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青铜器漂流记:法商拍走器身完整器终难合一

 璇琮坑 2013-11-02

国宝青铜器漂流记:法商拍走器身完整器终难合一

2013年11月02日 09:02   今晚报 

 

 

 

 

  湖南农民意外挖得国宝

  民国九年(1920年)初夏的一天,湖南桃源县漆家河村终于雨过天晴,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整理被雨水冲坏了的田地。一位村民突然在河沟边发现了一片绿色,走近细瞧竟是一件造型奇怪的物件,于是便与儿子用铁锨将这物件挖了出来,原来是一件外表深褐、莹澈如玉的青铜器,父子俩随即把它抬回家藏了起来。

  一天,漆家河村来了一位姓石的湖北商人在村里转悠,听说是来看村民家里是否有祖传下来的老物件,愿意高价收购。时近中午,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石先生不得不跑进一户农家避雨。闲聊中,石先生从村民孙子口中得知其家中藏有一件青铜器,于是向农家主人提出看一看。农家主人碍于情面便拿了出来,石先生一见便提出愿出400块银元买下它。这让农家主人惊诧不已。不一会儿,农家主人的儿子回到家,听说石先生愿出400块银元买这件青铜器,在吃惊的同时又产生了怀疑:难道这件青铜器果真是宝贝吗?于是,他乘父亲与石先生吃饭时,悄悄提着青铜器的盖子出了门,他想让村里的钟校长看看这到底是件什么宝贝。

  钟校长一见到这件青铜器的盖子,表示愿意出800块银元买下这件青铜器,并让他赶快回家取来器身。

  听了钟校长的这番话,农家儿子不由欣喜若狂,向家中飞奔而去,一边跑还一边高喊道:“我发财了!我发财了!”机警的石先生听到喊声,顿时明白了将要发生什么,随即扔下装有400块银元的袋子,抱起那件青铜器器身夺门而去。

  美国“煤油大王”斥巨资寻器盖

  原来,这是一件刻有“皿天全乍(作)父已尊彝”八字铭文,后来被专家命名为“皿天全方罍(léi,盛酒器具,形似壶)”的商代晚期青铜重宝,曾是汉文帝爱子梁孝王刘武所藏,价值连城。

  钟校长为使这件身首异处的青铜器合而为一,便请桃源县驻军某团团长周磐“缉拿奸商”石先生。没想到,神通广大的石先生找到周团长的上级——驻扎在常德的某师师长贺耀组,钟校长闻讯立即将器盖藏了起来。随后,钟校长因惧怕贺师长来纠缠,便再次找到周团长表示自己愿将器盖捐献给国家,只求政府资助部分经费修缮村里的校舍。对于钟校长的要求,周团长当即支付给他5000块银元与一张5000元的期票,这件青铜器器盖就此成为周团长私人所藏。

  之后,湖北商人石先生将这件青铜器器身以高价卖给上海的文物商人李文卿与马长生,随后李、马二人又将其倒卖给了美国的煤油大王。美国煤油大王闻知器盖的下落后,派人携带20万块银元找到周团长,最终因周团长索要50万美金而未能成交。

  转眼间到了1952年,周团长被湖南省人民政府逮捕,他为了将功折罪交出了青铜器器盖。随后,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金明亲自将这件皿天全方罍器盖送交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6年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又将这件器盖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

  法商竞拍走器身 身盖终难合一

  美国煤油大王因未能得到皿天全方罍器盖,便将器身转售给了日本大阪一位收藏家,这位收藏家后来也因不能使这件青铜器完整合一,又将其转售与东京著名收藏家Asano先生。Asano先生为了使其完整合一,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的拍卖市场上搜寻。

  时任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的高至喜,也一直在四处打听这件青铜器器身的下落,直到他于1964年主编《湖南省文物图录》时,也因未能获得这件青铜器器身的确切消息,只好在该图录中先行刊布了这件器盖的有关资料。

  Asano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看到了这则资料。随后,他多次来到湖南省博物馆,对这件器盖进行详细测量考证,发现除了器盖内铭文比其所藏器身上铭文多出“天全”两字外,其余部分均十分吻合,由此而知即便这两者不是原配,至少也应该是皿氏家族同时铸造之器。后来,双方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使这件青铜器配套合一。

  到了1992年,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应邀到日本访问,其间在一位日本友人家中与这件皿天全方罍器身不期而遇。日本友人告知说这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英国以巨资购藏的。马承源遂告知这件皿天全方罍还有一件器盖,且珍藏在中国湖南省博物馆,这位日本友人特地专程来到中国与这件他从未曾听说过的器盖见面,随后又表示愿意出资30万美元为湖南省博物馆新建一座陈列馆,以及赠送一件中国西周早期青铜器器盖为条件,来换取这件皿天全方罍器盖。

