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仲理老师早年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即从事内妇科的临床工作。解放后在上海中医学院各家学说教研组任教,对金元四大家以及明清诸家的学术特点都有罗深入的研究。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逐步形成了以脾胃元气学说为主导的学术特点。近年沈老致力于妇科的教学、著述及临床工作,及开展了子宫肌瘤专题的研究。下面仅举沈老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经验: 沈老认为:脏腑辨证固然应以五脏为一整体,然鉴于妇女有“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以及经、孕、产、育均需耗血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妇科疾患的治疗上应时时注意元气及阴血。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具有化生精血,统摄血液的功能,如果脾胃气虚,不仅可引起元气不足,中气下陷、血失统摄而妄行,并可由此而导致冲任二脉虚损造成经、带、胎、产等各种妇科疾病。故在运用脏腑辨证指导治疗时,可以脾胃为中心,联系心、肝、肾、肺诸脏,使之达到肝脾协和,精血充足,气机畅达,血脉归肝脾的统摄,以收到预期的疗效。沈老在治疗月经病时,不论对月经过多过少、或崩漏,及经闭与经行诸症,都很注意脾胃及元气。例如治一赵姓中年妇女月经过多症,患者经来过多已半年余,沈老根据患者有头痛、腹鸣便溏、苔薄腻、脉弦细等证,认为此症固然由于肝强脾弱、冲任失调所致,但经水过多者,日久必致气血两虚,特别是脾气之虚,故在治疗上始终以益气健脾为主,养血平肝为辅,极少使用涩血之品。自初诊至六诊,约历时一月,经量明显减少,再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善后而获全效。这则验案是沈老以健脾为主,辅以柔肝,使脾气实,血自摄的一个实例。 又如治愈黄姓月经过少一案,病者年仅18岁,症见面浮足肿,形色挑白,肢体不温,头晕神疲,便燥,舌光滑,脉沉细。沈老认为,诚如刘河间所说:“天癸未行,皆属足少阴”,青春期妇女肾气初盛,天癸尚未充盈,这一时期的月经过少,的确大多与肾有关,但治疗上仍不能忽视培补脾胃元气、充养有形之血以滋经水之源。故而沈老对于这类经水过少的患者,从不采用活血破血、强行催经的治法。全案除初诊时用温肾阳、调冲任法外,其后各诊都以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等健脾益气之品为先,配合制附片、仙灵脾、黄精、补骨脂、菟丝子等补肾药而收效,并以归脾丸常服,心脾同补以巩固疗效。 再如对于崩漏的证治,沈老认为:本症大多由肝脾肾三经同病所致,也有挟瘀的;但病久者必致气血两亏;新病暴崩者也难免气陷血脱。故治疗应注意首用益气以摄血,适当配合化瘀止血。如用生贯仲、花蕊石、槐花及震灵丹之类以治其标,意在标本同治而不能一味止涩。待崩漏净止后,则更须益气健脾养血以复其旧,从沈老治疗的数则子宫功能性出血验案中可以看到,几乎没有一次不用党参、黄芪、白术、淮山药以及炙甘草、升麻等健脾益气升提之品的。如治一陈姓,43岁,每逢经来,量多如崩,已二十多年,色鲜红挟有大血块,无腹痛,经前头面轰热。初诊时月汛将临,舌胖、苔薄白,脉沉细。沈老认为患者病程已久,气血两亏、冲任不固,症由肝、脾、肾三经同病,为防血崩,故治以益气摄血、补肾平肝、酌加化瘀止血。方用党参、黄芪、槐花、川续断、钩藤(后下)各12克,生白术、益母草各9克,升麻6克,淮山药、生贯仲各15克,生甘草、炙甘草各4.5克,花蕊石、侧柏叶各30克,震灵丹18克(分吞)。二诊时诉经量已获得控制,五诊时,血崩之象已明显减轻,面目虚浮,苔薄,脉沉细,再以益气养血、健脾平肝以治其本。