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握声乐

 路边吟唱 2013-10-29

 


 【把握声乐-方法技术】

 

        人体就像一架乐器。对于我们歌唱者来说,我们自己既是乐器,又是乐器的演奏者。

 

声乐课堂第一期唱歌的气息

 


     “人声乐器”和其他乐器不一样。人人都有声带,共鸣腔,但却不是人人都拥有“人声乐器”。因为这个“人声乐器”很复杂,它不像其他乐器,乐器已经造好了,你只负责演奏就行了。演奏“人声乐器”你不光要演奏,演奏之前你还要制造,用什么制造?声带,共鸣腔。怎么制造?利用一些有用的肌肉,像软腭,横膈膜等等。这就是打开共鸣腔。好了,制造完毕,检查合格,你就得演奏了。演奏“人声乐器”,我们叫“演唱”,演唱也需要方法,你得先发声,然后让声音“向上走,向前走”,用上气息,注意“连奏(Legato)”。

 

第2013-04-226:20

声乐课堂第二期唱歌的咬字及换气

 

 

 

    很明显的,我把唱歌分成了两个阶段:制造和演奏,也就是打开共鸣腔和发声。而演唱则是第二阶段的延续。

 

     声乐的方法技术,是由动作和感觉构成的,动作决定感觉。我们唱歌其实就是在做动作,找感觉。唱歌时体内的动作有许多(如横隔膜下沉,胸腔扩张等等),而有的动作,会出现一些验证它的感觉(如后腰“用力”的感觉,“面罩”的感觉等等等等)。而对于这种种的动作和感觉,我们要做到的是:一不紧,二不缺。动作不能紧,感觉不能缺。缺必然会导致紧,紧也必将使你缺。“紧”或“缺”是怎么造成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力分散不等于思想不集中,相反是由于过度集中造成的)!试想,如此多的动作和感觉,如果你一个个想过来,那肯定是做不到的,最终只会使注意力分散。那么,在从打开共鸣腔到演唱这个过程中,假如我们能找到一个焦点,让所有动作围绕这个焦点进行。我们的大部分注意力,就始终集中在了这个焦点上。这样是不是更好呢?

 

声乐课堂 第三期 找自己的音色及发声位置

 

 

     事实上,这个焦点就是软腭!在打开共鸣腔阶段,提软腭,主要是引导找到打哈欠的感觉,从而打开鼻腔,顺便打开胸腔。到了发声阶段,软腭的重要性则主要体现在,声音的冲击点必须始终在软腭上。那么,怎样让整个发声过程围绕软腭进行?

 

     好,下面我来分解一下我自己发声时的动作过程。既然动作决定感觉,那我们就先研究动作,再分析对应的感觉。当然,这肯定只代表我自己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声乐课堂 第四期 真假声的转换

 

 

 

      一、打开共鸣腔。

 

      动作一:撑开鼻翼。

 

      听上去是不是很奇怪?你可能会说,你唱歌不先提软腭,找打哈欠感觉,先去管鼻翼干什么!我在实践中感觉到,提软腭,打哈欠的状态,对于我们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实是挺难找的,我们很容易只是在张嘴,并没有真正打哈欠,结果就紧了。而先撑开鼻翼,可以确保后面的打哈欠,提软腭的动作是真的,而不是故意做出来的。因为撑开了鼻翼,就等于打开了鼻腔的前半部分,那么打开后半部分的任务,就很自然地交给了软腭。同时,鼻翼撑开也是“面罩”感觉的一部分(下文会论述)。

 

 

声乐课堂 第五期 如何练习高音

 

 

       动作二:提软腭。

 

       提软腭,就是是打开共鸣腔阶段的焦点。在软腭被提起的时候,好多动作和感觉都习惯性地同时到位了。注意,是习惯性的并且是同时的。养成一个习惯是要付出努力的,那么多动作和感觉同时到位,不能不说要花费一些功夫。既然是习惯性的,就不应该想,想了就会紧。但这只是指在打开共鸣腔和发声这两个环节内。如果你已经结束了这两个环节,已经开始演唱,那你完全可以在正在演唱一句的时候,检查它们是否到位,但意识停留在它们上面只能是一瞬间。如果时间太长,就会影响下一句的打开和发声工作。好,与提软腭同时的这些习惯性的动作是:

 

 声乐课堂 第六期 如何唱颤音

 

      

