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1-5】

 鸿墨轩3dec 2013-10-27

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1-5】

 

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一

明 代 古 琴

 

※ 注:明代四王琴包括(宁王琴、衡王琴、益王琴、潞王琴)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一

明/飞瀑连珠(宁).飞瀑连珠式

飞瀑连珠.飞瀑连珠式

  古琴“飞瀑连珠”,为明代四王琴之首(明代四王琴按其顺序和年代的排列应为:宁、衡、益、潞,传世宁王琴海内仅此一张,为宁王孤品),它为明宁王亲制,到现在已有 500 多年。这张琴,琴面散布着一排排细密的“断纹” (琴过200年以上方能产生“断纹”)。 朱权改“连珠”琴式而首创“飞瀑连珠”琴式。

  近几年,古琴收藏成为艺术品市场一大热点。在国外,一架宋代或明代名家制作的古琴,卖价高达 20 万美元,颇令藏家惊叹。在国内,古琴拍卖更是好戏连台。不久前,在天津市文物公司举办的文物商品展销会上,一张标价 6 万元的明代潞一琴,以 49 万元的价格拍出,成为当年天津市收藏界的十大新闻之一。而由翰海艺术品拍卖会推出的、被誉为明代第一琴的飞瀑连珠",引起了买家的极大兴趣。据说,这张明琴是由朱元障第十七子朱权亲制。朱权一生督造古琴无数,惟有“飞瀑连珠”有幸流传至今且尚可奏;在拍卖现场,悠扬的琴场激起阵阵“拍浪”。经过激烈争夺,该琴,以90万元的天价落槌,为一位志在必得的买家所获。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一

明/悬崖飞瀑.仲尼式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一

明/祝公望.焦叶式   湖南省博物馆藏

  

(缺图)

明/响泉(衡)   天津拍卖

《响泉

  明“四王琴”中的衡王琴,形制修长,作大圆弧首,宽肩与内收狭尾。琴为桐木所制,鹿角灰漆胎,髹以黑漆,13个蚌徽,背7个象牙轸,两个硬木雁足,龙池内楷书刻“皇明衡国藩翁制”,龙池上方刻“周氏珍藏”,正上方刻行书『响泉』,龙池下为凤沼,两者之间刻“儒林尚宝”篆书方印。『响泉』本为唐李勉家中自斫琴名,此为衡王仿唐琴所制,经天津古琴家弹奏,音质极佳,清、微、淡、远的意境犹存。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一

明/响泉.仲尼式

响泉.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2.5 宽(额 18,肩 19.5,尾 12.5)厚 5 公分
漆色断纹:原琴通体髹黑漆,呈蛇腹间流水断纹。其上栗壳色漆补,乃1999年修琴所留。
琴材配件:红木轸,雁足。
琴背铭文:(一)龙池上方刻篆书“响泉”二字。
      (二)龙池两侧有草书诗文一联。右为:百衲□来五音斯传;左为:清浊醇和合乎天地。
      (二)龙池下方有篆书印一方。

琴腹款识:琴腹内有朱书于龙池两侧,右为:康熙辛未年秋日吉旦;左为:古□□□□重修。
制作特点:仲尼式,桐木制。百衲,琴面通体由棱形木块拼接。琴体依稀可辨三角波浪纹路。然,是否真为百衲,存疑。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一

明/鹤鸣秋月.鹤鸣秋月式   湖南省博物馆藏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一

明/玉韵.仲尼式(益)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玉韵.仲尼式

  此长 124.2 cm,肩宽 19 cm,尾宽 13.2 cm,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黑漆,小蛇腹断及冰纹。背面龙池上方刻草书“玉韵”,两侧刻“圆润静芳铿玉韵”、“翕纯□绛契韶音”。纳音内刻有“大明万历七年(1579)岁次己卯孟冬之吉”等文。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一

明/龙吟.落霞式(益)   杨新伦旧藏
龙吟.落霞式

年     代:明 (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7 宽(额 17.6,肩 19.6,尾 12.3) 厚 5.4 公分
漆色断纹:面底皆朱漆,俱发蛇腹、流水及牛毛断纹,朱漆下为栗壳色底漆。
琴材配件:杉木面板,象牙徽及轸、足,岳山、承露、冠角、龙龈等皆紫檀木所制,琴额镶龙纹白玉一块。
琴腹款识:龙池内左方刻楷书“潢南道人监制”六字。
琴背铭文:轸池下刻行书琴名“龙吟”二字。

备       注 ︰
潢南道人为明代益藩别号。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一

明/壑雷.落霞式   苏木旧藏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一

明/中和.潞王式(潞)(第1号)

