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曆書的由來

 悟道参禅学习 2013-10-26

二十四節氣


五日為候 三候為氣 六氣為時 四時為歲


曆書 四季

曆書的由來

曆書是編排年、月、日、節氣等以供人們查考的工具書,曆書也是人類創造的文化成果之一。

相傳在很久以前,由於曆法定得不準,天時與農事往往不能正確地配合,農作物的收成因而不理想。當時的天子祖乙(約公元前 1450年)見到節令紊亂導致民生不聊生,也非常憂慮。當時的人們也以為是得罪了天神,於是祖乙親自率領百官,董香沐浴,前往天壇祭祀天神,並傳喻全國百姓設壇祭天,祭拜天神,請求寬恕,使節令恢復正常,可是節令還是照樣的紊亂。

當時在定陽山下,有個青年樵夫名叫「萬年」,平日以打柴採藥為生,平時對曆法及節令很感興趣。有一天,萬年上山砍柴,砍完了就坐在樹下休息。他望著樹影出神,不知不覺過了大半個時辰,發現地上的樹影已悄悄地移動了方位。萬年靈機一動,心想,可不可以利用日影的長短來計算時間呢?回到家後,萬年就設計出一個「日晷儀」。可是,一遇上陰雨天,日晷儀就失去效用了。有一次,萬年在溪邊喝水,看見崖上的水很有節奏的往下滴,規律的滴水聲又啟發了他的靈感。回家後,萬年就動手做了一個五層的漏壼,利用漏水的方法來計時。這麼一來,不管天氣陰晴,都可以正確地掌握時間了。有了計時的工具,萬年更加用心的觀察天時及節令的變化。經過長期的歸納,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覆一次。只要搞清楚日月運行的規律,就不用擔心節令不準了。

於是萬年就帶著自己發明製造的日晷儀及水漏壼進見天子祖乙,說明節令不準與天神並不相干。祖乙覺得萬年說的很有道理,就把萬年留下,並在天壇前蓋起日晷台、漏壼亭,又派了十二個童子供萬年差遣。從此以後,萬年得以專心一意地研究時令。

過了一段日子,萬年根據推算出的初步成果報告祖乙:「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榮枯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現在申星追上了百星蠶百星,星象復原,子時夜交,舊歲已完,時又始春,恭請天子定個節名吧!」祖乙說:「春為歲為,就叫春節吧。」

於是萬年留在宮中繼續推算,修改不夠準確的太陽曆草曆。這樣經過了幾十年,萬年精心制定的太陽曆終於完成了。當他把太陽曆獻給祖乙時,已是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了。祖乙深受感動,就把太陽曆定名為「萬年曆」,並封萬年為「日月壽星」。直到今天,人們也習慣將陽曆稱為「萬年曆」,並在春節時掛上日月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功高德重的萬年。

不過這些朝代所使用的曆元都是一致的,曆元就是將冬至作為一節的開始,將陰曆初一作為一月的開始,將夜半子時作為一天的開始,將甲子日定為天干記日周期的開始。

在早期的農業社會里,耕作的進度往往依天時為準,曆法自然就成了農民作息的依據。我國自古以農立國,曆法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國計民生,所以歷代天子,都十分重視修訂曆法一事。在戰國時期之前,黃帝、顓頊、夏、殷、周、魯等朝代,所使用的曆法,皆為「四分曆」,其中黃帝、周、魯三種曆法以子建月,即以仲冬月(陰曆十一月)為一歲之首。殷朝曆法以丑建月,即以季冬月(陰曆十二月)為一歲之首。夏朝曆法以寅建月,即以孟春月(陰曆正月)為一歲之首。顓頊時曆法以亥建月,即以孟冬月(陰曆十月)為一歲之首。到了漢武帝時,已出現了曆法與天象不符的偏差。《漢書》「律曆志」形容此時為:「朔晦月見,弦滿望高」。武帝下令司馬遷、落下閎、鄧平等人改秦「顓頊曆」,另訂「太初曆」,仍以夏曆的孟春之月為歲首,並將廿四節氣列入曆法。這套曆法一直沿用了兩千多年,民國以後,才改用陽曆。

在西周時,人們已將沿著黃道赤道的恆星分為二十八星宿,後來并命名為:

東青龍:角、亢、氐、房、心、尾、箕。

南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

西白虎:奎、婁、胃、昂、畢、觜、參。

北玄武:斗、牛、女、虛、危、室、壁。

在擇日的應用上,人們早就有擇良辰吉日的做法,司馬遷說:「當窺觀了陰陽之術,大詳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畏,然其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可見擇日中許多名目作法在古代是一種陰陽之術,並非全是無稽之談。古代曆法選擇日課上,主要包括二十四節氣、五行用事或土王用事。直到魏正光曆法,才加上七十二候、四正卦、上朔等。在唐朝以後,各種曆法註解項目更為繁多,而吉凶神煞更是讓人眼花撩亂,不過,大抵上仍可分為六類:

一.由太歲干支決定。

二.由月名(日行十二宮)決定。

三.由月名及日干支決定。

四.由日名決定。

五.由年和日干支所決定。

六.由四季和日干支所決定。

曆書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古時稱「通書」,或稱「時憲書」。我國遠在古代就已設有觀察天象、推算曆法的官職。秦代有太吏令,唐代設太吏局,宋、元代有司天監,明清改為欽天監。最早的曆書是裝裱成軸,用毛筆書寫。到唐朝太和九年(公元 835年)已有木板刻印的曆書出售了。帝制時代,曆書是由皇帝頌布的,並規定只許官方印,不准私人刻印,從此曆書又叫「皇曆」。現存最古老的曆書是唐僖宗(公元 805年)時印制的。而真正古老的曆書產於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 805年)。當時在皇宮中出現的是記事日曆,共分 12冊,每月一冊,一天一頁,記載日、月、國家、朝廷大事和皇帝言行。後來發展到把干支、月令、節氣,以及各種術數如擇日、星相吉凶、卜卦等內容都印在日曆上面了。

曆書在民間流傳和普及是宋代以後的事。据說,宋代有個考官叫學政,他在批閱考卷時,發現秀才大都把日期寫錯了。查問原因,秀才答:「學生晝夜讀書只能觀星月計算日期,那有不差一二天的」。於是學政奏明朝廷,請翰林院年年修撰曆書,售給秀才掌握日子。後來曆書由宮廷逐漸發行到民間,成為勞動人民的曆書流傳至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曆書也逐漸普及、更新,種類就有年曆、月曆、日曆、懷曆、台曆、挂曆、袖珍曆、萬年曆及農家曆等。而內容更是多采多姿,受到越來越廣泛的歡迎。


--------------------------------------------------------------------------------

朔望:

月亮本身並不能發光,只能反射太陽光。月亮在繞地球運轉的同時,也隨地球繞太陽轉。日、月、地三者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被太陽照亮的部分也在不斷變化著。當月亮轉到太陽與地球之間,這時月亮以背著太陽光的黑暗半球對著地球,我們就看不見月亮了,這叫做「朔」,這時的月亮叫新月,一般出現在農曆的每月初一。當地球處在太陽與月亮之間,這時月亮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正對著地球,正當太陽落山時,月亮就從東方昇起,我們整夜都可以看到一輪圓形的明月,這叫做「望」,出現在農曆的每月十五日,這時的月亮叫望月。月亮的圓盈虧變化周期,也就是由朔到望,再從望到朔的時間,稱為「朔望月」。一個朔望月的平均時間是29.5306日,也訧是29天12小時44分3秒。


--------------------------------------------------------------------------------

陽曆:

