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下价值判断!

 乔良 2013-11-01

 

    人生在世,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导着好坏的标准和识别的方法,孩子们看电视或读书时总是问: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大人也不例外,这个人本领大,那个人无能;这个人漂亮,那个人丑陋;这个事物是先进的积极的,那个事物是落后的消极的。这种价值判断和对比就向两个碎嘴的老太婆一直在你的耳边吵个不停,人的每一个念头都是围绕价值的判断,人的喜怒哀乐无不从价值判断中生起,价值判断成为了人类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总枢纽,遇到了称为‘好’的事物就高兴快乐,碰到了‘坏’的事物就悲观失望,几千年来乐此不疲。

    价值判断是怎么产生的呢?在远古时代语言文字产生之前,人类与天地同感同频,无有障碍,则没有任何‘错误’发生,任何一个事物的发生在当时人类看来都是必然的,是不可回避的现象,与万物同频的确定性保证了对事物本质的把握,事物总是以本来面貌出现,所以那时可以说没有价值判断。要下雨了则动物奔走,要生病时也非常坦然,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是万物同频共振的结果。

    但是当一种我们目前尚不可知的事件发生后,人类与万物同频共振的感应能力消失了,面对万物不知所措,既不知道自然的规律,也不清楚自己是谁,人类迷失了。但侥幸的是‘上天’有眼,保存了少部分能感应天地的‘巫’,这些‘巫’把它们感应到的转译给‘迷失的人类’时,使用了大量的符号或声音,这些声音和符号逐渐演化就成为了语言文字,可见语言文字是一种间接的工具,这个工具无法还原‘巫’心中的实相全景,只能线性的、片面的、限制性的表达实相的面貌。比如巫心中感应到了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具备丰富的含义,但转译时却只能用几个形象的比喻词汇来描述那个场景,人类需要借助想象才能模糊的还原场景的本来意义,但这种还原却永远无法达到本来的形态。当语言文字产生后,人们只能使用这种工具进行交流,丧失了对天地万物的感应能力,所以对出现在身边事物进行分别时,事物的本来被严重扭曲了,这种扭曲被逐渐固化为某种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这其中就包括了好坏的标准和识别方法。

    好比我们看到了一片花朵,五颜六色,各具神韵,这时喜欢红花的开始赞美红花,而对其他颜色不予理睬;喜欢蓝花的开始写诗绘画,而把其他颜色置之不理,其实不同颜色只不过是花分子的不同组合而已,并没有好坏之分。是人的识别系统和情感模式形成了好与坏的价值判断,而不是鲜花自己给自己贴了标签。一个人也是如此,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形态的人只不过是生命呈现自己的角度问题,没有好坏之分,同样是人的识别和情感系统造成了价值判断;一个事物也一样,不同事物仅是整体呈现的不同侧面,不同侧面各具风采和个性,也没有好坏之分,可是人类还是给它们贴上了不同的标签。

    物质、人、事物这些都是实在的生命,其自然的表现都是其生命自由意志的执行,都是中性的没有价值判断的,在这个境界中玩味,人和万物都是恰当的存在,没有好坏、是非、对错、得失的内涵。放下价值判断就是让人们从万物本源的角度去看待万物的一体性,从万物本源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不同的含义,只有这样才可以近道,才可以开悟。

    于是没有恶人与好人,没有美丽与丑陋,没有流氓与君子,每个人或事物都在不同的成长轨迹中成长,我们不能因为它们与众人轨迹不同而排斥、漫骂,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当这样的认识达成时,人的内心就安乐祥和了,就彻底宽恕了,社会也就文明和谐了。
                   作者:一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