632年10月24日

    荷兰发明家、科学家安东尼·凡·列文虎克出生


    荷兰发明家、科学家安东尼·凡·列文虎克出生,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


    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




  • 1601年10月24日

    第谷的托付

    1601年10月24日,在一场短时间的重病之后,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突然生命垂危,临终之际,他把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叫到床前,决定把自己一生所获得的的天文观测资料全部托付给自己的这个助手,之后,第谷安然地闭上了眼睛。

    第 谷是一个典型的观察实验型学者,他亲自参与建立天文台、制造天文观测仪器。在20多年的星象观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权威性资料,行星运动规律就隐藏在这 些夜复一夜的观测数据中。第谷的虽然善于观测,但不善于对观测材料进行系统总结,又加之他反对哥白尼的日心说,因而它没有能得到关于行星运动规律的理论成 果。正如开普勒后来所说:“第谷是一个富翁,但他不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财产。”而开普勒就是会利用这笔财富的人。

    开 普勒是个早产儿,从小体弱多病,又加之视力不好。按说不太适合从事当时以观测为主要方式的天文学研究。但开普勒不仅进入了天文学研究的领域,更进一步提出 了他那闻名后世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并因此获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誉,这主要源自于他善于利用第谷的观测数据,并忠实于数据,而不是用数据去迁就理 论。

    第谷与开普勒,一个讲究观测的精确性,另一个追求数学上的合理性;一个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观测数据为“建筑材料”,另一个则把这些建筑材 料用数学理论堆砌成天文学大厦;一个是靠一双明亮的眼睛和艰苦卓绝的耐心,另一个有一颗聪慧的大脑和忠实于观测的决心。这样的接力,使天文学从星象学中脱 离出来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1572 年11月,仙后星座一颗新星爆发时,第谷搜集了欧洲各地的观测资料和数据。证明新星的位置离地球极远,实际上驳倒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天空一切变化都限 于月亮轨道以内的错误教条,第谷因此一举成名,受到了当时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的大力支持,专门为他建造了汶岛天文台,并委派了大批助手。第谷的贡献是 靠自己设计、制造的天文观测仪完成的,把观测精度提高到1′,这相当于满月直径视角的1/30。



  •  年10月24日

    世界发展信息日


  • 世界发展信息日:每年的10月24日为“世界发展信息日”,或称世界发展新闻日(Worl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Day),由联合国大会于1972年12月29日确定。信息需要交流,信息还可以被储存和加工。现在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离开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人们无法取 得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