中和.潞王式

年     代:明 代

长  宽  厚:弦长 111 CM,通长 120 CM,肩宽 18.2 CM,项宽 16.5 CM,尾宽 14 CM,厚 6 CM。
漆色断纹:黑流水断(面) 冰制断(底) 列子式
琴材配件:金徽
腹       款:
月印长江水 风微滴露清 会到无声处文和太古情敬-主人
备       注:龙池圆凤沼方,曾破腹修崇祯癸酉潞国制第一号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一

明/中和.列子式(潞)   辽宁省博物馆藏(第8号)

中和.列子式

  此琴长124cm 肩宽19.5cm 尾宽14.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列子式。髹褐黑两色漆,蛇腹断带细密流水断纹。额及琴面嵌有各色珍奇宝石,珠光宝气,居存世潞王琴之冠。背面龙池上方刻“中和”,下有题诗。纳音内刻“大明崇祯戊寅岁(1638)季秋潞国制第八号”。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一

明/中和.列子式(潞)(第169号)
中和.列子式

  此琴长 120 cm。 明.朱常淓(1608-1846),潞王制中和琴。琴额刻有干隆刻书『第十二号』。琴腹刻:『潞王自署楷书款,大明崇祯甲戌(1634)岁潞国制壹佰玖拾陆号』。

琴底刻(1)干隆御题隶书“中和”
            (2)干隆御题七言绝句行书“古锦囊韬龙门琴,朱弦久歇霹雳音;安得伯牙移情手,为余一写山水心。干隆御题”,“见天心”朱文篆书印。
            (3)潞王自赋自题五绝“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轻;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敬一主人”,“潞国世传”篆书白文印。
            (4)干隆御题楷书“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右贯休句”,“天府珍藏”篆书朱文印。
  明潞王号敬一(1608——1646),善书画,尤嗜古琴,据传曾斫琴三百,并编有琴谱《古音正宗》。故民国夏莲居《弦外音。渠园外篇。题潞琴》诗三首曰:

     劣制庸材滥宋唐,琴林亦自有沧桑;潞藩三百今于几,飞鸟群中孤凤凰。
     良骥几曾逢伯乐,爨桐何意遇中郎;赏音若是寻常事,今古无人咏董房。
     名斫艳称雷与张,几人拄指验宫商;奇音自足超凡想,不必清皇字数行。

此琴于 1998 年 8 月 3 日北京瀚海拍卖,以人民币 28.6 万元成交。

 

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二

 

明 代 古 琴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二

明/洛象.洛象式   陈蕾士旧藏

洛象.洛象式

  一九八一年夏,老友卢翁将移居北美洲,行李繁重,为减舟车搬运之烦,慨然将家藏『洛象』琴惠赠。此琴来头不小,乃明朝成化年间宪宗御制。护以厚木漆匣,匣面上部刻隶书『洛象琴箧』四字。中部行书刻『洛象音雄而坚,韵长而留,其断为冰梅者,尤为难得,于癸未初冬得而藏诸余家,始自慰好古之心也,故识之。因树斋主人周文藻』。下刻隶书『光绪辛卯归顺德周图瑞周拿尊年藏,苏着瑚题』。旁刻篆书『周氏因树斋家藏』。

  匣中之琴,型制异乎寻常,琴头中央尖出,属凤舌式。自肩至腰两旁各列四个半月形,弧面挺出,似展双翼。琴腰两旁作钩云形,则属凤势式。此琴款样不见于《太音大全集》及《五知斋琴谱》。全身朱漆兼带黑斑,红艶悦目。满布冰裂断、龟纹断,琴头有数圏梅花断。龙池上刻篆书『洛象』二字及『广运之宝』一巨印。按《尚书大禹谟》有『帝德广运』一语,此图章为帝王御制品上所常用者。池两旁刻篆书『地平天成,神龟出洛。戢拨禹勲,崇德作乐。』池下刻一巨型花押,笔划连绵纠缠,字形难辨,此乃明宪宗御书,如今人之签名式也。池内纳音两旁刻『大明成化乙巳御制』八篆字。纳音木色金黄,木质因年久收缩而呈皱纹,如高丽人参状。雁足与轸皆象牙制。声音洪亮清畅,即琴匣铭所谓音雄韵长也。

  御琴一向少见,今虞琴社于民国廿六年徽访各地古琴一百六十五床,未见御制者,料『洛象』琴于明末李自成破北京时,宫廷遭劫,流出民间。继而满清当国,对于私藏前明御物,眷念故主之事,必不宽容。是以潜徒南方,后归广东顺德周氏珍藏。周氏制匣保护,刻铭匣上,只述其声音断纹,对于明帝御制一事,不敢只字提及,其原因可想而知矣。

         ---陈蕾士         源自:《广散散对话》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二

明/泽材.仲尼式   北京翰海拍卖

泽材.仲尼式

  此琴于 1995 年 10 月 7 日北京翰海拍卖,以 16.5 万人民币成交。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二

