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河巨变 三年换了“人间”(组图)

 昵称9131977 2013-11-08
“一站式”多功能服务大厅。
“一站式”多功能服务大厅。
赵殿有老两口在宽敞温暖的家里。
赵殿有老两口在宽敞温暖的家里。
106岁老人
柴河巨变 三年换了“人间”
106岁老人
社区健身室锻炼的老人。
柴河巨变 三年换了“人间”
社区健身室锻炼的老人。
创业孵化基地。
创业孵化基地。
柴河镇俯 瞰。
柴河镇俯 瞰。

  写在前面

  三年,一场巨变。

  我省森工林区的“城镇化革命”,用了三年时间。创造了城镇化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经济、社会、民生的发展变化,更是天翻地覆,而柴河,是这场巨变的缩影。

  曾几何时,柴河林业局企业负债率高达144%,经济发展滞后、企业欠债多、各种矛盾交织、环境脏乱差,是森工的“老大难”。而如今,柴河林业局旧貌换了新颜,“老大难”脱胎换骨成了改革、发展、变化的“老大”。

  看看这些数字。职工的收入增了,由2007年的月均465元提高到现在的1872元;职工的住房换了,三年里新建加维修198栋居民楼, 12138户棚户区居民彻底告别了低矮潮湿的小平房;职工的生活变了,教育、医疗走上了规范、现代,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更加方便、扎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仅仅是看得见的,更是可以触摸的,真实得让人心里踏实。

  走访柴河小城,我们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表层的是灯亮了、树绿了、街道洁净了、环境优美了,深层的则是职工群众精气神提升了,企业凝聚力增强了,社会风气健康和谐了,产业发展势头更猛了。

  如果你曾经去过柴河,一定会为其变化之大、成效之显,而感到震撼。如果你不曾去过,那就让我们带你走进柴河,感受一个全新的柴河。

  与大多数森工企业一样,柴河林业局在为国家发展、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曾一度陷入经济和资源“两危”困境。林业局变压力为动力,视困境为机遇,充分依托资源比较优势,努力拓宽发展渠道,七年累计增收11386 万元,木材售价连续七年位居全省森工第一

  以往林区的社会管理,是以企业为中心的模式,早已不适合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柴河人实现了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剥离,一张遍布柴河林区的社会管理有形网络,打破了柴河六十多年惯有的生活模式

  只为幸福

  这道家常菜

  本报记者 徐明辉 贾晶

  10分钟在柴河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代表的是全局小城镇快捷生活服务圈。从林业局到社区,如今全部实行“一站式”、“一证通”服务模式。

  柴河林业局有着森工最大行政社会服务中心,16个行政审批部门一次审批;集30个服务窗口的社会服务中心功能齐全;再就业孵化基地集中培训;层层交织的服务平台,形成了完善的一区、一委、一居、一站“四位一体”服务网络。从简单的生活救助到复杂的求职就业,在10分钟内全部办结,小城镇快捷生活服务圈方便了林区百姓,更将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向外围辐射。

  包罗万象的“小圈子”

  深冬的一个周末,柴河林区社会服务中心仍然像往常一样运行。记者问:“双休日不休息?”工作人员回答:“我们是"五加二"、"白加黑",不休息。上午这里很忙碌,都是来领社保的居民。”各单位的社会职能和社会管理服务人员则全部剥离到所在社区,实行一体化管理,职工退休工资、低保费、社会保障费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和缴纳,单位不再承担和经手。

  社会服务中心一墙之隔是柴河林区友谊社区活动室,社区主任康丽丽正在给十几名街道大妈开会。她说:“林江社区来我们友谊社区学习先进经验,咱们也得派人去他们那边取取经。”大妈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不能让他们超过咱们,要不我"潜伏"到他们那儿,把他们的好做法都学来!”记者了解到,柴河林业局将原来4个社区调整为7个,街道、社区重新划分两级行政管理、两级自治管理。几个社区都在争先创优,于是出现了老大妈踊跃当“间谍”的场景。

