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澧元代窖藏金银器

 文山书院 2013-10-28
临澧元代窖藏金银器
——常德馆藏文物精萃之二
□本报记者 王敏 李雪芹 通讯员 李文涓 文/图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时代都有着其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金银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它从其他文化艺术领域中吸取营养,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土壤上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自身独具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那么,在常德这座美丽古城,是否也曾留下了这枝奇葩的些许历史踪迹呢?近日,记者走进市博物馆,一探知晓。

  23年前的一次“邂逅”

  “邂逅”古代金银器,见证艺术奇葩的夺目光彩,这样的幸运时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3年前的临澧县新合乡龙岗村人就是这样一群“幸运儿”。

  事情发生在1978年5月19日,当时的新合公社龙岗大队社员们来到土地上劳作,当他们在老屋场平整土地时,一块坚硬的土地引起了众人的注目,于是,他们向地下挖了一米多深,竟然掘出了一个大陶罐,罐上覆盖有一个金属盘。由于挖掘时用力过大过多,陶罐和金属盘均被挖破,内藏物件渐渐露出头脚,在太阳光下光芒闪烁着。社员们立马意识到这是很贵重的古代金银器,经商量,他们把这些金银器卖给了临澧县人民银行。不久后,常德地区和临澧县文物干部闻风赶到挖掘现场,让他们痛心的是,眼前已经只剩下金属盘的部分残块,陶罐残片已不见踪影。更痛心的是,这些文物本该属于国家所有,却被卖给了银行。经过多方交涉,常德市文物工作队最终将全部器物从临澧县人民银行征集过来并入藏。

  据专家考证,这是一批元代窖藏金银器,共计214件(套),其中金器145件(套),重2042.3克,银器69件(套),重7409.6克。金器主要有头饰、手饰、生活器皿等,银器以银锭、银饼、手饰、生活器皿、印章和其他杂件为主。这批金银器出土时,大部分保存完好,一部分被泥土挤压变形或破损,后经专业人员整修,已基本完好。

  近日,记者走进市博物馆展厅,目睹了这批珍贵金银器的真面目。两个大玻璃橱窗内,金银器两组展览物光芒闪烁,格外耀眼。这些金银器可谓制作精细,造型优美,体现了元代艺术风格与特色。其花样各异、造型不一,有单耳金瓜金杯、梅花式金杯、高足雕花鎏金杯、各种掐丝镶嵌花果金杆花,有葵花式、荷叶式、龟荷式银杯,还有朵花扇形金簪、双龙牡丹纹拱形金钗、掐丝花形金耳环、连珠龙首实心手镯、银筷子、银勺等等,其形其貌,着实令人喜欢,见之倾心。

  当然,常德本地出土的古代金银器并不止于此。据悉,临澧合口镇澧水河畔、澧县双龙乡花庙村曾出土元代金器,桃源八字路朱家冲曾出土银器,常德三湘酒厂曾出土宋代金银器,临澧柏枝乡南宋窖藏、澧县城关镇珍珠村元代窖藏、津市涔澹农场青龙嘴元代窖藏、澧县澧南乡征集元代银器、石门县雁池乡邱家湾元代窖藏、罗坪乡征集元代银器、新铺乡黄家峪村元代窖藏等也一一见证了古代金银器的不凡魅力。

  元代历史的无声“代言”

  临澧新合元代窖藏金银器的出土问世,无疑对研究我国宋元时期金银器的造型和加工工艺技术,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就是这样一批金银器,满载着当时的历史光辉,成为了元代历史的无声“代言”,引领着我们跨越时空,梦回元代文化长廊。

  元代时期,贵族阶层和酒楼饭庄普遍使用金、银器,但朝廷对金器如同玉器一样控制极严,五品以上官员才能使用金、玉茶酒器。当时,金器工艺以掐、累、镶嵌技术为其尖端,亦称金细工艺。除了以金制成器物之外,还削金为泥,锤旦为箔、丝等,用于丝织、漆器、木器的装饰及镀金以饰银铜之器。银器没有金器贵重,在城乡富有者中普遍使用,其工艺在技术上与金器相似。当时较有名的金银工匠有朱碧山、谢君余、谢君和、唐俊卿、章仲英等。其中以朱碧山最为知名,他制作过槎杯、虾杯、蟹杯等酒器,还铸造了昭君像、达摩像等陈设和金茶壶。元代金银器与宋代相近似,银器数量多。金银器品种除日用器皿和饰品外,陈设品增多,如瓶、盒、樽、奁、架等。从造型纹饰看,元代金银器讲究造型,素面者较多,纹饰者大多比较洗练,或只于局部点缀装饰,大多数金银器均刻有铭款。

