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逃避

 朝暮书馆 2013-10-26

逃避     真实和美的边界已然混乱。在视觉化的文字里,我们看见的越多,知道得越少。聽
014|《我永远年轻-唐文标纪念集》|唐文标作品
唐先生在《诗的没落》一文中对其时香港诗界状况做出判断:逃避。此文写于1971年。隔着差不多近40年的光阴重读唐文,唐先生好像是在说现在是在说你我他。普遍的逃避是我们感同身受的,无论从性别的以上说还是从社会角色的意义上说,一概如此。文化上的逃避更是首当其冲。官民间似乎毫无预谋的默契是:让我们不说哪事儿好吗?说说股民基民呗。说说风花雪月呗。说说超男超女呗。说说金融海啸呗。自此,一切需要担当、深究、溯源或研判的“硬菜”统统被放进冰箱雪藏……安全了。这样的安全其实是不安全。当那些被雪藏的“硬菜”变味后所生成的能量会不会是TNT?没人知道。
唐将“逃避”细分为6种,依次是:1、个人的逃避,2、非作用的逃避,3、思想的逃避,4、文字的逃避,5、抒情的逃避,6、集体的逃避……在“文字的逃避”一节中,唐批评余光中,称余诗“就有点像乞儿随门乞讨时唱莲花落,那样随口而想的;他没有什么立场,没有什么特殊思想……他的诗不是听的,不必用思想的,也不是读,只是看的,看广告的看,看天方夜谭的看,看的时候可能有惊讶(中文可以荒唐到那一个程度!),也可能过瘾一下(内心中顽童时代的破坏感!),但看完便忘了;像电视广告、报屁股填空那类文章一样。(初食如小鱼。所得不偿劳,又如煮彭[虫+越],竟日嚼空螯。)”(P50)
读这段文字感觉惊讶处是唐是以读、听、看来区别文字的品质与视野的。早在恁多年前他已察觉视觉文化崛起后文字的视觉跟随乃至视觉妥协。这种全新且日新月异的视觉霸权“剥掉了传统的观看方式,并制造了一种习惯性的观看方式:既紧张又冷漠;既牵挂在心又超然独立;醉心于无价值的琐碎细节,纠缠在相互冲突的东西之中。”在它的掌控中,“观看必须不断的由新的震撼力来更新,在追求震撼力的要求下,一切东西都成了被摄物”(桑塔格)……而不幸如是视觉化、数码化语言,恰为当下时尚。我等自是无里抗拒它像“一张照片”那样“瞬间开放”,可经由唐文标乃至桑塔格对其保持警觉尚可做到吧。理由在于它或许恰好“掩盖了支撑摄影业的关于真实和美的混乱状况,”进而“它告诉你越多,你知道得越少。”
唐文标英年早逝,病逝时年仅49岁。唐本是理科生,是留美数学家,可却一生酷爱文学,写过很多评论、散文、诗歌的步伐作品。本书附录他去世十年后朋友们的怀念,大致是他为文的生猛,为人的温慈乃至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热血之爱。据说连他的遗言都与他的为人一样热血而忘我:“我的朋友们,国家留给你们了。”而关于此生之憾事,唐本人似乎早有预感。友人关博文说,唐生前就曾喜欢一组改自前人联句:身如枯叶方愁落,心似残潮未肯平……面对无奈与绝望,他道尽不甘。本书为唐先生在内陆出版的惟一文集,也是沈昌文先生离休前亲手编纂的收工之作。在网上搜了搜,孔夫子之类的旧书店里或许还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