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鸡话剧的前世今生——曾经的辉煌与失落

 昵称3763579 2013-10-29

    概述:宝鸡话剧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缔造过西北话剧的辉煌过往,但在今天国内各大一线城市话剧市场日见火爆的情形下,作为二线西北城市的宝鸡话剧事业,如今还在生存与毁灭之间艰难踯躅。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用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这句名言来形容当前话剧的生存状况,应该还算贴切。在北京、上海以及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会城市,话剧的作品数量不断增加,观众人次和票房收入也有所突破,由此看来,话剧市场环境还算不错。而在一些中小城市,话剧团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一年中鲜有作品推出,更谈不上票房成绩和市场培养了。陕西宝鸡作为西北地区的一个二级城市,它的话剧团和话剧市场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缘起,曾经的辉煌与失落

  一九五二年,著名电影喜剧表演艺术家韩兰根先生召集一批电影戏剧人,在苏州创办了一所剧社,当时为纪念新中国的成立及剧社的所在地苏州城,剧社取名为“新苏话剧团”。

  一九五七年八月一日“新苏话剧团”支援大西北,落户陕西宝鸡。从此“宝鸡市话剧团”诞生了。

  “宝话”成立五十多年来,也曾和其他地方的话剧院团一样,排演了大批观众耳熟能详的话剧作品,如《抓壮丁》、《霓虹灯下的哨兵》、《假如我是真的》、《于无声处》、《西安事变》、《清宫外史》、《雷雨》、《日出》、蔡文姬》、《槐树庄》、《万水千山》、《曙光》等一百四十多部大型话剧;并创作演出《红色交通线》、《枯泉激流》、《志气歌》等二十多部大型剧目,以及《战地浪漫曲》、《张三其人》等一批优秀小品。五十多年来,“宝话”先后为宝鸡地区及全省、全国许多省市地区的700多万观众奉献了7000多场演出。一度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都极具影响力,并培养了一批国内戏剧界知名的编导,如在央视春晚担任过小品导演的由二群以及剧作家王真等。

  二〇〇七年八月三十一日“宝话”隆重举行了建团五十年的庆典活动,岁月如梭,弹指一挥,许多七十年代入团的少男少女们都已是白发染鬓,然而更令人唏嘘的是剧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和全国其他的中小城市一样,宝鸡的话剧发展受到了冲击,开始走向低谷。作品日渐减少,也鲜有好作品出现,原先培养起来的话剧观众也在流失中,话剧团的演员处于无戏可排的状态,演员的收入自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按培养演员的规律,剧团一般每隔10年,面向戏曲学校招收一批学员。宝鸡市话剧团的招收名额在30名左右,随着学习和舞台实践,真正留下的人约为一半。宝鸡市话剧团在发展比较好的时期,全团在职人员多达150人左右。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剧团转成差额事业单位后,10年一次的学员招收几乎停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剧团的收入相对较低,很多人不愿从事这个曾经“辉煌”的事业。到2011年文化体制改革,宝鸡市话剧团和宝鸡市歌舞团合并成宝鸡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话剧团在职人员包含行政管理人员不足20人。演职人员在10人左右,其中女演员只有3人,年龄都在40岁以上。2009年,话剧团第一次面向社会招聘演员,由于待遇等方面的原因,最后只招到一位年轻的女演员。

  困境中的尝试和难解之题

  所谓“穷则思变”,在宝鸡的话剧生存环境日益艰苦之时,2012年宝鸡市开始着手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2012年3月,“话剧月月演”应运而生,这对于刚刚成立的宝鸡市艺术剧院来说是一个机会。

  于是剧院排演了2012年的第一部戏《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原著曾获得诺贝尔奖,作者是达里奥福,经过剧作家黄纪苏改编,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孟京辉执导,于1998年首演,至今还在全国巡演。选择这部戏的用意,是考虑到宝鸡的很多观众多年没有看过话剧,所以决定做一个接地气的喜剧。让剧院惊喜的是,这部只花费了4000元的话剧让近200人的剧场里座无虚席,观众嬉笑间掌声不断。在这部戏排演期间,剧院还创立了“宝鸡话剧会员群”,“话剧月月演”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观众基础。

