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昺

 悟道参禅学习 2013-10-25
张昺(公元1358—1399年),山西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岭上村)人,葬于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明代初期累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右侍郎、刑部侍郎、北平布政使等职,“靖难之变”中奉建文帝命监视、牵制藩王即后来的明成祖朱棣(1360-1424),不幸被捕后威武不屈,于建文元年六月被明成祖朱棣杀害,《明史》有传。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后为其平反,后又被数次敕封。
明成祖朱棣特敕封其为都城隍,立庙名之。
明建文帝表其赤心奉国,忠贞不贰,赠礼部尚书,谥“贞毅”。
明仁宗颁诏为张昺等人平反,“壬申,朔,诏吏部: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言事谪戍者,亦如之”。
明英宗嘉其刚直强捍,威武不屈,堪为表率,赠兵部尚书,褒其忠义节烈,至大至刚,谥“忠烈”。据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朱村清代乾隆三十七年《张氏族谱》记载:“英宗嘉公之忠,发帑建祠,春秋致祭,颁为定典”。
明神宗皇帝诏示天下,为建文朝忠臣平反昭雪,对其后裔予以优待。“万历元年,诏赦天下,祀建文朝尽节诸臣,于乡有苗裔者恤录”。
南明皇帝朱由崧为抵抗淸军入侵,激励国人,振奋民族精神,于弘光元年(1645年),又赠太子太保、工部尚书,谥“节愍”。

2人物生平

明代洪武年间,以人才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和刑部侍郎等职。
洪武二十八年,张昺曾到河南省怀庆府督察河务,视察丹河时,即兴赋诗一首:“寂寞春山上,同人欠跻攀。云深千障隐,风定一泓寒。仆面林花舞,循崖鸟独盘。自怜幽兴极,欲去屡蹒跚”。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建文帝继位。为了控制诸藩王的势力,开始进行削藩。十一月,派张昺出任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受密旨,监视燕藩皇叔朱棣
建文元年六月,张昺等人部署在城七卫及屯田军士,列九门驻守,将执燕王,因都指挥使张信及库吏李友直向燕王告密,事败,反被燕王所执。燕王劝其降,昺曰:“宁可断头死,莫作易主臣。”仗节不屈,以身殉职。

3明史记载

《明史》·卷一百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 “张昺,泽州人。洪武中,以人材累官工部右侍郎。谢贵者,不知所自起,历官 河南卫指挥佥事。建文初,廷臣议削燕,更置守臣。乃以昺为北平布政使,贵为都 指挥使,并受密命。时燕王称疾久不出,二人知其必有变,乃部署在城七卫及屯田 军士,列九门防守,将执王。昺库吏李友直预知其谋,密以告王,王遂得为备。建 文元年七月六日,朝廷遣人逮燕府官校。王伪缚官校置廷中,将付使者。绐昺、贵 入,至端礼门,为伏兵所执,俱不屈死。
燕将张玉朱能等帅勇士攻九门,克其八,独西直门不下。都指挥彭二跃马呼 市中曰:“燕王反,从我杀贼者赏!”集兵千余人,将攻燕府。会燕健士从府中出, 格杀二,兵遂散,尽夺九门。
初,昺被杀,丧得还。“靖难”后,出昺尸焚之,家人及近戚皆死。”[1-2]