  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暖意融融。在友谊社区文艺活动室里,几位老文艺人正在排练节目,乐队操练着大提琴、二胡、扬琴,西洋乐器、民族乐器合奏在一处,演唱者声情并茂。担纲指挥、作曲、作词的是一位叫张克勤的退休老干部。即便是日常排练,老人们也十分投入,一招一式透着“文艺范儿”。

  文艺活动室对面是书画活动室,78岁的王健民正在挥毫泼墨,他是140公里之外的晨光林场的职工,退休后搬迁到山下住进了楼房。生活安逸了,老人练起了书法。柴河林业局现有60岁以上老人达9832人,老年人数占全局总人口的17.1%,的确,在友谊社区棋牌室、日间照料室等各个活动室,鹤发童颜的老者聚集。为让这些老人晚年生活快乐幸福,社区真是功不可没。

  社区揿动“快捷键”

  严、细、实,是柴河社会管理创新的突出特点。王军是柴河局南岗社区退休职工,子女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两口留守在家,提起以前开工资、缴费等事宜,老人感触颇深:“子女不在身边,每个月的开资、交水电煤气等费用最快也要忙活4天时间,特别是我们年纪都大了,行动不方便呀,实在是太难了!现在好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四天才能办完的事10分钟就完成,真是太方便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转眼就实现了。”记者看到,在社会服务中心大厅里,办理公证的居民多,可能因为居民搬上楼房后,很多房主需要更名。

  柴河林业局地处一个林农、林铁、林镇、林企混居环境,柴河提出了区域“一体化”创新管理模式,林业与地方形成空间共享、资源共享、和谐共享。林业子弟和地方村民子女可自由择校,共享住宿生和特困补助生补贴和人身保险。

  记者在社会服务中心遇到了来给孩子办理出生证的居民袁秀丽,她说,自己虽不是林业局的职工,只是柴河镇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但是确确实实享受到了和林区人一样的待遇,“住在这里,借了林业局的力。宝宝今后也上林业局的小学和中学。”年轻的妈妈说。

  在社会服务中心靠近大门处是林业局信访办的窗口,当值的高桂荣说,柴河过去的上访可是有名的,信访办遇到的都是涉及到职工工作、待遇的大问题,数量多,很棘手。林业局用实际行动,讲道理,认旧账,累计投入资金380多万元,解决了一系列历史遗留的信访案件,让上访人心服口服。近几年人们收入提高了,生活好了,心气顺了,信访办也消停多了。即便有人上访,也是翘翘脚就能解决的事。“这不,居民家暖气不热,来信访办上访,信访办一上午就协调解决了。”她说。

  让更多的人“借力”

  在柴河林业局医院,记者看到,前来检查身体的人挺多。原来,医院最近推出了一项惠民政策,周六和周日各项检查费用一律减免20%。林业局的职工小吴从心脏彩超床上下来,得知健康状况良好,他与记者攀谈起来:“我知道自己没什么病,就是想来感受一下这些先进仪器,这在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得了什么重病都得去牡丹江市里的医院,费时费力又费钱。”谈起这些设备,医院的党委书记刘秀琴很是骄傲,她带着记者楼上楼下地参观医院的新“装备”:看,这是从日本引进的全身螺旋CT机;这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这是费森斯血液透析机……林业局一共投入了3000多万元,还在住院处四楼新建了260平方米的层流净化手术室,达到万级无菌条件。

  柴河林业医院让林业职工真正做到了小病不出场,大病不出局。它不仅是林业职工的骄傲,周边农村的非林人口与林业职工同样享受医疗资源和收费标准。78岁高龄的孙士杰竖起了大拇指:“是他们救了我的命!”孙大娘家住在附近的长石村,去年夏天,老人烧水时不小心引发了火灾,她急得犯了心脏病倒在了大火中,邻居将老人救出后拨打了柴河林业局医院的电话,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了长石村使孙大娘转危为安。

