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青解我意 共赴云山游——傅二石山水画中的自我意识窥探

 红豆居士 2013-11-01


WWW.YZRB.COM
返回扬州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上一期  下一期
朗读(男声 女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丹青解我意 共赴云山游
——傅二石山水画中的自我意识窥探

    深谷流泉

    劲松图

    古刹归僧图

    松瀑图

    秋兴

    漓江风光

    黄山游

    奇峰出奇云

    2013年11月5日上午10时,傅二石先生和他的山水画作品,将在扬州琼花观文联美术馆与扬州的广大书画同道们见面。傅二石,傅抱石先生之子,致力山水画创作,笔下多传统意,也多时代感,更多烟云气。傅二石先生说:“我爱遮峰蔽岭、浩瀚无际的云海,也爱峭壁下飘动、时隐时现的残云。我既爱在蔚蓝天空中随意游荡的白云的闲适,也爱岩壑间乌云翻滚时的汹涌……”届时,我们就可以跟着傅二石先生一同走进他的云山世界。

    此次“云山得意丹青妙——傅二石山水画展”,是由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江苏省国画院主办,扬州市文联、扬州市文联美术馆承办。

    画家名片

    傅二石 1936年生于江西南昌。195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美术系。1979年调江苏省国画院任山水画创作室主任。

    现为江苏省国画院顾问、傅抱石纪念馆名誉馆长、兼任北京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主席、山水画艺委会主任,南京博物院及江苏省美术馆鉴定顾问、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德山水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甫一打开傅二石先生的画作,很意外。眼前宽阔的境界、宽厚的情怀、稳健的笔致、明朗的情绪、内敛的气质,全然不同于从潜意识里迅疾蹦出的傅抱石山水画中笔致放逸、气势纵横、水墨淋漓、激情贲张的艺术符号。

    在人人争相趋附于大师光环之下的今天,评价傅二石的作品,要连同其父傅抱石并以之作参照,这于傅二石先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是一个有强烈自我意识和自我主张的人,他的作品已是一种自我的声明。对于一个有“我”的人,任何一种强加的依附,都是对他的不敬。在第一瞬间将傅二石与傅抱石作一关联,出于潜意识和不自觉。然而,此刻将之付诸文字,却属于有意而为了。因为,读傅二石先生其人其画,绕不过傅抱石先生,这倒不是要将傅二石先生置于其父的巨大光环下以增其辉,或者刻意较其长短,而是想通过傅二石先生对“我”的执意,看到画家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我”,字典里是有这样一种解释:“古代王室一年到头只做两件事:祭祀与戎战。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他们把自己这个统治天下的部族命名为‘手持战戈的人’,即‘我’。”可见,“我”是要统治自己的思想王国并为之奋斗的。这个解释用于傅二石身上相信最为贴切。生为傅抱石先生之子,傅二石比谁都幸运,从小耳濡目染,使他对中国画有着得天独厚的感知与认识。然而,身处巨大光环之下,傅二石比谁都艰难,父亲成就巨大的艺术经验,也一定最直接地干扰着他对“本我”的发现。人们在盲目复制“傅石皴”的时候,他一定在抗拒“傅石皴”和“任情挥洒”的创作姿态。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画,证实了傅二石的成功——他走出来了。他一反其父才情四溢的水墨挥洒,而是诚实笃厚地表达着对烟云山川的真实感悟。人都说,对自己的认识是最大的难事。认识自我,把握自我要的就是智慧。

    从傅二石先生画作里,我们能够看到他“本我”中的诚笃与细腻。傅先生的画,虽然是为山川传神,需要大的视角、大的气势、大的意境,不过先生却没有因此大而化之,而忽略细节的表达与作用。他真诚地感知着自然与时代,也真实地表现着自然山川、烟云雨雾的自在与变幻。

    傅二石先生的自我,体现在他对艺术路径和方法的选择判断中。石涛和尚的“我用我法”及“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观,启发了傅抱石,也影响着傅二石。他说:“山水画家创作灵感来源于大自然,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决定了画家作品的千变万化。”他说:“我们山水画追求的是独特之美和新鲜之感。哪怕每天都在画松树,你今天画的松树要与昨天画的松树有所不同——姿态结构的不同、笔力的不同和松树所处环境的不同等等。只要有此不同,就能使人感到画面的独特和新鲜。”这是他对山水画“新”的来源的认识和经验。因此,他的画里不缺与观者气息相同的“时代感”。

    师造化,吻合了他心性;师古人,把握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傅二石先生的笔底不仅有石涛、石溪等清人的山水情味,也有元明山水大家的营构方法,当然,其父的抱石皴也成了他的表现语言之一。不过,他从其父那里得到的最大价值应该是对古人和师造化的理解。

    傅二石先生喜欢用对立与统一的法则指导山水画创作,他认为:“真正的艺术永远是矛盾的统一。在艺术创作中,有加就有减,有多就有少,有大就有小,有黑就有白,有虚就有实。明白此道理,就不会画出平淡无奇之作了。”因此,他寻找矛盾,又力求统一。统一需要的是技术和能力,而在傅二石的画里能发现,他更是在用一种人格化的精神力量统领着山川河岳,他的画里通常都有一个主体,或者一棵松树,或者一个山崖,或者一条泉流,或者一种色调等等,都会给人一种向上的象征力量与精神指向。这种明朗向上的力量,不正是傅二石先生“超我”的展示吗?!

    本我、自我与超我共同组成人格。傅二石先生的画作,就反应了他从本我体认,到自我实现,再到自我超越上升超我的完整人格。有着完整人格的画,不管是否有天赋的过人才气,其画格一定不俗。               李蓉君

    名家点评

    ■邵大箴(著名美术评论家)

    傅二石继承了他父亲的传统。中国画讲究笔精墨妙,傅二石的画有这个特点:笔精墨妙。他的笔墨的修养还是很高的。

    ■薛永年(著名美术评论家)

    今天我看傅二石的画,一个总的感想,就像他父亲研究过的顾恺之一样,画的是大气象。“千山竟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云蒸霞蔚”。他的画不是哪一处的云山,实际上是表现祖国河山的总体。他是把南北方的大自然,他心中的大自然,每一个景色的长处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和自已的精神结合起来的画面。我觉得这还是很有特点的。

    ■孙克(著名美术评论家)

    二石先生早年也有很多波折,最后赶上改革开放年代,一直在画院工作,在艺术上很有成就,尤其近十几年来,我看到他在艺术上埋头苦干,这次展览的作品大家都可以看到,非常有个性。他的艺术已经像一棵大树。

    ■李起敏(著名美术评论家)

    二石继承的是父辈艺术上宏大的气象,人格上博大的气度与胸怀,以及豁达深邃的历史观与宇宙观。因此他体悟到,如何巧妙地处理好画面的空间,如何突破画面的限制,在有限中创造无限,做到小中见大,咫尺千里,这始终是山水画成败的关键之一。

    ■刘曦林(著名美术评论家)

    一般来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是要从大树底下成长成一棵新的大树就不容易了……我想这对任何一个艺术家来讲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陈履生(著名美术评论家)

    二石先生的作品主要特色就是大——二石先生没有恪守家法,而是画他自已的山水,闯出了一条他的路。

    他用浅绛画法画的《黄山朝晖》,那一张画画得很亮,中国画画得这么亮的不多见。浅绛画法的用色要凭感觉,像黄山朝霞这种感觉,把它画得这么亮的,还是很少的。在家学的影响下——二石的山水画得非常严谨,山、石、水、树,来龙去脉交代得非常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