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狐惑病案。(白赛氏病)

 刘曦谦 2013-10-29

冯某,男,53岁,1992年4月17日初诊。

主诉:口腔及外阴溃疡,下肢结节,反复发作3年。

病史:有白赛氏症病史,口腔粘膜溃疡,外阴溃疡及下肢结节反复发作,口干引饮,乏力。

舌脉:舌红,苔薄黄腻,脉濡细。

辨证:肝肾不足,虚热内蕴。

诊断: 狐惑病。(白赛氏病)

治法:益肾滋水,从阴引阳。

方药:生地20克,墨旱莲15克,赤白芍各10克,知母10克,炒黄柏10克,连翘10克,银花藤30克,佛手片6克,芦根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谷芽12克,附桂八味丸9克(包)。(14剂)

二诊:5月8日。

外阴溃疡好转,口腔黏膜仍有疼痛,下肢结节减轻,口干,腰酸怕冷,脉濡细,苔薄黄,再守上法。

处方:炒生地20克,石斛10克,炒知柏各10克,连翘10克,银花藤30克,炒丹皮10克,赤芍12克,炙甘草3克,芦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川断15克,附桂八味丸9克(包),谷芽12克。

另以锡类散2支外用。

随访:连续服药三月余,病情有所好转,程度减轻,外阴溃疡未再复发。

按:白赛氏病与《金匮》所描述的狐惑病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金匮》认为由湿毒所致,且取上下交病,独治其中之法,用甘草泻心汤以苦、辛、甘合治之。但从本案症状看,白赛氏病既因湿毒,又兼热毒,反复发作者尚表现肝肾亏虚,故治疗以清热化湿解毒兼以益肾凉营治之。方中生地、赤芍、旱莲凉血滋阴解毒;知母、黄柏、连翘、银花、白花蛇舌草清热泻火解毒;白芍、佛手、谷芽调和胃气,使毒排则正安,胃强则病除,配以附桂八味丸从阴引阳,复诊时略作加减,辅以锡类散清热解毒,生肌止痛,专治口腔诸证。本案治法,可谓又一新方法。病同而证异,因人而治之,不拘一格。才能稳中求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