陽曆稱「太陽曆」或「純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周期為一個回歸年。一個回歸年的長度是 365.2422日,為了簡便使用,制曆家們只取回歸年的整天數即三百六十五日為曆年的長度,稱為平年,分為 12個月,1、3、5、7、8、10、12月為大月,各 31天;4、6、9、11月為小月,各為 30天;2月為平月,28天。另每 4年增加 1天,編在 2月的第 29日,以彌補時間上的差異,稱之為閏年。但乃有稍微偏差,於是規定逢百年時需被400年整除為閏年,不能整除時乃為平年。曆月的長短則是人為規定,與月相盈虧無關。


--------------------------------------------------------------------------------

農曆:

農曆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准確、巧妙、諧趣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

農曆在我國使用久遠,舊稱夏曆,或稱陰曆,實際是陰陽合曆。它把陰曆朔望月的時間作為曆月的平均時間,又運用了陽曆設置閏月的辦法和二十四節氣的辦法,使曆年的平均時間等於回歸年,農曆比純粹的陰曆實用方便。

根據我國歷史記載,從黃帝時起到清明未年間,一共使用過102種曆法,基本上都是屬於陰陽曆的性質。這說明了我國人民早在三四千年前,就已經把純粹的陰曆和陽曆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了。

農曆的特徵是既重視月相盈虧的變化,又照顧寒暑節氣,年月長度都依據天象而定。曆月的平均值大約等於朔望月(約29.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每月以月相為起迄,朔為始,望為中,晦為終。農曆年的平均值大約少回歸年(長365.2422日)10日21時。這樣,需三年一閏,五年再閏,十九年七閏,閏年十三個月全年384或385日。我國古代科學家早就提出了391年中設144個閏月的方法。

隨著曆法的逐漸精密,安置閏月的方法也有了新規定,秦代以前,是把閏月放在一年的未尾,叫做「十三月」。漢初把閏月放在九月之後,叫做「後九月」。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把閏月分佈在一年之中,并頒行《太初曆》,規定把不含中氣的月份作為閏月,這個置閏規則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

四季的形成

地球,周圍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包圍著,我們就居住在這大氣層的底部。而在這大氣層中,有晴陰冷暖、風雨雷電、霧露霜雪等各種天氣和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都和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深冬時候,北國大地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干冷的西北風直吹的人們手腳凍裂,一場風雪頃刻之間就把周圍變成了白茫茫的冰雪世界,給人們帶來樂趣,但也會給生活帶來種種困難。冬去春來,芳草嫩綠,杜燕翻飛,大地鋪滿了綠油油的麥苗、金黃色油菜花,加上明媚陽光,充滿著無限生機。夏令時節,烈日當空,暑氣逼人,熱風豪雨,枝茂葉盛,一派繁榮景象。炎夏一過,秋風送爽,天高雲清,氣候宜人,每當寒霜初凝大地,漫山楓葉紅似二月花,黃澄澄的稻谷堆滿場院,成熟的水果散著甜香,更加深了秋色美景。這四季交替的風光景物,是有規律的自然現象。而這四季是怎麼形成呢:

地球每 365日 5時 48分 45~46秒繞太陽公轉一周,稱為一年;同時地球本身每24小時自轉一圈,也就是一天,它的旋轉軸和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面有66.5°的交角,公轉過程中有半年是北半球離太陽近些,有半年是南半球離太陽近些。我們居住的北半球,夏至時太陽直射在北緯23.5°的緯圈上,冬至時太陽直射在南緯23.5°的緯圈上,其它時候,太陽直射在這二個緯度帶之間,春分和秋分,太陽二次過赤道天頂,直射在赤道上,所以地球公轉一周,太陽直射的位置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一個來回,世界各地受陽光照射的情況也會隨之出現有規律的變化,這就形成了有規律的季節交替。

而用法也有所不同,天文學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為四季的開始。而風俗習慣則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開端。又以1、2、3月為春季,分別稱為孟春、仲春、季春,或稱始春、早春、暮春,4、5、6月為夏季,7、8、9月為秋季,10、11、12月為冬季。

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實踐中,逐步認識並掌握了氣候條件和農業生產之間關係,而這二十四節氣正是經驗結晶品。地球公轉軌道的圓周是360°,每轉過15°,定為一個節氣、每個節氣相隔15日左右,全年恰好二十四個節氣。


--------------------------------------------------------------------------------

二十四節氣

節氣,是指一年之中氣候寒暑的變化,每個節氣名稱都分別代表或反映出它的不同意義,古代農民把它當作農務稼穡的標準時鐘,從中憑個人直覺亦可得知天時和物候變更的大概,此乃我國古代曆法家獨家之創作,非任何國家的曆法所能及。有謂節氣的功用可包含陽曆或優勝於陽曆,尤其在我國以前使用農曆的日期,與季候變化無一定關係,必須靠著二十四節氣來補救,使得農作物與季節變化不致於脫節,所以說節氣對於農業社會的農民而言,實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大事息息相關,亦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準則。

節氣在我國華中較為應驗,秦漢時代前後,領域大部分地處黃河流域,氣候相差有限,以二十四節氣代表節候尚不至有太大差誤。後因幅員擴大,南北相距約三千公里,滿蒙地區自農曆十月至四月均屬寒季,華南地區,包括台灣地區,處於亞熱帶氣候,除高山外,終年不見霜雪。如黑龍江的璦琿與廣東的高臨,全年平均氣溫相差至攝氏三十九度之多,氣候相差如此之甚,農作物與節候關係自無相同一致之標準,且氣候產物,因地而異,自不能一概用節氣來應驗。

我國以農立國,自古代代相傳,至今還不能隨時代更新的一句俗語:「種田無定例,全靠著節氣。」即使是當代的農民,對於節氣仍然是相當重視。亦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準則。

古代人們注意到一年四季中,在不同季節所見到中午時太陽的位置,其仰角的高低並不相同,人們在地上豎立一根竹竿,根據全年觀測的結果發現,夏季時其陰影似乎較短,冬季時則較長,顯然隨著季節的變化,竹竿受陽光照射造成的陰影,其長短會跟著變化,因此取中午時分竿影最短的那天為夏至(至就是到頂的意思),又稱日北至或日長至,取竿影最長的那天為冬至,又稱日南至或日短至,在春秋兩季裡發現,各有一天晝夜時間相等,便定這兩天為春分和秋分,有了二分二至以後,雖有利於農業生產的安排,但一年中氣候變化很大,且二分二至之間相隔時間很長,依然無法滿足農民生產上的實際需要,因此陸續又制訂了一些節氣,即是合稱四立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與二分二至稱為「分至啟閉」,亦稱為八節,隨著農業的發展,指導農事所需的節氣數目越來越多,到了秦代,呂氏春秋中已經載有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處暑、白露、霜降等節氣名稱,到了兩漢時期,由於農業已有進一步的發展,在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書中的天文訓篇裡,二十四節氣已齊備且和現在的名稱完全相同。

二十四節氣時間的推算,古代的方法是將該年冬至到次一年冬至整個回歸年的時間,平分為十二等分,每個分點稱為中氣,再將二個中氣間長度等分,其分點稱為節氣,十二個中氣加十二個節氣,俗名統稱二十四節氣,此種將一年平分二十四等分所得的節氣稱為平節氣,但由於地球繞日公轉軌道是橢圓形,地球在軌道上運行的速率並不是等速,以二十四等分回歸年時間所得平節氣的日期,並不能反映地球在軌道上真正的位置,因此從清初的時憲曆(西元1645年)起,節氣時刻的推算由平節氣改為定節氣,所謂定節氣是由春分開始,將地球公轉太陽的軌道每十五度定一節氣,一周三百六十度共有二十四節氣,以此方法推算出來的節氣日期,更能表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反映當時的氣候狀況。

