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读育儿知识:关于孩子教育中的父权问题

 谁与争feng 2013-11-05

一、基础知识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兽类,就是天神。人是生活在家庭中的,而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夫妻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是社会的一个成员,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

 

  家庭在社会化中的位置独特、作用突出。3-14岁的孩子,自我中心表现的是“社会自我”,孩子能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待,并根据社会期待调整自己的行动。所以,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人类社会是阶级的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其对应的地位和权力。人要在社会中发展,必须获得对应的生活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孩子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个,是从儿童时期开始掌握生活和生产的技能的。孩子的社会化,就是让孩子获得并履行社会角色及相应的行为规范,这是孩子未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

 

  于此同时,孩子还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而男女角色的差别,与生理特征没有必然的关系,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化的结果。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等机制实现的。孩子从出生起,双亲就按其不同的性别要求加以培养、教育。

 

  不能否认的是,对于当今的社会,依然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也可以说是男性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性不平等社会,是将男性理念和生活模式,视为正式和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它们为男性授予特权,如较高的身份、价值和特权。核心文化观念关于什么是好的、值得向往的、值得追求的或正常的,而这些,总是同男性和男性气质理想联系在一起的。

 

  当社会分工后,人类社会发展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父权家长制家庭已经是家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综上所述,绝大多数的人,想在这个社会生存,获得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就必须向父亲学习。所以,父亲不仅是一个家庭角色,更是一位重要的教育者,在对孩子教育上所起的作用,是比母亲更重要的。

 

  父权,我认为,在一般解释上,表示父亲应该教会自己的孩子如何在一个父系社会中如何生存。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权,更多体现为:

  • 通过管理,让孩子明白父亲的地位及在家庭中的作用;
  • 通过学习,让孩子掌握男性角色及雄性动物特点;
  • 通过示范,让孩子欣赏男性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如何在孩子家庭教育中建立父权

  父亲既是天赋的身份,也是一个终生的事业,这也是许多父亲把子女当成自己的最大荣耀。如果一个父亲只忙于所谓的事业,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可能最终满盘皆输。所以父亲教育孩子,也是每一位父亲的责任。父亲既然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就必然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失的角色。

 

1、通过管理,让孩子明白父亲的地位及在家庭中的作用

  本部分主要是让孩子学习社会角色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尊敬权威、明白等级,并在家族小社会中初步接触社会,为孩子的自然学习、建立规则、品德培养、快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 在家庭中充分体现父亲的社会角色

  一个好的父亲,其社会角色清晰,孩子以后会比较容易融入社会。同时,孩子也会具备社会道德、伦理正常的人格特征。在这方面,绝大多数的父亲都可以正确做到。因为只要你有正当的职业,是一个守法的人,在孩子眼里,你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比较头痛的是下面几种父亲:从事当今法律或道德不允许职业的、犯人(无论是何理由)、游手好闲的人、长期吸毒的人,这些人的社会角色在孩子眼中是不清晰的,且父亲的角色易被社会舆论唾弃。

 

  在这些家庭成长的孩子,从小“照存”的都是对社会的偏见,非常容易造成自己的社会角色缺失,长大后,反社会意识倾向较高,不易融入社会。针对这样情况,如果家庭中没有其他长辈男性,母亲的角色就十分重要了,某种程度上,她要行使父亲的权利,虽然不完美,但可以多少保证孩子有其社会角色。

 

  • 在家庭中建立一个正确的家庭等级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家庭无论是否住在一起,都是由祖辈、父辈、子辈组成,形成一个天然的阶级。从社会伦理上看,要求辈分大的人处于权力的上层。这样看,父亲是处于一个家庭的中间。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家庭如果有清晰的等级概念,其家庭就非常稳定。这是保证孩子安全生长的必要条件。

 

  如果一个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明确,并占统治地位的时候,不仅容易对孩子建立权威意识,成大后还容易与自己生活的上级、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孩子通过了解家庭结构,完成对社会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体验来学习的。所以,伦理中的价位,必须要让孩子有所敬畏。另外,在孩子未形成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之前,不主张父亲与孩子交朋友。

 

  当一个孩子降临以后,从社会、伦理上看,各人的辈分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孩子角度看,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人。但是,孩子出生后,隔代亲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没有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父亲自然是家庭中老大,你有正确的家庭位置,在孩子眼里,父亲是家庭的第一等级,这对影响孩子教育较小。