明/蕉叶.蕉叶式   郑颍荪旧藏

《蕉叶.蕉叶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3.5 宽(额 17,肩 18.5,尾 13.5)厚 5 公分
漆色断纹:原黄栗壳色漆,修补时面底改髹朱漆,唯琴头尚留原漆。通体呈小蛇腹断纹。
琴材配件:木轸,木雁足,玉徽。
制作特点:蕉叶式,桐木制。琴面弧度较大。琴首无护轸(凫掌),而以高三厘米的叶柄相代。琴首及琴面中央有一长条形浅沟,琴底中央有一相映的凸棱,乃仿蕉叶之茎。琴首叶茎右侧刻楷书“冰丝碧”,左侧刻“紫玉鸣”。琴身两侧边缘略有起伏,形似蕉叶之边。此琴曾由著名琴家郑颍荪珍藏。现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二

明/清梵.仲尼式   王世襄旧藏

清梵.仲尼式

  琴为仲尼式, 形制秀巧,通体黑漆,正面大蛇腹纹,背面蛇腹纹,但斜行,是琴底取材不正的原因,池内两侧各刻楷书一行,“天启元年春”“钱塘郑方斫”。池上“清梵”两字篆书,池下“乾坤清气”圆印,“集庆贻珍”方印,均填漆金。池右刻印三方。已用漆灰填平,印文尚可辨认。自上而下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天游阁”阳文印,“泰清”阴文印。据后二印知为顾太清遗琴。顾太清为清代满洲第一女诗人。琴池左刻铭文两行,款识一行,均隶书“勿贵知音,勿尚识趣。悟到忘音,乃通音具,宇情者谁,千古一遇。丘野求为庶先开士题。”下“野求”、“叔真”两印。铭文刻后字口未填漆髹金,时代在顾太清之后。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二

明/奔雷.仲尼式

奔雷.仲尼式

  此琴长 127.6 cm,肩宽 19 cm,尾宽 15.6 cm,现藏故宫博物院藏。黑漆,小蛇腹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篆书“奔雷”,两侧刻有藏者题款:“南北东西几度游,名琴能遇不能求。奔雷无意欣相遇,宿愿多年始得酬”。“久经风鹤不堪嗟,一抚奔雷兴倍赊。三十年来成伴侣,怡情养性不离他”。曾由天津琴家宋兆芙珍藏。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二

明/倪元璐琴.仲尼式

《倪元璐琴.仲尼式

  此琴长 122 cm,肩宽 20.5 cm,尾宽 14 cm,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髹朱漆,蛇腹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有篆书铭文,下方刻钤记。倪元璐(1594-1644),明天启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翰林院学士。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二

明/松石间意.仲尼式

《松石间意.仲尼式

  此琴长 122 cm,肩宽 19 cm,尾宽 13.5 cm,现藏重庆市博物馆。黑漆,琴面蛇腹断纹,底细密流水断纹,背面项间右刻行书“松石间意”,左刻“吴趋唐寅”、“绍圣二年东坡居士”。龙池两侧刻明代祝枝山、文征明、沈周、张灵及雁门文彭的题诗。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二

明/小递钟.仲尼式

《小递钟.仲尼式

  此琴长 120 cm,肩宽 19.8 cm,尾宽 12.7 cm,现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黑漆,后加朱漆修补,牛毛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篆书“小递钟”,右刻隶书铭文“峄阳良材,雅中风律。空山有人,呼之欲出。养之以和,守之以一。海上遗音,退藏吾室。”其下有“孙晋斋同赏”、“景其浚”印。孙、景均为晚清京城著名琴师和收藏家。此琴曾先后由已故琴家郑颖荪、汪孟舒珍藏。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二

明/万壑松风.仲尼式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万壑松风.仲尼式

  此琴长 116 cm,肩宽 18.4 cm,尾宽 14 cm,现藏湖南省博物馆。枣红色兼墨色漆,龙鳞断纹及冰裂纹、牛毛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万壑松风”,两侧刻民国间琴家杨宗稷隶书长文题款;龙池与凤沼间,刻雷逾识文一篇。下方刻诗一首,署“庚辰七夕玄楼主人题”。玄楼主人即湖南琴家李静别号。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二

明/寒泉漱石.仲尼式

寒泉漱石.仲尼式

  此琴全长121厘米,制于明嘉靖六年。这张古琴琴背面龙池两侧刻有四句诗:“声非郑卫,音杳筝琶。悠然太古,吟啸烟霞”,落款是“板桥”。专家们在仔细鉴定后认为,这张琴是明代杨继盛所制,后被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珍藏,诗句和琴名均出自板桥之手,笔体是典型的郑氏风格。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二

明/砚雪.蕉叶式   山东省博物馆藏

砚雪.蕉叶式

  此琴长 119 cm,肩宽 18.6 cm,尾宽 13 cm,现藏山东省博物馆。黑漆,蛇腹断纹。北面龙池上方刻篆书“砚雪”,池内纳音两侧刻“大明崇祯古吴张顺修作,荆□□藏”。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二

