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 胰腺癌是指发生在胰腺上的恶性肿瘤,由于胰腺的解剖位置较深,早期症状常不明显, 而且肿块也不易被早期发现,因此胰腺癌有早期临床表现隐匿、发病迅速、预后较为凶险的 特点。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总的来说男性发病高于 女性,发病年龄多见于 40—65 岁之间。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不同,有胰头癌、胰体癌、胰 尾癌之分,其中以胰头癌多见,约占胰腺癌的 60%~80%。 发病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慢性胰腺疾病恶变、 环境中致癌物质长期作用等发病因素有关。 胰腺癌在中医临床中属于“癥瘕”“积聚”“黄疸”等病证之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 、 、 与饮食不节,湿热内蕴;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脾气虚弱,痰湿内阻等因素有关,久而导致 气滞血瘀、热毒内结形成腹块。 临床表现: 胰腺癌发病初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病变的进展,多数患者有腹部不适或疼痛、227食欲减退甚至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发热、体重下降等表现,有时可以摸到腹部包 块。如果肿瘤生长在胰头部位,容易压迫胆总管,引起阻塞性黄疸,此时大便呈陶土色。胰 体部癌与腹腔神经从相邻, 容易侵犯神经, 发生腹部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 并向腰背部放射。 晚期胰腺癌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肝脏、骨骼等部位,出现相应的症状。胰腺癌的诊断主 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胰腺 B 超、CT、MRI,以及 B 超、CT 引导下的胰腺穿刺活检、逆行 胰胆管造影(ERCP)等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此外,血清淀粉酶、癌胚抗原、胰腺癌癌胚 抗原(POA) 、CA-199 等指标的测定有助于疾病的诊断、观察病情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 治疗: 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是目前胰腺癌常用的治疗方法。根治性手术是胰腺癌 的最佳治疗方法, 但是大多数患者明确诊断时已属于晚期, 不能手术根治或只能行姑息性手 术。近年来采用的以静脉化疗或动脉插管化疗、放疗、中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疗,在一定 程度上提高了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胰腺癌以辨证论治为原则, 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 可以起到减轻手 术、放疗、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中医辨证一般可 以分为气滞血瘀、热毒蕴结、湿热黄疸三种类型。 气滞血瘀型治则为理气活血,软坚解毒,以膈下逐瘀汤为主进行加减。基本方为:丹参 30 克、丹皮 9 克、桃仁 10 克、红花 9 克、莪术 15 克、三棱 15 克、八月扎 30 克、拔葜 30 克、岩柏 30 克、木香 15 克、穿山甲 12 克、白花蛇舌草 30 克。 热毒蕴结型治则为清热解毒、软坚消癥,莲子清心饮加减,基本方为:莲子芯 10 克、 龙胆草 6 克、山栀 9 克、黄芩 15 克、黄连 3 克、生地 24 克、丹参 18 克、生大黄 12 克(后 下) 、蒲公英 30 克、土茯苓 12 克、生米仁 30 克。 湿热黄疸型治则为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以茵陈蒿汤加减,基本方为:茵陈 30 克、山 栀 15 克、制大黄 12 克、龙胆草 9 克、金钱草 30 克、半支莲 30 克、龙葵 30 克、车前子 30 克、三棱 12 克、莪术 12 克、黄芩 12 克、黛蛤散 30 克(包煎) 。 典型病例: 施某某,男,65 岁。因“中上腹饱胀不适感三月”而就诊。