 

  困难的是,如果和祖辈住在一起,或经常见面,溺爱孩子的祖辈会发生辈分倒置,原来的祖、父、子的直线关系,变成了祖、父、子、祖的循环关系。这样的结果,将导致父亲在家庭中的等级位置不清,孩子可以通过控制祖辈,达到控制父辈的效果。最终会变成孩子站在最高,这不仅影响父亲的权威,把他最重要的人变成他的奴仆,也使孩子变成一个家庭的中心,成为实际上“辈分”最高的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父亲在生活中,可以按照伦理尊重祖辈,但在孩子教育方面,一定要建立正确的家庭地位,拿到管理孩子的权利。这个权利将保障你说的话,对孩子而言是最终的决定,也是保障以后孩子能听从指示的重要前提。为了孩子的未来,需要和老人进行协商,绝不能妥协。

 

  顺便提一下,家里的好东西,一定不要单独给孩子,应该是所有的家庭成员共享。按照等级概念,孩子是应该较后得到的。这样做,是避免孩子站在所有人之上,他只是家庭成员,没有什么特出性。如果这个时候,再和敬老结合起来,对孩子又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 竖立父亲的权威和行使父亲的权利

  如今的家庭,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亲不是比母亲还宠爱孩子,就是由于生活压力,忙于工作,再加上对妻子的宠爱,导致在家庭中几乎没有权威,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可有可无”地位上。而孩子在4~7岁已逐渐形成了权威的意识,没有权威将无法获得教育,长大后无法对权力产生认知。

 

  一个有权威的父亲,一定是有明确的家庭地位,说话有力量。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以后能识别权威,自动追随。父亲有权威,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相对劣势,孩子自然会有学习、超越的欲望。一个有权威的父亲,可以使孩子较为顺利地度过青春期。而一个没有权威的父亲,遇到孩子逆反时,则会束手无策,并使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按照常规,父亲天生是有权威的。许多时候,却又是家人把父亲的权威给破坏掉。当父亲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孩子会求助祖辈或母亲,而这个时候,由于他们的溺爱,往往使父亲的决定被否决。当权威从父亲身上消失,孩子就会变成一匹脱缰野马,以后任何坏习惯都难以得到纠正,这对孩子的教养极其不利。所以,当父亲管教孩子的时候,其他家人即便有分歧,也一定要配合,不要商量,更不要贬低父亲的权威。

 

  另外顺便说一些打孩子的问题,孩子不是不能打,但打是有艺术的,打的好就可以帮助建立权威。从生理学上讲,孩子对痛苦的体验最深,记忆也最深刻,所以通过特出情况下的挨打,对管教孩子极有帮助。但打孩子需要有前提的,以前没有规则,犯多大的错误也不能打,有了规则后,只有经常遗忘性破坏规则才可以打。打了,就一定要打痛,要让他记住。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孩子会故意犯错误来吸引你的注意,一定要注意甄别。

 

  • 借助自己的父系家族使孩子有“根”的感觉

  孩子对社会认知的起点,是对家庭环境的识别。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而这个社会,由于对家族晚辈的疼爱和保护,也是对孩子危害最小的社会。目前的中国社会,信仰缺失,对各种行为的判断,都转换为金钱标准,人们也失去对家族或宗族的依赖。

 

  当一个孩子只生活在一个小家中,不可避免的自我中心感强,较少考虑其他人的感受。长大后,做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面对没有信仰的困境,孩子要和父亲的家族有归属感,这是孩子的根所在。孩子有“根”,自然有所依托,心中有惦记、责任,以后融入社会也没有障碍。这帮助孩子在获得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家族的利益。

 

2、通过学习,让孩子掌握男性角色及雄性动物特点

  本部分主要是让孩子学习人的自然属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掌握爱、荣誉、勇敢、坚强、果断、情商等等,偏重于右脑教育。这种学习,为孩子的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面对挫折、敢于挑战、追逐梦想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 利用父亲的雄性风采让孩子性别化发展

  性别角色,是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对男女两性的行为模式的要求。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父母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密切相关。在儿童性别化的过程中,父亲对于儿童的性别角色认同起着关键的作用,父亲特有的角色示范和行为强化模式,使孩子能够获得更多的性别角色行为,这种作用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

