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白酒业前景对策

 良馆3712 2013-10-30


1.  白酒过去与当下的政策发展状况

 1.1 整体来看,白酒政策包括两类:与白酒行业直接相关的产业政策,与白酒消费有关的限制性政策。

从历史看,积极的政策往往能给行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如88年放开价格管制,06年实质性降低消费税,09年所得税降为25%等等。但限制的政策则影响不一,在早年限制消费的政策往往效果更好;但近年来因为推动行业景气提升的驱动因素更加来自市场自身层面,比如近两三年来高端白酒迅速扩张,可以理解为消费升级的推动效果,在这一阶段也有部分限制性的政策出台,2001年开始计征白酒从量税并且禁止抵扣外购基酒增值税,行业增长陷入冰点。2006年起,粮食白酒、薯类白酒的比例税率统一为20%,实际上粮食白酒减税5%2009年,消费税从严征收,酒驾入刑等也一度引起了行业的担忧。2011年开始再次明确公款不得购买高档烟酒。2012年以后,尤其是十八大之后,限制政府、军队喝酒的政策逐渐出台。从名义上看,白酒行业一直是个受到限制的行业,2011版最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白酒生产线、酒精生产线等被列入限制类目录,当然在旧版中白酒生产线同样是被限制的,至少是“不予支持”的。

2.针对白酒政策以及发展行情可有如下对策

2.1 推动地方的文化倡导

 笔者认为尽管政府对白酒产业有所限制,相对于地方政府仍有推动其发展的多重意义。首先,依靠白酒推动文化进步;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就包含酒,酒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地都发展了自己的特色酒品,赋予了白酒各种地方文化气息,就业与文化产业可以相互推动发展;此外,白酒产业在GDP、税收、就业等角度对地方政府有巨大意义。因此,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降低酒业生产成本促进白酒产业的发展;比如四川和贵州的规划,提到“十二五”期间将优先保障重点白酒产业的用地、用钱、用水、用电、用气等多个方面。

2.2 促进白酒产业转型,推动药酒及保健酒的发展

当今社会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关注绿色健康的生活;将白酒产业与人们的健康生活相结合;将作为饮料的酒与治病强身的药“溶”为一体的药酒,不仅具有配制、服用简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的优点,更因为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效力,提高疗效。尽管药酒在我国发展已有几千年历史,但其推广力度远远不够;在当今国家政策下,可大力推广药酒工艺,促进就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药酒的市场前景远大于白酒的市场,将个人的健康与酒类产业相结合势必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药酒的发展,不仅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并且可以打人国际市场,博得了国际友人的认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历史悠久的,又符合现代科学水平的中国药酒,必然和整个中医中药的发展一样,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新的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促进白酒行业的发展。

2.3 促进白酒产业也其他产业相结合发展

在国家产业大调整的情况下,将白酒行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便于统一管理,例如白酒行业与农产品之间共同发展,白酒行业与服务业的共同发展。

白酒产业与农业和农村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加大初级农产品加工转化力度是农业增产增收的根本保证;发展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企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最有效的手段。白酒行业属于传统的粮食深加工企业,所用原料大部分是高粱、玉米等口感差、人们不喜欢直接食用的品种。对于缓解政府储备费用、粮食企业储备困难、农民卖粮难及增收问题贡献重大。白酒工业通过粮食深加工,一是拓宽了粮食市场需求渠道,提高了粮食价格,缓解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二是将低附加值的初级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酒类产品,副产品又成为田间肥料和牲畜饲料的直接来源,促进了新农村经济建设;三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形成一条农业——粮食——酿酒业——饲料业或肥料业——畜牧(饲养)业——农业的良性生物循环链,必将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白酒与餐饮旅游业一体发展的模式在我国已有先例:仁怀是国酒茅台的故乡,其国酒文化、红色文化和盐运文化相融共生,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白酒产业的迅速崛起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4 推动创新,使地方酒业走向国际化

  在当今国家政策不予支持的条件下,作为白酒产业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在当今大形势下要积极推动创新,走出自己特色走出国门,而数据显示:中国白酒国际市场份额不到1﹪,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一直是白酒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作为众多白酒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国际化的道路可谓步履艰难。在满足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白酒企业并没有为了实现国际化战略而选择变革,换言之,高调追求“国际化”的背后,国际化依然在行业内是一个“小事”,但正是这个“小事”或许将决定白酒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引导一批知名品牌参与全球竞争,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市场,使中国白酒成为世界的白酒。总言之,只有走向国际,中国白酒才会更好的发展。

2.5部分行业标准亟待明确

有关塑化剂、年份酒、酒精勾兑等行业标准缺失,这些领域的标准如果明确,对于行业格局也会产生比较激烈的影响。对于品质确实优异的白酒企业来说,可能形成利好,而对于一些概念炒作较多,但产品质量存在缺陷的品牌来说,未来可能将面临一定的风险。

 此外,值得担心的还包括税收政策的潜在变数,因为部分白酒企业毛利率实在太高,未来不排除有不利于行业的税收政策调整出现。而地方政府因为财政压力较大,也不排除在税收的执行环节上趋紧,向日子过得较好的白酒企业下手。

总结:白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白酒的发展渠道众多,前景广阔。这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在白酒行业前沿的科研人士的共同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