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每天离不开的物件,但它是怎么来的,制造生产的过程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却离我们如此遥远。因为手机行业研发制造过程的要求严格保密,这个话题也鲜有报道。 近日,新浪手机联系到了某国产手机厂商,走进了他们的设计研发中心采访多位相关人士,观察一部手机的诞生的过程。
需求调研:从无到有的过程
一部手机从“无”到“有”的过程远比想象的复杂。一款重要产品,并不是某位天才一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
从立项到最终制造出来,整个周期会持续一年半到两年,中间经过无数次的方案修改,最终呈现在用户眼前的产品,用“千锤百炼”来形容并不为过。
一款产品,可以称作一个项目,在立项初期,往往首先经历的是1-2 个月的需求调研汇总过程。需求来自哪儿?有以什么因素为标尺来考虑,多数厂商都可归纳为“用户”、“技术”、“市场”三个点。研发人员会汇总一些需求,例如它是做给谁用的?定位如何? 对产品线众多的厂商来说,细分需求相当重要,它将直接决定一款手机的最终外观、参数、功能、投放市场,以及售价。另外,资源调配不会让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相互重叠。
现在很多高端手机都将自己定位为旗舰产品,但旗舰手机是什么样,不是一个设计师随手画出来的,此时厂商会进行广泛的调研,结合刚才说到的需求来决定一部尚未制造出来的手机应该有多大的屏幕,分辨率是多少?外观是圆是方?此时,众多工作人员会怀揣一个“想象中的手机”走访它的针对性用户。比如说企业政要、商务人士是针对性用户群,这群人(包括前几代大观手机的用户)会提出一些自己的需求。若是与运营商合作的产品,还可能将一批手机外观一同提交给运营商共同商讨外观及样式。
综合自己的意见,考虑现有硬件的水准(也就是玩家们熟悉的 1080P 还是 720P,要四核还是要双核,用高通还是 NV 的处理器)来决定这款手机会有个什么样的配置。
所有这些,汇总之后才是形态。不,准确的说,是想象形态,而此时距立项,往往已经过去了半年左右。
研发:多个版本并行
在手机市场天天有旗舰出现的年头,谁也没法保证自家正在研发那款产品在上市的时候还有竞争力。所以,鉴于市场的复杂性和竞争环境的激烈程度,一款产品并不是只有一个版本,尽管我们目前在市场上只会看到一款产品,但在需求汇总甚至直到研发阶段,往往是由多个团队负责多个版本并行的。(你一定听说第一代 iPhone 研发的故事)。
这是一场团队间的比赛,最终出线的将是最合适的那一个。
“最合适”,而不是“最好”,最终上市的产品都是技术与市场相互妥协的结果,技术太前沿导致曲高和寡或造价过高,无法被现有市场接受的产品不会被选上。
但这些产品及相关团队也不是失败者,他们的成果,和那个胜出团队的一样重要,同样被保留下来,说不定在未来一个合适的时间会被挖掘出来大放异彩。这就是一个厂商的“技术积淀”。
另外,为了在竞争中领先,厂商也会充分考虑到“提前”的重要意义。通常被问到下代产品的情况时,相关负责人都会回答“不能透露太多”,但我们丝毫不怀疑,在大观 4 刚刚上市时,大观 5 早已进入秘密研发的阶段,我们会在合适的时间见到它。
不止酷派,其他厂商也都会这样。
工业设计:艺术家与工程师的博弈
通常人们所说的手机设计,其实涵盖了工业设计(Industry Design,简称 ID)、结构设计(Mechanical Design,MD)和硬件设计(Hardware,HW) 等多项工作。
工业设计是一个“招人恨”的工作,他们决定一款产品的外观,往往是一群疯狂的艺术家,他们会在世界各地游历或参观展览,为自己的设计吸取灵感。
ID 设计师与画家们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在设计一款产品的初期,就必须考虑它的商业价值,说的通俗点:好看,手机才有人买。这是工业设计师与绘画或雕塑艺术家最大的不同。工业设计,是决定一款产品最终形态的源头。画家可以等,作品放几十年说不定还会更值钱,但工厂不能等,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不可能因为没有百分百理想的设计就取消一款产品的发布。
现代化工业设计很少出现“单打独斗”的情况,但有可能是一个人提供灵感,再由一个设计团队共同完成作品。
工业设计师是“杂家”,什么都要懂一点。画得了草图,了解材料科学,要感性也要理性,因为他们最终要给这个世界呈现的,是一款成熟好用的产品,而不是自己梦想中的一张草稿,那个可能永远造不出来。
iPhone 的出现导致现有手机全都变成了“大屏+触控”的形态,而 Android 的加入更是让它们的操控界面看上去都一样。这个时代的手机设计是变得更难还是更容易?新浪手机问过很多设计师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是短期内会更难,因为手机的形态已经比较固定,它的形态在未来三至五年内会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直到新技术还有新材料的推进,再恰好有一个合适的设计将它们揉和起来。
在手机的设计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形状,配色以及材质的雏形,他们最终经过层层选拔,保留几个方案进入,之后询问项目负责人,合作运营商或是调研用户对这款产品的反应加以改进。
目前手机产品线流行“系列”的概念,出品一款旗舰手机后,会根据它的特点进行拓展,衍生出一个系列化产品,利用旗舰产品的知名度和光环效应覆盖更多人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