  对于日本友人所提这一条件,湖南省博物馆曾专门派员前往日本进行考察洽谈,终因一些难以逾越的法律问题,而使皿天全方罍错过了身首合一的机会。

  此后,中日双方几经努力想在上海博物馆及新加坡举办相关展览,促使皿天全方罍身首相合,最终都因种种缘故而未能如愿。再后来,这位日本友人因遭遇事业与家庭变故的双重打击,决定将这件皿天全方罍器身出售,上海博物馆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闻讯后,联合筹集一笔巨款前往美国参加竞买,期望能使这件身首异处的中国青铜瑰宝完整合一。不料,一位法国买主竟以高出中方近四成的价格将其竞拍而得,致使皿天全方罍再次失去了身首合一的机会。

皿天全方罍是商代晚期盛酒器。传1920年于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出土。器身于2001年在纽约艺术品拍卖会上以924.6万美元拍卖成交,藏家不详;器盖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原器身通高63.6厘米,器盖通高21.5厘米。该器形体高大、富丽堂皇,四角和四面中间共饰八条粗大扉棱,以云雷纹衬地,以兽面纹为主纹,空隙处填夔龙纹,在主纹和扉棱上再饰云纹,器口铭有“皿天全作父己尊彝”八字,故名“皿方罍”。整器雄浑庄重,透出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称为“方罍之王”。

罍在中国古代常被用作重要的礼器,在王室和贵族的盛大宴会上,罍是必备的酒器。其基本形制有圆体和方体两种。由于青铜罍流行的时间短,数量少,尤其是方体罍,更是十分稀少。兼之距离我们有4000多年,能保留到今天的,已十分罕见。

在这些罕见的青铜罍中,皿天全方罍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造型雄浑,形体巨大,通体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其高超卓绝的铸造技术,神采飞动的气势和令人倾倒的精美纹饰,是其他古代青铜器无与伦比的,堪称“罍中之王”、稀世珍宝。因此被收藏家和古董商们作为梦寐以求的珍藏对象,创下拍卖场上的“天价”也就无可厚非了。

“皿天全”方罍的身世可谓坎坷。据传说,这件宝器是1922年在湖南桃源出土的。方罍出土后,其发现者起初并不知道这是一件宝物,只是不经意地放在家中盛物。然而,挖出一个有着精美纹饰的大铜罐,毕竟不是件平常事,乡亲们将这件事越传越远。

终于,一个湖北籍的石姓古玩商人得知了此事。他来到器主的家中,想要收购方罍。经过一番论价,双方讲定以四百银元成交。见来人竟愿出此高价,器主又心生疑窦,生怕卖低了价钱。故一边巧言稳住石姓古玩商人;一边密嘱其子持器盖到附近一所学校,找有学问的人问个底里。哪知学校的校长见此器盖非比寻常,知是宝物,当下愿出八百银元。器主之子大喜过望,狂奔而返,一路呼号。其声被石姓古玩商人听到,知不妙,遂不顾器盖,丢下四百大洋,抱器身而去。

“皿天全”就这样身首异处了。器身几经辗转,流落海外,曾为美利坚合众国煤油大王洛克菲勒所收藏。器盖则落到了当地湘军的一位周姓团长手中。据说美利坚合众国的藏家曾找过周姓团长,欲出价二十万银元收买器盖。然,周姓团长竟开出五十万美元的卖价,以致未能成交。“皿天全”也终未身首合一。

解放后,“皿天全”器盖依法收归国有。1952年由湖南省文管会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此后,“皿天全” 器盖一直是湖南省博物馆的藏品。

“皿天全”的器身,曾在冷战时期一度脱离了人们的视线。直到1992年,上海博物馆原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才在出访日本时,在一位友人家中偶然见到了久违的“皿天全” 器身。据这位友人讲,这是他于八十年代中期从英国花大价钱买回来的,而他并不知道这器物还有盖子。马先生告诉他,器物的盖子在中国湖南。

日本友人得知器盖的消息后兴奋不已。曾亲往湖南,蒙湖南省博物馆友善接待,得与“皿天全” 器盖亲密接触,并生“非份之想”。他欲出资美元三十万捐建一间精良的陈列馆;并捐赠一品西周初期的精美器盖,以换取“皿天全” 器盖。湖南方面也曾为此事派员专程赴日本考察洽谈。终因法律问题无法逾越,“皿天全”又一次错过身首合一的机会。

此后,中、日双方几经努力,欲成就“皿天全”身首相合的好事。曾想过将器身和器盖运到上海,在上海博物馆整器展出,因故未果;又想到新加坡办整器展出,也因故未果。

再后来,日本友人遇到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决意出手“皿天全” 器身。得知这个信息,上海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联手筹集了一笔巨款,赴美参加竞买。“皿天全”身首合一之时即将到来。哪知,拍卖会上一位买家出价超过我方预算近四成,以924万美元的高价拍得“皿天全” 器身。据悉,这位买家是位法国人。“皿天全”的命真苦。

“皿天全”整器以云纹为地,肩、腹分别以大兽面纹为主纹,并间以夔纹;前后两面正中,上下排列两立体兽首;左右两面肩部各有一兽首衔环。通器饰八道粗壮扉棱。整器雄浑庄重,富丽堂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