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泾河

 潜夫故里人 2013-10-25

编辑本段简介

  泾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也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发源于六盘山腹地的马尾巴梁,它从源头一出山,就水势洪大,湍湍急流,越泾源县白面镇、园子乡、穿沙南峡,在柳家河坝入甘肃平凉,抵陕西高陵县汇入渭河。在六盘山保护区内全长29公里,流域面积231.49平方公里。泾河在六盘山脉中可谓是最大的一条河。

  泾河以清澈著称,奔流千里与混浊的渭河相汇,仍能见到它清澈的一半,"泾渭分明"、"泾清渭浊"的成语由此而生。六盘山造就了泾河,泾河孕育了六盘山在泾河发源地绵延数百里的范围内,茂林修竹,郁郁葱葱,百花争妍,鸟雀嘤嘤,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 流经平凉、彬县,于陕西高陵县南入渭河,全长455公里,河出崆峒峡至彬县早饭头长209公里,河谷较宽,其中平凉—泾川间右岸滩地平坦,为泾河最大的川区。早饭头—张家山间河流穿行于峡谷中,坡陡流急,水力较丰。张家山以下,两岸为黄土阶地,属关中盆地。流域面积4.5421万平方公里,黄土塬区

  占42%;黄土丘陵区占49%;山区占4%;黄土阶地区占5%。泾河张家山站年径流量21亿立方米。年输沙量2.8亿吨,是渭河来沙量最多的支流。水系呈树枝状,右岸来自六盘山千山的汭河、黑河等支流含沙量较小;左岸来自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区的洪河、蒲河、马莲河等支流含沙量大,如马莲河来水只占泾河的20%,来沙量却占50%。泾河下游是中国水利开发最早的地区。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凿泾水,兴建著名的郑国渠。唐以后失修。1930年修建现代泾惠渠。1949年后又加整修扩建,灌溉面积达9万公顷。截至1982年流域内已建成巴家咀等大中型水库5座,总库容6.3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万多公顷,装机容量3500千瓦。20世纪50年代初期设立西峰水土保持试验站,在南小河沟进行流域综合治理,为流域水土保持起着典范作用。流域内彬县大佛寺石窟是和重要的文化遗存。崆峒山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编辑本段地貌

  干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马尾巴梁,向东流经甘肃省平凉市及泾川县,至马莲河入口处转东南流,经陕西省彬县及泾阳县,于高陵县蒋王村汇入渭河左岸。干流全长455公里,其中由平凉八里桥至彬县亭口,河长178公里,河谷开阔平坦,是泾河上中游最大的川地区,有20余万亩川地已全部开发为水地,是当地农业生产高产区。

  泾河汇入渭河处,有一奇妙的自然景观。在一年之内的不同季节,由于泾河与渭河的来水来沙不同步,故一条水

  清,一条水浑,在其交汇处清浊不混,界线清楚。 泾河流域面积45421平方公里,包括宁夏东南部、甘肃陇东、陕西关中西北部等35个县市,总人口640万,有耕地2 025万亩。流域内陆貌有山区、丘陵、高原、平原四种类型。山区占4.31%,以六盘山、关山为代表;高塬沟壑区占41.72%,以甘肃西峰市董志塬、陕西长武县长武塬和彬县北极塬为代表;黄土丘陵沟壑区占48.81%,以北部环县洪德和南部麟游县天堂为代表;冲积平原区占5.16%,以秦川的泾阳、三原、高陵三县为代表。高原和丘陵区沟壑纵横,沟壑面积占50%以上。泾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雨量和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气温10℃左右。 泾河主要支流有马莲河、蒲河、黑河、马栏河、泔河等,干流平均比降2.47‰。宁夏、甘肃两省区是支流集中区,干流深切黄土高原和丘陵100~150米,干流自甘肃平凉至陕西彬县早饭头,河谷宽1~3公里,跌水少,多沙滩;从早饭头到泾阳县张家山,为100公里的急流峡谷段,穿越砂岩石灰岩的土石山塬区,谷深山陡,水流湍急,多有险滩、跌水、瀑布,水力资源丰富;从张家山至陈家滩,为八百里秦川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比降仅1.0‰,土壤肥沃,宜于灌溉。

  泾河以洪水猛烈、输沙量大著称,是渭河和黄河主要洪水、泥沙来源地之一。泾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4亿立方米,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据张家山站观测,一般是夏丰(占42.7%)、秋平(占31.6%)、冬少(占10.1%),洪水和枯水相差悬殊。该站1933年8月5日最大洪峰流量为9200立方米每秒,1977年4月15日最小流量只有1.94立方米每秒,洪枯水比值达4742。泾河流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年平均输沙总量达3.09亿吨,最大含沙量1430公斤每立方米,年均含沙量141公斤每立方米,为黄河陕县站的3倍多,年均输沙模数为7150吨每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泾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毛主席的“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早已脍炙人口<关山月>、<陇头吟>诗词多得不胜枚举。高源景色如画,如清代谭嗣同《邠州》诗(今称彬县):

  棠梨树下鸟呼风,

  桃李溪边白复红。

  一百里间春似海,

  孤城掩映万花中。

  对这里的美丽景色作了生动的描绘。 泾河流域的文物古迹之多久已驰名中外,1973年在甘肃合水县西北8公里处莲河西岸发现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距今约有250万年。华池县城西南45公里赵家岔旧石器遗址,是世界公认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遗址。平凉市西崆峒山道院建筑、泾川县王母宫石窟和南石窟寺(东方洞)。庆阳县西峰镇南的北石窟寺等都是甘肃有名的古刹名寺。陕西长武县的唐代昭仁寺,大殿建筑别具一格,寺内有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的书刻石碑。彬县城西的大佛寺,是唐贞二年(公元628年)李世民为其母庆寿所造。大佛高达24米。水口乡有秦天苻坚的墓葬。此外,还有周部落姜嫄墓、公刘墓。礼泉县唐太宗的照陵更是中外驰名,“昭陵六骏”石刻是举世皆知的瑰宝。在昭陵周围尚有魏征李靖房玄龄尉迟敬德等157座名臣武将妃子公主的陪葬墓。泾阳县有郑固渠遗址、明代崇文塔和惠梁寺等名胜。西兰公路大体上是汉唐以来丝绸之路的关中北线的途径。所以泾河流域是陕西甘肃两省主要旅游胜地和热点之一。

  泾河流域的历史贡献,最主要的是周王朝的发迹和郑国渠的兴建。周王朝发迹于豳(今陕西彬县),从公刘至周太王

  (古公亶文)十余代在豳居住,开发农业后来受到戎狄的侵略,周太王由豳迁岐,才由泾河流域迁徙到渭河流域,定居岐山下的周原(今岐山,扶风县一带)传至文王,武王达到鼎盛时期。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终于建立了西周王朝。周先祖居豳,其文治武功对伐纣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诗经·豳风·七月》对农事活动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说明当时西周农业在全国曾起先导作用。历史把“重稼穑、殖五谷”称为豳风遗训。至今北京先农坛还保留着古建筑“诵豳堂”,颐和园内还有座“豳风桥”,可见泾河农业对中国农业影响之深远。 到了秦代,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开始兴建郑国渠,用十年时间建成、渠道选在仲山(张家山)西麓谷口(今泾阳县王桥乡船头村),引泾水入渠,沿途接纳冶峪河、清水河、浊峪河、漆水、沮水等,东通洛河。渠成后“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史记·河渠书》),为秦始皇扫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而后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提供了给养保证。郑国渠连同灵渠、都江堰,前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后来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民国的泾惠渠都是因袭郑国渠的遗迹修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