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仲瑛胃病治疗精华辑录(四)

 学中医书馆 2013-10-26
3g 甘草 3g 高良姜 5g 制香附 10g 法夏 10g 陈皮 6g 茯苓 10g 厚朴 5g 1986 年 7 月 22 日:胃脘痛胀减轻,噫气仍多,咳减,舌苔薄腻,脉细.原 法继进. 党参 10g 苍白术各 6g 茯苓 10g 甘草 3g 干姜 3g 法半夏 10g 苏子梗各 10g 陈皮 6g 厚朴 5g 高良姜 6g 香附 6g 1986 年 7 月 30 日:药后症状消失,原方继进.9按:本案兼有肺胃失和,症见咳嗽,故在理中,良附温中散寒基础上,合 入二陈汤,厚朴以和胃化痰.遣方兼顾标本,所选之药既有和胃功能,又有化痰 止咳功能,可谓一箭双雕. 案 25:戴某,男,48 岁,南京化工厂工作.初诊日期:1989 年 5月 25 日. 胃痛多年,钡餐,胃镜均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空腹疼 痛,位在当脘,泛酸,脘冷,得食为舒,舌苔薄,舌质暗,脉细.中虚胃弱,寒 凝气滞. 炙桂枝 10g 炒白芍 10g 炙草 3g 炙黄芪 12g 炙乌贼骨 12g 煅瓦楞子 15g 淡 吴萸 3g 当归 6g 潞党参 10g 焦白术 10g 淡干姜 5g 失笑散(包)10g 九香虫 3g 1989 年 6 月 8 日:胃痛已不明显,泛酸水减少,但空腹较著,舌苔薄,舌 质暗,脉细.仍当建理中焦. 制附片 5g 炙桂枝 10g 炒白芍 12g 炙草 3g 炙黄芪 12g 潞党参 10g 焦白术 10g 淡干姜 5g 淡吴萸 3g 煅瓦楞子 15g 炙乌贼骨 12g 川椒壳 3g 砂仁(后下) 3g 按:辨证为中虚胃弱,寒凝气滞,用黄芪建中汤,理中汤,吴茱萸汤合方以温中健胃,又因病久入络,故伍入失笑散,九香虫温中通络止痛.病程虽久,由 于认证准确,选药恰当,故短期治疗即能取效. 案 26:吕某,女,32 岁,南汽轴套分厂工作.初诊日期:1984 年 6 月 14 日. 胃痛多年, 胃镜检查为萎缩性胃炎. 经常左上腹疼痛, 连及腰脊, 食后加重, 嗳气为舒,喜温怕冷,大便多溏,面色欠华,舌苔薄,舌质淡红,脉细.脾虚胃 弱,寒凝气滞,拟温胃建中. 肉桂 (后下) 大白芍 15g 炙甘草 5g 川椒壳 3g 潞党参 10g 淡干姜 3g 生 3g 楂肉 12g 大枣 4 枚 怀山药 10g 高良姜 5g 制香附 10g 1984 年 7 月 25 日:脘宇偏左隐痛减轻,怕冷喜温,食少不香,面色欠华, 舌苔薄,舌质淡红,脉细.中虚胃弱,寒凝气滞,拟温胃理中. 肉桂(后下)3g 潞党参 10g 焦白术 10g 炮姜 3g炙草 3g 川椒壳 3g 大白 芍 10g 当归 10g制香附 10g 高良姜 5g 九香虫 3g 大枣 4枚 炒枳壳 10g 炒谷芽 12g 1984 年 8 月 4 日:脘宇痛胀缓解,痞胀纳差,脘宇喜温畏冷,舌苔薄,舌 质淡红,脉细.中虚胃弱,寒凝气滞,仍当温理中焦.原方继服. 按:初诊以建中,理中,良附合方以温胃建中,症减而脘痛难靖,二诊时根 据脘痛多年,且查有萎缩性胃炎,增入当归,九香虫等活血通络止痛之品,胃脘 疼痛乃得以缓解. 6.5 脾胃虚弱,肝气乘克 脾胃虚弱, 案 27:张某,女,74 岁.初诊日期:1986 年 6 月 11 日. 查有胃下垂,十二指肠憩室.最近脘宇经常胀痛,牵及肩背,食少运滞,或 泛吐饮食,便溏,日二行,舌苔薄黄,舌质红,脉细弦.脾虚胃弱,肝气乘克, 当肝胃同治. 太子参 10g 焦白术 12g 炒枳壳 5g 淡吴萸 1g 大白芍 10g 川黄连 2g 厚朴花 3g 白残花 3g 玉蝴蝶 10 张 法半夏 10g 大麦冬 10g 橘皮 5g 砂壳(后下)3g 1986 年 6 月 18 日:健脾养胃,苦辛开痞,脘宇痞胀疼痛减轻,食后能运, 未再泛吐饮食,舌苔薄黄,舌质红,脉细弦.脾虚胃弱,肝气乘克,原法继进. 原方去玉蝴蝶,白残花;加炙鸡金 5g,佛手片 5g . 1986 年 8 月 6 日:脘痛消失,大便基本成形,舌苔淡黄,脉细弦.脾胃虚10弱,肝气乘克,健运失司.二诊方巩固. 按:病属脾胃虚弱,肝气乘克,其本在于脾胃虚弱,故首诊以太子参,焦白 术,法半夏,麦冬,陈皮,砂壳等健脾养胃为主,并以小剂佐金丸,白残花,玉 蝴蝶,白芍等疏肝柔肝.