二十四節氣在秦漢時代訂定時,是反映黃河流域之氣候變化及氣候與農作物的關係,但歷經各朝各代的經營,現今我國幅員廣闊,南北相距約三千公里,不但各地氣候差異甚大,而且各地農作物種類、生態及進行農事的時間也不相同,所以二十四個節氣字面的含意並不是各地皆適用,不過由於每個地方整年氣候變化幾乎是固定的,各地農民依長期經驗的累積,知道到了甚麼節氣,該地就會出現何種氣候,因此沿用節氣名稱,但不拘限於節氣字面上的意義,歸納出不同節氣到來時氣候將產生的變化,以調整生活起居,且適時進行農事,故二十四節氣至今仍常為一般農民所應用。


二十四節氣有節氣和中氣之分,從立春數起,單數為節氣,雙數為中氣。實際上太陽在黃道上的運動并不平均,兩個中氣間的間隔也不相等。有時一個月含二個中氣,有時一年內不含中氣的月份不只一個,月份與中氣亦不能完全對應,如雨水不在正月而在十二月等等。因此置閏規則改為冬至固定在十一月,如二個冬至之間隔12個月,其中必有一個月不含中氣,即為閏月,如不含中氣的不止一個月,則以前面的作為閏月。

「候」,是氣候的意思,古時定五日為候,每個節氣有三候,二十四節氣共有七十二候。而六個節氣「氣」為一季,四季「時」為一年。


--------------------------------------------------------------------------------

天干地支與六十甲子

我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據記載,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干。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陽干對陽支,陰干對陰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迴圈。

這二十二個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曆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天干地支是古人們用來記年、月、日和時的一種符號。而天干和地支相搭配,循環相配,就產生了「六十甲子」。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干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循環不息。

 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

 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

 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週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

公元年份干支換算法

公元0003年是干支癸亥年,是60甲子的最後一年;

公元0004年是甲子年,是一個新的循環開始。

計算法:

公元年份減三除十(天干),不計整數,取餘數X,依序號等於該天干。

公元年份減三除十二(地支),不計整數,取餘數Y,依序號等於該地支。

例:公元2003年的干支:
2003-3= 2000
2000÷10= 200 餘數 0 (0=10)
2000÷12= 166 餘數 8 (0=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戍 亥

公元2003年即是癸未年。


--------------------------------------------------------------------------------

廿四節氣歌訣: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日期定,至多不差一兩日,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廿四節氣所介紹地區包括的范圍:

華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台灣。

江南:湖南、江西、浙江、江蘇南部、安徽南部。

江淮:江蘇、安徽二地內長江與淮河之間的地區;

 湖南內淮河以南地區、湖北省。

西南:四川、雲南、貴州。

西北:陝西、甘肅、寧下、青海、新疆。

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

**********************************************


立春 雨水

新曆 2月

農曆一月:亦稱正月、孟春、夏正、元月、端月、陬月、初春、元春、寅月。

年朝蒙黑四邊天,大雪紛紛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

冬季風勢稍為減弱,氣溫稍為回昇,雨水開始增多,土壤始解凍,積雪始融化,萬物始愎蘇。此時剛探出頭來的嫩綠柔軟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帶來一派「春到人間草木知」的景色。東北大部份、華北北部、西北北部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下,依然千里冰封。而華南地區月平均氣溫回昇至10°以上,春耕大忙季節來臨。

這時,華北、西北地區的小麥仍處於越冬期。江南、江淮地區的小麥處於緩慢生長階段,部份進入幼穗分化期,油菜進入抽苔、開花期。西南大部份地區的小麥處於孕穗期,油菜進入抽苔、開花期。廣東、廣西、雲南三省南部地區,早稻開始播種育秧。這時適宜的降水對植物的生長特別重要。雨水季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天氣對已萌動和返青生長的植物及人們的健康影響很大。


--------------------------------------------------------------------------------

立春:【節氣】

太陽過黃經 315°,天道行東北方。

艮山,八卦屬艮,八白土星。

術數之命理、擇日學以這一天為正月的開始。

陽歷二月四日前後。民間習慣把它作為春季的開始,重視這個日子。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春回大地的第一天。

「立」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春為歲首,是個大好日子。

古代帝王在立春的前一天,率領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春神。

時春氣始至,四時之始未,立是開始,春是蠢動,故名為立春。

『陽和起蟄,品物皆春。』表示萬物復蘇的春季的開始。

東方解凍,蟄蟲始振,魚涉負冰。

這時,土壤逐漸解凍,氣溫緩慢上昇,萬物復蘇,開始萌芽,一年四季從此開始。

農諺:

【立春三日,百草發芽】

【元旦雲晴霽中天,雨雪霏霏是豐年!最喜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

意思說,元旦的雨雪和立春的晴天,都是豐收年的好預兆。這是我國自古流傳重視節候關係農事豐歉的一首歌諺。

【立春天氣晴,百物好收成。】

【立春晴好收成,大雪紛飛是旱年。】

意思說,立春日有個晴朗的天氣,這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好預兆,從這兩句俚語,足見民俗忌諱立春日下雨。農民都不希望在開始耕種的時候就遇到大雨大雪!

【一場冬雪一場漫,一場春雪一場旱。】

意思說,冬雪就是立春前,如果雪多,則嗣後雨亦多;立春後雪多,則過後雨必少。


--------------------------------------------------------------------------------

雨水:【中氣】

太陽過黃經 330°,天道行東北偏東方。

寅山,八卦屬艮,八白土星。

陽歷二月十九日前後開始,春雨綿綿。

時東風解凍,冰雪皆溶,散而為水,結而為雨,故名雨水。

此時春到人間,好像是溫暖的手,拂去了寒冬的蕭條,開始有暖和的春風。

獺祭魚,候雁來,草木萌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這時候大部份地區嚴寒已將過去,冰雪溶化,空氣濕潤,氣溫開始回升;

天氣轉暖,雨量逐漸增加,植物普遍返青生長。

農諺:

【春東風,雨祖宗。】

意思是說春天如果吹東風,必有大雨且為時甚久。

【春南夏北,無水磨墨。】

意思說春天吹南風,夏天吹北風,都是無雨的現象。

【春無三日晴。】

【春天多雨氣。】

【春雨貴如油。】

【雨水落了雨,陰陰沈沈到穀雨。】

【冷雨水、暖驚蟄;暖雨水、冷驚蟄。】

【春雨綿綿。】

這三句都是說春天是多雨的季節,所以這個節氣叫做「雨水」,確是名符其實。

【雨水節,接柑桔。】

【雨水有雨壓病好,大春小春一片寶。】

會鬧蟲災,豐收就有希望,農民就可以豐衣足食了。


惊蟄 春分

新曆 3月

農曆二月:亦稱仲春、如月、杏月、早春、卯月。

惊蟄聞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處棉花豆麥佳。

冬季風逐漸北退,氣溫普遍回昇,降水量增加,萬物愎蘇,百花爭艷。長江流域及江南地區月平均氣溫普遍在 10°C以上,月降水量約 75~200毫米,黃河淮河流域月平均氣溫在 2~10°C之間,降水量 10~50米毫米,東北、內蒙古、新疆北部月平均氣溫仍在 0°C以下,月降水量 10毫米左右。大部份地區進入春耕春播大忙季節,間遇強冷空氣入侵,乍寒乍暖,故有『春天孩兒面,一天變三變』之說。

這時,華南大部和江南南部早稻播种育秧進入大忙季節,華南南部開始插秧。江南、江淮地區的小麥處於拔節期,油菜為現蕾、開花期。西南地區一季稻開始播种育苗,冬小麥為拔節開花期,部份地區進入乳熟期。北方大部地區冬小麥開始返青,華北南部則進入拔節期。西北大部地區春小麥處於播种、出苗期。東北地區季節來得晚,南部下旬春小麥開始播种。


