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鹿门情思

 红馆615 2013-11-04

鹿门情思

鹿门寺位于襄阳城南约15公里---我的家乡东津镇鹿门山,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是汉唐以来的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她是一处远近闻名、历史悠久、清幽秀丽的名胜古迹。鹿门山因有她而出名,我为家乡有她们而高兴。伴随着我的成长,我对她们的了解日渐全面,她们对我的影响也日渐加深。

 平生第一次游览名胜古迹是在哥嫂结婚的时候,他们去游览家乡的古隆中(算是度蜜月吧),因我和哥哥年龄相差比较大---我比哥哥小13岁,当时只有8岁,硬是要跟着一起去。去了后被隆中的石牌坊、龟驮碑和古建筑倍感惊奇,被隆中美丽的风景所折服,更被题写的诗文、诸葛亮的智慧和传说所倾倒。从那时起就觉得名胜古迹真是太好了---有美丽的风景、有古老的建筑、有新奇的文化以及令人敬仰的名人,心中老想着再去别的什么地方。鹿门寺便渐渐走进了我的视野,可是因为太小,总是没能成行。记得1989年上初一时,教英语的刘老师号召周日没事的可以报名一同去,兴高采烈地一心想去。可是回家后父亲硬是不允,只好沮丧地呆在家里了。心中的那份渴盼却是与日俱增,因为传说鹿门寺有个聪明泉,喝了聪明泉的水人会变聪明,谁不想变聪明呢?何况是懵懂的少年,更是信以为真。记得第一次去当是在初二上半年快放寒假的时候,和同村的小学时的同学三人结伴骑自行车前往。因为没去过,也因为不知道她究竟是什么样子,只知道在山里,竟然到了也不知道。细打听才知所在地方就是心中向往已久的胜地,可是眼前的景象着实不敢让人相信:只见一处溶洞,前面在滴水,下面一个池子。在池子前面的北面有几间破败的瓦房。真真没想到眼前的景与心中憧憬的竟是这么大的差距,心中惋惜至极、失望至极,可内心深处又是那么的不甘,坚信她一定会变得美丽壮观起来的。可是惋惜、失望并没有影响食欲,骑了几十里路的自行车,回到家以后就狼吞虎咽起来,还记得吃的是甜酒泡油条,吃得特别多,而且觉得太好吃了,至今还回味无穷,感觉后来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饭了。

 心中的愿望没过多久就实现了,1992年县政府开始重修鹿门寺大雄宝殿。高二的下半年——1994年春季吧,同学们都想去一睹她新的容颜,便第二次来到了鹿门寺。这个时候鹿门寺已重修得差不多了(1980年开始逐步修复。),有大雄宝殿、暴雨池、灵溢泉、碑廊、浩然墓、李实墓、月牙桥、浩然亭以及望江亭吧。两件事还记忆犹新。一是从大雄宝殿后面的山往上登到望江亭。那真是山陡坡滑没得商量(当时未修石阶),一同学直摔倒,我一点事儿没有,他纳闷地问我怎么回事,我戏谑他一句:“脚大江山稳。” 后来他多次跟我提及此事,说少有志向,语出惊人。登上望江亭的景象至今难忘,虽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慨,却是“登山汗侵脊,临亭腋生风。江如青罗带,山若碧玉簪。不协调之处就是山上乱丢乱扔太过严重,有伤大雅;二是同学们在浩然亭前合影留念。记得当时身着一件蓝色中山装,特别精神。衣服是母亲做的,在心中母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那件衣服做得自己认为很抬妆,以至于上大学时还没舍得扔掉,直到一次因表演节目借同学做了道具服装,再穿上大家都笑才没再穿。

