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绮罗纤缕见肌肤 唐代妇女服饰尚袒露

 五马山麓 2013-10-31

绮罗纤缕见肌肤 唐代妇女服饰尚袒露

浅浅丝语 等级:狐法师 送礼物 发消息

楼主

绮罗纤缕见肌肤 唐代妇女服饰尚袒露

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充满活力的朝代。尤其是初唐、盛唐,由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因而在衣冠服饰上表现为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唐妇女的衣冠服饰更是标新立异,杂彩纷呈。

披帛,搭在肩上走路时飘舞,十分美观

 

 

只看楼主 回复

发表于 07-06-07 19:52:55
浅浅丝语的签名档
浅浅丝语 等级:狐法师 送礼物 发消息

沙发

初唐妇女的服饰,基本上是承袭隋代而来。其上身着窄袖短襦,下身系紧身长裙。裙腰一般系得比较高,有的甚至系在腋下,显得身材颀长、秀美。唐代妇女还喜欢在肩背部披搭一条用纱罗制成的帛巾,走起路来随风舞动,更给人一种飘逸的美感。此种服饰在以后虽屡经改动,但“上糯下裙”的形制基本上没有变。此种形制可以视为唐代妇女服装的“基本式”,反映了唐代女装相对稳定的一面。

  唐代近300年间,出现了一些流行款式。这些新款式或与“上孺下裙’’共存,或竟一度有取而代之之势,花样翻新,更迭频仍,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如女服的领子,就先后出现过圆领、方领、斜领、直领、鸡心领等等;由襦袄变化而成的半臂,有对襟式的,有套衫式的,其下摆有露在外面的,也有束在裙腰里的;裙子则先后流行过石榴裙、间色裙、绣裙、缬裙、画裙、百鸟毛裙等等,真是不胜枚举。

尚男装

  唐代男子的主要服饰是戴幞头、穿圆领袍衫。这种服装也曾在女子中广泛地流行过,即李华在《与外崔氏二孩书》中所说的“妇人为丈夫之象”。

  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布帛。经过裁制的布帛有四个角,四角皆为带状。在用布帛裹发时,先将前面的两个角包过前额,绕至脑后结带下垂,状如两根飘带。另外的两个角则由后朝前,自下而上,曲折附顶,于额上系结。由于这两个角是反曲折上在额上系结,所以又称“折上巾”。在出土的唐代壁画和陶俑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裹幞头的女子形象。

  唐代的袍衫为圆领、大襟、窄袖,并在袍的膝盖部分施一横襴。据《旧唐书?郑覃传》载,“内库唯二锦袍,饰以金鸟,一袍玄宗幸温汤御之,一即与贵妇”。

  唐代妇女尚幞头、袍衫的习俗起于何时呢?马缟在《中华古今注》中说,“天宝年中,士人之妻着丈夫靴衫鞭帽”。然从唐墓葬中发掘的壁画与陶国来看,时间还要提前些。陕西礼泉郑仁泰墓出土的女俑,浓眉朱唇,嘴边点有面靥,其中3人裹幞头,着袍衫。据墓志记载,墓葬年代在麟德元年(664)。《新唐书?五行志》上也记载,“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皂罗折上巾,即幞头。由此可见,最迟在高宗时期,妇女系裹幞头、着袍衫的风习已经出现了。

  妇女着男装的习俗延续时间甚长。在五代顾阂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仍有着圆领袍衫的女子形象。
发表于 07-06-07 19:54:36 只看此用户   回复
浅浅丝语的签名档
浅浅丝语 等级:狐法师 送礼物 发消息

板凳

尚胡服

  妇女穿胡服,大约流行于贞观至开元年间。胡服的特征是翻领、窄袖、对襟,襟上缘以锦边,腰间系有革带、此种革带称“漂被带”,下面垂有若干皮条,用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针筒、火石袋等,后来省去了这些小物件,仅留下垂的若干皮条,以为装饰。

  着胡服,一般还要戴胡帽。胡帽种类很多,包括蕃帽、搭耳帽、珠帽、毡帽、浑脱帽、卷檐虚顶帽等。此类帽子多用较厚的锦缎制成,亦有用羊毛者。帽顶多作尖形,周围织有花纹并镶嵌珠宝。

  胡服的流行当与胡舞的传入有关。如从石国传入的胡腾舞,舞人皆戴一种虚顶的蕃帽,穿一种窄袖的毛胡衫;柘枝舞舞人则戴绣花卷檐虚帽,穿窄袖罗衫。胡舞流行后,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娱乐方式。由于对胡舞的崇尚,民间妇女以胡服、胡帽为美,于是形成了“女为胡妇学胡妆”(元稹《法曲》)的风气。

  胡服衰落后,在妇女中又流行过回鹘装。这种服装颇似长袍,衣身宽大,下长曳地,多以红色织锦制成。花蕊夫人《宫词》中的“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便反映了这种服装在长安宫中流行的情形。

尚袒露

  盛唐以后,在妇女中还流行过一种袒领,里面不着内衣,胸脯袒露于外。唐诗中“粉胸绵手白莲香”(崔珏《有赠》)、“胸前瑞雪灯斜照”(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饭戏赠》),便是这种服装的写照。

  中晚唐时期,还流行过一种纱罗衫,里面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即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蝉翼罗衣白玉人””我们从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便可以看到这种纱罗衫。图中的妇女头戴特大花朵,身着大袖对襟纱罗衫。此衫薄如蝉翼,胸脯、臂膊的肌肤隐然可见,当是贵族妇女中的一种流行服装。

  唐代妇女流行服装款式的种类之多、更迭之快,实难条分缕析,详加说明。但其变化的趋势,还是十分清楚的。这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越来越肥。初唐的女装,由于受到胡服的影响,时尚窄袖紧身。到了中唐,则渐趋肥大。据《新唐书)记载,文宗即位,曾规定女服衣袖不得超过一尺三寸。但是“诏下,人多恐者”。可见,此时宽袖已成为风气。再往后则愈演愈烈,袖宽竟逾四尺。

  二是越来越露。这在首服的变化上最为明显。武德、贞观时,宫人骑马着羃,意在“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永徽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到开元初,宫人骑马只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见《旧唐书?舆服志》)。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封建道德观念对妇女的束缚相对减弱,妇女的思想渐趋开朗,贞节观念亦相对淡薄。有唐一代,公主再嫁的就多达23人。韩愈的女儿先适李氏,后嫁樊宗懿,说明读书人家也不禁止再嫁。至于《云溪友议)所载杨志坚妻向官府申请离婚,则更表示社会有离婚改嫁的习俗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也表现在服饰上。如《礼记,内则》就规定:“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由于礼教束缚的松弛,妇女服装便呈现由拥蔽向袒露变化的趋势。

  唐代妇女的流行服装,一般都是先由宫中兴起,而后再播散到民间。张鷟《朝野佥载)云:“安乐公主造百鸟毛裙,以后百官、百姓家效之。山林奇禽异兽,搜山荡谷,扫地无遗。至于网罗,杀获无数。”“百鸟毛裙”是用许多鸟毛织成的裙子,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非常华丽。此种款式一出,民间妇女纷纷仿效,以致山林中的珍禽异鸟都被捕杀殆尽。由此看来,统治阶级的率先倡导,其影响力是很大的。这正如王涯《宫词》中所说的那样,“一丛高鬓绿云光,宫样轻轻淡淡黄。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