 

  在幼儿早期,孩子的世界里只有母亲,当他们发现“父亲”这样一个角色时,一股神秘的力量,就会推动着孩子与父亲接触。孩子和父亲在一起,他们便会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进而形成强烈的心理依恋,它能使儿童摆脱情绪上的失调和纷乱,弥补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不足。当孩子过少的接触男性,特别是父亲的时候,除了妈妈外,这些孩子常拒绝和其他人在一起,长大之后将很难融入集体,极易被强大的自卑心理包围。

 

  性别形成的主要机制是模仿。孩子从小就意识地模仿爸爸的男性风格特点,与父亲接触较多的孩子,较多具备坚强果断、宽容大度等男性风格。父亲的男子汉硬派作风,会在其教养方式中注入阳刚之气,这无疑是其在今后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剂。孩子的男性性格缺失,其性格易变得“中性”甚至女性化,依赖性强、责任感低。

 

  男孩3岁以后,会意识到自己是男性,其首选模仿对象就是自己的父亲。父亲的兴趣、举止、言谈、爱好、对他人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以及和社会上的人是如何交往的,这些孩子都会极度关注。未来他成为什么样的一个男人,和其父亲有极大的关系。父爱使孩子更具有男子汉气概,并通过对父亲的性别角色认同和模仿,发展出更多的男性角色行为。

 

  对一个女孩而言,她对男人的了解,主要就是通过观察父亲得到的。她未来如何和其他男性建立关系,如何选择配偶,可能在人的个性和观念上,与自己的父亲有较大的相似。同时,女孩与父亲的相处能获得安全感和特有的保护心理,使其更富有女性特征,并从父亲身上获得关于异性品质的参照。缺少父爱的女孩,未来很难与男性相处。

 

  • 让孩子学习强者是如何保护的自己家庭的

  不能否认,作为家庭生活中的父亲,是整个家庭的支柱和保护伞。大家想一想自己的经历,特别是经历动乱年代的人,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家中有了父亲,就有了安全感。所以,古人把失去父亲叫做失怙,怙,就是依仗的意思。家庭中安全感的缺失,是孩子安全观构建的第一威胁。

 

  产生这样的原因,基本上是父亲是家庭中最强壮的人,遇到家庭外的事情,父亲总是冲在前面的。如果父亲遇到有损家庭的事情,而又没有挺身而出,以后孩子遇到问题,也学会了退缩,对未来自己的家庭构建也非常不利。当孩子内心不接受父亲,未来与其他人的交往,同样会让人感到难以相处,面对权威,也会采用漠视的方法。

 

  • 通过父亲男性的力量培养孩子的性格

  一说起父亲这个词,我想大家都会有许多形容词出现,如强壮、力量、勇敢、果断、自信、一言九鼎、身体语言强硬等等。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的男性角色无人能替代,父亲对孩子发挥着极大的雄性影响力,这种影响涉及孩子的体格、情感、性格等多方面,对孩子的独立、坚强、勇敢、自信等品格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想当好一个父亲,就需要充分展示父亲的男性力量,即自然的雄性力量。父亲带儿子,儿子就会比较阳刚;父亲带女儿,女儿就会少些矫情。这也是为什么在和孩子玩耍、游戏中,父亲的角色很重要,在玩中,孩子自然能学到很多属于男性的东西。对3-7岁孩子,他们对男性的魅力充满期待和敬佩,一位称职的父亲,是孩子的榜样和崇拜的偶像。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事情,父亲带着去做就比妈妈要好。就拿勇敢来说,想要让孩子变得勇敢,就必须由父亲带着去冒险,冒险而去,安全回来。当然,这里说的冒险,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方式,比如3岁的,父亲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找没有灯光的地方,带着孩子晚上去散步。父亲的作用,在大自然中可以高度协调,心、生理交互的活动一年至少一次。

 

  一个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爸爸对孩子们很爱,但他是优柔寡断、不理性和自信的,虽然只要为了孩子的高兴,他做什么都愿意。孩子长大后,或当孩子有迷惑有需要去找他来帮助的时候,他的建议不是以什么是正确为出发点,而是以什么让孩子高兴为出发点。这样的父亲,爸爸给孩子的感觉是不安全,未来孩子不能全部的信任他。

 

