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与话剧有缘

 新用户7011Snfr 2023-07-06 发布于山东

青岛与话剧有缘

吕铭康

(刊于:半岛都市报 2011-7-4

(选自:吕铭康著《青岛艺海》)

赵丹、张瑞芳、王丹凤等于1962年来青岛演出话剧《雷雨》

据史料记载,中国话剧始于1903年(清光绪33年),先是传入辽宁。1922年,抚顺的话剧比较兴盛。而在1923年,当时的青岛公立职业学校就成立了青岛的第一个业余话剧团。1928年,青岛“光明剧社”成立。中共地下党组织于1932年,在青岛成立了“海鸥剧社”……。可以说,青岛与话剧结缘已是源远流长。

19221210日,苦难深重的青岛终于结束了被德国和日本强占25年的历史,回到祖国怀抱。此时的青岛已拥有私立青岛大学,先后建起了多所中小学校,于是,话剧开始进入校园。19238月,青岛公立职业学校(现香港西路驻军机关)校长王静一思想开明,支持学生成立青岛第一个业余话剧团,排演《投笔从戎》《盲哑配》等话剧。此后,私立青岛大学话剧团成立。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他们立即编演话剧《五卅血》和《投笔从戎》,到工厂、机关和街道进行募捐义演,将募集的钱物送给青岛部分失业工人,并汇给上海。青岛大学排演的话剧《茶花女》,先后义演两场,共收到1200银元,其中1000银元捐赠给罢工工人, 200银元资助惨遭反动军阀枪杀的《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的妻女。

1928年春,王玫(原名王文栋)、杜宇、王卓等人发起成立“光明剧社”,这是青岛第一个专业话剧团体,仅排演一场徐志摩编写的《卞昆冈》。

王玫

黄敬(俞启威

19324月,由中共青岛大学地下组织发起成立海鸥剧社, 该校物理系学生、共产党员俞启威(黄敬)出面组织,主要成员为该校师生,不仅演出进步话剧,还深入崂山农村用当地方言演出。不久,由于青岛大学解散海鸥剧社被迫停止活动。是年9月,该校改组为山东大学,赵太侔继任校长,海鸥剧社很快恢复活动,依然是俞启威负责,主要成员有崔嵬、赵星火等20余人。1933年初,崔嵬把陈鲤庭的舞台剧《放下你的鞭子》改编为街头广场剧《饥饿线上》,他亲任导演,并饰演剧中的卖艺老人,李云鹤(江青)演女儿,俞启威、杜建地、杨洛昆、李秀英、赵星火、梁桂珊也参加演出。之后因叛徒出卖,俞启威被捕,海鸥剧社被迫停办。

抗日战争时期,青岛话剧爱好者于1941年自发成立青岛剧社,排练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和丁西林的《一只马蜂》,1942117日在兰山路青岛市民礼堂(现青岛音乐厅)公演后,观众反映强烈。同年37,青岛剧社演出曹禺名剧《雷雨》,亦引起轰动。19448月,在中共青岛地下组织的直接领导下成立群星剧团,这是中共青岛地下组织领导的第二个话剧团,排演《淮上的悲剧》《咖啡店之一夜》等。1948年底,因该剧团骨干投奔解放区而停止活动。

抗战胜利后,青岛的话剧活动又出现一个高峰期。此时,话剧团体有名可查的就有松山剧社、莞菁剧社、大华剧社、奥凯剧社、一鸣剧社、海歌剧社、建国剧社、大地剧社、青青剧社、东山剧社、礼贤中学话剧团、青岛剧社、中纺剧团、青年剧社、国风业余话剧团、中山路剧团、青年话剧研究社、进修社、方生剧社等。

194962 日青岛解放后,首先是业余话剧活动比较活跃。解放初期的青岛一中是男校,青岛二中是女校,为便于排演话剧,两校联合成立“一、二中剧团”,共同演出话剧《开锣以后》。1951年后,这两所中学实行男女合校,对校园话剧颇为有利。青岛一中剧团排演大型话剧《阿Q正传》,1952年在市场三路的友协电影院(后为东风电影院,已拆除)公演一周。这在当时还没有专业话剧团的青岛,自然是反映强烈。在青岛基层企业中,业余话剧活动最活跃的是四方机厂,早在1951年前后就排演多幕话剧《钢骨铁筋》。

195656日,国家文化部从北京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抽调50余位演职人员,组建青岛市话剧团,这是解放后青岛市第一个专业话剧团。同年秋,共青团青岛市委组织成立青年艺术团,下设话剧队,先后排演独幕剧《一个未发表的剧本》、多幕剧《无名英雄》《吴运铎》《吉星高照》等。青岛市话剧团的建立,使青岛市的话剧演出水平大为提高。建团时即推出独幕剧专场,公演《刘莲英》《照相的那天》《新局长到来之前》《保卫干事》《两个心眼》以及大型话剧《幸福》、苏联话剧《他的朋友们》。1958年,刚从中国戏剧家协会调来的王命夫创作出八场话剧《敢想敢做的人》,这是青岛话剧团第一个创作剧目。当时,在全国产生极大轰动。该话剧至1960年历时近三年,在全国各地演出一千多场。19628月,青岛话剧团又推出力作——话剧《红岩》。

话剧《敢想敢做的人》

  19637月,青岛交电站职工高思国创作独幕话剧《柜台》,由青岛市财贸文工团话剧队首演,立即引起国家总工会的极大关注。同年12月,青岛话剧团排演《柜台》,翌年先后到上海参加华东话剧会演和进京参加汇报演出,成为青岛第一个受到国家文化部奖励的剧作和演出剧目。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分别观看,并予以好评。

周恩来1963年在北京观看《柜台》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岛话剧演出和创作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1980年,青岛话剧团排演王信敏创作的话剧《猎狼》,不到两年就演出270多场,观众达30万人次。1983年,代路创作话剧《哥仨和媳妇们》,共演出400多场。其后,代路又创作话剧《海边有个男儿国》《工人世家》《陈小虎》《我爱我班》《寻找爸爸毛泽东》《二小放牛郎》等,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及文化部“文华剧目奖”。青岛话剧团女演员王宇和曾拥军,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著名影星唐国强原本是该团演员,还有该团的邵宏来、钱明、雷仲谦、胡萱、肖竹、董骥、吉军、郭殿昌、柳开基、杨植德、李进业、刘洪坤、陈鸣皋、王英之、王绘春、宋爱武、张等演员,以及市职工艺术团的楚剑英等都曾经常参与影视拍摄。现任青岛市影视家协会主席于涌,也本是青岛话剧团导演,曾经执导过话剧话剧《陈小虎》而获“文华奖”。

上影剧团在青岛演出时,台下联欢赵丹引吭高歌,舒适伴奏

上世纪50 年代以来,不少外地话剧团纷纷来青演出。如195411 日,山东省话剧团在青岛工人剧场演出《曙光照耀莫斯科》。196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来青,在李村路青岛影剧院演出话剧《雷雨》和《上海屋檐下》。赵丹是这两部戏的导演,演员有上官云珠、王丹凤、张瑞芳、舒适等闻名遐迩的电影明星。同年盛夏,刚刚荣获首届电影“百花奖”影后的祝希娟与上海实验话剧团,来工人剧场演出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19817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来青,先后在四方剧场和永安大戏院演出《日出》和《悭吝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