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古玉蝉的断代

 一正一反的回纹 2013-10-26
浅谈古玉蝉的断代(已发表) (2012-07-16 20:02:31)
 

                           浅谈古玉蝉的造型特征

                                               丁哲

    蝉,是中国古代玉器常见题材。由于蝉的蜕壳变化、居高饮露。所以被古人赋予两个寓意:一脱胎换骨、复活再生;二清高、廉洁、直言不讳。在六朝以前的玉蝉皆取上文的第一种含义。古代玉蝉按用途区分主要有含蝉、佩蝉、冠蝉。

迄今为止出土和传世的玉蝉数目很多。早在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中就有蝉形玉器出现,此后历朝也多有发现。古代玉蝉的造型不断发展变化,每个朝代或时期的玉蝉都有一定的造型特征,笔者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夸张、精美、写实等三个阶段。

 

一 玉蝉造型的夸张阶段(新石器时期至商代)

新石器时期(以石家河文化为例)

石家河文化的玉蝉数量多、制作较为精美,造型较为抽象夸张,是新石器时期蝉形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见图一1)

其基本造型可以总结为:

1体型短、扁、宽,蝉腰略束,整体呈斧形。

2吻部略突起,颈部较宽部分玉蝉颈部上有一对云纹或弦纹修饰,蝉目多为近圆形眼和叶形眼,微凸。

3双翅张开(有的玉蝉翅膀上有筋脉纹),用多条平行弯刻线修饰腹部,蝉尾和蝉翅不露尖峰。

该时期制作粗糙的玉蝉双翅和腹部不分只有蝉的整体最基本的造型,双翅和颈部都不加纹饰(见图一2)

商周

商代前期出土的玉蝉较少,大量商代玉蝉多出土在商代后期的殷墟各个墓葬中,雕工粗简造型颇为夸张(见图二1陕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出土)

该时期的玉蝉造型多为双翼收拢、静态匍匐状,形态呆板。(见图二2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205号墓出土)

1蝉眼有两种,在头部前端两侧的凸起圆珠眼和背部的阴刻圆眼

2双翅上面多用直阴刻长线表现筋脉,腹面全用多条平行弯线来装饰(见图二3妇好墓出土的玉蝉)

周朝玉蝉造型承袭商代的风格,较商代更为细致写实和精美,蝉的背、腹和翅膀上面开始大量出现云纹等纹饰。其中以战国的玉蝉上纹饰种类最多样式最为精美。(见图二3战国玉蝉拓片)

 

玉蝉造型的精美阶段(汉代)

汉代葬玉盛行,上文谈到玉蝉在六朝之前皆取脱胎换骨、复活再生之意,其含义在汉代达到顶峰。汉代的玉蝉多为用于陪葬的含蝉。该时期玉蝉用少量平直有力的线条表现蝉的生态特征,刀法苍劲有力、造型生动概括,有汉八刀之美誉。汉玉蝉主要有三种类型:体型扁平中部厚的舌形、水滴形和精雕蝉(见图三1 天津蓟县东大井墓葬出土和江苏省铜山县出土的玉蝉)。其中以舌形玉蝉最为常见。下面主要探讨舌形玉蝉的造型特征,其他类型的玉蝉容笔者另谈:

一蝉目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位于头部的两端向外凸出很多

二翼端和尾部呈三角尖锋状,用斜磨阴刻线条表现蝉的头、胸、腹和宽大的收拢的双翼

三蝉腹部所占面积较商代为少仅有腹面的约四分之一,皆用数条平行的粗直阴刻线条表现腹皮纹,腹部的上面是一对上下不对称的交叉阴刻长线。(见图三2汉玉蝉拓片)

汉代的玉蝉刀法犀利简洁、锋棱毕露、线条挺拔,制作精美规矩,造型饱满生动是中国古代玉蝉制作的最辉煌阶段。(见图三3西汉玉蝉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姚庄102号西汉墓出土)

但汉玉蝉与现实生活中的蝉在形象上仍有一定的差距。

                             

玉蝉造型发展的过渡时期(晋代——元代)

两晋南北朝战乱不止、经济萧条又多薄葬,所以玉雕行业进入低谷制作水平下降,玉蝉制作的较为粗糙。该时期的蝉整体造型承袭汉风,只是线条不锋利,雕刻力度不足。(见图四1东晋南京象山出土)(图四2南朝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出土)

唐代未见出土玉蝉。

宋代社会经济极度繁荣,玉器开始向强烈的世俗化方向发展,民间有大量玉蝉开始出现。该时期玉蝉多为佩蝉。自宋起,蝉清廉、直言不讳的含义开始应用于玉雕作品之上。由于宋尚古风所以宋代的玉蝉大多是造型古朴、模仿战汉的。宋蝉体型较以前短而宽;蝉身上面的雕刻线条软弱无力、不见刀锋,刻痕粗深不规矩。蝉目为不规则的椭圆形,在首部的两端向两侧斜下。(见图五1宋代玉蝉拓片)

另举元代水晶蝉一只,不做详细探讨(见图六1上海市嘉定区法华塔元代地宫出土)

玉蝉造型的写实阶段(明代——清代)

明清两朝的玉雕风格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开始趋于写实,该时期的玉蝉除仿古蝉皆为圆雕或半圆雕,造型写实立体感很强,可是有形无神略有俗气之感。此外该时期还有大量的仿汉玉蝉出现。

明代眼睛是凸起的圆珠大目(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窖藏出土)。主要有两种纹饰出现在翅膀上:麻点纹和两到三对的长阴刻线条。明末的玉蝉翅膀张开的更大。(见图七1明代玉蝉拓片)(图七2)

清代雕琢细致十分逼真,注重细部刻画,器型和纹饰多样,阴刻和阳起两种线条共同运用。(见图八1、2)

 

中国古代玉蝉造型的发展经过一个由简到繁、由夸张到写实的过程。研究古玉蝉造型特征的演变必须注重玉蝉的雕刻痕迹和纹饰特征,并且要联系历史结合实际全面地进行研究

[转载]浅谈古玉蝉的断代(已发表)

[转载]浅谈古玉蝉的断代(已发表)

[转载]浅谈古玉蝉的断代(已发表)

[转载]浅谈古玉蝉的断代(已发表)

[转载]浅谈古玉蝉的断代(已发表)

[转载]浅谈古玉蝉的断代(已发表)

[转载]浅谈古玉蝉的断代(已发表)

[转载]浅谈古玉蝉的断代(已发表) 

[转载]浅谈古玉蝉的断代(已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