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洲医话》译注(3)

 学中医书馆 2013-10-28

[十]景岳治王生阴虚伤寒燥渴,用凉水是矣,而又杂与桂、附各数两。治法未能无疵。至舌苔成壳脱落,恐桂、附使然也。

注:

1. 张景岳:(1563-1640),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2. 疵cī:缺点;毛病:吹毛求疵。

3. 杂:混合在一起:混杂|夹杂|掺杂。

译注:张景岳治疗王先生因阴虚体质而感受外感热病,出现烦躁口渴的方法,只是用了凉水,加上又混合运用肉桂、附子每样达到好几两。治疗方法不能说没有毛病。至于患者的舌苔形成壳状脱落下来,恐怕是肉桂、附子这样的大辛大热的药物造成的吧。

[十一]喻氏治伤寒以救阴为主一语,为治传经证之秘旨。

注:

1.喻嘉言:(1589~约1669)明末清初伤寒学医家。即喻昌。字嘉言。生于江西新建,卒于江苏常熟。与张璐、吴谦一起被誉为清初三大名医。

2. 秘旨 :深奥的含义;隐秘的意旨。

3.传经:中医称伤寒病的变化过程。

译注:喻嘉言关于治疗外感热病以挽救体内阴津为主的一段话,是对付外感热病变化过程的含有隐秘意旨的治疗方法。

[十二]躁脉多凶,疫病热郁之极,脉亦躁也。

注:

1. 脉躁:指脉搏急疾。《素问·奇病论》:人迎躁盛,喘息气逆。  

2. 凶:厉害。病势很凶|闹得很凶|洪水来势很凶。

3. 疫病 :泛指流行性的传染病。

4. 热郁: 指热邪郁于内不能透泄之意,故又称“热遏”。

译注:患者的脉搏表现急疾,他的病情一定很严重,流行性传染病如果热邪郁于内不能透泄很重,他的脉搏也很急疾。

[十三]疫证脉双伏,或单伏,而四肢厥冷,或爪甲青紫,欲战汗也。宜熟记。

注:

1.疫证:疫,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瘟疫。鼠疫。证:通“症”。病症疫证即流行性急性传染病中出现的病症。

2. 伏:脉诊时,须重按才能察觉到脉搏。

3.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译注:临床上,流行性急性传染病如果出现须重按才能察觉到的双手脉搏或一侧脉搏,而且双手和双脚逆冷或指甲出现青紫色,不久将会出现战汗的症状。这一点,一定要熟记。

[十四]房劳外感,即谓阴证而与热药,杀人多矣。

注:

1. 房劳 :中医术语。因房事过度而导致肾精虚损的疾病。

2. 外感:中医指由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而引起的疾病。

译注: 因为房事过度导致肾精虚损后,再感受外邪而引起疾病,这就是所谓的阴证,有的医生却在治疗中使用热性药,使患者遭受到的伤害太多了!

[十五]虚人肝肾之气上浮,宛如痰在膈间,须投竣剂养阴,俾龙雷之火,下归元海。

注:

1.俾 <动>使,把。

2.龙雷之火:指肾火,肝火。心肾之火。龙火,指肾火;雷火,指心火。

译注:虚劳的患者肝和肾的精气浮越而上,就像一口痰在胸膈间阻塞,这时必须用大剂量的养阴药,使得被称为龙雷之火的肾火和肝火向下回归到元气集中的地方。

[十六]凡病尸厥,呼之不应,脉伏者死,脉反大者死。

注:

1. 尸厥:病名。症状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译注:疾病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再叫也不醒,脉搏须重按才察觉到的病情危急,脉搏反而浮大的病情也很危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