--------------------------------------------------------------------------------

驚蟄:【節氣】

太陽過黃經 345°,天道行東偏東北方。

甲山,八卦屬震,三碧木星。

術數之命理、擇日學以這一天為二月的開始。

陽歷三月六日前後開始,蟲類冬眠驚醒。

蟲類冬眠或隱藏起來,伏著不動,故名蟄。

雷嗚動,蟄蟲皆震動而出,故名驚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桃花開,倉庚嗚,鷹化鳩。 

時序到了春天,天氣轉暖,萬物逐漸孳生茂盛,春雷開始震響。

蟄伏在泥土中的冬眠動物開始甦醒出土活動,所以叫驚蟄。

驚蟄也是我國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

農諺: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

【冷驚蟄,暖春分。】

【驚蟄颳風,從頭另過冬。】

【驚蟄聞雷,米麵如泥;驚蟄未蟄,人吃狗食。】

古代農民認為驚蟄這一天,有無雷聲用來預測這一年收成的好壞,極為靈驗。如果春雷響了,表示風調雨順,米麵如泥,仍屬大有之年,如果沒有雷聲,表示可能是干旱年,那麼人就要吃狗食之物,屬饑饉之歲。現代的農民仍是同樣相信,驚蟄前後的雷聲,是他們一年勞苦的代價,如果沒有聽到雷聲就感到大失所望。

【未到驚蟄雷先叫,四十九日暗天門。】

【未到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

【未到驚蟄雷先叫,四十九日烏】

意思說,時序未到驚蟄節氣,雷聲就先響了,必定陰雨連綿,甚至四十九天看不見太陽出現。


--------------------------------------------------------------------------------

春分:【中氣】

太陽過黃經 0°,天道行正東方。

卯山,八卦屬震,三碧木星。

陽歷三月二十一日前後開始,平光直射赤道,晝夜平分。

日行周天,時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遇春之半,故名為春分。

元鳥至,始閃電,雷發聲。

古籍記載:「春分時節,陰陽各半,所以晝夜均分並且寒暑平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這時還是北半球春節的開始,大部份地區的越冬作物反青。

春分是春天過了一半,也就是從立春到立夏九十天,剛好過了一半。這一天的太陽自南向北通過黃道和赤道相交一點,這點稱為春分點。而這一天的太陽處在赤道的正上方,從正東昇起,落於正西,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晝夜長短一樣。這個節氣,在天文上是頗受重視的。春分時節,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進入明媚的春季。此時,岸柳青青,鶯飛草長。

農諺:

【春分有風發,郎中盡可殺;春分無雨下,郎中笑哈哈。】

意思說,時值春分,氣溫回升,如果刮東風,表示會下雨,天氣正常,疾病自然少了,醫生的生意就清淡了。如果此日刮西方不下雨,乍寒乍暖,表示節候亂了秩序,人們容易生病,醫生就好生意了!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北方大部地區冬小麥開始返青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麥子後插秧。】

意思說,春分這一天,最好是下雨,雨水多表示氣候暖濕適合穀類生長,所以農民就在春分日前後忙種麥插秧,期待有個豐收年。

【春分日西風麥貴,東風麥賤。】

意思說,春分這一天如果刮西風,表示氣候旱熱,預兆今年收成不好,如果刮東風,表示氣候暖濕適合穀類生長,預兆今年收成好,麥子價格低賤。

【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


清明 縠雨

新曆 4月

農曆三月:亦稱季春、炳月、桃月、陽春、暮春、辰月。

風雨相逢初一頭,沿村瘟疫萬民懮,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豐年大豐收。

夏季季候風開始影響,氣溫繼續回升,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冰雪消融,降雨明顯增多。「清明時節雨紛紛」,春雨滋潤大地,植物枝葉繁茂,草木青青,春意昂然。東北大部分地區月平均氣溫升至 5°C以上,春耕春播季節開始。清潔明淨的春季風光代替了草木枯黃、滿目蕭條的寒冬景象。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

這時華南地區早稻為插秧盛期,部分早稻返青、分孽。江南大部分地區上旬早稻進入播種大忙期,下旬早稻陸續插秧,冬小麥處於抽穗開花期,油菜為開花結莢期,棉花開始播种出苗。江淮地區棉花進入播种期,一季稻中旬開始播种。西南地區冬小麥處於抽穗進入成熟期,一季稻為返青、拔節期,春玉米、棉花為播種、出苗期。華北地區棉花、春玉米進入播種大忙季節,冬小麥為拔節盛期。西北地區中旬春玉米開始播種,下旬新疆棉花播種。東北地區進入春播盛期。春小麥、大豆、玉米自南往北陸續播種。


--------------------------------------------------------------------------------

清明:【節氣】

太陽過黃經 15°,天道行東偏東南方。

乙山,八卦屬震,三碧木星。

術數之命理、擇日學以這一天為三月的開始。

陽歷四月五日前後開始,春暖花開,景色清明。

時萬物潔淨,氣清景明,顯得特別清爽明朗,故名為清明。

桐始華,鼠化鴽,虹始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這時大部份地區氣候溫暖,草木發芽生葉。農民多忙於春耕春種。

清明也是我國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特定每年的清明為民族掃墓節。

農諺:

【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莫遲延。】

【清明曬死柳,三稞麥子打一斗。】

意思說,清明日是晴天,當年麥子必定豐收。

【麥吃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意思說,如果清明節一陣夜雨,麥子受傷最大。

【清明要晴,穀雨要陰。】

意思說,如果清明日晴,穀雨日陰,預測該年就會五穀豐收。

【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落後。】

意思說,清明在農曆二月,天氣必寒,不可下種子;清明在三月則必須及時下種,不可遲緩。

【二月清明採不得,三月清明採不及。】

這是對採茶而言,早採茶未發芽,遲採茶則芽老葉大而少味。

【過了清明不起阪,一個渣糰少一碗。】

意思說,農民要注意節候,對於農事不可遲延,如果過了清明節,還不犁田者,則秋收必定減少。

【雨渥狀元燈,日曝清明種。】

意思說,上元日若是下雨,清明日就會晴天。


--------------------------------------------------------------------------------

穀雨:【中氣】

太陽過黃經 30°,天道行東南偏東方。

辰山,八卦屬巽,四綠木星。

陽歷四月二十日前後開始,農民布穀後望降雨。

言雨生百穀也,時必降雨,百穀滋長,故名為穀雨。

萍始生,鳩拂羽,降於桑。

意為雨生百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

這時氣候較穩定,降雨量增加,對穀物生長極有幫助。

北方春季農作物播種、出苗的重要季節。

農諺:

【春天出門真難過,一頭衣裳一頭貨。】

意思說,這時出門必須注意氣溫劇變,古代做生意的人,肩挑一付擔子做買賣,為了適應激烈的氣溫變化,就得隨身攜帶衣服,所謂「一頭衣裳一頭貨」。

【做天難做穀雨天,稻要溫暖麥要寒;種田郎君盼時雨,採桑娘子望天晴。】

意思說,各種的植物對氣候要求不儘相同,要想公平適應各行各業的天氣型態,或要想討好每個人屬於自己所喜愛的氣候,根本就做不到。

【穀雨陰沈沈,立夏雨淋淋。】

【穀雨下雨,四十五日無乾土。】

【清明、穀雨、凍死老鼠。】

【清明、穀雨、寒死虎母。】

意思說,到了這個季節,天氣雖然和煦,但是仍然會乍冷乍寒。這是提醒人們注意衣著,以免受寒生病。至於所謂「凍死」或「寒死」,兩句意思相同,不過是乍冷乍寒的形容詞而已。


