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嘉湘肿瘤临证(十二)

 学中医书馆 2013-10-26
代谢障碍,津液 不能输布,水湿不化,停滞而成痰。或为邪热烁津,凝结成痰。痰之已成,留于体内,随气 升降,无处不到,阻于脏腑,流窜经络,变生诸证。 《丹溪心法》云: “凡人身上、中、下有 块者,多是痰”“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恶性肿瘤不但多表现为局部肿块,而 。 且有四处走窜特点,与痰的特性十分吻合。痰凝一症临床常与血瘀同时存在。 瘀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和不通畅的病理状态,血瘀的成因有多方面,或气滞血瘀,或气 虚血瘀, 或寒凝血滞, 或邪热煎熬, 或外伤致瘀等。 因瘀血而致癌肿的病机主要为血瘀气滞, 不通则痛,瘀血积聚,发为肿块。瘀血是血瘀的病理产物,同时瘀血阻于脉络,又可导致血 瘀。血瘀可以是全身,也可是局部,脏腑、经络、九窍等任何部位。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 云: “肚腹结块,有形之血” 。强调气滞血瘀在癌肿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气滞: 指气机流通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 引起气滞的原因很多, 或由情志不舒, 或因痰、 湿、食积、瘀血等阻碍气机,或邪毒外侵,阻遏气机,也有气虚,运行无力而滞,或脏腑功 能障碍,如肝失疏泄、肺失宣肃、胃肠气滞等。气滞的病因不同,但病机相同,可见于肿瘤 的各个阶段,在肿瘤的早期尤为多见。 3.中医治癌** 3.1 辨证论治是精髓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医治癌**。辨证就是 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所得到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资料,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 行整理、归纳、分析,辨明肿瘤的病因、病机、所属脏腑、病人的阴阳气血的盛衰、脏腑经 络的虚实,从而制定治疗方案。从中医的整体观念来看,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通 常全身属虚,局部属实,虚为病之本,实为病之标,因此,扶正祛邪是肿瘤的基本治疗原则。34中医的扶正法不同于一般西医讲的“支持疗法” ,也不等同于老百姓讲的“吃补药” 。中医 认为祛邪法,是以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及以毒攻毒等峻烈中草药攻邪杀瘤的方 法。中医的祛邪法,从广义而言,还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西医治疗方法。中医扶正法和 祛邪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机体正气的盛衰,邪气的强弱综合考虑,肿瘤初期邪气尚浅,正气未 伤,病属实证,以攻为主;中期邪气渐深,正气耗损,属虚实夹杂之证,攻补兼施;后期病 邪经久,邪毒炽盛,正气消残,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补为主,酌以去邪,扶正祛邪。 应当强调的是,中医对于肿瘤的辨证论治,必须首先通过现代医学的各种诊断方法明确病 变的部位、性质、病理细胞类型、病期等,作出正确诊断,所谓“辨病” ,辨证与辨病性结 合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之一。 总之,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中医治则选方用药,无论 是扶正,还是祛邪,都应当辨证。那种一见肿块就滥用攻伐之药,或随意选择一些有抗肿瘤 作用的中药来治疗肿瘤的方法,怎么能治疗肿瘤呢!难怪明代名医李中梓讲: “病不辨则无 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就是说治病不辨证是无法治愈疾病的。 2.2 扶正培本法 扶正培本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治法之一, 扶正法治疗肿瘤不可不分阴阳、 气血的盛衰, 所有肿瘤病人都施予面面俱到的“十全大补” 。因为肿瘤病人的先天禀赋各有不同,体质也 有阴阳的偏盛偏衰,不同的肿瘤,发生于不同的部位,损伤不同脏腑,即使是相同的肿瘤, 不同的病期,正气虚损的脏腑和程度都不尽相同,即使受损的脏腑相同,也有阴阳气血的差 异,而且,不同肿瘤病人的机体反应性亦因人而异,故病人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因此,以 扶正培本法治疗肿瘤,必须仔细进行脏腑辨证,分清病人体内的阴阳、气血之孰盛孰衰,分 别采取以补气、补血、补阳或补阴,以调整失调之阴阳,阴阳平衡,正气自复。若临床表现 神疲乏力,气短、自汗、纳少,舌淡或胖、苔白,脉沉细无力等脾气虚证,可治以益气健脾 法,选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等;若见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干,舌质 红,少苔或舌光无苔,脉细数无力等阴虚内热证,可治以养阴生津法,选西洋参、南沙参、 北沙参、天冬、麦冬、生地等;若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唇甲苍白,疲乏无 力,或腰酸,舌淡,苔白,脉细血虚,常见于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者,可治以滋阴补血法, 选熟地、当归、阿胶、制首乌、枸杞子、龙眼肉、大枣、鸡血藤等。若临床表现畏寒肢冷, 腰酸腿软,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 细等脾肾两虚证,可治以温肾健脾法,可在健脾的基础上,选附子,肉桂,仙灵脾,仙茅, 苁蓉,补骨脂,巴戟天等。 3.3 祛邪法 祛邪法是中医常用的攻邪方法,主要用于肿瘤表现以邪实为主。中医认为各种邪气会随着 疾病的进展和病情的变化而不同,临床运用祛邪法时,必须分辨清楚痰凝、毒聚、气滞、血 瘀的不同、邪气盛衰的不同辨证施用。