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题·母本·母语——谈高一年级建构记叙文训练的胜境

 红瓦屋图书馆 2013-10-31
母题·母本·母语——谈高一年级建构记叙文训练的胜境
2012-12-04 15:10:54
姜堰市第二中学 吴向洋
 母题的训练

  受“新教育实验”的影响,我思考数年推出“3×3母题写故事记叙文训练”这一课题。课题中的第一个“3”指三个母题:家里的故事、天空下的故事、教室里的故事。第二个“3”指渐进地训练三轮,第一轮不允许抄袭别人,第二轮不允许重复自己,第三轮要求努力刷新自己。“写”指向书面语的表达,“故事”指向面对生活、情节完整、生动有趣等建构。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我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下水示范法。学生先写《家里的故事》,我先写《天空下的故事》。我写好后输入电脑,在班上投影展示,朗读全文。二是主动送阅法。第一学年写 《教室里的故事》,我先检查学生是不是都写了,然后让学生主动交给老师评阅。三是活动辅助法。适当地创设一些情境或者开展一些活动,追求“作文生活化”和“生活作文化”。四是老题材新写,新题材实写。家里固然有故事,但往往比较陈旧。对一些带有新意的选材,我在评讲中给予了充分肯定。到了二写《家里的故事》,我重点肯定了两类题材:写自己参加家庭劳动的,写与电脑、手机等高科技日用品有关的。五是习作升格法。三写《家里的故事》中,刁秋生同学的作文正是关于参加家庭劳动的,原文虽有800多字,我删改成600字。然后,原文与删改后的文章一起印发,让学生当堂讨论:如何给删文加200多字,讨论后再动笔。

  母本的培植

  三个故事写三轮,对考试和高考有用吗?这种方法的写作,学生要努力地构写原创作文9篇。绝不期望学生的作文篇篇上佳,只期待通过数轮训练,学生能收获几个真实、新颖、生动、深刻的故事。而这几个真实、新颖、生动、深刻的故事,完全可以培植成作文考试时使用的母本。

  要求学生写好“凤头、猪肚、豹尾”的记叙文。一是要明确作品的主题;二是要根据主题去选材;三是要安排好详略;四是要全身心地身临其境,详写处要进行正面描写;五是要适当地运用侧面描写。

  要拥有几个精心打磨的、时代性的、原创的、审美的、个性化的故事,若去掉原先的头尾,转眼就成了应试的母本。应试时,根据试题,分析主题,就可以实施巧妙嫁接。即使碰到实在无法嫁接的试题,远离了“非抄即套”泥淖、具备了相当的作文攀爬能力的学生,也自会临场不乱,即兴构写,尽展才情。

  母语的传扬

  杜威认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母题训练”为什么能实现有据、有序、有导、有效?有据,“母题训练”不能一下子穷尽所有的“据”,但相对于“无据”而言,已经试图去实现为了“真实、新颖、生动、深刻”的“据”。有序,母题写三轮,各有渐进的“方略”“细化”和“达成”。有导,具有写作目标,就是导;坚持写下水作文,就是导;对写作题材进行归纳,就是导;注重“激励、点拨”,就是导;大作套小作,就是导;运用多种批改方式,就是导。至于效果,雨点洒在河面上,激起了道道涟漪。训练过程告诉我,越强调原创,习作的语病及其他毛病越多,但我不会因此而却步。

  母题训练运用了点化策略。裴斯泰洛齐认为,一切知识都由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构成,最复杂的感觉印象是建立在简单要素的基础上的。如果把简单的要素弄清楚了,那么,最复杂的感觉印象也就简单了。因此,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于为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便更好地适应儿童的自然本性,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这告诉我们,任何课题的建构,都要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有鉴于此,母题中的每一篇、每一轮作文训练都要有明确的意图和要求。就好比爬山,从山脚下起步,越爬越高,越爬越难,却每每被奇松、峭石、飞瀑、流岚所吸引。

  “母题训练”第一轮不允许抄袭别人,第二轮不允许重复自己,第三轮要求努力刷新自己。细化的目标,由描写到方法,由写实到想象,由技巧到能力,要分别达到诚实、真实、踏实、充实、朴实、虚实的境地。诚实、踏实和朴实指向如何做人,真实、充实和虚实指向如何作文,如此,作文训练与指导做人就融为一体了。

  点评:关于作文指导的技术类文章是很难出新的,但此篇文章却获了大奖,为什么?一是它属于原创的“技术”。的确,我们见过太多的记叙文教学的套路,也许本人孤陋寡闻,但如此这般进行记叙文教学的还不多见。二是属于实用的“技术”。通过母题的三轮写作,实现学生习作的超越,我认为这是符合学生作文规律的。而且,作者也不讳言,只要有了“母本”,即便应对高考也是非常有效的。作者为省作协会员,难怪这篇文章也染上了淡淡的文学的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