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的练习

 青衣问道 2013-10-29

爱的练习

世界上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就是关爱自己的人,另一种就是既不关爱自己也不关爱别人的人。



生活中,我们提倡爱家人、爱朋友、爱老师甚至要爱大众,却忽略了自己更应该爱自己。我们善待自己的朋友,敬爱自己的师长,可是我们善待“自己”了吗?很多人对自己的错误耿耿于怀,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值一提。他们不敢也很少站在自己这边来考虑问题,更不敢告诉别人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你是否常常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事?你是否常常感到悲伤、失望,或者委屈、沮丧?你是否对未来感到茫然无助?你是否常常想做一些事情却没办法完成,比如想去健身房锻炼却没有时间,想戒烟却无法坚持到底,想开始新恋情却没有勇气。


    不要为自己站在自己一边而感到羞愧。如果你不能先从帮助自己开始,你又如何能真正帮助他人呢?很难想象一个不自尊自爱的人会去爱别人。一个从来没有体会过爱和尊重的生命,绝对不可能把爱和尊重给予别人。


    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受不到幸福,那么,你就要不断地在心中问自己:现在我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吗?当你感觉很糟糕的时候,例如,悲伤、疼痛、担忧、失望、委屈、沮丧、紧张和恼怒的时候,你要静下心来问自己:我是在自己爱自己,还是在自己打击自己?
    如果你已经很久没有品尝过爱的滋味,没有享受过爱的温暖,那么,你只需做一个简单的爱的练习,就可以让爱重新填满你的心田。





爱的练习

    每天问问自己的心:现在的我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吗?我是否在追寻自己最大的幸福?

    练习时机:
    1.当悲伤、疼痛、担忧、失望、委屈、沮丧、紧张和恼怒如潮水般向你袭来,你感到最茫然无助的时候。
    2.当有人在强迫你违背自己的意愿做某件事的时候。
    3.当你明知应该做某件事却没有办法去做的时候。比如,去健身房锻炼、找一份新工作,或者戒烟等等。
    练习策略:
    1.在脑海中回忆某个关心你的人陪在你身边时温暖的感觉。这种温暖让你感觉自己很重要、很有价值——这正是你支持自己的基础。
    2.回想你在支持某人或某物时的感觉。可以是一个小孩、一只宠物,或者一位亲密的朋友。用心去感受这种情感体验的不同侧面,也许是忠诚、关心,也许是热情、支持,也可能是拥护和爱戴。让这种情感体验在你的意识中慢慢扩大,进而使自己的身体做出调整:可以稍稍挺直地站立或端坐,胸脯略略挺起,眼神更加专注——通过把知觉具象化来强化这种支持某人或某物时的情感体验。这种身体上的知觉来自你大脑中的感觉运动系统,它的作用是引发并塑造你的思维和感情。
    3.回忆你为了自己必须变得强壮、精力充沛、强劲或专注的画面。比如在长跑比赛中最后冲刺时的奋力一搏;小时候偷摘邻居桃子被人发现时的惊慌逃窜;面对比自己凶狠的恶人却必须为弱小者出头时的强悍;自己废寝忘食几个星期,千辛万苦,论文或工作报告终于要完成时最后的坚持。把自己向这种情感体验敞开,让身体进入具象化的姿态,这样,这种情感体验就如同真实地发生在眼前一样,从而让你能够激发并强化大脑底层的神经网络,让你精神振奋。
    


 4.把自己看作一个幼小的孩子——可爱、脆弱、珍贵,并试着把这种忠诚、坚强与关爱的情感投入到这个可爱的小孩——也就是自己身上。(你可以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随身装在钱包里,时不时地看一下。)
    5.在这一天中,一直想象这种忠诚、坚强与关爱的感觉和态度围绕在自己身边。
    6.注意体会站在自己一边时身体是什么感觉,使身体尽可能接纳这种情感体验,并且不断强化这种感觉。同时留意身体对这种情感体验的任何一丝抗拒,尝试去消除这些抗拒,强化站在自己一边的情感体验。
    7.问自己:既然已经站在自己这边,现在最应该做什么?
    8.然后去做,并做到最好。
    用心铭记:
    1.支持自己只是意味着你关心自己。你希望感到身心愉悦,而不是痛苦难耐;你想要人们好好待你,而不是恶言相向。你只是向着自己梦想的地方大踏步地迈进,不断努力。
    希望在将来梦想的终点,有一个未来的自己幸福地笑着。
    2.你的感受很重要,不仅包括生活中当下的体验,也包括你的思维和情绪在大脑中留下的蛛丝马迹。
    3.对人友善是行为道德标准提倡的,也是一种聪明的利己主义。当然,这些“人”也包括你自己!你跟这世界的其他任何人一样,拥有同样多的权利,你的感受与需求同样应该被重视,尤其是被你自己重视!
    4.在你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才有更多能量可以给予他人、给予世界。这个世界也才会因你而更美丽。
    