  如果在三年前,对于柴河人而言,他们对家园的想象仅仅是:房子不再漏雨,冬天上厕所少走点路,春天开化时,不要让垃圾围城,孩子晚上放学晚了,马路上能有盏照亮的灯,而如今的柴河人都住上了温馨洁净舒适的新居

  超越梦想的温暖家园

  本报记者 贾晶

  深冬时节走进柴河,却感觉不到肃杀。

  暖意也许来自于柴河小镇的建筑,红彤彤的楼顶,淡黄色的楼体,在群山的怀抱里透着温馨;暖意也许来自健身器上玩耍的孩童,他们一脸的快乐,有说有笑;暖意也许来自正在义务植树的劳动者们,一棵棵树栽进了新建的小区里,劳动者们虽满头大汗,却不见疲态;暖意更可能来自居民楼里的人家,那贴着大红福字、摆着花盆的窗棂里,有着怎样的新生活?

  新家 超越梦想

  截止到2011年11月底,柴河林业局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部竣工,新建加维修共198栋居民楼,建筑总面积85万平方米,12138户棚户区居民彻底告别了低矮潮湿的小平房。

  友谊社区的秀水小区于2010年冬季建成,由六栋居民楼组成了一个温馨和洁净的家园,540户居民中有400多户是回迁户,如今已经全部入住。轻轻敲开一户房门,赵殿有迎记者进屋。

  赵殿有是2010年回到老家柴河的,30多年前,他离开家乡到穆棱工作,2005年退休后一直生活在穆棱。“回家探亲时,我看到崭新的柴河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变化超越了我的梦想。我当时就决定要搬回来过晚年生活。”老人的新家有60平方米,两室一厅,宽敞明亮,被老两口收拾得干干净净。“家里就我们老两口,住这么大的房子太舒适了,还没花多少钱,从前的老房子有26平方米,还有自己搭建的棚子18平方米折算成9平方米,又按照每平方米400元的价格加了25平方米。算上新买的家具,才花了一万四千元。”

  是的,柴河林业局曾一度是面貌脏乱差的“破大家”,局址大片的棚户区里到处是破房、危房,被百姓戏称为“冬天冰窟窿,夏天火炉子”。居民吃水难、取暖难、上厕所难,棚户区已经成为柴河的“历史之痛”。

  赵殿有兄弟五人住在柴河林业局,从前都住20多平方米的棚户。“那时候,住在阴面的人家一年四季都见不到阳光。如今,我们兄弟五人都上楼了,局里特意给我们安排在一个单元,对门就是我四弟。去年春节的时候,我们兄弟几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第一杯酒就是共同祝福"王虎子"健康。”

  王虎子是谁?非亲非故的人干嘛要祝福他?原来,王虎子大名王敬先,柴河林业局局长,他带领全局齐心协力圆了职工的安居梦。如今他虽已天命之年,但是柴河老人还亲切地唤他的小名。

  居民 呵护家园

  在柴河林业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开始之际,王敬先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棚改区里居住的职工群众,绝大多数曾经是我们的一线老职工,为了林业局的建设发展,爬冰卧雪,艰苦奋斗,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面对今天的良好机遇,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他们住上供热楼房,如果那样不仅是失职,而且是背叛。”

  于志富大娘回想起2009年王敬先来家里征求意见时的情景说:“我虽然上年岁了记忆力不好,但是那天的事我记得真儿真儿的。虎子问我,如果动迁的话愿不愿意?我对他说,不求能住上楼房,只要能把门口那"酱缸路"给修修就行。没想到如今不但路修好了,我还住进了楼房。”如今,于志富家连同儿子的房子一起换了80平方米的新居,儿子将这套房子设计装修得很漂亮,门厅摆放着全家福,客厅和阳台都摆满了鲜花。于志富瘫痪的老伴病似乎好了一大截,“每天我都用轮椅推着他出去转转,他看不够这屋里屋外啊。”

  于志富和赵殿有都是秀水小区的志愿者,冬天扫院子,夏天拔草,发现哪的锁坏了,哪里有火灾隐患了,就马上报给社区。“在小屋里憋屈了一辈子,现在上楼了,我们不做点贡献就觉得对不住林业局!”