周师强调,脾胃功能差者,宜用轻剂取效,以免重剂壅 塞脾胃,使脾胃运化更加不及. 案 28:邵某,女,成人.初诊日期:1984 年 11 月 28 日. 素有胃病.胃脘痛胀,噫气,食后痛著,眩晕乏力,舌苔少,舌质淡红,舌 边有齿印,脉细弦.脾胃虚弱,肝气乘客. 党参 10g 焦白术 10g 炙草 3g 淡干姜 3g 炒枳壳 10g 陈皮 6g 当归 10g 炒 白芍 10g 制香附 10g 炒玄胡 10g 广木香 5g 1984 年 12 月 15 日:温理中焦,疏肝和胃止痛,胃脘胀痛好转,舌苔薄, 舌质淡红,舌边有齿印,脉细弦.脾胃虚弱,肝气乘侮. 潞党参 10g 焦白术 10g 淡干姜 3g 炙草 3g 肉桂(后下)3g 川椒壳 3g 炒 玄胡 10g 广木香 5g 丹参 10g白檀香(后下)3g 制香附 10g 1985 年 2 月 9 日:胃痛控制未发,受凉后不适,胀感不著,疲劳乏力,舌 苔薄,舌边有齿印,脉细.脾虚胃弱,化源不足. 潞党参 10g 焦白术 10g 怀山药 10g 茯苓 10g 炙甘草 3g 大白芍 10g 广木香 5g 砂仁(后下)3g 炒枳壳 6g 当归 10g 肉桂(后下)2g 炙黄芪 10g 红枣 4 枚 炒谷芽 12g 按:本案属脾胃阳虚,肝气乘侮,故始用理中法,稍佐香附,玄胡疏肝止痛. 俟疼痛缓解后,转从脾胃虚弱治疗,用参苓白术,黄芪建中以治其本. 6.6 久病正虚,湿热瘀结 久病正虚, 案 29:吴某,女,48 岁,华东水利学院工作.初诊日期:1986 年 1 月 15 日. 1976 年因胆石,萎缩性胃炎,切除胆囊及胃体 3/5,之后经常胃脘及右上腹 疼痛,及至 1980 年,左上腹亦有疼痛并逐渐加重,经 CT 检查诊断为慢性胰腺 炎.现脘痛经常发作,伴左胁肋痛如刀割,环腰紧束不适,食少不香,大便常溏, 舌苔薄腻,舌质淡,脉细弦.久病正虚,湿热瘀结,肝脾不调,拟先从标实治疗. 醋柴胡 5g 赤芍 10g 白芍 12g 枳壳 5g 九香虫 3g 莪术6g 炙鸡金 6g 厚朴 6g 黄连 3g 淡吴萸 2g淡干姜 2g 川椒壳 3g 乌梅 3g 砂仁(后下)3g 1986 年 2 月 19 日:脘痛及上腹疼痛程度减轻,发作时间延长,环腰紧束感 缓解,食纳好转,口淡,大便趋向成形,自觉有时心惊胆怯,舌苔薄,舌质淡红, 脉细弦.久病正虚,脾运失司,肝胆失于疏泄,病势复杂,守原意缓图. 醋柴胡 5g 大白芍 12g 甘草 3g 乌梅肉 6g 黄连 4g 淡吴萸 2.5g 牡蛎 (先煎) 30g 九香虫 3g 失笑散(包)10g 炒玄胡 10g肉桂(后下)3g 川椒壳 3g 炙鸡 金 5g 另:连梅安胃丸,每次 5g,每日 2 次. 1986 年 5 月 10 日:脘痛减不能已,胁肋或痛,尤以左侧为重,环腰时有紧 束感,口干不欲饮,口淡乏味,大便挟不消化物,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细弦. 肝胆脾胃同病,湿热瘀阻,通降失司,前投苦辛酸复方有效,但尚难稳定,守原 意出入. 醋柴胡 5g 大白芍 15g 炒枳壳 6g 甘草 3g 黄连 4g 淡吴萸 2g 乌梅肉 10g 木 瓜 10g 失笑散(包)10g 九香虫 3g 肉桂(后下)1.5g 炙鸡金 6g 炒玄胡 10g 另:连梅安胃丸,每次 5g,每日 2 次. 1986 年 6 月 11 日:脘痛,胁肋疼痛,环腰紧束感基本消失,胁肋有不舒畅11感,大便质软,舌苔中部剥脱,舌质红,脉细弦.前进苦辛酸甘合法,治肝安胃, 原法出入. 醋柴胡 5g 大白芍 12g 黄连 5g 吴萸 2g 乌梅肉 10g 失笑散(包)10g 川椒目 3g 九香虫 3g 炒玄胡 10g 川楝子 10g 川石斛 10g 甘杞子 10g 另:连梅安胃丸,每次 5g,每日 2 次. 按:病久正虚,湿热瘀阻,肝胆脾胃同病,治疗颇为棘手,首诊时周师抓住 湿热瘀结,肝脾不调的主要矛盾,从标实着手治疗.鉴于其病势复杂,故二诊时 加用丸药缓图.及至病情控制,脘痛,胁痛等症消失后,参入石斛,枸杞等扶正 之品以顾本.病情虽然繁杂,但整个治疗过程思路清晰,用药极具针对性,并不 冗杂,终使十年之痼疾得到缓解. 以上以病案为例,例举了周师诊治胃脘痛的经验,冀能窥周师学术之一斑. 周师临证中对于病机主次的把握, 标本缓急的权衡, 遣方用药的精准, 颇值效法, 并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