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课题》指导课——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laoxuesheng 2013-11-06

(一)设计思路:

1、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特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适于学生发挥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将教学重点放在对问题是否能够研究的论证过程上,让学生在论证活动中思辩、体验。关注并利用好课堂上的生成与拓展。

2、淡化问题的定性分析,将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科学实践活动。在我们用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衡量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的同时,学生也可能提出一些具有艺术性、思想性、人文性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定性的东西虽然明确,但是深涩难懂,也可能束缚思维。所以该教学设计有意淡化了对问题的定性分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初步了解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证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乐于表现、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将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的论证方法教学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论证方法全面深刻的分析、论证问题。

(五)教学过程: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课前引导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生交流引课;

▲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在黑板;

▲议论思考;

▲学生的问题是本颗活动的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想研究的综合性问题;

▲创设易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情境;

▲确保活动的开放性,坚持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拓展和生成,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导入新课

△通过案例讨论学习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组织探究活动;

▲小结:值不值得研究、能不能够研究;

△通过多媒体案例展示与学生探讨怎样论证问题是否要研究;

▲组织学生辩论,发表观点,引导学生开展生生评价;

▲小结;

△学习如何分析问题是否要研究;

▲对老师提供的案例进行探究,发表个人意见;

△问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很难定性,比如一些人文艺术类的问题难以用“科学性”和“实用性”来衡量研究价值。为了避免将综合实践变成科学实践,对问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的定性分析刻意淡化,教学时简化为“值不值得”、“能不能够”。其实许多时候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践活动的教学根本目的也不全在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价值”;

▲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下一阶段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深入探究

▲1—2个学生案例进行探究;

★(视课堂生成选上)尝试将部分切口大、难度高的问题调整转化成研究课题;

▲随机选择1—2个学生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探究,关注探究活动的拓展和生成,收集即时的活动案例组织探究;

★(选上)引导学生分析、修改后将这些问题转化为适合研究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不可以研究;

▲随机选择同学提出的各类问题开展分析、评价等探究活动,积极发表个人观点;

★尝试将个人感兴趣但是被认为不适合研究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题;

▲将问题转化为探究主题的论证过程是一个很锻炼思维能力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对围绕某个具体问题要不要研究所进行充分、全面的思考、表述、辩论、举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表达、敢于质疑的思想品质;

★(视实际情况选上)有些基于学生兴趣、经过自己分析后看似不具备探究条件的问题经过适当修改调整也能转化成合适的探究主题,比如缩小问题的范围,变换研究思路等等,这样的探究对学生的启发和兴趣激励的作用更大;

▲巩固学习成果;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习确定研究主题的论证方法;

交流提高

▲交流活动感受;

▲完善课题的陈述;

▲教师小结: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学习问题转化为课题的陈述方法;

▲交流学习心得;

▲将问题表述转化为课题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研究课题的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随着探究的深入会对研究的方向及课题的陈述有所调整,所以本课不做重点学习;

▲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认识;

课后拓展

▲初选研究课题:学习小组论证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否可以转换为研究课题

▲组织课后延伸学习内容:在学习小组中论证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能否转换成研究课题;

▲了解下步开展的探究任务;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全面的开展论证活动,关注论证、思辩过程的体验。在课堂上就筛选出部分研究课题并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课后自主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试教体会:经过试教,我认为该课例设计成功的地方在于展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特征:关注学生的活动体验过程。我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宽松的课堂,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辩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事实证明,将对问题是否能够研究的定性分析简化为“值不值得”、“能不能够”是可行和容易操作的。在公开试教活动中,虽然没能在课堂上完成“课题的陈述”这一环节,但是听课教师对课堂呈现出来的面貌表示了极大的肯定。这样的课堂设计存在重大的风险:在学生可能不断涌现的各类教学拓展与生成面前,教师的教学环节设置、授课时间都难以按预期进行控制。不过我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活动的快乐、感悟到探究的价值,那么,即使未能完成教学的某些预设,这样的不完整也是值得的。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好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