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小云: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unvs 2013-11-04

寿小云:中医脉诊解读身心奥秘


      
        作者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中医脉象研究。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脉学基础理论的探讨和临床应用研究,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了多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脉学文章。
本书是在挖掘传统中医理论和融合各民族脉法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脉学理论,是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心理脉学诊法。它力图在人类心理情感活动与中医脉诊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人类第一次能够直接面对他人的心理情感活动和心理致病因素,实现心理上的对话。这一研究成果,为直接感受人类心理情感活动,解决心理学研究中最困难的环节,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本书通过脉象心理研究感知各种医疗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为解决身心疾病中心理成分的确认和识别,探讨心理因素和病理因素在同一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及演变规律,发展全新的身心医学,开辟了一个跨越中医学和心理学之间的研究领域。本书就心理脉象的基本理论、物质基础和临床实践作出系统探讨。它对传统中医诊法,在诊查内容和诊查手法等方面做了重大的更新,增加了许多新的实用内容。


  20多年前,寿小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时,他给病人诊脉尤其用心。由于他善于脉诊,脉诊收集的疾病信息与他人不同,所以他的诊室叫脉诊专科门诊,慕名而来者不断,拥有大批“粉丝”。

  寿小云在临床实践的同时,细心研读历代脉学著作,分析各种脉诊理论和方法,从中挖掘脉学精华,并吸收现代脉学研究成果,在脉学研究上提出了以病脉诊断体系和心理脉象体系为两大基本内容的脉学理论,开拓了中医脉学新领域。

  构建脉象脏腑疾病诊断识别技术

  在病脉诊断体系中,以《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脏器在寸口分布定位的模式为基础,以植物神经、神经—体液调节造成的寸口局部组织形态学变化为识别特征,结合传统28病脉涉及的心率、心律、心搏输出量、血液流畅度、血管舒缩阻力、脉搏力度、脉位、脉体等,构建了脉象脏腑疾病诊断识别技术,形成了临床实用的脉象诊断体系。

  中医诊脉主要诊寸口脉。但寸口的寸、关、尺三部脉的跳动并不是均匀一致的,某个局部可以明显不同于其他局部,如寸强尺弱、关细无力等。寿小云认为,凡是脉动有差异的地方就是独动点。独动点的异常搏动是对应脏腑器官疾病的反映,即中医“是动则病”的脉学理念。诊脉的关键,一是确立脉象与脏腑组织器官对应的候诊部位(脏腑功能区反应点);二是对候诊部位异常搏动点的脉象信息加以提取;三要对提取的脉象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区分。

  寿小云的病脉诊断体系中,诊脉部位的精细和对脉管周围组织的细微体察是关键。

  关于寸口脉诊部位,他认为《素问·脉要精微论》的描述最为详尽和实用。把寸口脉由寸、关、尺三部再细分为寸前、寸、关、尺、尺后五个部位。五个部位分候脏腑,不但可以了解五脏六腑功能状态,还可从寸前了解头部(胸喉),从尺后判断少腹、下肢等。他还沿用《素问·脉要精微论》的方法,将寸关尺分前、中、后、内(上、中、下)、外(上、中、下),分别对应不同脏器,用“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以“见微知著”,使脉诊分候脏器扩大到了全身,拓展了脉诊判断疾病的范围。此法与上述五个部位脉诊法相互参照,使其对疾病部位的判断达到了更准确的地步。

  在脉象诸多信息的拾取中,传统对28病脉的诊察主要是体会压力波变化,但特异性较差。寿小云认为,中医脉象独动理论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感觉寸口脉血管壁和血管周围组织细微改变所致的脉象局部形态改变。正是由于寸口与脏器间存在直接的对应效应和脉象反应点,所以各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变化,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在寸口脉上表达出来。如血管周围组织出现增生、小结节、张力加大或隆起、组织虚软或凹陷等微形态学改变时,经过精细触摸,可以得出病位、病性等方面的特异性判断。寿小云举例说,下肢坏疽患者,尺脉近心端(尺后)血管可见钢丝样紧张痉挛,而手掌坏疽患者寸脉出现钢丝样紧张痉挛。有结石者,相应位置脉管上呈现沙石样结节;息肉者相应位置脉管上呈现肉筋样结构等等,这些脉象特征明确、专属性强,是疾病脉诊的重要依据。