 如果说前两次去是想一睹鹿门寺的胜迹的话,第三次就是冲着鹿门寺的核桃去的。应该是1994年的秋季,只记得是和同村的两个发小一同前往。去了后,又不认得,满山地转,转到霸王山上,错把油桐当成核桃树,上去摘,摘下砸开一看才知不是的。兴冲冲地来,想到却要空手而归,很是懊恼,只好垂头丧气地往回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记得是从鹿门寺门前的台阶往下下,在台阶的右侧有几户人家的那个位置,旁边有几个大板栗树,当然当时也是不认得的,只是抱着最后的希望撞撞运气看看是不是核桃。树很大,上面有很多毛绒绒的带刺的球状的果子,像法国梧桐树上的绒球,飞快地弄了几个下来,砸开后才知是板栗,无独有偶,也算是第一次认识了板栗,也算是对未找到核桃的一点慰藉。弄了一些板栗准备走的时候,一个伙伴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呼起来:“看!那是不是核桃?”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抬头望去,只见一棵高大的树上几个圆圆的青青的果子挑在上面,正随风摆动。像是在挑衅着我们:“怎么样,你们够不着吧?”我们就让一个身手敏捷爬树快的上去摘下来看看。扔下来后赶紧砸开一看,果然是核桃,高兴得真是手舞足蹈,恨不得大喊大叫一番。可是没等大喊大叫,却传来住家户那边揭锅盖舀水的声音,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但一点儿逃跑的意思都没有,试问终于找到了想要的东西,怎么会被吓走呢?硬是大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把几个树上的核桃下完了。正在装的时候,从台阶上又传来林场的人的声音:“核桃树上昨儿还看见有核桃的,今儿咋没了呢?”一下子恨不得把我们几个正沉浸在喜悦中的魂吓掉,直吓得几人爬那儿动也不敢动,只到听不到声响,最后才胜利大逃亡似的往家赶。几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竟然连核桃树、板栗树都不认识,你可能不信,其实这是真的。试想那个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刚过没多少年,村子里除了枣树、桃树,其它的果树你根本是见不到的,你又怎么会认识呢?村支书的儿子我的初三同学娶了个城里的媳妇,村支书因肝病过世,办丧事没法,只好让城里的媳妇下地收棉花,我们那儿俗话叫:“捡棉花”,到了地里,城里的媳妇很是吃惊,不是说捡棉花吗?怎么还要摘呢?让村里人笑话了很久。正是因为这次鹿门之行,让我有了深切体验,以至于后来在咸宁读师专实习的时候很多人不认识当地的板栗,我能充当起行家来,也才知道章太炎老先生抨击光绪皇帝:“载小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一点也不为过了。

 第四次去是参加工作后带领学生去春游。所在的学校就是鹿门寺附近西山脚下三合村的一个学校,很多老教师都知道有便道去鹿门寺,于是就带着学生们浩浩荡荡地去了。这次生怕学生出事,就只顾招呼学生们了,但是知道了鹿门寺还有便道可以进行免费的游览。这条便道跟从景区正门进鹿门山是两条不同的线路。就是从东津乘车到三合村8---三合村另外一个学校刘沟学校南边,下车沿村子向东,一条不到2宽的黄土路,便是传说中的“浩然小道”。两边是茂密的灌木丛,远近皆有山。山不高,路相对平缓。走出村子,可以看到一片田园风光。偶尔见两三农人在田间锄草,还有人在山坡上耕地,颇有些“原生态”的感觉。

 第五次去是和高中时的一个老师去的,知道了鹿门寺还有一个地宫。说来可笑,很长时间总觉得那地宫就是地道,用来避难的。这也许是因为受了幼时的影响,因为幼时常去大姑妈那里玩,她们那儿有“备战备荒”年代修的防空地道;也许是受了武侠剧的影响,里面老是寺庙里有地道通往外面可以逃难,以至于多次在梦中梦见有坏人要毁寺,自己找到地宫通道赶紧去搬救兵,直到杀得不可开交把自己惊醒。直到后来法门寺地宫发掘出土了很多宝物,才知道地宫原来不是逃难的场所,而是存放镇寺之宝的佛门重地。我相信鹿门寺地宫应该也是存放镇寺之宝之地,因为她是皇帝敕建的,后来又多次被封为皇家寺院,在全国影响很大。记得有一次跟一同事谈起地宫之事,他发表一观点令人不敢苟同。他说鹿门寺因多次御封,地位高,寺里僧众便骄奢淫逸,无恶不作,地宫便用来强抢民女以示宣淫。鹿门寺地宫至今没有发掘,不管怎样,我相信总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的。

 后来去的次数越来越多,但都不是专门游玩了,多是来了朋友带他们游玩,主要是让他们在游玩的同时品尝这里的野味,如野猪、野兔、野鸡、地皮、荆芥、蒲公英、腊菜等物罢了,而自己主要是借其清幽以忘却平日的烦恼与劳累。

 让我对鹿门寺了解更全面的应该是我的一个领导。他是一个有着中学高级职称的老师,后来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不仅注重教书育人,更注重著书立说。在家乡开发建设新城之际,他充分意识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一个文化人的使命和责任感---要抢救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存。他曾让我收集整理所在工作单位的传说、典故,写就一篇文章《老营古集》。后来他提供一部书稿---《鹿门寺》,让我校对。在校对之余,我对书稿通览了一遍。就是这样我才对鹿门寺和鹿门山有了更进一步、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我知道了鹿门山是一座得名灵鹿的传奇神山。当时秦丰自称楚黎王,刘秀派兵在黎丘一带进行围剿。2812月,刘秀带侍中、襄阳人习郁到鹿门山巡视、劳军,在山上,君臣二人都梦见两只梅花鹿前来朝拜,自称苏岭山神前来护驾。君臣同梦山神朝拜,可见汉刘家江山永固。刘秀非常高兴,封习郁为襄阳侯,在山上修建“山神祠”,并刻石鹿夹道门前。因二石鹿夹道庙前好像两道门,故被人称为鹿门祠,苏岭山也被称为鹿门山。

