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泉城[50]----濋泉

 zcm1944 2013-11-05

天下泉城[50]----濋泉

(2013-03-18 17:51:11)

天下泉城[50]----濋泉

 

天下泉城[50]----濋泉

天下泉城[50]----濋泉


天下泉城[50]----濋泉


天下泉城[50]----濋泉


天下泉城[50]----濋泉


天下泉城[50]----濋泉


天下泉城[50]----濋泉

 

天下泉城[50]----濋泉

天下泉城[50]----濋泉


    濋泉位于珍珠泉院内,珍珠泉东30米处。濋泉最早为清道光《济南府志》所著录,清郝植恭《济南七十二泉记》将其列为“七十二泉”之一。2004年4月它又被评定为新“七十二泉”。
    据清道光《济南府志》载,康熙七年(1688),刘芳躅(字增美,号钟山,宛平人。顺治乙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工部侍郎)任山东巡抚的第二年。一天,刘芳躅命令工役在巡抚大堂西北侧掘土。当土掘到深至二尺余时,忽有一股泉水汩汩涌出,于是又继续下凿二尺,其水涌量增大了数倍,久淘不干。于是,便用石块砌垒了池岸,里面放养了百尾锦鱼。当时,朱彝尊充任刘芳躅的幕僚。当刘芳躅为新泉取名之事咨询于他时,他应声脱口而出:“《尔雅》:水自济出为濋,其濋泉乎?”,起名为濋泉。该泉泉池于1951年重修,重垒池岸,周饰石栏,水自池底岩隙涌出,清澈见底。泉池北壁嵌山东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民国时期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王讷(墨仙)书的“濋泉”名刻。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试。后因疾未及毕其事而罢归。其学识渊博,通经史,能诗词古文。词推崇姜蘷。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诗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朱北王”。著述甚丰,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词综》、《明诗综》等。朱彝尊可称得上是清朝初年的诗文大家。文学史上评价他:“文与汪琬并驱,诗与王士禛齐名,与王并称为南北两大诗人。以他为代表的浙西词派和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在当时词坛并峙称雄。”他所辑成的《词综》选取了唐、五代、宋、金、元词660家,2250首,曾经是五十年前一代古典文学爱好者爱不释手的启蒙读物,至今仍不失为中国词学方面的一种重要选本。

    朱彝尊《濋泉记》,以水之清浊论政:“天下之水,源澄者,流必清;源浊者,流亦浊。然河出昆仑墟,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则众水混之也。航于下流者,见其浊,以为河之性。然彼徒窥其末而未穷其本,则为之浊也,固宜。为政之道亦若是而已。吏之廉也,为之宾客者苟萌营利之心,惑于视听,则混之者日至。源之清浊,流亦异焉。今公既能洁己于上,宾客咸以公之心为心,若泉之在甃,纤尘有所不纳,虽极而至于大小清河,而入于海,无非清者矣。”

    借古以鉴今。三百年前朱彝尊的这番十分精辟的见解,今天读来,不是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吗?
    也许因为历史故事,也许因为有濋泉记,也许因为是省人大驻地,这个并不起眼的泉子,一直被列入72泉。

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