明/玉箫.仲尼式

玉箫.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6宽(额 18.2,肩 20.6,尾 13.2)厚 5.4 公分
漆色断纹:鹿角灰胎,通体髹黑色漆,呈小蛇腹断纹。
琴材配件:木轸,木雁足。
琴背铭文:(一)龙池上方刻篆书“玉箫”二字。
     (二)龙池两侧有隶书古诗“贤无暇兮温润音协律兮涤扬,彼嘉乐兮 君子德斯沼兮允灭兮。”
制作特点:仲尼式,杉木制。琴体浑厚,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纳音平坦。

流传概略:此琴流传于民间,最后为北京知音辛元增珍藏。1963年国家购得此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三

 

明 代 古 琴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三

明/元丰材.仲尼式
《元丰材.仲尼式》

年     代:明 嘉靖(1522-1566)
长  宽  厚:长 125.5 宽(18,肩 19.4,尾 13.5)厚 5.1 公分
漆色断纹:面、底皆栗壳色漆,发蛇腹、流水、牛毛及梅花断纹。
琴材配件:桐木面板,螺细徽。琴轸、雁足、岳山、承露、冠角、龙龈等均以紫檀木所制。
琴腹款识:龙池内左方有倒向行书墨迹:
      新会高大林重修 时光绪己亥
琴背铭文:龙池下方刻行书铭文:
      元丰材 嘉靖制 康熙修 光绪继
      前千古 后十世 征此铭 遗弗敝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三

明/朝阳鸣凤.仲尼式
《朝阳鸣凤.仲尼式》

年     代:明 万历(1573-1619)
长  宽  厚:长 124 宽(额 17.8,肩 19.2,尾 13.3)厚 5.3 公分
漆色断纹:面、底皆栗壳色漆,俱发牛毛断纹。
琴材配件:桐木面板,螺细徽,牛角轸及雁足。岳山、承露、冠角、龙龈等均以紫檀木制成。
琴腹款识:(一)龙池内纳音两旁有墨书两行,仅见十余字:
         万历戊子秋豫章…获古桐精…
      (二)凤沼内有墨书两行共十字:
         南昌涂嘉宾按古式精斲
琴背铭文:(一)轸池下刻篆书琴名「朝阳鸣凤」四字。
      (二)龙池两旁刻行草书铭文:
         朝阳既升 巢凤有声
         朱弦一奏 天下文明
      (三)龙池左方近琴之边缘有篆书铭文:
         朱弦古调 不改其乐 听其自然 破我寂寞
         铁衡题
      (四)龙池之下有篆文『治世之音』大印及『铁衡长物』小印各一方。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三

明/石上流泉.仲尼式
《石上流泉.仲尼式》

年     代:明 (1368-1644)
长  宽  厚:长121 宽(额17.5 ,肩19 ,尾13.4 ) 厚5.6公分
漆色断纹:面、底皆黑漆,发蛇腹、流水及牛毛断纹。
琴材配件:桐面梓底,金徽,玉轸,玉雁足。岳山、承露、冠角、龙龈等俱紫檀木所制。
琴背铭文 ︰(一)轸池下刻行书琴名“石上流泉”四字。
       (二)龙池下方刻篆文“世宝”印一方。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三
明/银河.仲尼式
《银河.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A.D.)
长  宽  厚:长126.3 宽(额18.3,肩19.6,尾14) 厚5.6公分
漆色断纹:面、底皆黑漆,发蛇腹、流水、牛毛断纹。
琴材配件:桐木面板,螺细徽,牛角轸,犀牛雁足。岳山、承露、冠角、龙龈等俱紫檀木所制。
琴背铭文:(一)龙池两旁倒刻行书铭文:
             玄云荫其上 翔鸾集其巅
             清露润其肤 惠风流其间
      (二)龙池上方倒刻篆文『银河』大印一方。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三

明/凤鸣岐.仲尼式
《凤鸣岐.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长 123.7 宽(额 15 ,肩 16.1,尾 11.1 ) 厚 5.4 公分
漆色断纹 ︰面底俱黑漆,部分则经前人以朱漆修补,面为牛毛断,底为极细冰纹断。
琴材配件 ︰桐木面板,金徽,玉轸及玉雁足。岳山、承露、冠角、龙龈等均紫檀木所制。
琴腹款式 :龙池内两旁有小楷墨书,字数甚多,每行之末以难尽窥。
     池右: 福建宁阳黄国昌适寓江右吉安永和镇
         镇有敕修阳仙庙…
     池左:栋柱背考八百余年尝闻琴以古桐围天者鲜
        幸而请师成而重…
琴背铭文:(一)轸池下刻楷书琴名「凤鸣岐」三字。
      (二)龙池之下刻篆文印『双桥琴室』及『高山流水』共二方。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三
明/清商.仲尼式
《清商.仲尼式》