 我知道了鹿门山是一座孔明拜师的三国奇山鹿门山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当年躬耕于隆中的诸葛亮曾拜庞德公为师,每次来求教,都跪拜在庞公榻前,其虚心为学之状,令后人敬仰。庞公还常邀其侄儿“凤雏”先生庞统、“卧龙”先生诸葛亮、水镜先生司马徽及徐庶、崔州平等人纵议天下大事,商讨治国之策。由此,演绎出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

 我知道了鹿门山是一座高僧辈出的佛家圣山。苏岭祠先后更名为鹿门祠、鹿门庙、鹿门寺院、万寿禅寺、鹿门寺。西晋时,鹿门寺由朝廷赐名为万寿禅寺,唐代曾建有华严寺。宋政和年间,鹿门寺庙宇数百间,僧侣500多人,住持由皇帝钦点,香客云集,香火不绝,传说“骑马关山门”佛教传入中国伊始,鹿门寺便位列中国十大佛教丛林之一。追祖溯源,当代国内很多有名的大寺院,都与鹿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史书中记载的鹿门名师高僧有鹿门诗僧少康、鹿门怪僧丹霞、全家得道鹿门的庞蕴、鹿门灯泉公法灯、鹿门诗僧梓舟船等,其中唐代名僧处真、丹霞和宋代法灯都出自鹿门寺。清康熙年间,息波法师在鹿门山伏虎,传为佳话。

 我知道了鹿门山是一座才傲帝王的名士隐山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皆栖隐于此,史有“鹿门高士傲帝王”之说。明景泰年间(14501456),在此建“三高祠”,并供其像,以示纪念。明末毁于火,清初以来,屡有修废。

 我知道了鹿门山是一座饮誉中外的千古诗山孟浩然(中国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张子容、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曾巩等有记载的多达20多名历代诗人,都曾在鹿门留下足迹和诗篇。“人事有代谢,往来有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等等至今仍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蒙学诗《春晓》,即是鹿门山春景的真实写照。《过故人庄》是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一幅农庄田园生活的画卷跃然纸上,进入眼帘。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杜甫则谓:“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又曰:“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二人的评价,足以使孟浩然永垂后世,千古不朽。

 我知道了鹿门山是一座兵家必争的至要武山相传鹿门山南的霸王山,项羽屯兵于此,故名。南郡人秦丰,于西汉末起兵,先后占有襄阳一带十二个县,称楚黎王,势力一度十分强大。鹿门山南、汉水东岸平原上的黎丘城即为楚黎王秦丰的都城。宋元大战时,蒙古在此筑土墙围困襄、樊二城达六年之久,据清乾隆版《襄阳府志》记载,鹿门山“宋吕文德受元贿,许元开榷樊城,遂筑土墙于鹿门山,又筑堡白鹤山。”却是真实的历史。

 我知道了鹿门山是一座汉水萦绕的休闲乐山。目前,鹿门山及附近岗峦,共建有“山门翠微”、“诗家遗风”、“鹿门隐居”、“沙丘点兵”、“香炉秋红”5景区32景点。这里山色青翠、环境清幽、景观绮丽,有汉水、怪石、险滩、泉水、松涛、鸟语、梅园、田园、药材等山水景观和生态景观,实属旅游、休闲、度假之胜地

 正所谓:东汉立祠,光武题名;庞公隐居,孔明拜师;名禅主寺,开坛辟门;浩然隐此,田园立派;日休接踵,思想生辉;文脉深沉,印记厚重;田园山色,风光秀美!

 在中国名山中,鹿门山虽无其他名山之雄伟、峻秀,但它的深邃、悠远、质朴、淡然以及涵盖和解读人生真谛,揭示生命真象的佛文化、隐士文化、诗文化,在全国山川中,当绝无仅有。鹿门山,我为你的美丽而高兴;我为你的古老而骄傲;我为你的深邃而自豪。我相信,你的美丽会让更多的游客来观光;你的古老会让你更显生命力;你的深邃会让更多的人为你追随……你对我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深,越来越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