  针对男性的特点,如果对男性力量认识较少,这将导致出现“父爱缺乏综合征”。这样的孩子,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会比较缓慢,并存在诸如焦虑、自控能力弱等情感障碍,在性格方面也会变得懦弱、胆小、孤僻、自卑等。可以说,父亲在生物雄性方面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 利用自己的经验、知识、技能帮助孩子建立梦想

  孩子知道自己没有经验,还需要依靠他人,他们本能的观察、模仿父母。他们的个性、品行、信念和为人处事都是这样学来的。对父亲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通过展现自己的经验、知识、技能,为孩子的梦想建立基础,孩子即使遇到艰难、困惑和挑战,他们也能追逐自己的梦想。

 

  孩子一生发展的目标,就是超越那个自己从小认定为标杆式的人物。父亲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个标杆式的人物,他也是第一个教会男孩如何遵守规则和富于挑战精神的那个人。孩子在父亲的引领下,更加愉悦地探索世界。例如,当父亲与孩子做游戏,其游戏方式多是动态的,富有对抗性和创造性,父亲在玩耍中会鼓励孩子遇事自己动手、大胆尝试,这有利于孩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需要提醒的是,在孩子7岁以前,知识教育不重要。这个阶段,孩子更多的是应该学习是学习的方法、角色扮演、建立梦想。要知道,情商的本质是社会认识,背后是靠角色认识和扮演。这是教不会的,没有父权的孩子,无法建立良好的情商。孩子天生好动又充满好奇心,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尤其重要。

 

3、通过示范,让孩子欣赏男性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本部分主要是父亲的示范作用,主要让孩子学习人格属性。父亲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一定要以身作则,逼孩子学,是学不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模仿父亲的行为、规范,掌握一个正确的、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将来孩子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打下良好的基础。父亲言行举止,无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 展示自己的责任感

  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即需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从个体角度说,男人归属于占据统治地位的这个社会,男人需要有创造社会价值的责任感,这是成熟男人应有的。从家庭的小单位角度讲,由于生理和文化的原因,男人承担者起码的家庭责任。有责任感的父亲,对工作热爱,适应,有激情,尊敬自己的父母,对婚姻和家庭也有同样的责任。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男人,是谈不上真正意义上拥有家庭,更谈不上做什么事业。

 

  在社会中,男性固定地扮演着某些角色,所以在对孩子的培养中,父亲也要使孩子在与人接触时能够同理他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能直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有勇气面对失败。这样的孩子,才能学会自制、有责任感,能担当起生活的重任。在孩子的观察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生活技巧,还有自控力,他们开始学习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孩子在与父亲的相处中所学到的东西,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父亲缺失或者父爱缺失是一种责任感的缺失,其对家庭的责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孩子说爸爸没有责任感,说明家庭中缺失父亲的功能,孩子的自我形象会很差。这样的儿子,在未来的婚姻中变得有许多情绪和问题。这样的女儿,未来会变得太有责任感,少女时代会发生早孕和早性行为,婚姻中会找一个有问题、脆弱的男人结婚,成为拯救者。

 

  • 展示自己的表率

  男性的特点,一般会一言九鼎,有较强的原则性。作为父亲,我们需要为孩子设立规则的界线和期待的目标,而这些界线的建立于完善,以及对孩子的要求,就需要前后一致。孩子能否执行,主要看父亲的表率作用。一位父亲无法在自己处于懒散状态,却让孩子去努力学习,同样,自己对家中老人呼来喝去时,也无法让孩子尊重老人的。

 

  与上面责任相对应的就是遵守规则。现代社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则的,而男性是最讲规则的。当孩子进入社会前,如果他们不了解社会的规则,那孩子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所以,父亲在自己遵守规则的同时,告诉孩子规则是什么,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行为的“度”,最终帮孩子建立内生的规则感。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性别和性格的差异,孩子一般认为母亲不擅长制定规则,常会对母亲制定的规则持怀疑的态度。

 

  18岁以前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期,最好的教育就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让孩子得到真实的影响。一个父亲,自己有所成就、自我尊重和努力工作,孩子们也会学到这些,孩子就能具有同样的表现。你履行父亲最基本的职责,也等于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长大以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作为父亲,要学会克制自己本能的冲动,抵抗住外来的各种诱惑,永远充满与命运抗争的勇气。要知道,如果你都不能抵御外界的诱惑,在复杂的环境中,你怎么要求孩子做到?

