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证 - 虚证的表现[1] “虚证”,“虚”,是虚弱,不足的意思,这里的“虚”主要是说人体的正气虚弱、不足。由于人体的正气不足,反映在疾病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①身体素质较差,各项机能活动低下 因为体质与正气的密切关系,所以正气虚弱不足的人实际上他(她)们的体质相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所以中医讲的“虚证”病人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没有什么疾病的发生,也往往会有一些不如常人之处,如有的人表现为容易疲乏、气短、出虚汗,中医称为“气虚”;有的人表现为面黄肌瘦,经常头晕、心慌,中医称为“血虚”;有的人表现为怕冷,手足不温,大便清稀,小便次数多而清长,中医称之为“阳虚”;有的表现为午后低热,经常咽干、便干、盗汗,中医称之为“阴虚”等。这些情况有很多人去医院,按西医的诊断标准很可能没有确切的“病”。但是,病人自我感觉经常会有上述许多不适的感觉。这时按中医的诊断我们可以把这些表现归之于“虚证”的范畴。 ②防御能力下降, 人体正气不足的状态,对于邪气来讲,当然是有机可乘了。如人体的体表“卫气”虚弱不足,外界的邪气就会乘虚而人,所以有的人会经常感冒;如果脾胃虚弱,消化能力低下则饮食的转运输送受到影响,就会内生食积、痰浊等病理产物,从而造成诸多内生之疾。如果心肝脾的气血虚弱,不能耐受外来精神刺激,就会产生许多情志疾患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