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经方医案十一编

 学中医书馆 2013-10-26
胡希恕,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著有《伤寒论解说》、《金匮要略解说》、《经方理论与实践》、《经方实践录》等



一、越婢加术汤

【医案】宋某,男,19岁,红卫兵接待站工作人员。初诊日期1966年7月26日:自7月20日始,出现咽痛,发烧,身冷,微咳,自服APC热不退,继尿红,尿少,于区医院诊治,任以外感治疗,热仍不解,并出现眼睑浮肿,下肢浮肿,头痛,尿少,甚至一日无尿,体温38~38.5,经友谊医院查尿:尿蛋白(++++),白血球满视野,管型2~4,嘱其住院治疗,因无钱只注射一日消炎针,热减而诸症未已,经人介绍找胡老诊治。近症:面目及双下肢浮肿,头痛头晕,身热恶寒,腰微痛,小便黄少,舍苔白厚,脉细滑数。

【用量】麻黄6钱,生石膏2钱,生姜3钱,大枣4枚,炙甘草2钱,苍术4钱。

【按语】上药服2剂,肿大减,尿量增加,服三剂后,肿全消。服六剂后,尿蛋白减为(+),仍感腰痛,乏力,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服一月,尿蛋白为(—),休息一个月即参加工作。1966年12月6日复查尿常规正常,自感良好。



二、小柴胡加石膏汤

【医案】一年前手足口病流行之际,朋友三岁之子不幸染此疾而住院,因朋友长期在外经商,闻儿子病急,焦急万分,嘱我前去看望,如若严重帮其转院。余受托前去,观其患儿,正打点滴,满脸通红,边哭边闹,热势甚高,观其舌质红,苔黄稍腻;其祖父诉这两日住院以来,高烧反复,最高达40.5摄度,昨晚每隔两小时烧一次,用西药退烧后,旋即又烧,诸医无策,打算转院。我问其可曾服用中药。其祖父曰未曾服用,余问是否一试,其祖父喜曰:愿试。余并无治手足口病之经验,忽忆起胡老先生曾在书中论述小柴胡加石膏汤治反复发热,屡试不爽一事,遂据症给药,以反复发热为主症,又大便二日行,但腹不硬,为少阳病合阳明经气分热证,拟小柴胡加石膏汤,方如下:

【用量】柴胡12黄芩9法夏5生姜9大枣9党参5生石膏30(先煮半小时)苡仁15炙草3
【按语】次晨,其祖父大喜曰:其孙昨晚发烧仅2次,且热势不高,大便已行。效不更方,嘱其继服2剂。第三天,热退病愈出院,诸医撑目结舌。时去一年,余仍记忆犹新,每每不赞叹胡老所言不虚,令人肃然起敬,此亦是我推崇胡老之缘由。



三、吴茱萸汤

【医案】李某,女性,43岁,东北锦州人,头痛呕吐已六七年,近二年来视物模糊,到处求医,诊断为青光眼。而服中西药无数。近一月左眼失明,因专程来京求治,自感有物覆于眼上,常头痛如裂,伴呕吐、目干涩,心中发热、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血虚饮盛,治以补血除饮、与吴茱萸合柴胡桂姜汤、当归芍药散:

【用量】吴茱萸10克,党参10克,干姜6克,大枣4枚,柴胡12克,黄芩10克,桂枝10克,花粉12克,当归10克,白芍l0克,川芎10克,泽泻18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炙甘草6克
【按语】结果:上方服三剂,诸证即见好转,连服21剂,视物渐清,治疗二月未易一药,左眼视物清晰,头痛等症也消失。

本方主治寒饮冲逆,若上之食谷欲呕者;呕吐、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呕逆胸满者,均属其证,亦即运用本方要点。应用于胃肠及头脑诸疾,均有惊人的疗效,今举数端以供参考。剧烈头痛或头晕而呕吐,或恶心欲吐,无热象者(即除外小柴胡加石膏汤证),本方俱有捷验、西医所称的美尼尔氏症亦多见本方证,宜注意;偏头痛,尤其偏于左侧者,大多属于本方证,胃脘疼.呕而不欲食者,宜本方。若更腹鸣、大便溏频者,可于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治之,即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合方,无论胃肠炎、胃溃疡依证用之,均有良验;剧痛的青光眼而呕恶者,也多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四、桂枝麻黄各半汤

【医案】黄某,女,40岁,2009年3月就诊,主诉近日来身痒,皮肤起疹疱,夜间身痒为重,口不干不苦,二便可,舌淡白,脉弦细。该患者身痒夜间为重,口中和,六经辨证为表证太阳病,兼有瘀血,法桂枝麻黄各半汤意,处方:

【用量】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10g 荆芥10g 防风10g 赤小豆15g 当归10g 白蒺藜15g 沙苑子12g 蛇蜕6g。

【按语】服药三剂后,身痒即大减,后以柴胡桂枝汤调理而愈。身痒为患者自我感觉,从《伤寒论》可以看出,身痒多有病位在表的机会,为表证太阳病,若时日已久,而表邪未解,可入里化热,由六经来辨当为太阳阳明合病,治疗当先解表或表里双解,此时治疗仍当以解表散邪兼以清热,若热明显者,可根据证情加入生石膏、栀子等。痒甚加白蒺藜、白藓皮、蝉蜕等,血虚明显可加入赤小豆、当归等,内湿明显者可加入生苡仁、败酱草等。



五、下瘀血汤

【医案】杨某,女性,30岁。时在北京解放前夕,因久病卧床不起,家中一贫如洗,邻人怜之,请义诊之。望其骨瘦如柴,面色灰黑,少腹硬满而痛,大便一周未行,舌紫暗,苔黄褐、脉沉弦,知其为干血停聚少腹,治当急下其瘀血,与下瘀血汤加味:
【用量】大黄15克,桃仁10克,蟅虫6克,麝香少许
【按语】因其家境贫寒,麝香只找来一点,令其用纱布包裹,汤药煎成,把布包在汤中一蘸,仍留下次用。服一剂,大便泻下黑紫粪便及黑水一大盆,继服血腑逐瘀汤加减、桂枝茯苓丸加减,一月后面色变白变胖,如换一人。骨瘦如柴、面色灰黑、舌紫暗为久有淤血之象,少腹硬满而痛为干血停聚于少腹不去,舌苔黄、大便干结、脉沉弦为内有热结。综合分析,病人在淤血征象的的基础上,又有少腹痛、硬满、大便干结,无发狂如狂及气上冲的表现,符合下淤血汤的方证要求,方证相应,疗效显著,多年沉疴,霍然而愈。





六、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

【医案】段某,女性,14岁,病历号173651,1965年10月4日初诊。于64年3月月经初潮,但后来未再来潮。今年4月23日发四肢抽搐、昏厥,近来发作频繁。每发作前厌食,右上腹痛、胸闷,当有气自腹向上冲时即发抽搐及昏厥,时伴呼吸急迫、大声喧喊,口苦便干,苔白腻,脉弦细。证属瘀血阻滞、郁久化热,治以祛瘀清热,与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
【用量】柴胡12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半夏12克,大黄6克,桃仁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黄芩10克,芒硝10克(分冲)
【按语】上药服三剂,右上腹痛、胸闷未作,抽搐也来发,据证改服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调理三月诸证已,月经来潮。初潮后近1年未再来潮,说明或为虚或为淤滞;胸闷、口苦、脉弦为柴胡证,柴胡证见厌食、右上腹痛、大便干,则为大柴胡汤证;“抽搐、昏厥、时办呼吸急迫、大声喧喊”等“如狂”的表现,为淤恶之气上犯头脑所致,加之大便干结,有气上冲的症状,符合桃核承气汤方证,故取大柴胡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方证相应,效如桴鼓。

七、大黄牡丹皮汤

【医案】齐某,男性,19岁,病历号14296,1965年6月25日初诊,右下腹痛4个月。在某医院诊断为“亚急性阑尾炎”,治疗一月后,症状减轻,但不久复发,继服中药治疗两个多月仍未痊愈,经人介绍而来求治。主诉:右下腹疼,按之痛剧,苔白根腻,脉弦滑。证属瘀血挟脓在少府,治以祛瘀排脓,与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用量】丹皮15克,桃仁12克,冬瓜仁10克,白芍12克,生苡仁24克,炙甘草6克,大黄6克,芒硝6克
【按语】二日后自感一切良好。但阑尾部位按之仍痛,继服三剂而安。此案右下腹痛、缠绵不愈、按之疼剧,少腹当有瘀血;苔白根腻、脉弦滑,为少腹部淤血挟脓里实之象。胡希恕先生将大黄牡丹皮汤方证归纳为:右腹痛拒按,里实者。与之正相符合,用之即效。