立夏 小滿

新曆 5月

農曆四月:亦稱孟夏、余月、槐月、清和月、巳月。

立夏東風少病遭,時逢初八果生多,雷鳴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損稻禾。

夏季風進一步增強,各地氣溫明顯回升。南方月平均氣溫在 20°C以上,進入初夏,華北、東北、西北大部分月平均氣溫在 10~20°C之間,偶爾受到霜凍襲擊。大部分地區降雨大幅度增加,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月降水量為100~300毫米,淮河、漢水流域及以北大部分地區降水量為 25~100毫米。

這時,華南地區早稻處於分孽、開花期。江南、江淮地區的油菜、冬小麥先後成熟、收穫,早稻則進入拔節期。華北、西北地區的冬小麥陸續抽穗、開花、灌漿,河南、蘇北、皖北等地下旬開始成熟。西北地區的春玉米、棉花處於長苗期。東北地區春小麥為分孽、拔節期,大豆、玉米仍處在播種、出苗階段。


--------------------------------------------------------------------------------

立夏:【節氣】

太陽過黃經 45°,天道行東南方。

巽山,八卦屬巽,四綠木星。

術數之命理、擇日學以這一天為四月的開始。

陽歷五月五日前後開始,夏季開始。

萬物皆已長大,故名為立夏。

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春季結束,夏季開始。這時大部份地區氣候溫暖,農作物生長發育旺盛。

農諺:

【立夏三朝遍地鋤。】

【立夏不拿扇,急煞種田漢。】

【立夏起東風,十塘九塘空。】

意思說,立夏日,如果起東風,就不會下雨,主乾旱。

【立夏不下,犁耙高掛。】

意思說,立夏日如果不下雨,必將乾旱,犁耙無可用之處。

【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

據說,把水果李子榨成汁,混在酒中來喝,喝了這種李子酒就能青春永駐,所以稱這種酒為「美容酒」。


--------------------------------------------------------------------------------

小滿:【中氣】

太陽過黃經 60°,天道行東南偏南方。

巳山,八卦屬巽,四綠木星。

陽歷五月二十一日前後開始,稻穀即將結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

萬物長於此未得盈滿,麥至此開始飽滿,而未到成熟,故名為小滿。

苦菜秀,靡草死,麥秋至。

農諺:

【小滿梅雨在本島,種植花木皆成寶。】

意思說,時值梅雨季節,節候適應農時,如果能在這時進行花草樹木的播種、扦插、稼接等工作,成活率較高,所以種植花木,都能長大可以成寶。

【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他。】

江南一帶的諺語,三車是指絲車、油車、水車。蠶絲此時結繭了,養蠶人家忙於搖動絲車繅絲。春耕以後的禾苗也需要充裕的水分,農夫便忙於踏水車。油菜結出長角狀的果實,果實內紫黑色的種子可以榨油,農家則忙於舂打菜子,做成菜子油。

【小滿天難做,蠶要溫和麥要寒。】

意思說,蠶在結繭,喜歡溫暖的天氣,而麥結穗時卻喜歡寒冷天氣。對老天爺來說,真是左右為難,顧此失彼,所以說真是難做小滿天。

【小滿不滿,乾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

「立夏小滿正栽秧」,「秧奔小滿穀奔秋」,時值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裏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乾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小滿大滿江河滿。】

是說這個期間是前汛期的雨水集中時期,同時也是防汛的主要時期。


芒種 夏至

新曆 6月

農曆五月:亦稱仲夏、皋月、榴月、蒲月、午月。

端陽有雨是年,芒种聞雷美亦然,夏至風從西北起,瓜蔬圓內受熬煎。

夏季風繼續增強北上,普遍進入夏季,天氣炎熱。月平均氣溫,東北和內蒙古北部在 15~20°C之間,其它地方大都在20°C以上。江南地區正處在梅雨盛期,月降水量在 200~400毫米之間;東北、華北大部為 50~100毫米,西北地區一般有 10~50毫米。

這時,華南早稻處於開花、乳熟階段,晚稻開始播種育秧。江南早稻為抽穗、開花期,棉花為現蕾期。江淮地區一季稻處於返青分孽期,冬小麥開始收割。華北、西北地區冬小麥進入成熟、收割大忙季節,棉花陸續現蕾、開花,春玉米進入拔節期。華北地區一季稻處於插秧、返青、分孽期,春小麥為拔節開花期,玉米、大豆等作物為營養生長期。


--------------------------------------------------------------------------------

芒種:【節氣】

太陽過黃經 75°,天道行南偏東南方。

丙山,八卦屬離,九紫火星。

術數之命理、擇日學以這一天為五月的開始。

陽歷六月五日前後開始,稻穀成穗。

此時可種有芒之鷇物結實成穗,故名為芒種。

螳螂生,鸚始鳴,反舌無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農歷五日節,即意為有芒之穀可抪種,農業上多忙於夏收夏種。

進入梅雨季節,夏天悶濕炎熱的梅雨天就要來臨了。

俗謂「芒種逢壬便入梅」,就是說芒種過後遇壬日,就入梅雨季了。

農諺:

【過了芒種,不可強種。】

【春爭日,夏爭時。】

意指大麥、小麥等到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這「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

江西省諺語,意思說,到了夏天,人們很容易感到疲倦,凡事都提不起勁,當然顯得懶洋洋的。因為到了夏天氣溫高出我們的體溫,體內的汗液無法發散出來,便容易「中暑」。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

意思說,如果芒種日下雨,是年五月就會陰雨連綿,無乾土之日,到了六月則連日乾旱,火傘當空,天候炎熱,田埔如火燒,農作物會被陽光曬死。

【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

一般而言,端午節多在芒種日的前後。意思說,芒種前後,端午節還沒有過,當我們在連綿不斷的梅雨中,吃著香噴噴熱騰騰的粽子的時候.天氣也冷熱無常,禦寒的衣服不要送走,以免受涼。

【三九欠東風,黃梅無大雨。】

一長江中下游地區,在三九期間如沒刮過東風,或東風很少,則芒種節氣雨量也將偏少。三九的第一天與芒種節氣第一天相隔約150天左右。三九期間刮東風與芒種節氣的降水有對應關係。

【桃花落在泥漿裏,打麥打在蓬塵裏;桃花落在蓬塵裏,打麥打在泥漿裏。】

【春水鋪,夏水枯。】【發盡桃花水,必是旱黃梅。】

「桃花水」指清明節氣或四月份桃花開放期間的降水。「旱黃梅」指芒種節氣梅雨偏少或梅雨開始偏遲。在長江下游地區,如果清明節或四月份桃花開放期間雨水增多,俗稱「發盡桃花水」,則芒種節氣梅雨將偏少,或梅雨開始偏遲。或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梅雨量少了,易出現乾旱。

【行得春風,必有夏雨。】

指偏東南方向的風居多,夏雨是指梅雨。諺語意思是說,春季偏東風較多的年份,則夏季梅雨一般也較多。

【小滿不滿,黃梅不管。】

小滿與芒種節氣之間,雨水存在著正相關,即如果小滿節氣雨水偏少,則意味著芒種節氣雨水也將偏少,或黃梅偏遲。

【臘月裏多雪,水黃梅。】【寒水枯,夏水枯。】

就是指臘月雪和梅雨存在著正相關,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則梅雨也偏少。


--------------------------------------------------------------------------------

夏至:【中氣】

太陽過黃經 90°,天道行正南方。

午山,八卦屬離,九紫火星。

陽歷六月二十二日前後開始,陽光直射北緯 23.5°,晝最長夜最短。

萬物於此皆假大,時盛夏將至,故名為夏至。

此時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值夏至。

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

這時北半球上受光最多,一切農作物到了這個時候都成熟到極點。

意為炎熱到了。氣溫逐漸上昇。夏熟作物生長漸旺。

夏至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

過了夏至日,白天漸漸縮短,夜晚慢慢加長。

這時,雨帶常常維持在江淮流域,天氣陰沉,雨多量大,暴雨頻頻,這就是梅雨。

農諺:

【夏至棉田草,肚似毒蛇咬。】

【夏至不過不熱,冬至不過不寒。】

意思說,在北半球,從夏至開始是一年之中最熱的一段日子。冬至過了以後,則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日子。

【夏至見晴天,有雨到秋天。】

意思說,夏至日如果沒有下雨,必須等待到了立秋日才會下雨。

【夏至蟬聲晴雨報,天氣預報有得靠。】

自然界中昆蟲對於大氣的濕度變化甚敏感。雄性的蟬下腹部有一個鼓膜,以肌肉牽動而發聲,牽動得很快,每秒鐘可達四百八十次。但當空氣中的濕度較大時,它的鼓膜就變軟,失去發聲的效果;必定要等濕度變小時,才能高聲鳴唱。

小暑 大暑

新曆 7月

農曆六月:亦稱季夏、且月、荷月、伏月、未月。

三伏之中逢酷熱,五谷田禾多不結,此時若不見災危,定主三冬多風雪。

夏季風處於鼎盛時期,大部分地區都進入炎熱季節。江淮流域梅雨結束後,天氣炎熱少雨,最高氣溫普遍在 35°C以上,進入伏旱季節。東北、華北進入主汛期,降雨量明顯增多,月降水量為 100~300毫米,大部分地區為一年之中降雨量最多的月份。同時,東南沿海地區台風活動日漸頻繁。

這時,華南地區早稻收穫、晚稻栽種的農忙季節。江南地區早稻進入灌漿、成熟期,晚稻開始插秧。江淮、西南地區一季節稻處於拔節開花期。華北地區春玉米為抽雄、開花期,夏玉米為長葉期。西北地區收割冬、春小麥。江南、江淮、華北、西北地區的棉花均處於開花期。東北地區開始收割春小麥,春玉米為抽雄開花期,一季稻處於拔節開花期。

從農曆小暑至立秋的卅一天時間內俗稱為「伏夏」季節,有初伏、二伏、三伏。人們說,「熱在三伏」,這是一年中氣溫最高、陽氣極旺的時候。按照中醫「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一些冬季常發而以陽虛陰寒為主的慢性病,多可通過伏夏的調養,使病得以好轉,甚至痊愈。這就是中醫稱的「冬病夏治」的方法。

本月份一般會有二個台風在沿海地區登陸,最多曾達四個。登陸地區遍及沿海地區,其中華南地區約占 85%。


--------------------------------------------------------------------------------

小暑:【節氣】

太陽過黃經 105°,天道行南偏西南方。

丁山,八卦屬離,九紫火星。

術數之命理、擇日學以這一天為六月的開始。

陽歷七月七日前後開始,熱度逐漸昇高,氣候炎熱。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至極點,故名為小暑。

熱風已至,蟋蟀居壁,鷹乃學飛。

暑意為炎熱,小暑是氣候炎熱還未熱至極點,將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間。

農諺 :

【小暑一滴雨,遍地是黃金。】

【小暑南風,大暑旱。】

意思說,小暑日如果吹南風,大暑時必定無雨;就是說小暑最忌吹南風,否則必有大旱。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意思說,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致衝決圩堤。

【小暑溫暾大暑熱。】

意思說,小暑不要太熱,大暑才炎熱,農作物才有好收成。如果小暑太過炎熱,農作物就不夠結實。


--------------------------------------------------------------------------------

大暑:【中氣】

太陽過黃經 120°,天道行西南偏南方。

未山,八卦屬坤,二黑土星。

陽歷七月二十三日前後開始,氣候酷熱。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時天氣最熱,熱過小暑,故名為大暑。

意為炎熱達到了頂點,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極利於夏季農作物生長。

腐草為蠅,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時值荷花、茉莉盛開的季節。高潔的荷花,不畏烈日驟雨,晨開暮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氣越熱香越濃郁,給人潔淨芬芳的享受。

農諺:

【大暑不澆苗,到老無好稻。】

天氣到了此時,炎熱已經達到極點,所以稱為大暑。

【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

意思說,夏天午後雷陣雨時,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裡來。相反的,如果閃在西方,雨勢很快就會跟上來,要想逃避都來不及。

【熱在大小暑,好有雷陣雨。】

意思說,炎夏天氣熱得令人難受,好在常有雷陣雨出現,藉此緩和了炎夏的酷熱。福建台灣地區夏季午後的雷陣雨,通稱為「西北雨」。人們也知道雷陣雨絕不是由西北來的,有人說,雷陣雨來得急、去得快,且氣勢猛烈,閩南話稱為「獅豹虎」,這名稱與西北雨諧音相同,所以文字上寫成「西北雨」了。

【西北雨,落過無車路。】

【夏雨隔田埂。】

【夏雨隔牛背。】

意思說,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天晴。

【大暑展秋風。】

大暑天氣雖然酷熱,但已接近立秋,間中也可能吹起秋風來,使人們感到涼爽舒適。

立秋 處暑

新曆 8月

農曆七月:亦稱孟秋、相月、巧月、霜月、桐月、申月。

立秋無雨甚懮,萬物從來一半收,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也難留。

夏季風仍處於鼎盛時期,大部分地區熱量充足,雨量豐沛,農作物處於旺盛生長期。下半月夏季風開始減少,北方偏北地區氣溫開始下降,降水減少。長江中下流一帶及以南地區月平均氣溫在 27~30°C之間,仍可出現赤日炎炎似火燒的酷熱天氣。

這時,華南地區晚稻進入插秧大忙季節,江南地區進入返青拔節期。江淮、江漢及西南地區一季稻為開花期。東北一季稻進入灌漿乳熟期。華北、江淮、江漢、江南、新疆地區棉花進入開花、裂鈴期。華北、東北、西北、江淮、江漢、西南等地春玉米已進入灌漿乳熟期,華北等地夏玉米抽雄開花。東北地區大豆開花結莢。西北、東北、內蒙古河套地區春小麥進入成熟收穫期。

本月一般會有二個台風在沿海地區登陸。


--------------------------------------------------------------------------------

立秋:【節氣】

太陽過黃經 135°,天道行西南方。

坤山,八卦屬坤,二黑土星。

術數之命理、擇日學以這一天為七月的開始。

陽歷八月八日前後開始,秋季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大暑過後,夏去秋來,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禾,故名為立秋。

涼風已至,白露初降,秋蟬始鳴。

秋高氣爽,月明風清的秋天開始了,氣溫開始稍降。

表示酷熱難熬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舒適的秋天就要來臨了。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

農諺:

【立秋處暑地起忙,收了早稻種雜糧。】

【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

【一場秋雨一場寒。】

【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

意思說,立秋日如果天氣放晴,必定可以風調雨順過日子,農事不至有旱澇之憂,可以坐待豐收。

【雷打秋,冬半收。】

意思說,立秋日如果聞雷,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

【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

農曆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是六月立秋,五穀不熟必至歉收。那是因為農曆有閏月的關係,立秋可在六月或七月。

【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乾河底。】

立秋前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起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發生乾旱。


--------------------------------------------------------------------------------

處暑:【中氣】

太陽過黃經 150°,天道行西南偏西方。

申山,八卦屬坤,二黑土星。

陽歷八月二十三日前後開始,暑氣漸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這時氣溫漸降,雨量漸少。