  对中医心理脉象的探索

  寿小云“诊必言脉”,善于从病人脉象中发现问题。在长期临床脉诊实践中,他渐渐发现一种现象,即在摸有些病人的脉时,自己也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询问病人,常常发现病人受到过严重的情绪刺激,或存在显著的心理问题等。之后,他有意识地摸索和总结,慢慢地发现了一些心理异常的脉象特点。例如大怒时左关肝部位会凸起,强力搏动;恐惧时尺脉则变得细紧振颤,这是心理脉象诊断的物质基础。

  有一位旅居国外的成功女士,找寿小云看病时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以胃口不好和失眠就诊。正常的病脉诊断之后,寿小云判断其为胃寒,处方并嘱其少吃冷食。但这个病人右尺脉的显著形态引起了寿小云的注意,他从病人脉象反映的心理状况上,发现病人性格自主自立,必有所作为,但当前却有较大心理负荷,遂告知病人调整心态很重要。病人听后很惊讶。后来她来信说,回去除了按时吃药外,还积极调整心态,症状渐渐好转。

  像这样的就医者,寿小云遇到过很多,他将脉诊中得到的疾病信息和心理信息综合分析,针对病人的心理障碍和症状,以心理疏导配合药物治疗,常常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

  寿小云说,这种被称为“脉象读心术”的心理脉诊,从历史上看并不神秘。《黄帝内经》就揭示了人体心理情感和脉象的关系,指出人体惊恐、恚恨、劳心等各种心理活动都能使心神受扰,血脉不宁,脉象则随之变化;《伤寒论》中提到人心理活动时出现的十几种单脉和相兼脉;其他历代许多医著中也都有心理脉象的记载。

  寿小云认为,中医心理脉象的诊断自古就有,在临床是可信可行的,人类的心理活动通过脉象可知、可识、可读。中医心理脉象就是把古代心理脉象方面的研究系统化、条理化,再应用到医疗实践中去的一门中医心理诊断技术。

  关于中医心理脉学的研究与运用,寿小云发表过多篇论文,1998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寿氏心理脉学与临床》一书。他提出的脉象振动觉、脉象温度觉等新的脉诊手段,为脉诊增加了新的信息来源。尤其脉象振动觉的频率变化多端,特异性强,是许多脉象,尤其是心理脉象的主要鉴别指标。

  现在请寿小云进行心理脉诊的人各种各样,向他拜师学习的人也很多。他说,心理脉诊不仅可用于心身疾病的诊断,还可为择业、择偶、儿童成长、预防犯罪等提供帮助。他现在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讲学,希望更多的人重视脉诊、掌握脉诊,并通过整理传承,使中医脉诊的经验以流传发扬。

寿小云脉海真言

踏入脉学之门,坚定树立不为孺子,誓为人杰,做大智慧者的信念。坚信自己是最好的,坚信自己有能力扩展达到古人未能攀登的领域,坚信自己能踏上脉学之巅。

脉海真言言之一
  跳出老祖宗的框框,才能获得真知
  老祖宗留下很多文化遗产,都是千百年医学实践的结晶。但就学脉者而言,却一定要跳出老祖宗的框框,才能获得真知。
   中医的先进,在于千百年医疗实践的锤炼;中医的守旧,在于不敢越过祖宗雷池一步。最早较为完整的古籍为王叔和的《脉经》,经后世医家辗转沿袭,鲜有创新之举,造成中医墨守千年一脉的现状。《脉经》讲得多是理论上的东西,很多内容从阴阳五行推演而来,缺少临床实际意义。
   恐我直言,古代医书中没有一部讲明真正实用的脉法的。中医至今学堂上只能抱着恒古不变、缺少临床实用价值的《脉经》传授,导致临床中医师无以适从,导致中医诊断“望闻问切”四宝缺三,只能单凭问诊诊断或开西医化验单检查的尴尬地步。中医脉法绝技的失传,导致中医界传授无门,使之丧失了和现代医学竞争的最有力武器,这是造成中医衰亡的重要原因。可想而知,西医询问病情之后,有众多现代化仪器作后盾,得出科学结论;而中医呢,传统望闻问切之中,如果仅剩问诊一项,不败于西医之下才怪呢。我们今天全力抢救中医脉学,乃匹夫有责之举。
   劝示诸位要想学好脉象的话,一定不要迷信脉学古籍,一定不要以为老祖宗的话都是对的。如果照书学脉的话,一定是学不好的,想学脉法一定自奋图强,到实践中摸索,到民间高人中去学习。

