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校长的“治校学”》

 建建图书 2013-10-29

《小学校长的“治校学”》序言

李振村

20124月份,我受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的委托,筹办十一学校亦庄分校。

从那时至今,招聘教师、开展培训、参与学校建设与装修、开发课程、招生、分班、备课、筹备开学、教师节……一件件或大或小的事情,如海浪般不停歇地一波波涌来,一时间手忙脚乱、昏天黑地、不分昼夜、心神俱疲。

总算顺利开学了。

学校的第一个教师节晚会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之后,我独自一人回到办公室,静坐桌前,打开早已收到的王月玲校长的专著《小学校长的“治校学”》校样(王校长委托我为此书作序,已被我拖延很久),还没有开始阅读,心中就已涌起很多感慨:我不过弄了一所学校,就如此疲于应付,与我同龄的王校长,居然在十年之内改变了三所学校。三所学校最小规模也在千人以上,最大规模达到惊人的7千多学生,而且每一所学校在她的治理之下,都迅速焕然一新,生机盎然!一个弱女子究竟是如何驾驭如此复杂的教育局面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

虽然与王校长相熟已久,但因为我自己这段特殊的校长经历,让我有了不一样的阅读心境——我几乎是带着崇拜的心情,怀着虔诚学习的态度,打开这部全部由故事构成的“治校学”。

校长的“感动学”、校长的“沟通学”、校长的“后悔学”、校长的“反思学”、校长的“行动学”、校长的学习学”、校长的“教师发展学”、校长的“学生发展学、校长的“追问学”、校长的“成长学”……目录上这一连串的关键词,让我惊诧,让我感叹:没有校长著作中常见的理念啊、制度啊、创新啊等等时髦语词,没有资深校长著作中常见的大段大段的成就罗列、荣誉描述和对自我的展示,娓娓道来的文字充满了朴素的质感:感动、沟通、发展……指向的全部是人性深处最本质的需求,全部是对他人——老师和学生的深切关怀和细腻体贴;后悔、反思、追问、行动、成长……则全部是对自己的近乎无情的解剖、毫不迟疑的矫正。

我与王校长相识已有十余年之久,在我的心目中,她做事干净利落,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我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种雷厉风行的背后,还有着如此博大的谦卑情怀和如此强烈的反思精神。

我读她的“沟通学”,一封封写给老师的信,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没有指手画脚的指示,娓娓道来,用故事,用案例,用感恩的心,去开启老师的一扇扇心扉。我想,经常阅读这样的校长来信,对老师是一种怎样的鼓励和感染,接受的是怎样的一种正能量传递啊!尤其是,信中附上了很多老师的建议来信,有些建议颇有些批评的味道,但是王校长一字不删,原文照录。坦荡的胸襟,令人钦佩。

我读她的“反思学”,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失败,一件件很多人遮掩都来不及的“家丑”,都被她一一翔实记录在书中,并展开深入反思,由此及彼,由浅入深,最终由这些失败或者失误,她一步步蹒跚着抵达了教育的彼岸。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王校长的职业生涯正是因了这些不断的、反复的、深入的“省察”而产生了巨大的意义:让老师和孩子们获得了真切的成长和发展。

我读她的“行动学”,没有惊天动地的大行动,也没有步步见血的大改革,都是些细碎到特别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的改变:校长办公例会、教师例会、动员大会……单是这一连串的会议改革,就已经让学校清风扑面,耳目一新。实际上,真正的变革一定是从细节开始,改革的成果也一定是更多地体现在细节当中。无数改变了的细节堆积起来,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且,细节更能体现规律,更加契合人性。王校长正是从类似会议这样不被人注意的细节入手,启动了整个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与教育教学系统的高效整合与重组,让学校的运行更加符合规律,更加接近教育的本源。

我读她的“教师发展学”,深为王校长对人性的洞察所钦佩:“校长蹲下身子与老师对话,不如垫高老师”——都是追求平等,后者更加强调老师的成长和发展,而成长和发展是生命的本能;“让每一位老师找到感觉”——因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成为重要人物的渴求,不断创造机会满足这种渴求,才能开启教师内在的发展力量;“关注教师的目光再柔和些”——让我们感受到了制度之外的另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融化坚冰,可以温暖大地,可以为生命带来春天……

前面说过,王校长与我同龄,这是生理的年龄;如果以校长的职业生涯而言,称王校长为“长辈”亦不为过。拜读这位资深校长的“治校”故事,我真好像是接受了一次怎样当校长的深度培训。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篇文字,不能算作序言,应该是一个“学生”的读书笔记、学习体会,我希望沿着王校长曾经走过的道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与我的同仁们能够行走得更快捷顺畅一些。

(作者系当代教育家杂志社总编辑,兼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