年     代:明 (1368-1644)
漆色断纹:面底皆栗壳色漆,虽经重修,仍见小流水及牛毛断纹。
琴材配件:桐木面板,螺钿徽,牛角轸; 岳山、承露、龙龈、冠角、雁足等俱以紫檀木制成。
琴背铭文:(一) 轸池下刻大字篆书琴名 “清商” 二字。
        (二) 龙池两旁刻隶书两行共十六字︰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三

明/仙佩迎风.仲尼式
《仙佩迎风.仲尼式》

年     代:明 (1368-1644)
长  宽  厚:长 - 宽(额 - ,肩 - ,尾 - ) 厚 - 公分
漆色断纹:面底皆黑漆及栗壳色漆,俱发牛毛断纹。
琴材配件:桐木面板,螺钿徽,牛角轸及雁足; 岳山、承露、龙龈、冠角等均紫檀木所制。
琴背铭文:轸池下刻行书琴名 “仙佩迎风” 四字。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三
明/八宝灰.仲尼式
《八宝灰.仲尼式》

年     代:明 成化(1465-1487)
长  宽  厚:长 123.7 宽(额  17.6 ,肩 18.6,尾 13 ) 厚 6.5 公分
漆色断纹 ︰黑漆,八宝灰。面、底皆现流水及牛毛断纹。
琴材配件︰桐面梓底,螺钿徽。牛角制轸及雁足。岳山、承露、冠角、龙龈等均紫檀木所制。轸池、龙池、凤沼及足池外围均镶贴紫檀木。
琴腹款式 :(一)龙池内两旁有墨书两行:
            此前明成化年物也名曰龙吟先君锐石得于
            羊城市肆光绪辛巳三月李君仰南为之重修
(二)凤沼内两旁有楷书铭文:
            此明成化制龙吟琴癸酉
            仲春沉氏砚琴斋藏并记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三
明/中和.仲尼式
《中和.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弦长111CM 通长120.6CM 肩宽18.7CM 项宽17.5CM 尾宽13.5CM 厚5.8CM
漆色断纹:面底皆为栗壳色漆,通身发蛇腹及流水断纹;仲尼式。
琴材配件:数十块六角形的桐木合组制为面板、底板为梓木,蚌徽,象牙轸及雁足,岳山、承露、冠角、龙龈、龈托等皆紫檀木所制。
琴背铭文:(一)轸池下方刻有人字行书“中和”二字。
      (二)龙池下方刻有行书铭文如下:
        丙戌夏日得白市中 归而抚之 其声铿然得天地中和之气 故以名之并劳涵斋三弟刻之 金源佐贤。
制作特点:以小木胶撮作面板著称“百衲琴”。据载乃唐李勉所创,其作虽已不传,惟未明各代尚有仿效。
      真百衲琴甚为稀罕,实不多见。此床中和百衲琴乃曾为查阜西先生藏琴之。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三
明/龙钟.仲尼式
《龙钟.仲尼式》

年     代:明 (1368-1644)
漆色断纹:面、底皆黑漆,俱发牛毛断纹。
琴材配件:桐木面板,螺钿徽,玉轸,玉雁足。岳山、承露、冠角、龙龈等均紫檀木所制。
琴背铭文:(一) 轸池下刻篆书琴名“龙钟”二字。
         (二) 龙池下刻篆文“世宝”二字圆印。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三
明/云泉.仲尼式
《云泉.仲尼式》

年     代:明 (1368-1644)
长  宽  厚:长 117.5 宽(额 16,肩 18.7,尾 13 ) 厚 6.8 公分
漆色断纹:面、底皆栗壳色漆间黑漆,发流水及牛毛断纹。
琴材配件:桐木面板,螺钿徽。岳山、承露、冠角、龙龈、轸、雁足等俱紫檀木所制。
琴背铭文:轸池下刻大字行书琴名“云泉”二字。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三

明/海表龙音.仲尼式
《海表龙音.仲尼式》

年     代:明 代
长  宽  厚:长 119.5 宽(额 ,肩 18 ,尾 13)厚 4.5 公分
漆色断纹:黑漆,蛇腹断纹兼冰裂断纹。
琴背铭文 ︰(一)池上刻琴名“海表龙音”二字。
       (二)池下刻“吟涛响松”。
备       注: 此琴木质古,松黄,音色浑厚松透,明亮苍古。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四

 

明 代 古 琴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四

明/轻雷.仲尼式

轻雷.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128宽(额18.2,肩20.5,尾13.5)厚4.5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黑漆,鹿角灰胎、被麻。呈龟背间流水断纹。
琴材配件:木轸,木雁足,螺钿徽。
琴背铭文:(一)龙池上方刻隶书“轻雷”二字。
      (二)下刻草书“振万物乎虺虺,独纤尘乎霏霏。无妄飞而无折催,是之谓天随”二十四字。
琴腹款识:龙池左侧刻“大唐开元三年雷氏造”九字。