4张昺祠

一、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北朱村张昺祠
位于焦作市西南隅北朱村村中,坐北朝南,进深100米,横宽13米,占地1300平方米。为张昺诸祠中面积最大的一座。两进四合院形式,由山门、中庭、大殿前后东西厢房和影壁墙组成。除中庭被毁外,其余建筑保存完好,均保持原貌。该祠堂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现大殿的椠杆上尚保留有题记。据祠内碑刻记载,淸光绪32年曾对该祠进行过全面维修。1984年,张氏裔孙又对该祠进行了维修。
影壁: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98米,系砖石仿木结构建筑。由基座、身和顶部组成。基座分上下两层,下层为青石底座,四周雕刻卷云纹;上层以砖砌成横竹节状。壁身两侧用砖砌成方柱状,中间呈方形。顶部分两层,下层砌出栏额,平板枋,斗拱、转角斗拱和云纹耍头、花卉等;上层砌出方形椽头等。歇山顶,上覆以绿色琉璃瓦。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东西长9.47米,南北宽4.92米,前带廊,硬山式建筑。门前两侧石质八棱形金柱上,题刻藏头联一副:“忠心明日月一代纲常能振口,烈气动山河千年俎豆口口口”。“忠烈”两字隐喻明英宗对张昺所封谥号。当心间辟为门,大门两侧有一对门墩,上刻祥云、林木花卉、山川河流、吉祥动物等,隐喻平安福贵,吉祥如意。山门两侧为八字墙。
中庭:毁于动乱年代,现存青石基础,基础东西长9.66米,南北宽7.27米。
前后厢房:东西对称,均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梁头雕刻成卷云状和龙首形。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东西长10.3米,南北宽7.26米。前带廊,硬山式建筑。当心间为隔扇门,两次间为隔扇窗。窗棂分别雕刻成变形“万”字状、弧边棱形和方格状,独具特色。回廊下树立淸代碑刻数通。殿前为一长方形月台。
该祠于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南朱村张昺祠
位于南朱村村中,北距北朱村一公里。创建于明末淸初。坐北面南,东西宽16.63,进深37.97米。原有山门、大殿和东西厢房。其中大殿面阔五间,抗日战争期间被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村民集资重新维修。现祠中尚保存有清代碑刻数通。
三、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北上矿村张昺祠
该祠位于晋城市东北23公里处的北上矿村西北角。南为广场,晋(城)陵(川)公路从其北侧东西穿过,东邻关帝庙。东距张昺故里岭上村约2公里。创建于明代成祖永乐年间,为诸祠中修建年代最早的一座。据岭上村张昺祠中的一通碑刻记载:“永乐羡其忠,敕封为都城隍而立庙以忠名焉。追其来历,乃泽州胡儿岭人,遂立庙于北上矿矣”。时人称忠爷庙。
张昺祠坐北向南,北高南低,错落有致,为我国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形式。现存山门、大殿和两厢房。山门面阔七间,进深两间,为两层楼阁式建筑,硬山顶。第一层中间辟门,门上平板枋和雀替均雕刻花。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带廊,硬山顶,两侧有耳房。厢房,原有两座,东西对称,现存西侧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群众集资对该祠进行了维修。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岭上村张昺祠
位于晋城市东北25公里处的岭上村西北角。据祠中淸代顺治十八年《创建张公祠记》碑记载:“州治东五十里,有村名胡儿岭者,居太行之岗,而龙凤纠焉。其村有张公讳昺以人才膺洪武,选任工部右侍郎,既北平布政使司。公于社稷改革之际,而心同坚石,知伸大义于建文,未闻屈节于永乐。乃曰:‘宁可断头死,莫作易主臣’。即肝脑涂地百折不回,至于躯亡之后魂尚存。永乐羡其忠,敕封为都城隍而立庙以忠名焉。追其来历,乃泽州胡儿岭人,遂立庙于北上矿矣!自嘉靖二十九年重修殿楹于今,年岁日深,栋宇推颓,余等每年寒食追祀先宗,未尝不观庙貌而潸然者矣。于是本乡同族张从龙……等言曰:祖庙倾于北上矿,当宜重修,但路小崎岖,工俑难办,不得已,移悯贤祠而成家谱庙矣。创建于本村之西,立殿三楹,其工虽小而立意亦嘉……”。这说明当时面积很小。另据淸嘉庆五年所立重修碑记载:“祠庙有大厅三楹,两耳房四楹,东西配房以及舞楼……”。这说明淸嘉庆五年以前,该祠已形成较大规模,现保存完整。该祠坐北朝南,依山就势,北高南低,依地势分成前后两院。由影壁、山门、东西廊房、厢房和大殿耳房组成。
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两层楼阁式建筑。大门上有门楼,第二层中间三间为戏楼,两侧为耳房,硬山顶。大门外对面为影壁墙。
廊房:东西对称。分上下两层,依地势下层面阔三间,上层面阔五间,进深一间,两面坡。北和厢房相连,廊内保存有数三通碑刻。
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顶。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带廊,硬山顶。大殿东西两侧为耳房。

5张昺墓

张昺墓,位于焦作市中站区朱村村西张氏祖茔中,一条季节性河流自北向南从墓地东侧流过,河东为龙(洞)朱(村)路。墓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50米,总面积3万平方米。张昺墓位于墓地北端,墓冢呈半圆形,高约4米,直径约13米,四周以青石墙围砌,冢前有碑楼一座,内镶3米高石碑一通,上刻“明赠兵部尚书张公讳昺之墓”。两侧刻对联一副:“金陵受丹诏奉命效忠公列首,燕山凛大节亡身殉难谁争先”,横额为“乾坤正气”。
张昺墓东南15米处其曾孙张链之墓。据《张氏祖谱》记载:“张链,原任山东兖州府邹县儒学训导,补授青州安丘县儒学训导,署正堂县事。”张昺墓高约3米,直径约9米,冢四周以青石墙围砌,冢前碑楼内立明代石碑一通,上刻:“明山东安丘县儒学训导张公讳链之墓”。1982年,张链墓被公布为焦作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张昺墓南尚有明淸墓葬数百座,均系朱村张昺后裔之墓。“文革”以前,每座墓前均立有高大的墓碑,“文革”中,村中张姓族人为了保护墓碑,将它们集中保存在村中学校内,才得以保全。现存明清碑刻近百通。
张昺故里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岭上村村北一百米处路西,当地群众称此碑为“指路碑”。碑呈长方形,高2.58米,宽0.70米。碑下石座雕刻成供桌状。碑正中刻“明赠兵部尚书谥忠烈张公故里”,上首题刻:“特授中宪大夫前贵州贵西道知山西泽州府事加十级纪录四次姚学瑛拜题”。
2000年,张昺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