心态健康的利己主义者才能主宰世界 


如果不珍爱自己,如何去爱别人

“我爱你,胜过爱我自己。”

      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屈指可数,因此这只是一句毫无意义的口号罢了。如今只要偶尔出现一位利他主义者,那么大众和媒体都吵着要向他学习。但到底有没有关爱别人胜过关爱自己的人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没有。


      世界上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就是关爱自己的人,另一种就是既不关爱自己也不关爱别人的人。





       我们周围有很多被别人鄙视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不关心别人的利益,只追求自己的成功,有时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偶尔还利用别人。很多人认为,这种人懂得爱自己,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极端的利己主义也是一种疾病,而病因就是“缺乏自爱”。由于利己主义者不懂得关爱自己,所以总感觉内心空虚,为了弥补这种空虚,就不断的掠夺,占有别人的东西。这种病的学名是“自恋(Narcissiam)症”,而熟悉古希腊神话的读者一定知道关于那咯索斯(NARCISSUS)的故事。在传说中,那咯索斯因为太过迷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失去了生命。但关于这位美少年的悲剧,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据说那咯索斯有一个和他长的一摸一样的双胞胎姐姐,有一天,姐姐突然去世了,于是,背上的那咯索斯整天就坐在泉水边唉声叹气地思念姐姐,结果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认为是姐姐,所以不顾一切地跳入水中,丢了性命。其实,那咯索斯投河时想的并不是自己,也不是姐姐,而是一种幻象而已。

      从理论上来讲,只有真正懂得关爱自己的人,才能用同等的心态满足于现有的感情而去关心别人。在我们身边,那些善良的人正是因为重视自己,所以才会和别人分享这份关爱的心。

      当记者采访他们这些人时,大部分人都会说:“我只是喜欢你,所以才心甘情愿地帮助别人。”我认为这句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而是一句实话。至少我们能肯定,他们一定不是为了得到赞美和虚荣才这样做的。

要跟自己谈恋爱

      女人在二十几岁时还不用忙着去累积恋爱的次数,而是要先学会怎么爱自己。因此,不要把经常参加的各种公益活动当成为别人做善事,而应该把它看作一个“爱吾爱以及人之爱”的过程。很多初次接粗社会的女人都很容易对现实感到失望,因为她们在关爱别人之前没有先学会关爱自己。如果在二十几岁时培养自爱的能力,那么到了30岁以后就可以凭借更成熟的思维和更卓越的能力,去关心和帮助别人了。

       很多人都以为,关爱自己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人一直抱着“爱别人胜过爱自己”的包袱,直到过了30岁才发现自己到了既不能照顾自己又不能帮助别人的尴尬境地。有些人则过分自私,始终无法找到自爱的真谛。如果在二十多岁能够学会自爱,那么这段美好的青春岁月就会为以后的人生打好最扎实的基础。那么,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拥有自爱的能力呢?下面的方法虽然不完整,但如果你能够全部回答“yes”,那就能证明自己是个拥有自爱能力的人,且可以充分地爱自己了。

      如果因为睡懒觉而给公司带来重大的损失,最后被迫辞职,那么你能反省自己的过失,但不埋怨或消极,而且乐观地面对未来吗?

      如果男朋友说:“我已经厌恶像你这样的女人。”并宣布分手,你以后还敢大胆地去爱别人吗?还会保持“我又资格得到别人的爱”的想法吗?

      认识你的人是不是经常关心你?

      你能不能一口气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颜色、水果、国家和明星?

      除了跟别人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之外,你能在独处的情况下得到快乐吗?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还想不想做现在的自己?

     如果珍爱自己,那么就该重视为自己所做的选择。如果你总是为选择而烦恼,不妨抛开一切杂念,不受环境的左右,以自我为中心去看待这份选择。如果一切选择都是为了自己,那么谁还会后悔呢?

病态的利己主义者往往通过伤害别人的方式弥补自己的缺憾,而心态健康的利己主义者却会时常帮助别人,并且从中获得幸福。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做那种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