  那么,我们如何断定馆藏的这批金银器出自元代呢?据相关专家考证,根据银印章和部分器物上的八思巴文、银元宝的形制、各种器形纹饰的特点,可以作出以上的断定。八思巴文,乃是元初(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吐番僧八思巴所造,是元代特有的文字;银锭的形制,两头大,头略带弧形,中间小,呈束腰式,上面戳有银铺记号和“花银”二字,这又与江苏吴县之大德八年(1304年)吕师孟墓出土的银锭如出一辙;高足金杯、玉壶春银瓶、伞形盖银罐、多花并列银钗、椭圆形银勺等等,与无锡市出土的元代钱伟墓中的器物属同一类型,手镯也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塞右前旗发现的元代中期墓葬中出土的一种铅合金手镯形制相同;其造型和纹饰凸显元代的特点:元代的龙凤形象往往是装饰成足踏卷云,颈毛飘动,作飞舞姿态,显得生气勃勃,龙岗出土的金银器正是此种风格。莲荷、芙蓉、牡丹、灵芝、仙鹤、乌龟、喜鹊、寿桃、瓜果、双鱼等纹饰,刚好都是元代常用的题材。丝捆与元宝一样当作宝物,这也是元代的特点,这批金银器中的镀金帽顶饰,上面甲22捆丝叠着三层作装饰,下面一层元宝、宝珠、米、鱼、海螺(法号)等陪衬,这些特质不应是巧合。

  而据簪柄上刻有“癸未季春”来看,专家认为,此批金银器大都应是元代早、中期的器物。

  艺术价值的至臻展现

  一种艺术讲述一段历史,金银制品一开始就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形式展现于人们的生活中。

  世界上最早的黄金制品出现于公元前五千年的古埃及,最早的银器则出现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随后,希腊、罗马、波斯、萨珊朝等都开始了对金银器的广泛使用。在古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金银文化也担当了一个不小的角色。早在距今约三千余年前的商周时期,金制品就开始崭露头角。略迟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便开启了银制品使用时代。早期金银器均为小型装饰制品,小巧简约、清新活泼。在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繁荣发展后,金银器又融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文化交流所带来的异域风情,最终形成了唐代绚丽多姿、成熟健康、优雅活泼的独立风格,并成为一代盛世的标志。宋元时期的金银器,在装饰上引入了绘画艺术,充满诗情画意,愈发清秀典雅。华丽浓艳则是明清时期金银器的显著特征。此时,金银器造型与制作均讲究美观与精细,以至流之于繁琐,褪尽了唐宋时期的勃勃生机。镶嵌珍珠、宝石,金银工艺也开始与漆艺、木艺、玉器工艺等相结合。精雕细琢的高超工艺与富丽堂皇的相互掩映,诞生了一系列颇具奇胜之姿的合璧珍品,为金银器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栩栩如生的造型,配以或金黄璀璨,或银白庄重的底质,每一样金银器总能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暗示。其题材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或写实,或绘以动植物图案;或反映时代人物故事;或展现流云、飞瀑、晨曦等自然景象;或表现菩萨、罗汉、金刚等宗教形象;或饰以高度抽象化、概括化几何纹样图案,并加以多样的排列方式。从市博物馆馆藏的这批临澧元代窖藏金银器中,我们便能一窥其底。如一件名为“灵芝仙鹤纹银杯”(见图),其杯外沿模压一周松叶纹和弦纹,腹部錾刻斜线作地纹,衬以展翅仙鹤、灵芝一对,上有祥云,如此丰富的题材内容足见元代金银工匠的良苦用心。

  每个时代的艺术品都寄托着当时人们内心祈福纳祥的美好希冀,金银器上的吉祥图案与文字便是这样的表征。如以龙象征神圣,以凤象征高贵,以牡丹象征荣华富贵,以鹊闹枝头象征吉庆,以鸿雁衔胜象征平安,以石榴、鱼子象征多子多孙。常见的吉祥图案有蝙蝠、如意、磬、鱼、松竹梅等。而文字则有“福”、“寿”、“吉庆万年”、“祝延万寿”等。临澧元代窖藏金银器中,就有这样一件富于特色的藏品——“镂雕福禄寿图银帔坠”(见图),其上镂雕一苍松,松上云气缭绕,树梢喜鹊穿飞,松下两鹿,左者做奔跑状,右者咬吃松叶,下有池塘,池中一寿龟浮游,塘边仙鹤伫立,一幅“福禄寿”仙图跃然杯上。可以想像,当时此器的拥有者手持此物时,必然喜笑颜开,心中泰然,对生活充满美好愿景。

  展现中国工艺制作之精湛巧妙,诠释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同朝代的特有文化内涵,集装饰性、实用性于一身的金银器,向人类献上了一道富于人文、科学、经济价值的文化“盛宴”。如此,耀眼悦目的金银器,能不成为亘古绵延、当之无愧的传世珍藏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