患者三月前出现中上腹饱 胀不适感,在外院做 B 超、上腹部 CT 检查发现胰尾部占位性病灶,查 CA199?300U/,诊 断为胰腺癌,曾行介入化疗一个疗程,肿块无缩小,B 超检查发现肝脏多发转移灶,为进一 步中西医结合治疗而收治入院。入院时中上腹作胀,胃纳欠佳,大便溏薄,日行 1-2 次,舌 质淡红,苔薄,脉弦。证属脾气虚弱,气机阻滞,瘀毒内聚,积而成癥。治拟健脾理气化瘀 解毒。处方:太子参 12 克、白术15 克、茯苓 15 克、八月札 24 克、绿萼梅 12 克、青陈皮 (各)9 克、半夏 9 克、红藤 15 克、菝葜 30 克、野葡萄藤 30 克、炮三甲 12 克、煨木香 9 克、怀山药 30 克、木馒头 15 克、葫芦巴 15 克、鸡内金 12 克、谷麦芽(各)30 克。另予 软化汤口服,每日三次,每次 25ML。服上药七帖,腹胀、便溏均有好转,觉右胁下隐痛, 治守原法,原方加柴胡 9 克,又服十四帖,症状改善明显,精神也较前稍振作。随访半年, 病情稳定。 临诊要言: 胰腺位于腹腔深部,早期症状不太明显,因此在胰腺癌的诊治过程中强调“三早” ,即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而言,若出现进行性阻塞性黄疸、原因不明的上腹部疼痛牵 及腰背部、不能解释的短时间内血糖升高等情况应提高警惕,及时作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本病的治疗以手术的彻底切除效果佳, 有手术指征者应积极争取早日手术, 术后配合化疗和 中医药治疗。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必要时可选择放化疗治疗,以减轻痛 苦、延长生存期。 预防胰腺癌对降低发病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平时应注意合理地饮食, 改正不良的饮食习28惯,戒除烟酒,控制高脂肪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积极治疗慢性胰腺炎、 慢性胆囊疾患。 已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 要保持情绪稳定, 安排好生活起居, 积极配合治疗。 饮食以营养消化的食物为宜,适当参加适当的锻炼,也可练习放松气功, 9.肾癌 肾癌是发生于肾实质细胞、 肾盂移行上皮细胞及输尿管的恶性肿瘤, 高发于 40—65 岁, 男性多于女性。肾癌发病常为单侧,左右发病的机会相等,双侧肾脏同时病变较少见,约占 肾癌的 1—2%。肿瘤多位于上、下极,少数侵犯全肾。早期常无症状,中晚期以血尿、腰 痛、腹痛或腹部肿块为肾癌的三大临床特征,若发生远处转移可出现相应症状。现代医学对 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方法。 发病原因: 肾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有报道认为肾癌的发生与致癌化学物质, 如芳香族碳氢化合 物、黄曲霉毒素等的长期刺激、长期吸烟加上酗酒、职业接触致癌物质等因素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肾积”“尿血”等病证的范畴,其发病多由肾气不足,水湿不化, 、 湿毒内生,结于腰府;或感受外邪,湿热下注,导致气滞血瘀所造成的。 症状表现: 肾癌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三大临床症状:即间歇性无痛性 血尿、持续的腰部钝痛、腰部或腹部触及肿块。血尿以无痛性、间歇性、全程性,多伴有条 状血块为特点;腰痛可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肾绞痛;部分患者可触及上腹部或后腰部肿块。 在病程中可伴有恶心呕吐、消瘦、贫血、发热等症状。若晚期转移至肺,可见咳嗽、咯血; 转移至骨骼,出现明显的疼痛,部分患者因骨转移导致骨折;发生脑转移时,可见头痛、呕 吐等颅内压啊增高的表现, 也可见肢体偏瘫等神经定位症状。 尿常规检查可见有数量不等的 红细胞。X 线检查是诊断肾癌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有尿路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等。此外, CT、MRI、同位素肾扫描、血清 C 反应蛋白检查对肾癌的诊断均有一定帮助。 治疗: 肾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免疫治疗、激素治疗、化疗等,中医药治疗以辩证论治 为原则,可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症状,稳定肿瘤。