    1.吸气。吸气绝对是个习惯性的动作,不能想,但是你要确保你的吸气是正确的。正确的吸气方法,就如许多人所讲的,像闻花香一样,让气息沿着上口盖吸到肺里。大部分气息从嘴里吸入,也可以让少量气息从鼻子里吸入。有时候,为了找到真正的吸气方法,甚至可以完全用鼻子吸气。

 

声乐课堂 第七期 怎样唱好歌曲及歌曲的基本

 

 

       2.横隔膜下沉。这就是为什么老师会强调“吸气要吸得深,吸到横膈膜”,现在我们知道了,其实就是吸气的同时横隔膜下沉。横隔膜下沉,大部分力量来自吸气,但由于下沉的方向和向上提软腭正好相反,所以极少数力量,可以看作来自提软腭的反作用力(软腭面积才多大?横膈膜多大?力量太悬殊)。横隔膜下沉的验证感觉是,首先你的腰和小腹肯定是向外扩张的。因为腹腔是密闭的,就好比一个气球放在地上,你从上面压它(横隔膜下沉),它必然会向四边胀(腰腹扩张)。横膈膜下沉和打开胸腔(下文会论述)似乎特别融合,因为横膈膜就是胸腔的下底面。那么这样一来,横膈膜下沉和胸腔扩张,就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感觉:后腰用力的感觉。(到了发声阶段,由于横膈膜和胸腔的进一步下沉和扩张,后腰的感觉会进一步加深,你会感觉唱歌时后腰很酸,这是后话)。

 

声乐课堂 第八期怎样锻炼肺活量及如何扩展音域

 

 

<embed src="high" width="480" height="400" align="middle" lowScriptAccess="always" type="application/x-shwave-flash"></embed

     3.喉咙打开。喉咙打开,就是口腔打开。它与鼻腔,胸腔的打开是一体的,所以感觉起来并不是那么独立,而是混合在了鼻腔打开和胸腔打开的感觉里。换句话说,在提软腭的前题下,鼻腔,胸腔打开了,那么喉咙必然是打开的。另外,喉咙打开还有一个验证动作,就是牙关打开,喉咙打开后,牙关必然是打开的。

 

 

声乐课堂 第九期 基础的练声音阶

 

 

     4.鼻腔打开。提软腭之后,整个鼻腔就扩张了,里面被撑开了很大的空间,这是打开共鸣腔的重要部分。鼻腔打开后,还有一个验证的细节动作,就是嘴唇,这时候嘴唇已经做好了咬字的准备,所以是用力的。嘴唇和鼻翼就构成了“面罩”的感觉,之后检验一下,你会感觉面部仿佛有很大空间。

 

声乐课堂 第十期 嗓音的常见问题及维护

 

 

 

     5.胸腔打开。胸腔打开就是我们所说的胸腔扩张,这是个很艰巨的任务,因为在我们还没养成习惯,而正在练习它的时候,避免不了会去想它,所以很容易紧。它是打开共鸣腔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横膈膜下沉和它很融合。胸腔扩张有两个分解动作:一个是软肋向前撑起,感觉胸口变得很宽;另一个就是后背用力,感觉后背特别酸。这两个动作也是融合的。胸腔扩张的实质就是软肋向前撑起,因为整个胸腔壁,除了横膈膜,只有软肋是可以活动的。那么软肋向前用力了,必然要找一个向后的力来抵消它,这就是后背的力。后背的力与软腭的力基本是相等的,可能后背稍大一些,但绝不像软腭和横膈膜那么悬殊。但不管怎样,其本质还是习惯性的,永远不能忘。

 

      让提软腭和以上五个动作结合,以提软腭为焦点,同时习惯性地做到以上五点。那么动作二“提软腭”就结束了。

 

      动作三:提笑肌。意大利的大师们认为,元音e是最利于发声的(下文会论述),而我们发e时,恰恰笑肌是提起来的,所以他们认为,我们在唱所有的音时都应该提笑肌。这绝对是再正确不过的了。在打开共鸣腔的动作二“提软腭”结束后,如果我们再补上一个动作:提笑肌,那就相当于为我们已经打开的共鸣腔上了一个保险。我实践发现,只要我们的注意力还在焦点,提笑肌可以确保我们的状态绝对不会走样。

        结束了撑开鼻翼,提软腭,提笑肌三个动作,整个打开共鸣腔阶段就结束了。下面我们就可以关注发声阶段了。

 

     二、发声。

 

