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游记(夸赞篇)

 红瓦屋图书馆 2013-10-27
                 就像中国足球界的“恒大帝国”一样,同样在广州这座城市,旅游界也有一个“长隆帝国”——包括“长隆欢乐世界”、“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长隆国际大马戏”、“长隆水上乐园”等9家景区和酒店,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旅游度假区,并把扩张触角伸向了其他珠三角城市。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那就是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原名香江野生动物世界)了,无论在饲养展示还是商业经营上,它都是目前国内最成功的野生动物园,同时它毫不掩饰的商业色彩,也招来了不少争议。
今年10月,本人利用周末广州一日游,终于探访了这个长期对之充满仰慕、好奇与疑虑的地方,感受到了很多东西。由于楼主有点絮絮叨叨,只好分上下两篇了,先说好话吧。


1, 给动物提供“炫酷舞台”
与目前国内许多私营动物园相比,长隆的一大特点是大量动物放在后台,游客看到的只是精心挑选的一些代表,无论种类还是个体。而各个动物展区的设计,一方面“原生态”的宣传噱头大都名副其实,建筑、围栏等的视觉影响降到很低,同时也高度重视动物自然行为展示、动物福利和游客体验的统一。


“非洲森林”展区的黑猩猩活动场
个人认为,长隆的绝大部分展区,都为动物提供了炫目的“舞台”,风格与动物自身的“气场”相配,并能让动物较多展现自己的自然习性,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相比当今国内绝大多数动物园,这里的展区设计无疑还是相当先进的。

雨林仙踪展区-狐猴

雨林仙踪展区-狨猴

雨林仙踪展区-犀鸟
当今动物园行业认为,动物展示的最高境界是把动物园变成“有动物出没的地方”,而不是传统那种“展示动物的地方”。从这个标准看,长隆人工雕琢的痕迹还是很重,对一个个独立主题展区的强调,也有过分矫饰之嫌。但这对于一个商业动物公园来说无伤大雅,而且游客在每个展区面前,不会感到有太多的人工痕迹,这也已经很难得了。

2,全方位野趣
虽没有营造出一个“真实的野外氛围”,但去过长隆的游客恐怕都深有体会,园区内的“野”趣十分突出,雨林氛围浓郁。即便在炎热湿润、绿化充分的广州,也是很吸引人的,甚至有几分“侏罗纪公园”的味道。
与北方动物园那些高大的馆舍建筑(也是因为冬季长,动物长期呆在室内)不同,这里的内馆、商店、餐厅等似乎都比较注重体量上的控制,外部装修也注意不过分扎眼,努力消除人工痕迹。茅草状的屋顶,泥灰状的墙面,基本是标配。就连卫生间,也大都用植被、山体遮挡,而且是半封闭的,很有丛林茅屋的感觉(这个北方也比不了)。




另外,长隆步行区的动物展区,几乎都是雨林、常绿阔叶林动物,至少也是热带灌丛生活的,所以园景与动物展区可以浑然一体,不显违和。

3,规模的多与少
动物园的另一个理想,是让“每只动物扮演一个角色”,能让看到它的游客,体会到它独一无二的价值。如果要求放宽一点,改成“每种动物扮演一个角色”的话,在国内,长隆离这个目标或许是最近的。在步行区,大部分展区的动物不过三五种,各自都拥有符合自己特点的展区,能让游客感到它们都是有魅力、有个性的“角色”,而不是只需一眼扫过的龙套。
蜘蛛猴

黑犀牛

树袋熊

合趾猿

绿水蚺

细尾獴

倭河马

长隆号称有“500余种20000余只动物”,不过一圈下来,游客看到的只有大约6、70种哺乳动物,加上鸟类和蛇类(两爬主要在鳄鱼公园展出)也不过100多种,更没有许多动物园里鹿类、雉鸡、常见猕猴叶猴、笼养鹦鹉的堆积。每个展区都控制规模,不会让游客有厌烦感(除了蛇年应景的“金蛇秘境”需要拿数量做卖点)。加上多种别处看不到的、在宣传和说明牌里被充分渲染的明星动物,以及气势宏伟的大种群、赏心悦目的展区、丰富的动物行为展示表演,足以让游客忘记看到了多少种动物,而留下远比“集邮蜗居式”铁笼、“各大洲杂烩式”散放区更丰富的回忆。

4“非典型”的车行区
说到散放区,关于野生动物园散放区应该是单层、还是双层围网,爱好者圈里曾经有过争论。但是长隆的车行区,全程其实是没有围网的……
与其他野生动物园一样,这里大部分食草动物是放养,但数量不大,可能是靠占区行为自觉不越界,中间也有缓冲带。

而亚洲象、白犀、河马、羚牛这些对车辆有一定危险性的大型食草动物,还有虎、狮、猎豹、熊、狼这些食肉动物,其实就是被隔离在自己的“舞台”内,无论展区体量上,还是隔离方式上,跟欧美城市动物园的一些展区并没多大区别。哪怕游客下车步行来到展区面前,似乎也是可以的。



同时由于危险动物被隔离,只需车厢通透的多节游览车就可以,游客视野少受阻碍,比封闭式的大巴车强多了。(当然,老虎挡路、狗熊扒车这种“刺激”的项目也没有了。)私家车游览的安全隐患也大大降低,游人还可以停车从顶窗探出头来观赏、拍照,游览体验极佳,多花120元虽然有些贵,不过对土豪游客还是值得的。