暑始退,伏戊而潛處,但炎熱仍不亞於暑夏,故名為處暑。

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麥乃登。

農諺:

【處暑夢卜白露菜。】

【秋老虎,毒如虎。】

【處暑十八盆,天氣自然涼。】

這是我國長江流域居民流行的諺語。這時天氣還是炎熱,再過十八天就到了白露,也就是經過十八盆冷水洗過之後,天氣才會轉涼。

【一雷破九颱。】

意思說,當雷雨發生後,大氣的氣壓就會發生變化,颱風有可能會轉向,正面吹襲的機會就減少了。


白露 秋分

新曆 9月:

農曆八月:亦稱仲秋、壯月、桂月、酉月。

秋分天氣白雲多,到處歡歌好晚禾,最怕此時雷電閃,冬來米價道如何。

冷空氣開始影響北方地區,地面日照時間縮短,月平均氣溫已降至 20°C以下,北部地區進入一陣秋風一陣冷,一場秋雨一場霜的季節。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仍有 20°C以上的高溫天氣,暑氣未消。西南地區季候風未退,陰雨天氣多,華南地區受台風影響,月降水雨有 100~250毫米。其他大部分地區降雨量大減,月降水量在 100毫米以下。

沿海地區還可能受二個台風影響。

這時,大部份地區進入收穫季節。東北的春小麥、一季稻、大豆等陸續成熟。華北的夏玉米、一季稻灌漿、乳熟,棉花吐絮。西北的春玉米、一季稻成熟,棉花吐絮。江淮、江漢、西南地區一季稻成熟,棉花吐絮,先後進入繁忙的收穫季節。江南地區晚稻為抽穗乳熟期,華南地區晚稻為拔節開花期。華北、西北冬小麥和江漢、江淮、西南地區油菜開始播種。


--------------------------------------------------------------------------------

白露:【節氣】

太陽過黃經 165°,天道行西偏西南方。

庚山,八卦屬兌,七赤金星。

術數之命理、擇日學以這一天為八月的開始。

陽歷九月八日前後開始,晝熱夜涼,水氣凝結成露。

時陰氣漸重,凝而成露,露較多較重,呈現白色,故名為白露。

鴻雁歸來,元鳥始歸,群鳥養羞。

因地面水氣凝結為色白之露,因此得名。此時天氣漸涼,

農諺:

【白露天氣睛,穀米白如銀。】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

白露過後天氣已經轉涼,人們不要再赤身露體,尤其早晚氣溫下降,如果仍然赤膊的話,就容易著涼生病,這些諺語說出了夏秋交替時節的保身之道。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我國華北地區的農諺,指出該地區播種的日期。


--------------------------------------------------------------------------------

秋分:【中氣】

太陽過黃經 180°,天道行正西方。

酉山,八卦屬兌,七赤金星。

陽歷九月二十六日前後開始,陽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晝夜平分。

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值秋之半,故名為秋分。

雷始收聲,蟄蟲坏尸,水始涸。

時值秋季六個月的一半,此時大部地區進入秋收秋種。

農諺:

【秋分有雨來年豐。】

【秋分只怕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

我們從此節諺可以看出民間對這氣候與收成的測定,是如何的肯定。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

意思說,秋雨下的愈多天氣就會愈寒。

寒露 霜降

新曆10月:

農曆九月:亦稱季秋、玄月、菊月、戌月。

初一飛霜侵損民,重陽無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聲菜價高。

冬季季候風加強,夏季季候風南撤,黃河以北大部份地區月平均在 15°C以下,江淮地區為 16~19°C,雨天雲量減少,秋高氣爽,萬里無雲,月到中秋分外明就是描寫這個氣候迷宜人季節的詩句。只有華西一帶仍可能持續秋雨連綿的天氣,月降水量在 100毫米左右。

這時,大部份地區農作物繼續收割。東北、華北、江淮一帶收割玉米、大豆、一季稻。西北、華北、江淮、江漢、江南地區收摘棉花,江南地區開始收割晚稻,華南地區晚稻為抽穗乳熟期。華北中南部、江淮、江漢、西南、陝西中南部一帶冬小麥為播種出苗階段,江淮、江漢、江南、西南地區油菜為播種或出苗階段。


--------------------------------------------------------------------------------

寒露:【節氣】

太陽過黃經 195°,天道行西偏西北方。

辛山,八卦屬兌,七赤金星。

術數之命理、擇日學以這一天為九月的開始。

陽歷十月八日前後開始,夜露寒意沁沁。

時露寒而冷,經已凝結,故名為寒露。

鴻雁來賓,雀入大水為蛤,黃菊花開。

寒是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意為天氣漸轉冷。

農諺:

【寒露蠶豆霜降麥,種了小麥種大麥。】

【寒露十月已秋深,田裡種麥要當心。】

這是兩句節氣農事歌諺,按照節氣行事並要當心節候的突變。

【十月熱】【秋後熱】【秋老虎】。

在亞熱帶氣候的台灣,此時偶有出現特殊的氣候,所謂「十月熱」就是「秋後熱」或「秋老虎」。這是秋後反熱的氣候,有時是颱風過後的短暫熱氣,或是秋天的小陽春。


--------------------------------------------------------------------------------

霜降:【中氣】

太陽過黃經 210°,天道行西北偏西方。

戌山,八卦屬乾,六白金星。

陽歷十月二十三日前後開始,露結成霜。

此時因為太陽偏向南半球,北半球氣候變冷,就有結霜現象。

陰氣肅肅,露凝結為霜而降,故名為霜降。

豺乃祭獸,草木黃落,蟄蟲俯地。

寒露後,水氣露凝結而為霜,故名。此時收割農作物。

農諺:

【霜降見霜,米穀滿倉。】

意思說,這時氣溫下降,氣候屬於正常,那就豐收在望了。

【霜前冷、雪後寒。】

意思說,降霜之前,天氣已經很冷;降雪之後,天氣必定甚冷。

【處暑高梁,白露穀,霜降到了拔蘿蔔。】

這是我國山東省收成按照節氣的一句農諺。

立冬 小雪

新曆11月:

農曆十月:亦稱孟冬、陽月、小陽春、亥月。

立冬之日怕逢壬,來歲高田柱費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災殃預報損人民。

冬季季候風進一步加強,東北、西北、東北北部一帶月平均氣溫降至 0°C以下,將陸續進入天寒地凍的季節,黃河淮海等地呈現霜葉紅似二月花的景象,江南一帶也將寒風陣陣,梧桐葉落。秋天即將過去,冬天即將到來。

這時,江南地區晚稻進入成熟收穫期。江淮、江漢、江南、西南油菜進入移栽階段。江南地區冬小麥開始播種,華北、西北、江淮、江漢等冬小麥處於分孽階段,下旬西北部份地區冬小麥停止生長,進入越冬期。新疆牧區牲畜轉入冬牧場。


--------------------------------------------------------------------------------

立冬:【節氣】

太陽過黃經 225°,天道行西北方。

幹山,八卦屬幹,六白金星。

術數之命理、擇日學以這一天為十月的開始。

陽曆十一月七日前後開始,冬季開始。

冬季開始,萬物終成,故名為立冬。

水始冰,地始凍,雉入水為蜃。

冬,即為冷,立冬三時,不物終成,故為節名。

民間亦有稱此日為『補冬』,意指立冬前後為全年最佳進補時間。

農諺:

【立冬白一白,睛到割大麥。】

【立冬先封地,風雨受人忌。】

意思說,立冬之後,我國北方就非常寒冷了。河水結冰天空下雪,人們開始過著冰天雪地的生活,大地一片封凍的景象。農民們以立冬這天的天氣,來預測未來一年的豐歉。最怕這一天有風有雨,以為這是不吉祥的預兆。

