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器之中 琴德最优——精湛独到的扬州古琴制作技艺

 红豆居士 2013-10-26


WWW.YZRB.COM
返回扬州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晚报博客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朗读(男声 女声)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器之中 琴德最优
——精湛独到的扬州古琴制作技艺

    唐周昉《调琴啜茗图》

    有史以来,人类制作的各种乐器中,古琴无疑是极具人文、历史、审美和收藏价值的一种乐器。扬州,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广陵派古琴艺术,目前还是全国古琴制作数量最多的城市,在古琴的制作技艺方面有着精湛独到之处。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兼古琴制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南风琴社社长马维衡,请他讲讲扬州古琴的历史及制作工艺。

    A

    扬州琴家珍藏唐宋古琴

    马维衡说,古琴的发展离不开古代斫琴家们的心血凝结。正是历朝历代的斫琴家在斫琴工艺上的孜孜以求,才使得今人能够领略到古琴博大精深之美。他们制作的“九霄环佩”、“大圣遗音”、“枯木龙吟”、“春雷”等名琴,是中国古琴史中的璀璨明珠,他们所遗留下来的相关丰富文献成为现代斫琴家们斫琴的重要依据。

    广陵派古琴艺术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自唐、宋以来已渐显出地域风格与流派特征,明末清初,一代宗师徐常遇的出现以及由他编著的《澄鉴堂琴谱》的问世,使广陵琴派渐臻成熟。之后,广陵琴派代代相传,直至2003年去世的梅曰强先生,广陵琴派共传十一代。广陵琴派的薪火不断,广陵琴家的琴学积累,为扬州现代斫琴技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维衡说,民国二十六年(1937),扬州古琴大家张子谦曾主编《今虞琴刊》这本书,书中提到扬州琴家也藏有唐琴、宋琴,“比如刘少椿藏有龙吟虎啸琴、宣和琴、雪夜钟声琴,胥桐华藏宋琴一张……”

    B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扬州始斫琴

    新中国成立初期,扬州琴人会聚,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名琴也多,当时只要花上三五元即可在文物商店买到一张宋元古琴。马维衡介绍说,孙绍陶、胡滋浦、刘少椿等广陵派名家均藏有多架老琴,可惜大多毁于文革期间。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扬州京剧团琴师因为剧团演出需要,找模具木工照着旧琴制作了两张古琴,又请扬州漆器厂作了髹漆。这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扬州最早的斫琴记录。

    马维衡介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广陵琴社逐步恢复活动。1984年,全国第二次古琴打谱会在扬州举办,琴家云集,盛况空前。古琴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需要,扬州斫琴技艺由此悄然而生。

    当时的扬州民族乐器厂成为最早研制古琴的厂家,这也是全国第一家专业生产古琴的企业。“那时,古琴演奏家龚一先生曾多次往来扬州民族乐器厂,不仅带来老琴作样,撸起袖子,就亲手参与刨制,使扬州斫琴技术的水平有了很大保证。上世纪八十年代,扬州古琴制作不仅起步最早,而且在质量上、数量上都领先于全国。”马维衡说道。

    步入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扬州各乐器厂工厂化生产的琴在质量上前进甚微,已不能满足演奏家的要求,由此开始出现古琴演奏家自己研制古琴的局面,这引领着扬州斫琴技艺的进一步提升。马维衡说,“我的老师、广陵派琴家胡荫乾用古梁柱作研究,在国内最早研制出断纹琴,对扬州斫琴技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胡荫乾去世后,马维衡在胡师所留材料和工具的基础上,也自行研制出断纹琴,之后,他不断钻研和探索,逐步成为中国斫琴业的领军人物。此外,广陵琴社的其他琴人也都积极动手斫制或参与研制、监制古琴的生产,极大促进了扬州各琴筝厂斫琴技艺的发展。

    C

    十道制作工艺方得良琴一张

    如何制作一张上好的古琴?马维衡说,古琴绝不是木工、漆工的手艺活,其中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学、材料学、修饰学、文史学和美学的精髓。一张造型端庄古朴、音色松透圆润的古琴,通过弹奏能表达出“中正平和”的思想,营造出“清幽淡雅、高古旷远”的意境,带给人“心超物外、神游天地”的美妙体验。其具体制作需经过十道工艺,即:辨择良材—刨削琴腹—面底相合—修酌琴型—调制灰胎—磨灰定型—髹涂琴体—磨退擦漆—艺术镌刻—上弦调音。

    适合的良材是制作一张好琴的首要关键。木材历时愈久,木质愈疏松,声学效果愈佳。唐代斫琴圣手雷氏云:“取良材,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雷氏认为,摆放五百年以上的老木材才能产生上乘正宗的琴音。故高级的斫琴师,往往在选材上极为苛刻。一是在材种上,多选用梧桐、松、杉、梓等木质疏松的木种;二是在材质上,多选用梁柱、桥桩等历时多年的老木材,取其长期风吹日晒雨淋,木液油脂火气褪尽,发音松透清越之意。

    用专业的工具对面板的琴腹进行刨削。刨削时,须掌握木纹的疏密、木材的软硬,配合不断的调音来进行。要练就审音能力,使琴坯形成低音区松沉浑厚,中音区细腻圆润,高音区清脆明亮的基本音色,尽力追求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的“九德”效果。

    古琴经过面底相合后,开始依照古代斫琴家传下来的形制修磨琴身,也就是修酌琴型。但无论何种形制,总体视觉上都要有“韵律美”,通过线、面、光的圆转结合造成动势,从而赋予琴体历史内涵和文人气质。古琴的琴面上一般不作任何装饰,追求朴素大方。但在琴的背面,可镌刻名家所作的诗文、书法、印鉴,使琴获得书香之气和风雅之韵。

    制作古琴的最后一道程序便是上弦,而古琴的上弦也是众乐器中最难的。上弦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听音能力,历练数百次,方能使弦琴合一。

    记者 张庆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