  第一部戏获得不错反响,给剧院和演员们带来了信心。但是,如果重复演出一部戏,观众总有“看腻”的时候。所以,剧院着手排演第二部戏,为了吸引眼球,培养观众群,再次选择了知名剧作家的戏剧——邹静之编剧的《我爱桃花》。原版话剧在全国连演了10年,好评如潮。投入仅有6000元的宝话版《我爱桃花》由3位年轻的演员挑大梁,在没有老演员帮衬的情况下,很好地完成了角色。演出期间,在互联网搜索此剧,宝话版演出消息还占据了各大网站的重要位置。同时,这部戏也引来了媒体对宝鸡市话剧现状的关注。

  这两部戏的推出,让话剧在宝鸡获得了观众的掌声。如何培养话剧观众,怎样留住观众?这是剧团应该考虑的急迫问题。两部戏的成功使观众期待着下一部戏的精彩演出,掌声和期望让剧院感到更加艰难。后来剧院又投资3000元排演了《原野》,由于剧团人手不够,借了3位在校大学生当演员,在3个月的排演时间里,他们每人仅得了300多元的演出补助。

  话剧《原野》

  2012年,宝鸡市艺术剧院排了3部话剧,而现在能够演出的只有《我爱桃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原野》因缺少演员不能演出。

  2013年8月,宝鸡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进入验收环节,当时在有关部门的要求下,话剧团在各方面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竭尽全力接连演出三部经典大戏,其中包括《原野》在内。但自9月份起,随着验收工作结束,话剧月月演活动告一段落,连续两个月剧团陷入没有演出也没有新剧编排的境地。而每年进入10月份后经费告罄,和到来年三月之前工资基本拖欠已成为惯例。8月份三场演出的盛宴似乎成为最后的辉煌,而这个版本的《原野》也成为了又一个绝版,因为这次友情出演的一位演员——原女主角金子的扮演者早已远赴他乡,而以剧团的窘迫现状,根本无力留下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

  没有了月月演,没有了政府的支持,宝鸡话剧团的前景在哪里,出路在哪里?

  已经退休的一位宝鸡市话剧团演员说:“现在是宝话建团以来最恶劣的时候,在没有市场、没有资金,又缺演员的情况下,还能一年排3部戏,实在难得。”

  在宝鸡这样的中等城市做话剧,的确困难重重、问题多多。如何走向市场,如何出人才、出作品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眼前,等着解决。唯一有点欣慰的和可喜的是,坚守话剧事业的人们没有放弃,他们通过建立宝鸡市话剧团微博、戏剧会员群,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介绍“话剧月月演”,宝鸡的观众已经开始接受甚至于喜欢话剧这个艺术形式了,很多青年人愿意走进那个已经很简陋的小剧场,宝鸡话剧开始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和拥趸,市场似乎给了身处绝境中的宝话人一丝希望。可是尽管如此,但问题在于第一步启动问题,启动需要资金、市场培育也需要时间。对于一个还相对阳春白雪的文艺事业,话剧团该做些什么、政府文化部门又该做些什么,每一个宝鸡人又该做些什么……

  就在宝鸡话剧停演的当月,9月14日上海话剧票半价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门口排起了几百米长队,当日销售35000张门票,大小剧场的近百场演出票一日售罄,火爆情景令人咂舌……


更多图集:

宝鸡话剧《原野》

宝鸡话剧《我爱桃花》

宝鸡话剧《哈姆雷特》

更多资讯:

莎士比亚经典代表作《哈姆雷特》即将在宝鸡上演!

宝鸡艺术剧院倾情奉献:三台话剧将在本月上演!

热帖:

写给最可爱的人致宝鸡话剧团的演员们

宝鸡话剧《哈姆雷特》抢鲜看!

宝鸡话剧《原野》精彩剧照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