方用党参、十大功劳叶、龟版、牛膝、生谷芽各12克,黄芪、地骨皮、白术、白芍各9克,炙甘草、升麻各4.5克,陈皮3克,旱莲草15克。经十余次诊后,患者经来如崩之象已获痊愈。 沈老将脾胃学说运用于治疗闭经的经验也很有独到之处。认为:闭经一症有虚实之分,属实者大抵因气滞血瘀而致,当予通利疏泄为治,自不待言。但单纯瘀滞而引起的究属少见。临床所见的闭经以虚证为多见,即使属实的也大多为虚中夹实。虚证闭经的原因有气血不足,肝肾亏损及冲任失常等数种。治疗上应首先注意健脾养血,一俟脾胃元气旺盛,营血渐生,再配伍补肝益肾以调奇经,则血海可赖以充盈,经水也可望正常来潮。沈老治一张姓闭经案,年四旬,婚后二年未孕。初诊时主诉停经已半年多。妇检排除妊娠,证见形体消瘦,精神疲倦,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症属气血不足、肝肾两亏。治以益气养血、调补肝肾。从所选药物而言,自初诊至三诊都有党参、白术、黄精等健脾补气药,配以路路通、王不留行调肝理气,覆盆子、巴戟天、石楠叶、苁蓉之补肾,以及当归等养血活血之品而获效。这是沈老运用健脾益气配合调补肝肾及养血活血而治愈闭经的一面。另一方面,沈老根据临床所见,结合《脾胃论》中“阴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理论,对于有虚热见证的闭经患者,常用泻火通经的芩连四物汤加减而每多获效。沈老认为李东垣所说“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或因劳心,心火上行,月经不来,胞脉闭也”,“此上焦心肺有热而经不行也”。东垣师张洁古所说“女子月事不来者,先泻心火,血自下也”。以及因胃热消烁津液而致血枯经闭的论述,对于临床上治疗这类闭经是只有指导意义的。凡女子心情多郁的,郁久可以生热化火,形成所谓的阴火。阴火可趁脾胃之气虚而上乘中焦,也可引起“心火独盛”而形成“上焦心肺有热”、灼伤阴液而致闭经。对此,沈老提出以芩连四物汤清虚热以泻阴火,使心脾二经得以发挥生营血、主血脉的功能,血液既充,血脉流通,则经水自能来潮。如治一须某闭经案:24岁,未婚,1979年2月9日初诊。主诉:闭经6年,用西药则来经,带下稠厚,牙龈出血,内热口干,夜寐不安。舌质淡红、边有瘀斑,脉弦细。症属阴虚血热、心肝大旺、胞脉闭塞、冲任通盈失常。治宜清心平肝、养血通经。处方:丹参、桃仁、生茜草、黄芩、刘寄奴、石苇各12克,乌贼骨、黄精、鸡血藤各30克,淮牛膝、丹皮各9克,柴胡4.5克,天花粉15克,七剂。二诊时再酌加养血活血的当归、川芎、泽兰。3月5日三诊,诉大便干结觉燥、腰时兖痛,苔薄腻、边有瘀斑,脉弦细。仍属阴虚血热、心肝火旺之名胜,再以芩连四物汤加味。处方:当归、赤芍、生地、桃仁、路路通、刘奇奴、大黄庶虫丸(分二次吞服)各12克,红花6克,柴胡、黄芩、川芎各9克,黄连3克,鸡血藤30克,七剂。 3月26日四诊时案载:“闭经六年,经用芩连四物汤加味,月经已于本月20日来潮,经量正常,五天净止”。这是沈老运用脾胃学说中泻阴火以存元气的观点来治疗闭经的独特经验。 从沈老治疗月经病的上述经据中,可以看到:以脾胃为主体,协调脾与心、肝、肾、肺诸脏之间的动态平行,发挥脾胃化生营血以滋养冲任;统血以固摄冲任的双重作用,对于调治各种月经病是卓有成效的。 结语 本文从沈老治疗月经病的几个侧面阐述沈老以脾胃元气为主导,联系脏象、经络、气血诸学说的学术思想、经验特点及其在妇科领域内的具体应用。 强调脾胃元气而又联系脏象、气血、经络诸学说,既发挥了这一学说的独特之处,又避免了它的偏向、保持了中医理论的完整性,这正是沈老学术思想和经验特点中最可贵的地方,确是值得学习和继承的。(朱荣达 张之澧 朱淑蓉)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7.杏林中医医话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