制作特点:仲尼式,桐木制。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纳音微隆。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四

明/浣尘.仲尼式

浣尘.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122宽(额19.5,肩19,尾13.8)厚5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黑漆,呈蛇腹断纹。
琴材配件:木轸,木雁足。
琴背铭文:龙池上方朱笔写有“浣尘”二字
制作特点:仲尼式,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
流传概略:此琴曾由著名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珍藏,后捐赠国家。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四

明/金风吹玉佩.仲尼式
金风吹玉佩.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123宽(额19,肩20,尾12.5)厚4.5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黑漆,琴面呈大蛇腹断纹。
琴材配件:木轸,翠玉雁足。
琴背铭文:龙池上方刻有草书“金风吹玉佩”五字,填以金漆。
制作特点:仲尼式,杉木制。琴面宽阔。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
流传概略:此琴原为杨新伦(1898-1990)先生藏品,羊城琴人聚会长爱抚弹,1960年杨先生捐给国家。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四

明/珊然.仲尼式
珊然.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124.5宽(额19,肩19,尾13)厚6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黑漆,呈小蛇腹断纹。
琴材配件:木轸,木雁足。
琴背铭文:(一)龙池、凤沼间自尾向首方向刻篆书“珊然”二字。
      (二)龙池上方刻篆书长方形印“干□八年象山氏□”,下接方印“浦浮激□”。

制作特点:仲尼式。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四周镶竹片,有内斜梢度。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四

明/崇昭王妃.仲尼式

崇昭王妃.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9 宽(额 19.5,肩 21,尾 15)厚 4.6 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黑漆,琴面呈小流水断纹,琴底呈大蛇腹断纹。
琴材配件:红木轸,玉雁足,红木岳山镶以老竹。
琴腹款识:(一)龙池两侧刻隶书款字,右为“明万历己未岁孟秋吉旦”十字;左为“敕理国事崇昭王妃钟”九字,均填以朱漆。
      (二)凤沼内亦刻有楷书两行,右为“遣典宝黄进”五字;左为“仪宾刘东聚监造”七字。

制作特点:仲尼式,杉木制。琴面浑圆、弧度较大,琴底平坦。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琴首嵌以长方形“翔凤”玉雕为饰。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四

明/真趣.仲尼式
真趣.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2 宽(额 18,肩 18.9,尾 13.6)厚 5.1 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黑色漆,面呈大蛇腹断纹,底流水断纹。
琴材配件:红木轸,红木雁足,金徽。
琴背铭文:(一)龙池上方刻草书“真趣”二字。
      (二)龙池左侧刻草书铭文两行“白石仙人得真趣,奇缘希与知音遇,相携偕隐云深处。”

落款为“一峰先生属铭,丁亥夏汪建侯题”草书十三字。
琴腹款识:纳音右侧刻楷书“赤城朱远”

制作特点:仲尼式,杉木制。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纳音较平。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四

明/玉壶冰.仲尼式

玉壶冰.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2.5 宽(额 17.2,肩 18.5,尾 12)厚 5 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黑漆,呈蛇腹间冰裂断纹。
琴材配件:木轸,木雁足。
琴背铭文:(一)龙池上方刻篆书“玉壶冰”三字,下有方印刻“石长所藏”。
      (二)龙池下方刻隶书“可行清玩”四字,下有落款“云生刻于大吉祥之室”九字。

制作特点:仲尼式,桐木制。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四周镶竹片。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四

明/高山.仲尼式

高山.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118.5宽(额18.2,肩19,尾13.5)厚5.6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栗壳色漆,后朱漆修补。琴面呈流水断文,琴底呈蛇腹断纹。
琴材配件:红木轸,红木雁足,螺钿徽。
琴背铭文:龙池上方刻楷书“高山”二字。
制作特点:仲尼式,桐木制。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四

明/霜钟.仲尼式

霜钟.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4 宽(额 19,肩 20,尾 13)厚 5 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黑色漆,呈小蛇腹断纹。
琴材配件:红木轸、红木雁足。
琴背铭文:(一)龙池上方刻草书“霜钟”二字。
      (二)龙池右侧刻“崇祯四年六月八日”。
      (三)龙池左侧刻“石齐□□□整”。
     (四)龙池下刻楷书题识四十八字,落款“同治六年岁次丁卯仲吕月,渔梁后学祝庆年重修于古无诸城并铭”。其下有篆书印二方。
      (五)凤沼上方刻篆书 “心田撒扫净无尘”一长方印。
      (六)凤沼下琴尾右刻篆书 “十二琴楼第二才”;琴尾左刻篆书“浦城祝氏家藏”六字长方印。