     动作四:声音冲击软腭。这是发声阶段的焦点。在声带振动这一动作发生时,我们感觉声音像是从喉咙“弹”上了软腭。然而声音既是集中的,又是分散的。感觉起来,声音的冲击点很明显在软腭,通过软腭,声音被“灌进了鼻腔”,同时也“反射进了胸腔”。然而,声音冲击软腭的同时也分散到了整个上口盖。这是因为从你的鼻翼到整个鼻腔,从前至后,都是打开的,都会产生共鸣。所以声音的感觉甚至会延伸到上牙背,高音声部会感觉声音延伸至整个“面罩”,这就是所谓“面罩共鸣”的感觉,其实就是鼻腔共鸣的延伸。那么对于男中音,主要的感觉就是,前面有一层“面罩”(鼻翼),仿佛声音主要从“鼻子后面”出来,但却是靠前的,同时胸腔也是很充分的。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自己去体会。与声音冲击软腭同时,也有两个习惯性动作:

      

     1.胸腔进一步扩张。在发声时,我们的胸腔是进一步扩张的,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我们的胸腔也是密闭的,当我们吸足气时,肺的体积增大,那么为了保持肺与胸腔壁之间密闭空间内的气压稳定,胸腔会被动扩张,这就是我们在打开共鸣腔阶段所说的胸腔扩张。这就像在一个气球中再套一个气球,把两个气球的口粘在一起,你吹里面一个气球(肺吸气),外面一个气球也会增大(胸腔扩张)。而发声之后,肺内部的气息越来越少,肺的体积正逐渐恢复原状,这时候,如果胸腔不进一步向外扩张,保持内部气压稳定,肺就会像突然松掉吹饱的气球的嘴一样,一会气就漏光了。胸腔扩张要一直保持到下一次吸气之前。

 

     2.横隔膜进一步下沉。横隔膜进一步下沉的原因,和胸腔进一步扩张一样,就不再阐述了。而横膈膜和胸腔的进一步下沉和扩张,必然会使“后腰用力”的感觉加深。

 

     发声阶段的延续:演唱。

 

     如果截止到发声,我们都抓住了意识的焦点,同时做好了其它习惯性的动作。那我们就应该把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这就是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原则。

 

     1.连奏(legato)。前面讲到“面罩”的感觉,那么这个“面罩”究竟是干什么用的。我在实践中发现,“面罩”可以帮助我们唱得更连贯。不论是演唱意大利语还是德语,每一句都需要连贯。如果我们在演唱过程中,“面罩”的感觉始终是稳定的,那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连奏。

 

     2.共鸣腔要稳定。歌唱中不同的辅音和元音,对于歌唱状态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辅音可能更容易找冲击软腭的感觉,有的则不然。这就需要我们多练习,同时更关注我们的焦点——软腭。从而把辅音对歌唱的影响降到最低。至于元音,对状态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使用共鸣腔的不同。就意大利语而言,a、e、i、o、u五个元音所用的共鸣腔也略有不同。a更偏重胸腔和口腔,o则更喜欢鼻腔和胸腔,u只爱口腔,i独爱鼻腔,只有e是三个共鸣腔并用的。所以e也被看作是练习的重点,被认为是最利于发声的元音。除此之外,音高也会影响共鸣腔的使用,比如,高音鼻腔更重一些,中低音胸腔重一些。所以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不妨顺其自然。但一切的基础还是口腔(咽腔),不管是胸腔共鸣,还是鼻腔共鸣,首先不能脱离口腔。

 

     3.横隔膜力量也要稳定。这是为了响应“连奏”的要求。除非作品中遇到“突强”,“突弱”,否则横膈膜力量始终是稳定的。一般来说,高音横膈膜力量要大一些,中低音要小一些。在做“渐强”,“渐弱”时,尤其在高音时,很明显,不管是渐强还是渐弱,横膈膜始终处于加力状态,而且渐弱时,横膈膜更吃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都说渐弱比渐强更难。所以,唱歌的方法技术说到最后,拼的就是横膈膜的力量

 

    声乐的方法技术就这些,其核心思想还是要找到“主线”。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的主线:撑开鼻翼,提软腭,提笑肌,声音“弹”上软腭,保持。概括下来,我唱歌想的就是这么十八个字。这十八个字要一气呵成,没有接缝。有了这十八个字,我们就可以尽情地表现作品了。

 

【把握声乐-方法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