若临床表现为肿块、痛有定处,肌肤甲错、舌质青紫 或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有青紫斑点或静脉扩张,脉弦细或涩等血瘀证,可治以活血 化瘀法,选三棱,莪术,川芎、丹参、鬼箭羽、王不留行、石见穿、水红花子等。若临床表 现为发热,肿块肿大,局部灼热肿痛,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黄疸,舌质红或绛,舌 苔黄,脉数等,可治以清热解毒法,可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七叶一枝花、蛇莓、 白英、山豆根、苦参、白毛藤、夏枯草、土茯苓、天葵子、鱼腥草、野葡萄藤、藤梨根、菝 契、凤尾草等。若见局部肿块、淋巴结肿大等痰凝之证,可治以化痰软坚法,可选瓜蒌皮、 夏枯草、海藻、昆布、生牡蛎、瓦楞子、山慈姑、南星、黄药子、泽漆、蛇六谷、半夏、僵 蚕、猫爪草等。若见各种气滞或气逆之证,应根据病因及气滞的脏腑、部位,选择不同的方 药,如脾胃气滞,可选木香、砂仁、枳壳、陈皮、八月扎等;少腹气滞,可选乌药、沉香曲、 枳实;胃气上逆,可选旋复花、代赭石、丁香、降香、柿蒂与陈皮、半夏合用;肝郁气滞,35可选柴胡、香附、青皮、川楝子、元胡等;肺气上逆,可选苏子、紫苑、批杷叶等;气滞挟 痰者,行气与化痰同用;气滞挟瘀者,行气与化瘀同用。 3.4 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 扶正与祛邪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两者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中医扶正培本能调 整机体的阴阳气血,对于肿瘤的治疗,扶正培本的目的在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抑制肿瘤的 发展,缓解病情,甚至治愈肿瘤。刘师十分推崇李中梓的“养正积自消”的理论,强调指出 扶正是根本,扶正法通过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扶正之中寓于祛邪,同 时扶正能为祛邪创造条件。祛邪,祛邪是目的,祛邪之中意在扶正,所谓“邪祛正自安” , 而且祛邪的药物最终要通过人体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扶正和祛邪是辨证统一的,刘师主张 扶正法为主,并不排斥祛邪,强调必须从临床实际出发,根据病人的正气的盛衰,肿瘤的病 理类型、病期、病程,灵活运用攻补之法,扶正与祛邪不能偏废,使攻补两法“相辅相成” , 而达到“治病留人”的目的。刘师反对一见肿块(肿瘤),就滥用破气破血或大苦大寒之品一 味攻伐,只图一时之功,结果即或有效,也正气大伤,病人也难以长期存活。 4.扶正培本重在脾肾 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肿瘤,临床所见常表现一派脾肾两虚之征象,因此,刘师在辨证论 治时十分强调“治病必求其本” ,故健脾益肾是刘师常用的扶正培本法之一。因脾为后天之 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生化不足。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为其他脏腑阴阳之根 本。脾气的健运有赖肾阳的不断温煦,在病理上,脾气虚日久,必伤及肾阳,所谓“五脏之 病,穷必及肾” 。明代张景岳说: “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 。在临床治 疗恶性肿瘤时,若脾气虚弱,日久损伤阳气,治当益气健脾,但勿忘温肾阳助脾阳,以助运 化;若脾阴虚弱,胃阴不足,治当滋阴生津润燥,但勿忘滋补肾阴,以助化生之源。肾阴虚, 当滋阴补肾,善于阳中求阴,选用仙灵脾,肉苁蓉等;肾阳虚,当温补肾阳,善于阴中求阳, 选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鳖甲,龟板等。临床观察健脾补肾法为主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共 115 例,大多数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病灶稳定;部分病人病灶缩小;少数病人病 灶消失而达到临床治愈。经寿命表法统计处理,治疗后 1 年生存率达 95.5%,3 年生存率达 72.59%,5 年生存率为 53.07%,10 年生存率为 28.24%。健脾法似乎略高于补肾法,但没有 显著性差异。因此,扶正治法中,应特别重视健脾益气和温肾阳,滋肾阴。 5.审证施治重视舌诊 中医辨证论治肿瘤,不但要了解肿瘤的病理和不同的病期,也要掌握已经采用的治疗方法, 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同时必须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搜集临床资料,才能较准确 的诊断疾病、辨证治疗,四诊之中刘师对舌诊独有心得。心者,生之本,开窍于舌,脏腑气 血阴阳盛衰皆可变见于舌。舌象能较客观地反映人之气血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浅深 及病情的进展。对于肺癌而言,如舌质红或红絳,或有裂纹,苔净或光者,多为阴虚有热, 虚偏何脏当参其他四诊,肺阴亏虚,抑或为肺肾阴虚者,治疗上常予北沙参、天冬、麦冬、 元参、百合等,肾阴亏虚者,常用生地、炙鳖甲、山萸肉等滋养肾阴药物。如舌质淡胖或有 齿印者,属肺脾气虚,常予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淮山药、生苡仁等补肺气健 脾胃之品,苔腻者,为湿阻之候,治以健脾化湿;苔黄腻者,内有湿热,不可用补,当清热 化湿;舌偏红有齿痕可见于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舌有瘀点瘀斑或青紫舌者,属气滞 血瘀,则予理气活血化瘀。另外,观舌之润燥可知津液之充盈亏虚。 肿瘤疾病十分复杂,临床常常见到舌证不符或舌脉不符的情况,刘师多根据舌象变化,辨 证论治,灵活处方。若舌证不符,从舌而舍证,每多奏效。肺癌病人,在发热后常表现为神 疲乏力,口干舌燥,欲饮或不欲饮,而舌苔薄腻或少苔,舌质淡或淡胖兼有齿印,此仍应用 益气健脾之法,脾肺气复,津液复生,口干自除,不可贸然加养阴一类药物,如擅用滋阴, 将导致湿邪更重,愈加阻碍脾胃运化功能,使后天正气愈衰。若舌脉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