脉海真言言之二
   不要迷信权威。
    脉海真言言之一已明确,在中医脉学古籍中,没有一部具有临床实际诊断意义的脉书,属于濒危医技。遨游脉海近四十年,眼见中医脉学领域起伏跌宕,可以说目前不存在垄断一切的权威。每一个对脉学有所研究,有所领悟的人,他本身的工作就是创新,就是超越古人,就是成大光明者。坚信自己能达到古人所未能达到的领域,相信自己就是权威。努力加油,走自己的路。
  

脉海真言言之三 

树立脉理为真的绝对信心

   我的第一个脉学导师王金皋先生仙逝已有十年,每每思念他的脉学绝技,尤其他对肿瘤的先知先觉、诊之有道的精湛医术,思念他仁厚宽宏的音容笑貌。
   闲暇之时,我每每潜下心来,打开记忆封存的思绪,寻索先师给我留下的最宝贵东西。我只能说,我最感激、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先师把我领进脉学之门。先师带给我的,是让我对脉学的坚定信念,是让我看到脉学的真实,是使我坚信中医脉学是每一个努力拼搏中医的人都能掌握的。对脉象的真实坚信不移,是迅速跨入脉学之门,掌握脉学真谛的最重要条件。

脉海真言言之四
   脉海无涯,勤学是岸。脉学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经验需要一点一滴积累、学识需要一点一滴领悟。正如古人所云:时时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沥其心血,方有可能成为集大成者。往往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觉得忽然间茅塞顿开,好像一夜之间一切都明了了,一切都得心应手了,那才是智慧之花盛开,勤学必有所报之时。
脉海真言言之五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万古永恒的真理。瞻望古今,名师之下,徒弟众多,但其中能成大气候者寡,徒弟能超越先师者寡。其原因在于各人能力有大小,悟性有高低,智慧有高下,学识有多寡。其中最重要的是信念、悟性和勤奋。有了这三条,成功是必然的。