临床辨证可以分为湿热内蕴型、 瘀血内阻型、脾肾两虚型。 湿热内蕴型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基本方为:萹蓄萹蓄 30 克、瞿麦 15 克、车前子 15 克、滑石 15 克、黄柏 10 克、土茯苓 30 克、马鞭草 30 克、白花蛇舌草 30 克、生地榆 30 克、甘草梢 6 克。 瘀血内阻型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理气解毒,基本方为:桃仁 9 克、红花 9 克、当归 12 克、赤芍 12 克、川芎 9 克、延胡索 30 克、香附 12 克、马鞭草 30 克、龙葵 30 克、白英 30 克、大小蓟(各)30 克、淡竹叶 9 克。 脾肾两虚型的治疗原则为温肾健脾,解毒利湿。基本方:熟地 12 克、淮山药 15 克、山 芋肉 12 克、杜仲 12 克、枸杞子 12 克、八月扎 15 克、土茯苓 30 克、蜀羊泉 30克、龙葵 15 克、白花蛇舌草 30 克、菟丝子 12 克、熟附片 9 克、鹿角片 9 克、鲜灵脾 12 克、仙茅 12 各 克、鸡内金 12 克、焦楂曲 12 克 。 典型病例: 李某某,男,58 岁。2 月前行左肾肿瘤手术,摘除左肾,病理诊断为左肾透明细胞癌, 术后干扰素 300 万单位隔日肌注。 就诊时自觉容易疲劳, 左腰部酸胀下坠感, 脉弦, 尺脉弱,苔净,舌质红,舌边有齿印。 证属肾癌术后余毒未清,正气损伤,肾气不足,气机失畅。 治拟健脾益肾,理气和络。处方:生熟地各 15 克、女贞子 10 克、甘杞子 12 克 、山萸肉 10 克、丹皮参各 9 克、淮山药 30 克、石上柏 30 克、蜀羊泉 15 克、生苡仁 30 克、肥知母 1229克、 黄柏 6 克、土茯苓 30 克、生黄芪30 克 、乌药 9 克、桑寄生 15 克、苁蓉 15 克、 仙灵脾 15 克。另外加服六味地黄丸 8 粒,每日三次。 服药一月,腰酸减,寐安,脉细苔净,质淡红。治宗原法,原方加减,一直服药,随 访至今一年半,未见复发转移。 临证体会: 肾脏肿瘤种类很多,有良、恶性之分,但大多数属于恶性肿瘤,其中以起源于肾小管上 皮的肾细胞癌(简称肾癌)最为常见,约占肾脏肿瘤的 85%以上,其次为肾盂移行细胞癌、 肾母细胞瘤。 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化学致癌物质、激素、放射线、病毒感染、长期服用某些 药物, 以及肾脏的慢性疾病有关。 肾癌的诊断主要依据三大典型症状 (即血尿、 腰痛、 肿块) , 以及尿常规、尿路平片、肾动脉及肾盂造影、B 超、CT、磁共振、放射性核素等检查。本 病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积极、长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预后有利,晚期患者应用激素治疗 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的作用。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总的原则,可采用清热利湿法、活血化瘀 法、化痰消积法、健脾益肾法等。 9.膀胱癌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 50-70 岁的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3-4: 1。无痛性肉眼血尿是其最常见的首发症状,40 岁以上的成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肉 眼血尿都应进行相关的检查。一般情况下首先采用无痛苦的、简单的、非创伤性检查,如尿 路平片、尿液浓缩找病理细胞、B 超检查、CT 检查等,然后采用有创伤性的检查,如膀胱 镜检查。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溺血”“血淋”“癃闭”“血淋”等病证的范畴。 、 、、 发病原因 膀胱癌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十分明确, 但大量的研究表明, 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长期接触 乙萘胺、联苯胺、品红等化学致癌物质有关,因此长期从事染料、橡胶、塑料、制革等职业 的人员易发生膀胱癌。 此外,吸烟、 寄生虫和病毒感染、 膀胱的慢性疾患等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7.杏林中医医话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