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杼自出 大器晚成

 红豆居士 2013-10-27

机杼自出 大器晚成

QQ截图20131016135647

刘棣,字怀山,以字行。1948年生,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先后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创作室主任。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协创作培训中心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深受画坛、藏界推崇,出版有《刘怀山画集》(人美版)多种,著作有《名家画范——刘怀山画山水》《名家画范——刘怀山画骆驼》(人美版)等。刘怀山先生的业绩已录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录》、《中国美术年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撰的《有成就者》、《世界名人录》、以及美国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五百名领先人物》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多件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人民大会堂、中国画研究院、钓鱼台国宾馆、法国华侨总会,以及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诸多国家私人及博物馆收藏。在当代中国画界,建树卓绝,为深具传统文脉的代表名家。

QQ截图20131016135712

刘怀山展览现场之一

QQ截图20131016135724

刘怀山展览现场之二

QQ截图20131016135735

刘怀山展览现场之三

QQ截图20131016135746

刘怀山展览现场之四

QQ截图20131016135759

刘怀山展览现场之五

“林泉高致——刘怀山画展”

在中国(北京)园林博物馆隆重开幕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中国园林博物馆主办的“林泉高致——刘怀山画展”于9月12号在中国(北京)园林博物馆隆重开幕。

刘怀山先生是当代著名书画家,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先后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创作室主任,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协创作培训中心教授。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刘怀山先生孜孜不倦研习笔墨艺术近五十载,其绘画技艺取法中国传统绘画之精髓,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之滋养熏陶,又参悟当下之时代精神,故其作品风格蕴深植厚,雄浑苍劲。刘怀山先生的绘画作品取材广泛,在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方面均有涉猎并颇富造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和绘画风格。而他在诗词方面的深厚涵养,更为其绘画作品增添了浓厚的人文内涵和书卷气息。

此次展览汇集了刘怀山先生多年来创作的近130幅力作。这些作品均体现了刘先生对世间万物的精微观察和浓厚的人文情怀:山水画气势雄伟、意境深远;人物画形神兼备、呼之欲出;花鸟画雅逸妙趣,格高韵隽;走兽画生动传神,气势雄劲,彰显了刘先生深厚的艺术涵养和精堪的笔墨功底。细品刘先生的画作,观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涵养和浸润,也能够领略到画家笔墨中扑面而来的当代文化气息和静谧的艺术品位。

QQ截图20131016135811

QQ截图20131016135821

QQ截图20131016135832

近来,得览刘怀山先生画册两帙,细读罢,深有感触。我之前对刘先生其人其画不得而知,未免孤陋寡闻,但于此方知刘先生沉潜已久,可谓“三年不鸣,又三年”,比起现在喧嚣、浮躁,率尔操觚便大肆鼓吹者流,相去何以道里计。

刘怀山先生出名很早,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他就与陆俨少、李苦禅、黄胄、何海霞、孙其峰、张辛稼、宋吟可、谢瑞阶以及王子武、郭怡宗、霍春阳等人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由此,他悟知自己的画乃“形生于笔、笔胜于墨、骨法僵而韵致少”,遂痛下决心,上追古法,回归传统。“始知师古人、师造化、法心源必统摄于一,然后根基固而渊源深,心目开张,而后面目自出矣。”有此领悟与识见,刘怀山才能不顾时风,真是“乱花不迷眼,鼓吹不动心”,继承与发扬传统之信心未曾动摇。大概也正是有此信心,刘氏才能安于沉潜,而与当时一班“玩构成、玩抽象、玩变形,玩观念,泼洒涂刷,粗制滥造”者无争。

刘怀山先生之画作几乎是山水、花鸟、人物等无所不包。其画与题跋之书法皆得劲爽之趣。追步宋元古意之外,亦兼容近百年来南北诸贤之风,然并不随附时流。其画塞外风情,不学黄胄皮毛,而更趋收束;其画仕女,不学抱石皮毛,而趋沉厚;其画古人,不学大千皮毛,而更趋质朴;画马不学徐氏皮毛;画鹰不学李氏皮毛。其山水最为成熟,有北派之质,复得南派之韵。读刘氏作品,颇可见其典守衍续之功,起衰拯溺之意,雅气之心,历历可鉴焉。刘氏于用笔之道,悟得李可染所谓“慢”字与董寿平所谓“压”字,可知其静参笔墨三昧,能着意于力透纸背与金刚杵,这亦可成其坚守传统之定力。      

当刘氏“柔翰在手,以兴遄飞之时”,能“胸襟豁达,了无尘滓”,于是就有了他“不恨古人吾不见”,但“恨古人不见吾”之慨。有此气概,则不必担心他的“风格”与“创新”,他自己所向往的“面貌自出”之境,也已渐得端倪,这大概正是他复出的意义吧!

近日画坛,传统一路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他们看到了传统不死的盎然生机,又因性之所近,便更加自觉地向传统靠拢。急功近利以及好谈创新与个性者,大可不必为此杞人忧天,当代人慕古学传统,断不会泥古拘古,时代特色本来就在,涤净之还来不及,又去追求何来?

“复古”之谓,在每一个时代中,当时风卑下柔靡,往往是去腐生肌的特健药。所谓“笔墨当随时代”原是消极无奈之说,笔墨能“超越”时代、“引领”时代而不是“随”时代,方是为艺术者所当向往与追求。

刘氏推崇傅抱石所称中国画之原则,他又嵌入“文人画”三字以概括之:“文”学的修养、高尚的“人”格、“画”家的技巧。可知他心所向往,取法乎上。

“人书俱老”之规律,则大可期待此后刘氏艺术的境界。愿刘氏的笔墨,因其追寻古趣而不随时代才能超越时代。(徐聚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