寿小云经典治疗脉案

例一 某女士,外籍华人,著名社会活动家。
脉象介绍:初诊时,患者由一女士陪同,说一口标准的官话。她举止文雅,待人友善,以胃口不好和失眠就诊。由于她用的是化名,故当时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与背景。
在进行正常的病脉诊断之后,她右尺的脉管形态引起了我的注意。血管在挺直之中略显粗窿,脉壁张力略大,稍有结节感。脉管内血流充实而稳定,无明显振动杂波。奇怪的是脉管周围组织振动觉异常清冷,与脉壁毫无交融之态。
 脉象分析:紧张的心悸,高兴的心跳,恐惧的心里哆嗦,很容易从脉搏中感受出来。该女士血管挺直,血流充实、稳定,构成自主自立性格及有所作为的基本脉象形态。脉管充实而脉壁张力略大,是某种心理负荷造成的压力;而无异常杂波,标志着目前这种压力并没有形成明显心里上的波动。脉管略显粗隆,稍有结节感,反映了过去曾经有过措折和压力的痕迹。脉管周围组织振动觉的异常清冷,和周围无交融之势,显示了内心心理的闭塞状态,从心理上不能达到和周围环境很好的交流。
分析患者疾病和心理脉象后说:“你一般身体情况还好。从脉象上看,有点胃寒的征兆,要少吃冷食。目前主要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调整。依我看,你到国外很多年,取得相当的社会地位,可能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但有一点,你的内心始终未能加入融汇到那个社会之中去。你的心理结构实际上还游荡于那个社会之外,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造成你目前身体上的某些症状。”
患者表示同意。她说到欧洲居住多年,与外国人结婚并有两个孩子,生活富足而稳定。但心理上始终未能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对于当地的人际关系、人文背景、家庭结构、社会观念、处事哲学等等,总感到有某种心理上的不适应。虽然和爱人友好相处,但都忙于各自的事业与成功,感情上总有点“君子之交淡如水” 的感觉,缺少更多的心理上的通融。孩子都已长大自主,另立门户,家中难免有些孤单。虽然事业上的成功,有众多的祟拜者(因为是社会活动家),但在说教之中,有时感到力不从心,很难达到心心相通。
半年后她来信说:“月前在北京成了您的病人,无意中相识,甚觉欣慰。回××后,我十分认真按时吃药,感到身体在好转。……真是谢谢您,说的十分正确而恳切。不过象我这种作了一辈子书的人,除了提笔为文好像对别的全外行。当然,我生活里一些根本的矛盾没法子解决,心境就难以真正得到疏解。如今我正在修炼自己,把俗事看淡,好好保养身体,渐能好转。…”
 按语:此案开始时虽然不知道患者背景、家庭及工作情况,但从脉象形态上入手,分析出其与周围缺乏沟通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配合药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例二 某女士,留美多年,回京探亲。自感身体周身疼痛不适,由朋友带来就诊。
 脉象介绍:六脉略细,脉搏的上升支缺少活力,脉博高峰拐点滞涩不畅,高峰过后衰减明显,虚软无力。右尺脉孤直,微颤、有种内收的振动感觉。周围组织振动觉空旷寂冷。
这种脉象形态和孤独处境、渴望、需求、企盼等心理有关。在该案例中,是一种孤独、需要得到关怀的心灵。总的说来,脉象上是一种长期在外面奋斗挣扎而心力憔悴,孤立无援,需求帮助的感觉。
我把自己的看法告诉给她。对方说:“到了美国很多年,别人都觉得我应该是很富裕了。但实际上这些年一面学习一边打工,仍然生活在当地的贫困线以下。前些天和爱人离婚了,现独自生活。”
本案例心理的紧张、孤独加上旅途劳累,带来身体不适,通过心理疏导配合中药汤剂舒肝解郁、活血止痛在短期内得以缓解。之后回到国内,找回自己的感情和事业,身体康健。

  例三 某先生,以频发室性早搏就诊。
脉象形态:诊其脉象,脉来时有一止,止无定数,是一种典型的结代脉。右尺弦长细紧,高度拘急,上面附有紧张带来的细颤。脉搏搏动时微有撞击感。仔细地感应各部的脉象形态,没有动脉硬化及心肌受损的结滞感。脉虽结代,脉博高峰拐点流畅度尚可,未见滞涩感觉。也没有高血压的脉象表现。总的说来,这种心脏早搏应该倾向于非器质性病变,属于心理特征不能适合高度紧张机密的工作环境导致疾病。
结合脉象分析,这是一种高度神经紧张形成的脉象改变。患者属于一种神经稳定程度差,容易紧张的精神类型。这类型人不能耐受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巨大的工作。往往伴有精神紧张、失眠、情绪不稳等症状。在职业选择上,这种人不适于作金融、银行、公安、涉及到重大机密等部门的工作,在长期过度紧张工作的环境下容易比别人诱发各种疾病。为此,我劝他一方面作相关检查,另一方面配合中药治疗,并争取改变一下工作岗位。
服中药两月后,他调离原工作单位,到某个公司业务部门,工作环境轻松,心脏早搏消失,至今未发作。

