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德国制造业长盛不衰的秘密

 huangnan35 2013-10-24

德国制造业长盛不衰的秘密

口述/罗兰.贝格  采访/董金鹏


单独因素的整体效应让德国与众不同,在这种充满活力的生态体系中,大小企业都可不断壮大。

2008年金融危机后,德国的表现令人惊讶!它不但是少数几个保持增长且存在贸易盈余的国家,而且在就业、财政状况和股票市场等方面表现出色。这一切到底源于什么呢?我认为,可以总结为三大原因,即德国的社会政治体系、健全的产业政策以及全球领先的企业。


自由与平等结合的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逐渐形成了社会市场经济制度。这种制度在享受自由市场带来好处的同时,仍要对自由市场加以限制。限制是为了造福整个社会,尤其是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

这种追求社会共识的制度,在保持企业和劳工利益同步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过去的10年里,德国罢工数量与劳动力成本增加都相对较低。此外,在1999-2005年,德国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改革。在此期间,政府虽然降低了失业救济金和养老金数额,但同时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加强解雇保护,使得德国可以保留更多低薪工作。

但有效的劳动力市场还要归功于德国双轨制的教育培训和教育体系,它为我们带来了世界上最高质量的劳动力。这种体系成功的原因在于,企业参与培训的每一步,从设定技能与课程,到将受训人融入其生产过程。这意味着学员从一开始就与企业接触,那么之后对企业的忠诚度就会很高,离职率也就大幅降低。员工的稳定和技术的积累,将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的创新通常来自车间。

中国可参考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将市场的相对自由性与社会平等性结合在一起。对于中国而言,采取这一模式将能引入更多竞争,并能逐渐改善其社保福利体系。同时,对于企业和员工而言,在薪资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以及更开放的教育体系,让更多人可以获得专业或学术培训。


鼓励创新的产业政策

数年前发达国家开始“去制造化”时,德国就一直在积极发展制造业。因为德国人相信,有了制造业才能够带动创新和直接投资,并且能够带来高附加值和高薪的工作。

为了鼓励制造业的发展,政府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在全球基础建设方面,比如港口、机场方面德国都排名第一。除了硬件之外,德国的科研环境也非常优越。在德国,大学占了所有科研的20%,企业占了所有科研的60%。政府还支持产业集群,鼓励合作研究、技术转让以及新产品开发。

德国的产业集群非常强大,是一张复杂的合作网,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客户、大学、研究中心、职业学校甚至竞争对手合作。这种紧密合作推动持续密集的创新活动,德国工业因此可以升级价值链,提高生产力,因此更具创新力和竞争力。巴伐利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不仅仅关注新的行业,同时关注相关的研究、培训,以及新企业、新业态的相关信息,比如新材料和与生物、生计相关的行业。

然而德国企业业务组成是非常分散的,而且覆盖行业也非常广,包括汽车、机床、机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科技领域。像林德、西门子,80%以上的业务都是来自德国以外的地区。为此,德国在80个国家建了超过120个德国外贸中心。德国非常重视商展,德国汉诺威、法兰克福的一些商展都是大家非常重视的知名商展。

虽然政府支持不是成就制造业今日成功的唯一原因,但政府如果在制定经济和税收政策过程中,忽略制造企业的利益便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政府确保中小型企业获得平等的法律与行政待遇,这意味着他们将被纳入公共调研项目和政府投标中,进而推动创新与研发。


全球领先的企业

另外,就是德国有许多世界一流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的竞争力都非常强。全球一流的德国企业既包括西门子和大众这样的大型跨国企业,也包括1200家左右的“隐形冠军”。这些“隐形冠军”规模虽小,但高度专业,其中一些企业历史超过100年。这两种类企业并不完全割裂,他们在多种项目上进行合作,有些小型企业甚至跟随大型企业进入新市场,创造协同效应。

很多德国中小型企业都是高度垂直整合的,但是他们所在的市场通常都比较小。因此,他们需要成熟的技术与定制化,以客户为导向以及与客户合作因而也显得更为重要。这对于小型灵活且知道自身特点的企业而言,非常容易实现。他们的业务重点关注驰名全球的德国工程技能和“坚持细节”的理念,以及创新技术和产品满足全球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此外,约有60%的中小型企业是家族所有,因此可以避免有风险的扩张战略,而这种战略通常又是上市企业所追寻的。这些家族企业通常来自德国的偏远农村地区,这常常会增强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对企业所在地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过去几年,德国的企业银行领域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贷款渠道,企业利用贷款投资盈利性项目。许多中小型企业与其管家银行(hausbank)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提高银行对企业商业模式的理解。这些都是融资渠道,困难时期尤是如此。

德国产品以质量与成熟而闻名,这是长期工程、发明人才、德国完美主义以及挑剔顾客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正是这些单独因素的整体效应让德国与众不同,在这种充满活力的生态体系中,大小企业都可不断壮大。中国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研发和创新,而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现在也更加精巧。但是,固有印象很难快速消除,一切都需要耐心和时间。不要忘了,19世纪时,英国曾专门使用“德国制造”的标签,来剔除“低端”的德国产品!

来源:2013年10月《中外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