【冬天看海口,春天看山頭。】

意思說,冬天看著海口,春天看著山頭,如果是烏雲密佈,就是快要下雨的現象了。

【貓狗換毛好,冬季來得早。】

意思說,在每年冬季來臨前,貓和狗都會先把毛換好。所以只要看到牠們身上換上了新毛,就表示天氣快要開始轉寒了。


--------------------------------------------------------------------------------

小雪:【中氣】

太陽過黃經 240°,天道行西北偏北方。

亥山,八卦屬幹,六白金星。

陽曆十一月二十二日前後開始,氣候寒冷,逐漸降雪。

時天巳積陰,寒未深雪未大,故名為小雪。

虹藏不見,天氣上升,地氣下降,閉塞成冬。

空氣中的水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為結晶狀的固體,由空中降下,此即為雪。

這時節空中出現這種降雪情況,稱為小雪。

農民忙於冬耕、冬季造林。

農諺:

【小雪現晴天,有雨到年邊。】

【雨夾雪、下不歇。】

意思說,下雨時連帶夾著下雪,此種情形繼續下一時不能放晴。

【雪花打菊心,柴米貴似金。】

未到農曆九月就開始下起雪來,氣候不正常,會影響農作物收成,所以柴米貴似金。

【小雪防寒早設備,桑條莊土綠肥生。】

意思說,時到小雪天氣將屆嚴寒,自應趁早準備,以免作物遭受寒害。

---------------------------------------------------------------------------

大雪 冬至

新曆12月:

農曆十一月:亦稱仲冬、辜月、葭月、子月。

初一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難,冬至天晴無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冬季季候風進入鼎盛時期,黃河以北地區月平均氣溫降至 0°以下,其中東北、西北二地大部,華北北部已在 - 10°以下,進入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季節,而回歸線以南地區月平均氣溫仍在 0°以上,到處仍是百花爭艷、郁郁蔥蔥的世界。

這時,大部份地區進入嚴寒冬季。華北、西北冬小麥由北往南陸續進入越冬期,江淮、江漢、江南一帶小麥處於緩慢生長階段,雲南中南部下旬冬小麥進入拔節期。江淮、江漢、江南、西南等地油菜處於移栽或現蕾階段。華南地區小麥、馬鈴薯等作物處於播種出苗階段,熱帶經濟果木生長,部份處於花芽分化期。


--------------------------------------------------------------------------------

大雪:【節氣】

太陽過黃經 255°,天道行北偏西北方。

壬山,八卦屬坎,一白水星。

術數之命理、擇日學以這一天為十一月的開始。

陽歷十二月七日前後開始,我國北方氣溫都在攝氏零度以下,天寒地凍,大雪紛飛。

時積陰為雪,至此栗烈而大於小雪,故名為大雪。

鶡鴠不鳴,虎交尾,荔挺出。

小雪之後,雪降得更加勵害,故名大雪。

農諺:

【大雪冬至雪長飛,為好副業多積肥。】

【雪花飛亦出,先兆豐年。】

這是自古流傳生活累積的專門習識,可謂百無一失的靈驗。足見下雪對於農作物關係之密切,其北方人更重視這句古語。

【雪花好比銀錢,雪被子蓋麥田。】

我國北方到了每年十一月以後所下的雪,就不再溶化了,這種不再溶化的雪,對於農作物有兩大用途;第一用作防寒,因為北方的冬麥在深秋播種,長出麥苗後,要靠「雪被子」蓋在上面防寒,否則麥苗就會被凍死。第二用作灌溉,入春以後天氣轉暖,積雪開始慢慢溶化,點點滴滴都滲入田地中,所以當地人們都很高興地唱出這一句農諺語。


--------------------------------------------------------------------------------

冬至:【中氣】

太陽過黃經 270°,天道行正北方。

子山,八卦屬坎,一白水星。

陽歷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後開始,陽光直射南緯23.5°南回歸線上,晝短夜長。

時陰氣始明,陽氣怡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也,故名為冬至。

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

從這一日起,寒冷降至,農業上進行防凍、積肥、深耕冬種等。

古人過冬至稱為「過小年」,對它是相當重視的。

農諺:

【冬至月正中,無雪又無霜。】

意思說,冬至日如果在月之中旬,則是年冬天必定無雪無霜,就是不寒不冷之意。

【冬至在月頭,雨落在年兜;冬至在月尾,雨落正二月。】

這是受著農曆三年一閏月,二年再閏月的影響。

【冬至不過不寒,夏至不過不熱。】

前面已經說過,夏至時不算最熱,要等到小暑大暑時,才是最炎熱的天氣。同樣理由,冬至時不是最冷,要等到小寒大寒時,才是最寒冷的日子。

------------------------------------------------------------------------


小寒 大寒

陽曆 1月

農曆十二月:亦稱季冬、除月、腊月、嘉平月、丑月。

初一東風六畜災,倘逢大雪旱年來,若然此日天晴好,下歲農夫大發財。

是冬季最強時期,西伯利亞寒流頻頻南下侵襲,氣候干燥,氣溫最低,淮河、秦岭以北地區月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東北、華北北部、西北大部份在0°以下,天寒地凍,銀裝素裹。而海南島及華南南部沿海地區的農作物仍在生長,田野一片翠綠。

這時華北、西北地區的冬小麥仍處於越冬期。江南地區的冬小麥處於緩慢生長期,油菜處於長葉、抽苔期。西南地區大部份油菜進入開花期,冬小麥處於幼穗分化期,滇南冬小麥進入孕穗期。


--------------------------------------------------------------------------------

小寒:【節氣】

太陽過黃經 285°,北偏東北方。

癸山,八卦屬坎,一白水星。

術數之命理、擇日學:以這一天為十二月的開始。

陽歷一月六日前後開始,氣候更寒。

過了冬至,太陽雖漸向北移,氣候仍然漸趨寒冷。

小寒雖寒,但還不算最冷,故名為小寒。

雁北返,鵲始巢,鴙始鴝。

意為冷氣積久而為寒。但天氣並未寒至極點而謂。

農諺:

【小寒大寒,無風水都寒。】

意思說,節臨冬天,時值農曆十一月、十二月,就是不颳風,水也是冷冰冰的。

【冬寒雨四散,春寒雨若泉。】

閩台地區農諺。意思說,在冬天氣候寒冷時,不會下雨;要等到春寒料峭的時節,才會開始下雨。惟對台灣北部和東北部而言,寒冷的冬天,仍然會下雨,這是因為受高氣壓及中央山脈地形的影響所造成的。


--------------------------------------------------------------------------------

大寒:【中氣】

太陽過黃經 300°,東北偏北方。

丑山,八卦屬艮,八白土星。

陽歷一月二十日前後開始,氣候嚴寒。

時天寒栗烈已極,故名為大寒。

雞始哺,征鳥厲疾,水澤腹堅。

大寒,意為寒氣之逆極。這是一年中最寒冷之時期。

農諺:

【大寒小寒冷成一團。】

形容這兩節氣是一年中最冷的。

【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

意思說,在大寒天裡,最好能下大雪,三白意謂下三場大雪,可把害蟲卵或幼蟲凍死,來年就不會鬧蟲災,豐收就有希望,農民就可以豐衣足食了。

【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意思說,大寒日前後如果天氣不寒冷,來年人和畜都會多災難、多病痛。

【大寒日怕南風起,當天最忌下雨時。】

意思說,從前的農村,都很重視大寒日的天氣,農民認為大寒日吹北風天氣冷,來年就是豐收年,如果天氣暖兼吹南風,就會歉收。要是大寒日下雨,可就不是好兆頭,來年可能氣候不正常,農田不免遭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