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的艾清宴在去农田...

 Loading69 2021-02-23
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的艾清宴在去农田干活的路上,发现每天都走的小路上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水坑,水坑旁还有一个寒气逼人,不停散发出暗绿色的光线的大铜罐,他悄悄的将其带回家,但接下来的事却让他后悔不已。
 
到家后,艾清宴仔仔细细地洗去铜罐上的泥土和水草,一个布满怪异纹饰,通体散发出逼人寒光的暗绿色铜罐出现在他的眼前。罐子的内部则刻满了莫名其妙的符号。不知道这个铜罐有什么来头的艾清宴决定先把铜罐收起来,不作声张。
 
但他在田里捡到奇怪铜罐的事情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了,不多久就有一个古董商闻讯而来,在见到艾清宴抱回的铜罐后,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古董商一眼就看出这是个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古董商立刻开出400银元的价格,想要购买这个铜罐。

这对一辈子以务农为生的艾清宴来说无疑是个天价,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随手捡的一个铜罐竟然能卖出这么多的价钱,当场就同意了,可这件事却引起他儿子的怀疑:这么个怪罐子竟然能卖这多钱,莫非真的捡到了个宝贝。

趁着古董商给父亲交钱的空档,艾清宴的儿子突然拿起铜罐的盖子拔腿就往门外跑去。艾清宴的儿子抱着铜罐的盖子一路小跑,来到当地最有学问的新民学校校长钟逢雨家里,想让他给看个究竟。

钟逢雨仔细看了看盖子上的纹饰和铭文后,立刻就拿出800块银元要购买他家的铜罐,并让他立刻回家把铜罐的器身取来。艾清宴儿子一听,收了钱就往家跑,一边跑一边兴奋地大喊,发财了发财了。
 
而在他的家里,古董商原本还因为盖子被取走和艾清宴产生争执的时候,老远就听到艾清宴儿子传来的叫喊声,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古董商盖子也不要了,抱起罐子立刻就走了,等艾清宴儿子跑回家跟父亲说明情况时,古董商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因为害怕艾清宴一家会找上门来,古董商在离开茅山峪后直接就去了上海,并在上海以100万大洋的高价卖给了上海的古董商,此后又经过多次转手,最后流传到日本收藏家新田栋一手中。艾清宴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以400块银元卖掉的这件转手就被卖了那么高的价格,更不会想到他的这个举动会让这个铜罐盖身分离将近百年。

回到湖南,花了800大洋只买到一个盖子的钟逢雨对铜盖进行了仔细研究,发现这是一件来自商周时期的青铜罍(lei,二声),青铜罍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是当时王公贵族举行宴会时必不可少的大型的盛酒器。表面看,罍只是个用来装酒的大坛子,实际上他与鼎、尊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青铜器。
 
周灭商后,为了吸取商朝酗酒误国的教训,周王颁布了颁布了禁酒令,严禁酗酒,同时也限制制造酒器,致使酒器制作数量大为减少,也因此能够流传下来的青铜罍数量极为稀少。青铜罍分为圆罍和方罍两种,而这件被艾清宴捡到的青铜罍就是方罍,根据铭文可知其名为:皿方罍。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皿方罍的盖子到了当时湖南在当地的驻军部团长周磐的家中,被他一直秘密收藏在家中 ,一直到1952年周磐主动将皿方罍的盖子交给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在周磐交的材料中,人们才知道,皿方罍出土时其实是一个整体,是有罐身的。
 
当时的文物专家对皿方罍进行了仔细研究,发现皿方罍其实是出自商朝晚期的一个贵族家庭:皿氏家族。遗憾的是这么珍贵的青铜罍,竟然只有盖子,专家们都很想要找到皿方罍的器身,却一直没有找到任何蛛丝马迹。

一直到1992年,我国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日本收藏家新田栋一的家中见到了消失近半个世纪的皿方罍器身。只是新田栋一拒绝将皿方罍器身回卖给中国,相反他还向湖南省博物馆提出要收购他们所收藏的皿方罍盖子的要求。并将皿方罍比做一个茶杯,说一个茶杯杯身才是主要的,盖子次之,既然我有杯身,你就应该将盖子卖给我。

皿方罍是迄今为止出土的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方罍,堪称“方罍之王”,因为湖南省博物馆拒绝了新田栋一的要求,因为双方一直谈不拢,2001年9月,新田栋一将皿方罍交于佳士得拍卖,并拍出924.6万美元的高价,三年后佳士得又一次对皿方罍进行拍卖,这一次中国没有再有任何犹豫,经过多方斡旋,买卖双方达成协议,中方以拍卖价格的一半够得皿方罍。

2014年6月21日的17时45分,流失海外近百年的皿方罍器身在中国湖南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海关入境,湖南省政府特地在长沙为皿方罍举行了一个器身器盖合体庆典,这对分离近百年的青铜器终于在众人的注目下再度身盖合一,以一个完整的器身向世人展示它的威严与庄重。

此后,皿方罍被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我是@条哥的历史手札,每天和你分享历史上有趣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