八、抵当汤合大柴胡汤

【医案】李某,男性,17岁。在颐和园游泳时发现下腿有紫癜点点,继之腹疼、腹泄,紫斑延及遍身,入道济医院,予止血针、止疼针,人渐消瘦,以至骨瘦如柴,但仍残存紫斑,大便干结,予蓖麻油,下大量血便,而腹痛止,人亦渐胖。出院后半年紫癜又复发,又入道济医院,再用蓖麻油则毫无效,无奈接回家拖延时日,后请胡老诊治,查身有紫斑,少腹疼、便干、烦躁、苔黄舌紫、脉沉弦等,认为是瘀血阻络,证属抵当汤合大柴胡汤证:
【用量】水蛭6克,虻虫6克,桃仁6克,大黄10克,柴胡12克,生姜10克,半夏12克,枳壳10克,白芍10克,黄芩10克,大枣4枚
【按语】上药服一剂,泄下大便及黑血数升,腹疼止,紫斑随之好转。身体健康,追访10年未见复发。从病史来看,用蓖麻油后,下大量血便而使病情减轻,但蓖麻油仅能润肠通便,并无活血祛瘀的作用,只是将肠道中的积血随大便排出,对络中的淤血并无作用,只能取一时之效。二次发作后,因肠道中并无积血,所以再用蓖麻油毫无效果。
病人身有紫斑、少腹痛、舌紫,说明少腹部淤血明显;便干、烦躁、苔黄、脉沉弦为阳明内热的征象。郁热与积血相合于里,诸证符合抵挡汤方证的要求。选择与大柴胡汤合方,则因有脉弦、便干、苔黄等少阳阳明征象。药后络中淤血排入肠道,继而排出体外,热也随之而泻,故而病愈。



九、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兼服大黄蟅虫丸

【医案】武某,男性,24岁,病历号13980,1961年4月6日初诊。去年7月确诊为慢性肝炎,经服中西药治疗效不明显。现仍肝脾肿大,两胁痛闷,左侧尤甚,倦怠乏力,四肢皮肤甲错色紫暗黑,二便如常,苔白,舌有瘀斑,脉弦细。证属虚劳挟瘀,治以缓中补虚。活血祛瘀,与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兼服大黄蟅虫丸:
【用量】柴胡12克,白芍12克,枳实10克,炙甘草6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桃仁l0克,茵陈15克,丹参20克,王不留行10克
大黄魔虫丸每早一丸。
【按语】上药加减服用约三个月,6月28日来诊,胁痛已,肌肤甲错消失,继用丸药调理巩固。肝脾肿大、四至皮肤甲错色紫暗黑、舌有瘀斑,为淤血之象;慢性肝炎倦怠乏力、脉细为虚极之象。虚极有淤、肌肤甲错,为大黄蟅虫丸方证。两胁痛闷、脉弦、二便如常可用四逆散;淤血体虚不耐攻下,可用桂枝茯苓丸。三方合用,疗效显著。

十、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

【医案】陈某,女性,50岁,病历号192067,1966年3月2日初诊。一年来头晕心悸,气上冲胸闷或胸痛,时汗出,常失眠;服用安眠药,常身疲倦怠,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苔黄,脉弦迟。证属久有痰瘀阻滞,治以化痰祛瘀,与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加减:
【用量】桂枝10克,桃仁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白芍10克,柴胡12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生姜10克,枳实10克,大枣4枚,大黄6克,生石膏45克,炙甘草6克
【按语】3月20日来诊,上药服三剂后诸症均减,睡眠好转,胸痛也好转,上方加赤芍10克,继服,今自感无不适,以前不敢走路,现走路如常人。患者有头晕、心悸、气上冲胸等气上冲的症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脉迟为内有淤血的征象;胡希恕先生认为,淤血证有气上冲,不宜桃核承气汤攻下者,大多宜桂枝茯苓丸。胸闷胸痛、脉弦、苔黄、时汗出,为少阳阳明合病,故取大柴胡汤减大黄量加生石膏。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合用,为胡希恕先生治疗心血管病的经验用法,临证验之,颇多效验。

十一、当归芍药散

【医案】刘某,女性,50岁,病历号14938,1965年10月27日初诊。47岁时行子宫手术摘除,术后时腹胀汗出,或腹痛,屡经中西医治疗未愈。近感头晕、心悸、失眠明显,大便色黑不畅,全身不适,血压200/110毫米汞柱,苔白润,脉沉细。证属瘀血内阻,痰饮上犯,拟以活血祛饮,与当归芍药散加减:
【用量】白芍24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茯苓30克,泽泻5克,白术10克,桂枝12克,桃仁1O克,丹皮10克
【按语】上药服5剂,诸症均减,血压亦下降为180/102毫米汞柱。继加减服用,十一个月自感无不适,血压为128/85毫米汞柱。子宫手术后腹痛、大便色黑不畅,为淤血之象;脉沉、苔白润为内有水饮;头晕、心悸为气挟饮上冲所致;脉细为血虚。根据胡希恕先生经验,虚性的淤血证或血虚有饮,用当归芍药散;本案气上冲较明显,故合用桂枝茯苓丸。
感谢:君臣佐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