流传概略:此琴制于1631年,1867年福建蒲城清代琴家祝桐君重修并题刻铭文。曾由福建琴家王介眉珍藏。
制作特点:仲尼式,杉木制。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纳音较高。琴体圆浑宽宏,琴面微弧。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四

明/韵磬.仲尼式
韵磬.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124宽(额18.5,肩20,尾13)厚5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黑漆,呈蛇腹间龟背、冰裂断纹。
琴材配件:木轸、玉雁足,螺钿徽。
琴背铭文:(一)龙池上方刻篆书“韵磬”二字。
      (二)龙池右侧刻“巫山夜雨弦记湘秋水波拍□□”十三字。
      (三)龙池左侧刻“白碧黄金有定侯高山流水少知音”十四字。
      (四)龙池下方刻篆书印“□□琴室图书”。

制作特点:仲尼式。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纳音微隆。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四

明/雪江涛.仲尼式

雪江涛.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8.6 宽(额19.6,肩 19,尾 12)厚 5 公分
漆色断纹:鹿角灰胎,胎较薄,表面髹黑漆,呈小蛇腹间流水断。
琴材配件:木轸,木雁足。
琴背铭文:龙池上方刻有隶书“雪江涛”三字,内填金漆。
制作特点:仲尼式,肩在二徽余处,桐木制。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池内纳音呈脊状。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四

明/淇竹流风.仲尼式

淇竹流风.仲尼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120宽(额18,肩19,尾13)厚5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红色底漆,表漆黑色,呈大蛇腹断纹。
琴材配件:木轸,木雁足,金徽。
琴背铭文:(一)龙池上方刻有隶书“淇竹流凤”四字,填以金漆。
      (二)池沼间有一篆书方印。
制作特点:仲尼式,杉木制。琴体浑厚,琴面弧度较大。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纳音较平坦。岳山后加有红木镶嵌。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五

明 代 古 琴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五

明/墨庄.神农式

墨庄.神农式

 年     代:明 (1368-1644)
长  宽  厚:
长118.5 宽(额 ,肩17.5,尾11.5 ) 厚 4.5 公分
漆色断纹:牛毛断纹。
琴背铭文 ︰(一)琴背池上刻琴名“墨庄”二字,下刻“墨庄”和“王翰鸣”之小方印。
       (二)龙池下刻
       琴为 墨庄其名缘结翰墨正义心声其体空洞其响真清弦中雨急指下波平明月皎洁凉风送迎 应明顺令随性陶情 成连未远求其友生戊辰仲春墨庄 王翰鸣题”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五

明/凤鸣.递钟式

凤鸣.递钟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0 宽(额 16.8,肩 17.5,尾 12.5)厚 5.4 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黑漆,呈蛇腹断纹。
琴材配件:木轸、玉雁足。
琴背铭文:(一)龙池上方刻篆书“凤鸣”二字。
      (二)龙池右侧刻隶书“彩凤出丹丛黄鹤来玄圃”十字。
      (三)龙池左侧刻隶书“不作寻常鸣壹声回太古”十字。

制作特点:递钟式,桐木制。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五

明/秋岭鸣鹤.号钟式

秋岭鸣鹤.号钟式

长  宽  厚:长 119.5 宽(额 19.5,肩 19,尾 12.8) 厚 5.9 公分
漆色断纹:面、底皆黑漆,发牛毛断纹。
琴材配件:桐木面板;螺细徽。岳山、承露、冠角、龙龈、琴轸、雁足等俱紫檀木所制。
琴背铭文:轸池下刻行草书琴名「秋岭鸣鹤」四字。
制作特点:面板为多块小片桐木胶合而成,古人称之为百纳琴,底板由两段木拼合而成。龙池及凤沼皆为圆形。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五

明/玉涧鸣泉.神农式

玉涧鸣泉.神农式

年     代:明  代
长  宽  厚:
弦长113CM 通长123CM 肩宽19CM 项宽:无 尾宽13.5CM 厚6CM
漆色断纹:黑漆面略带栗壳底漆。琴身布满大小流水断、冰裂、龟壳断纹。神农式。
琴材配件:桐木面板 梓木底板。
琴腹款识:龙池腹内右侧刻有“崇祯三古吴张敏修制”。左侧刻有款已风化模糊,难以辨认。
琴背铭文:玉涧鸣泉
音       色︰苍老宏亮,声匀韵长。

备       注︰此琴为诸城琴派大师徐立孙抚琴之物。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五

明/棱枷山民.递钟式

棱枷山民.递钟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15 宽(额 19,肩 19,尾 12)厚 6 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深栗壳色漆,呈流水间冰裂断纹。
琴材配件:木轸,木雁足,螺钿徽。
琴背铭文:龙池左侧刻篆书“棱枷山民”四字。
制作特点:递钟式。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纳音微隆。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五

