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稽查技巧:用生产要素分析法找出企业的隐瞒收入

 金章玉句 2013-10-28

作者:刘瑞雪 来源: 20131028日中国税务报 

201210月,山东省高密市国税局税收管理员在对某纺织企业(一般纳税人)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该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纱锭数量由5000锭增加到1万锭,新增设备在7月投入使用,生产工人增加到80多人,生产的纯棉纱供不应求,仓库中基本没有库存棉纱,纯棉纱价格23500/吨。20127~9月,申报销售额720万元,实现增值税31.7万元,税负率为4.4%

税收管理员通过对纳税人扩大生产规模前后的月申报销售额进行比较,发现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后,月申报销售额的增长与设备数量的增加不成比例。按照1万纱锭日产4吨纯棉纱对其产量进行测算,企业3个月的棉纱产量应为360吨,按照23500/吨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产值应为846万元,纳税人的申报销售额比测算的实际产值少了126万元。对此,企业负责人解释说,生产规模虽然扩大了,但招工困难,企业开工不足。于是,税收管理员又根据供电部门开具的电费抵扣凭证,计算出该企业7~9月的耗电量为78.5万千瓦时。按照生产1吨纯棉纱耗电2200千瓦时的标准对企业产量进行测算,棉纱产量应为356.8吨,按照23500/吨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产值应为838.5万元,比申报销售额多118.5万元。

根据设备生产能力指标测算产值846万元和根据单位产品耗电指标测算产值838.5万元的两个结果基本一致,都与企业申报的销售额720万元相差较大,税收管理员由此初步认定该企业存在隐瞒收入问题。税收管理员约谈了企业负责人,向其宣讲有关法规政策后,该负责人承认了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的事实,自查补缴了税款20多万元。

上述评估案例给税收管理和纳税评估带来了几点启示。

一是对小型纺织企业的纳税评估,鉴于其销售产品开具发票较少、收入难于控制的特点,纳税评估的重点应在核实收入的真实性上。在上述纳税评估中,税收管理员通过收集第三方信息,以生产要素分析法为主线,从企业的生产能力、耗电、耗用原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用不同的方式测算出的产品产量结果基本相符,评估分析数据为约谈举证和评定处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在生产要素分析法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两个重点,即科学合理的评估参数和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数据。在上述纳税评估中,税收管理员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提炼出了比较科学的能耗、物耗、生产能力等指标,为纳税评估工作确定了参数。同时,供电部门提供的能耗数据以及企业的设备生产能力等数据,可以客观的反应纳税人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科学的参数和客观的数据使复杂的评估工作简单化了,提高了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在纳税评估中要强化审核分析,注重约谈技巧。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通过分析发现纳税人存在的涉税疑点问题,使评估约谈和实地核实更加有的放矢,保证评估的工作质量。在约谈环节,根据案头分析情况,就相关疑点问题拟定约谈提纲,在对疑点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每个疑点指标所涉及的内容和项目进行细化,梳理出可能存在疑点的业务环节,使约谈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是税收管理员在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中,除了要掌握纳税人日常申报所提供的信息之外,还应该到企业实地查看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纳税人的生产规模,了解纳税人的生产动态,及时掌握企业经营信息,把握纳税人的重点指标数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定期对纳税人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强化对纳税人的监控管理。也就是说,税收管理员要注重将纳税评估、日常监控和纳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以优质的服务和严格的执法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