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主题话作文

 怡蘭轩 2013-10-27

  从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目来看,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遵循着“守正出新”的思路,无论怎样变化,高考作文的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不变,那么把脉高考、猜想2013年高考作文就成为可行之举。而笔者以为,那些题型或者命题形式的分析完全没有意义,猜想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只能在作文的主题上。

  当然猜想也需要有据推想。作为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那么引领学生关心公共问题,具有批判精神,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理性地分析和说理,让他们终生得益,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应该是中学教学的普世目标。语文学科素养与学生的公民态度和公民意识的契合,在一定层面上就隐含着引领学生关心现实、独立思考、涵养温和理性、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情怀等方面的导向。而高考作文需要展示生活中那些触手可及的诗意,不断体验和确立新的自我,找到自己心灵的方向,把自己生命成长的每一个普通的日子擦拭得熠熠生辉,意蕴无穷,获得人生的幸福感。当然,从导向功能看,高考作文在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显然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事件本身,而应该是事件带给一个公民的社会思考。那么在过去的一年里究竟有哪些热点事件具有普世的思考价值呢?

  2012年,韩寒和方舟子就韩寒文章是否真正出自韩寒之手展开论战,最后没有结果却引来太多的围观,这首先存在一个事实真假的辨别,接下来值得每一位中国人思考的主题是“围观”,这是鲁迅先生笔下国民的劣根性之一。历经近乎100年的“围观”一直在延续,过去是伸长脖子围观,而如今是在网上“围观”,现代的国民不仅围观,还盲目跟风,从之前的“芙蓉姐姐”“凤姐”到“贾君鹏”再到2012年的“杜甫很忙”“江南STYLE”“元芳,你怎么看”,这一系列的网络热潮,本来没有多少普世意义的事件却被炒作甚至恶搞,而这些热潮的背后反映的是人们普世价值的匮乏和价值判断的缺失,同时也反映出国民文化功底的欠缺。

  钓鱼岛引发的抵制日货,为国人提供了一次表达爱国之心的机会,也让我们看到了大家的澎湃热血。可是,中国人砸了中国人的店,砸了中国人的车,带上日本照相机,穿着日本生产的衣服参加抵制日货的游行,似乎有些讽刺感。而一些标语的错误也让我们汗颜,正如央视的评论“不要让狭隘民族主义淹没理性声音”,这会让大家不由得想到当年日本地震,中国抢盐。我们真的需要理性的思考、理性的声音。

  北京暴雨引发对各大城市“看海”的质问,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社会责任。暴雨中的敬业表现,派出所所长李方洪、副镇长高大辉、镇长李建民因公殉职,排水工跳进污水中掏井盖。暴雨中有人性光芒,152名农民工在京港澳高速南岗洼路段用救生圈和麻绳救出200名被困者,“望京爱心车队”自发去首都机场免费接人,许多商家免费为受灾者提供食宿。这些可圈可点的真正的“人民英雄”和“中国脊梁”,让我们认识到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央视的“幸福之问”显得简单而仓促,而受访者那些鲜活的回复“我姓曾”“我耳朵不好”以及“城管来了”都没有正面回答幸福与否的问题,但这种回避显然从侧面表明了自己幸福感有限。理应幸福的莫言说自己“不知道是否幸福”。这需要我们去思考幸福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幸福快乐。

  莫言的获奖是好事,但我们没必要去关心和讨论莫言该穿什么衣服去领奖,因为莫言穿着燕尾礼服参加了颁奖会,最后大家发现之前的讨论没有任何意义,而莫言获奖带给我们的启示,更多的是莫言梦想的平凡和成就的伟大,以及莫言作品引领我们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平凡的角色,让大家静静地注视身边的生活,关注平凡人、平凡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以及人生价值。

  作为过去一年中最大的事件,十八大胜利召开,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特别是“中国梦”“美丽中国”蕴涵的深刻含意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关注。

  当然,除了关注热点事件外,积极健康的人生方向、怀一颗感恩的心、彰显社会公德、向善近美的情怀等老话题,仍然是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范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