 

  • l展示自己的爱心、无私胸怀

  作为父亲,还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学会博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万物。现代教育中父亲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培养成勇气、有爱心、不能自私、不能狭隘的人。父亲的人格优点是心胸开阔,在一些重大问题比较理智,看得长远。而且成熟的父亲应变能力也较强。

 

  孩子从父母那能得到的最好礼物,不是物质而是爱。父母的爱,可以给孩子自信,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帮助孩子接纳自己,为人处事也能泰然自若。一个父亲,如果自私或是对他人毫无同情心、心胸狭窄、对人不礼貌、不能控制情绪,那他的孩子也会学到这些,并影响到他们的行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人。

 

  孩子需要的是有宽大胸怀和友善的父亲,不能简单采取非打即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作为父亲,要倾听孩子的内心之声,通过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状况,来进行有效的沟通。最重要的是,当孩子面临困难、挣扎或是叛逆时,可以得到的得到父亲的关爱和指导。所以,对孩子要慈爱、有兴趣、接受与参与,并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与一定的自由。

 

  • 展示自己的性观念和择偶条件

  性是很庄重很纯洁的事情。对性态度随意的男子,绝对不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子。人是动物,但有自制力的男人、能通过大脑的理智判断控制自己行为的男人才是高等动物。这样的男人有更强的婚姻观、家庭观和道德约束的意识和能力。事实上,父亲正是孩子情感世界的启蒙者。

 

  儿童是最善于观察的,能从父母关系中体味到细微的变化,父母关系亲密,孩子往往也会在未来更加期待能遇到这样的一个人生伴侣,并且为之而努力。但是,如果父母关系紧张,孩子总是处于被动和受害的一方,他们在未来也不能相信,自己可以走到一段亲密的关系里面。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也许就在忽然之间,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孩子,如果生长在父权较多的家庭中,孩子通过父亲的言行,学会看事物要看其内在特质,不仅靠外表取胜。这样到了青春期,孩子不会有“我是谁”的问题,也不会盲目追求潮流,因为他们不需要用外表来表示“我是谁”。同时,由于不缺乏安全感,他们情绪稳定没有自卑感,对两性关系有良好的尺度。

 

  对于男孩子来讲,父亲如果有良好的示范,一般情况下都能对两性有正确的观念。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父亲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男人的理性,使他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极大的参照。

 

  但是,父亲对女儿个性和性心理的影响,有时远远超过母亲。研究发现,女性感情不稳定、不专一,不应只归咎于品行或道德问题,这与她们幼时父爱缺失有很大关系。对于青春期的女孩,往往把父亲看作是异性伴侣,甚至是未来丈夫的模式。如果一个女孩子缺乏父爱,那么她的社会化水平就低、性观念混乱,发生不当性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假若其母亲又在家庭中是强势的,还会导致同性恋的发生。

 

三、家庭教育不要滥用“父权”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数量次要、质量重要。父亲应该有预谋地做一些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事情,这件事情也许很微小,但它却蕴含着无比伟大的意义。这就要求父亲欣赏孩子的成就、接纳孩子的未来,告诉孩子他有价值、有趣、可爱,使孩子实现内心自我价值感。这也是古人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所以,家庭中的父权,和当代儿童教育理论不矛盾,只是由于性别和个性的区别,应该让孩子看到父亲和母亲的不同。一个好父亲,会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立足于身教,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融入社会的条件。

 

  当然,如果你滥用父权,就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比较典型的是:

  • 父亲应该是粗放的,不要过细的管理、教育;
  • 要身教,不要习惯于说教;
  • 不要利用父亲的权威责骂孩子,而是要鼓励孩子、给孩子尊严;
  • 不要以为孩子好的名义,无端剥夺孩子的自由和权利;

 

  父权这个概念,写到这里,洋洋洒洒,自己都感觉有一点跑题,更多的是说父亲应该怎么做了,但如果每一位父亲,都能对上面的说的进行思考,那么,一个人格健全、素质全面、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孩子就诞生了。不能否认,父亲的参与科学地教育孩子,会让孩子更聪明、学习成绩更好、未来更容易成功,而家庭更快乐。希望你的孩子长大以后,能自豪地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父亲!”

 

[转载]必读育儿知识:关于孩子教育中的父权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