设置车行游览的主要价值,或许还是节省游客体力,便于安排游览时间。车行区的展示面积虽然还没有步行区大,但地形有些起伏,动物种类又多,游客很难一次走完。就算有体力、有兴趣,时间也不够。

5 动物表演展示自然行为
这次只看了亚洲动物表演场、“快乐森林”剧场和大象表演场的节目,此外几个有猿猴的展区还有单独的幼仔展示,基本都是展示动物自然行为的内容。(在动物园吧听说,非洲动物表演场也取消人骑河马的节目了)因此总体印象有所改观。




亚洲动物表演场节目:
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展示飞行姿势、进食姿势、花冠的雌雄区别、空中接住食物的能力(包括游客抛食);
亚洲黑熊展示直立行走(顺便展示胸部白斑)、爬树找食的能力、敏锐的嗅觉,有跳舞、跳跃障碍等少量纯娱乐节目。这次没有跳水。
阿拉伯狒狒展示直立行走、攀爬藤蔓、岩壁的能力,演出“狒狒智斗猎人”的环保主题娱乐节目。

“快乐森林”剧场:位于游客通道沿线,是一个开放式的小表演场,不在导游图标出的四大表演场之列。主要是让一些动物亮个相,简单展示其外观、习性,顺便给游客提供一个歇脚机会。
节目:
蓝孔雀全程当背景;
红领狐猴取食、亮相;
海狸鼠游过水槽;
葵花凤头鹦鹉飞翔、亮相;
阿拉伯狒狒表演攀爬、找鸟窝、泼水;
草原雕展示
银白长臂猿(亚成)展示

大象表演场节目(开头5分钟没看到):
鼻子卷人(训练员、游客)放到背上;
鼻子卷花生、苹果、西瓜;
鼻子甩呼啦圈,有后半身蹲坐下来、前足短暂离地的动作;
用鼻子甩绳;
驮着训练员搬运木材;
甩头甩鼻甩腿的简单“舞蹈”。
看起来主要是展示大象灵巧的鼻子、聪明的头脑,活泼的性格。没有与一群人拔河、用前足支撑身体等比较伤害大象身体的内容。

6说明牌:
比较遗憾说明牌这次没怎么拍,但能感觉到长隆展区说明的信息量之大、外观设计之用心。不过——说明牌实在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说明牌到底是否需要如此“信息过剩”?看来以后应该思考一下。



而在新建的非洲森林、金蛇秘境、丛林仙踪展区,还大量用多媒体屏幕做说明牌,只有感叹财大气粗了。

另一个今年新开放的展区“丛林发现”,介绍动物园后台工作——如何检测水质、配置饲料、人工喂养幼雏、给动物治病等。美中不足是这块展区离入口太近了,游客对动物园的兴趣可能还没有调动起来。


比较惊讶连这些知识都会说……

还有一些很贴心的提示


7其他体会
1 长隆早上的开放时间9:30,作为动物园是有些过晚,一些动物已经过了活跃时间。但这似乎是考虑等到游客高峰时才开门,节省人力成本。考拉园、大熊猫中心甚至中午12:00后才开放。与此相应,尽管动物在下午17:30已经回到内舍,但直到17:40分左右也没有往外轰人。
2 为了防止游客投喂这个痼疾,长隆禁止游客自带食品饮料入园,可以在门口寄存。虽然这样增大不少旅游开销,不过在猕猴、狒狒这种投喂重灾区,效果就体现了。(当然收费投喂这种小钱,长隆也是不会放过的。应该跟游客说明一下原因,由动物园定量提供食物,不会损害动物健康)





3饲养员基本不直接与游客互动,各展区都有专门的讲解员(以答疑为主,兼任安保工作),以免饲养员任务过重。另外长隆在节假日会有一些兼职的解说、服务人员上岗,但似乎没有志愿者制度。

4长隆的高调宣传,或许在圈内人和爱好者看来有些吹嘘、浮躁。但园内的宣传处处给人以“我们很NB”的印象,不仅可以强化游客的品牌认可,应该对增强内部员工的自豪感、归属感也有相当强的促进作用,成为组织管理的一笔无形资产。
长隆饲养繁殖的高水平、服务人员的良好素养,恐怕就与此不无关系,不是光靠烧钱和严管就能实现的。毕竟,饲养员、旅游服务人员在当今国内并不是受尊重、待遇高的职业,非常需要精神激励。
5 还有一些很尊重工作人员的做法,比如车行区在出发时,经过最后一个展区时,随车讲解员都会请游客向工作人员挥手致谢。这应该挺振奋员工的士气。

6 原来北动的前园长李扬文为长隆奠基做了巨大贡献,长隆也在大熊猫展区里给予了高规格纪念。

7 有十多个展区的出口直接经过相应商店,均以相应展区的动物造型为主,品种多,价位多,且似乎是自主开发,非常用心。不过除青龙山的恐龙产品外,其他大都是Q版毛绒玩具、包、衫和文具等,缺少富有力量感和野趣、或者看起来更实用的产品。定位儿童为主要市场没错,但产品开发多样化一些,也未见得是坏事。


夸奖先说到这里,下一篇将讨论号称“世界一流”的长隆,有哪些不够“世界一流”的地方。
完整版请见百度贴吧动物园吧http://tieba.baidu.com/p/266274366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