例四 某先生,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心绞痛疑似病例。
 脉象介绍:由于近日工作劳累,突然感觉心前区不适,憋闷,呼吸困难。据说吸过几次氧,并含了硝酸甘油,目前病情尚未缓解,经同学邀我前去看望。只见他躺在床上,身边放着两个氧气袋,神色紧张,呼收急迫,大口喘气,双手颤抖。询问病情时,他语言断续。心电图报告为可疑供血不足。
 脉象介绍:双尺脉弦长细紧,绷急,拘直而细颤。肝脉略显郁象。反观心脉,脉来和缓,脉搏高峰拐点圆滑,振动觉无涩滞感觉,血管无明显硬化现象。
  脉象分析:此例患者以心前区不适发病,病势危急然而心脉坦然,令人疑惑,其中必有藏奸。我反复把脉之后,斟酌再三,提出我的看法:“脉象表现不具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形态,考虑目前状态与过度恐惧有关。”建议服镇静剂的基础上,严密观察病情。然病人紧张万分,坚持认为是心肌梗死,要去监护室观察抢救。后经住院一个月全面查体,心脏检查基本正常,诊为神经官能症出院。后来我去看他时,只见他双手时有细颤,有时伴有无意识动作,与人交谈时表情拘紧,有时语言略有磕绊。果然是一派神经质的表现。之后配合中药养心安神而愈。

  例五 某先生,著名书法家。
 脉象介绍:一校友,现已是著名书法家,曾慕名送我“神脉”题匾。当时按他的脉象强硬如弦,重按博指,对他说:“这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导致的高血压病,目前动脉硬化很明显了,应千万十分小心,必须终身吃药”。由于其身体强健,精力充沛,事业蒸蒸日上,身体无明显不适感觉,故未十分在意,未坚持吃药,两年后突发死于脑溢血,享年仅43岁。目前所谓“过劳死”患者中多有这类人士,自持身体强壮,未予重视,而落得英年早逝,深为惋惜。

  例六 某男士,华人。抑郁症。
2000年到法国业务考察,闲暇之时随同事到其朋友家,女主人邀我为其丈夫诊脉。
 脉象介绍:脉管均长,显得略为宽厚而拘紧,脉来淡缓,无明显谐波。该人表情淡漠,动作迟缓,盛夏披着一件厚厚的羊毛衫。
  脉象分析:这是典型的对周围环境淡漠、无兴趣、抑郁的脉象。常因重大精神刺激、环境压力过大致使心理不能承受,导致大脑皮层一种本能的保护,其中一部分人将转成抑郁症。该病例经服用舒肝解郁、养心安神中药和少量西药抗抑郁药后痊愈。

  例七 某女士, 学生,由她父亲带来就诊。说她与另一女孩都看上班内的一个男孩,近半年情绪十分不稳定。她总是感觉到另一女孩在说自己的坏话,破坏她和那男孩的关系。曾经哭闹摔打过东西.,最近又有发作。
  脉象介绍:诊其六脉弦细,右尺根部有一层薄薄扩张弥散的振动觉,这层振动觉有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我诊到右尺脉偏上至关脉中间位置,产生一种强烈的妒火感觉的脉象心理效应。
 脉象分析:右尺根部淡薄播散,略有飘忽感觉的脉象,这是某些容易产生幻觉人常有的脉象。我问这孩子,是否有时可以感到并不存在的事或想入非非。尤其是在自己独自呆着的时候。她说有的。可以引证这孩子确实有一定程度幻觉存在。由于忌妒而生妒火,恐怕也是某些年轻女孩子一个特点。该病例按照躁郁证候服药三月而愈。

  例八 心理脉象并不是成人的专利,对于儿童具有同样的心理因素。某男、12岁,学生,形体瘦弱。
  脉象介绍:右尺血管壁绷紧、细颤,内侧振动觉明显减弱,有种陷落感。脉搏如小豆状滚过,有悸动和轻度慌张的感觉。
 脉象分析:这是一种恐惧和容易受惊的脉象。儿童受到惊吓或遇到使之恐惧的事件,当时未能得到有效的身心保护,其刺激量和时间特征达到一定强度,则可以形成这种心理特征。
  按语:我询问了这孩子的情况。知道孩子的父亲去世,母亲在农村改嫁。孩子曾受到继父的殴打和虐待,留下了心理的创伤。虽然后来被奶奶接走,但儿童心理发育期的重大精神刺激,给他的心理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儿童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幼年时期的经历有直接的关系。作为家庭成员如有精神问题,或有遗传性精神疾病,或有严重心理伤害,或夫妻关系紧张,感情破裂,或重大的家庭变故,都会形成产生子女人格障碍的温床。而幼儿一旦形成某种心理创伤或心理特征,则很难抹去,甚至贻害终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