明/松涛.绿绮式

松涛.绿绮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3 宽(额 16.8,肩 19,尾 14)厚 5 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黑漆,后朱漆修补,呈蛇腹断纹。
琴材配件:木轸,木雁足,螺钿徽。
琴背铭文:(一)龙池上方刻古诗一首,二十八字。
      (二)雁足间刻草书“松涛”二字。
      (三)刻有落款。
琴腹款识:龙池内纳音突起,上刻太极图。

制作特点:绿绮式,桐木制。琴额镶一圆形玉佩。圆形龙池,长方形凤沼。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五

明/天风环佩.仲尼式
天风环佩.仲尼式

年     代:明 代

长  宽  厚:弦长115.5CM 通长125CM 肩宽19CM 项宽17CM 尾宽14CM 厚6.5CM
漆色断纹:黑,大蛇腹镶螺钿征,仲尼式
琴背铭文:天风环佩小山居士藏于结草楼「劳氏珍藏」
备       注︰
大明万历壬五岁孟夏月之吉
       古木之精,成此片玉霜月皎皎松风谡谡对君写怀,归来一曲,举子偕隐不惊宠辱。辛卯寒日,长龄铭六舟书并刻字。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五

明/天风云佩.落霞式
天风云佩.落霞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1 宽(额 17,肩 19.5,尾 13.5)厚 5.8 公分
漆色断纹:原琴通体髹黑色漆,呈精美小蛇腹断纹,至九十年代,琴体蛀朽严重。漆面残损多处。1999年重修时以栗壳色云朵状漆补。
琴材配件:原琴轸,足皆无,补以红木轸、足。
琴背铭文:(一)龙池上方刻有篆书“天风云佩”四字。
      (二)龙池下方刻篆书方印“南云山樵”。
      (三)凤沼上方刻篆书长方印“伍氏□游曾藏”。

制作特点:落霞式,桐木制。琴额微凹。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五

明/云泉.落霞式

云泉.落霞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8.5 宽(额 14,肩 18.5,尾 13)厚 4.2 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栗壳色漆,后朱漆修补,呈蛇腹间流水断纹。
琴材配件:木轸,木雁足,螺钿徽。
琴背铭文:(一)龙池上方刻隶书“云泉”二字。
      (二)其下刻篆书“合天地之味通神明之德”十字。
      (三)龙池、凤沼间刻方印“缜□殿宝”。

制作特点:落霞式。冠角刻鱼形一对。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四周镶竹片。纳音突起。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五

明/凤凰来鸣.变体连珠式

凤凰来鸣.变体连珠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26 宽(额 21,肩 22.5,尾 15)厚 5.5 公分
漆色断纹:通体髹黑色漆,琴面呈小蛇腹间冰裂断纹,琴底为小蛇腹断纹。
琴材配件:红木轸,雁足。
琴背铭文:(一)龙池上方刻有楷书“凤凰来鸣”四字。
      (二)池右刻楷书铭文“蓬莱仙境幽清,来凤来齐鸣”十二字。
      (三)池左刻行书“音合□桐时势”六字,落款为“□耳听”三字。
      (四)龙池下有篆书大印一方,上刻“太古正音”四字。

制作特点:连珠式变体,桐木制。琴面浑圆、弧度较大,琴底亦作拱形,项、腰四弧。龙池凤沼均为扁圆三连弧形。此琴曾由郑颍荪珍藏。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五

明/宗器.连珠式

《宗器.连珠式

年     代: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127宽(额19,肩19.8,尾15)厚4.8公分
漆色断纹:黑漆,小蛇腹断纹。
琴材配件:红木轸,红木雁足。
琴背铭文:(一)龙池上方刻篆书“宗器”两字。
      (二)池下刻隶书铭文“声兮非桐响兮非丝□籁形籁妙合归壹”十六字,落款为“守拙子铭”
琴腹款识:腹内写有楷书“崇祯四年季冬造”七字

制作特点:连珠式,桐木制。龙池、凤沼均为圆形,纳音呈乳状隆起。此琴原为山东琴家詹澄秋珍藏。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台北中立国乐团

【天下风物】中国历代古琴鉴赏《明代古琴》之五

明/仲令.正合式
仲令.正合式

年     代: 明(1368-1644)
长  宽  厚:
长 116.2 宽(额17,肩-,尾12) 厚4.3公分
漆色断纹:面、底皆黑漆,琴面发蛇腹断纹,底则有牛毛断及十数小园圈略似梅花断纹。
琴材配件:面、底俱松木,琴腹正对龙池、凤沼处以桐木块镶贴成假纳音,螺细徽;
      琴轸、雁足、岳山、承露、冠角、龙龈等均紫檀木所制。
琴背铭文:(一)轸池下刻隶书琴名「仲令」二字。
      (二)龙池上刻楷书款「道光壬辰黄飞云」七字,款下尚刻篆文『飞云翰墨』印一方。

源自:《古琴纪事图录 2000》/ 台北中立国乐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