  柴河 走向未来

  自己的家园要建设,更要爱护和珍惜。寒风中,各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正在新建成的棚改小区门口植树,一棵棵红松、云杉、水曲柳傲然挺立,给冬日里平添了无限的生机。“棚改到哪,绿化就跟到哪!”这是林业局给百姓的承诺。

  三年来,为了圆职工的安居梦,柴河林业局上上下下可没少费功夫。于丽娟是柴河林业局居民委主任,动迁摸底调查时,正是女儿高考的紧要关头,可她却连给女儿做饭的时间都没有,坚持一户户走、一家家访,白天宣传棚户区改造政策、登记、测量,晚上填表整理数据。全局共发放棚改征求意见表、情况调查表近2万份。工作人员一户一户征求意见,逐家逐户摸清底数,挨家挨户签订协议,实现了一人不丢,一户不漏。

  按照多数群众的意愿,柴河局新建住宅户型为50~55 平方米的小户型占一半以上。林业局积极与建设银行沟通、协商,为动迁户创造条件,积极帮助75户争取按揭贷款317万元,解决低收入棚改户购房难问题。91户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动迁户如愿以偿优先安排到一、二楼,尽一切可能地满足了职工的意愿,真正圆了他们的安居梦。

  一栋栋棚改大楼拔地而起,一排排绿化大树落地生根,柴河林业局到处都彰显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人们满怀信心,用劳动和创造与崭新的小城一道迈步。

  山高林密的威虎山,生长着奇珍异果,气冲霄汉的柴河人,琢磨着十年一剑。于是,北国特有的松子、核桃等林中宝,脱去坚硬的外壳,化作水之柔、蜜之甜,飘散着清香,穿林海,跨雪原

  从“威虎山”到“大会堂”

  本报记者 徐明辉

  春天的脚步临近,柴河林业局的威虎山饮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在他们不断增加的订单中一个新顾客不能不提及北京人民大会堂。

  柴河林业局多种经营局局长王建发给记者看手机里的一条短信,这条短信是柴河林业局局长王敬先发给他的,大意是,柴河林业局生产的松仁露、核桃露、松仁玉米浆、刺嫩芽等7种产品通过省森工总局的推荐,历经数个检验环节,入选“森林食品工序合作协议”,摆上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宴餐桌。“这是王局长第一时间发给我的,如果基层的职工得知这件事,不知道多么高兴多么自豪呢。” 王建发的兴奋溢于言表。

  山沟沟里的饮料靠什么登“堂”入室,得到人民大会堂的入场券?记者带着几许好奇探访了威虎山饮品有限公司。只见威虎山饮品有限公司院落不大,厂房整洁,墙上张贴的大字号的宣传语彰显了森工人的豪情和信心:“念好山字经、盘活林中宝”、“做饮品中的茅台”……车间里,飘散着松子、核桃的清香。按操作要求,记者无法靠近核心的磨浆车间,但看见了包装车间的自动化流水线。据了解,该企业年生产各类饮品2750吨。

  从深山老林到大都市的超市、再到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小小的坚果走过了不平凡的路。同样,从饮品厂建设、开发产品,到成为柴河林业局非木产品的龙头企业,威虎山饮品有限公司的成长也经历了十年的图强奋进之旅。这其中凝聚着森工人的智慧、胆识和开创精神。

  坚果是个好东西,以往单单靠卖果实,附加值低、效益低。9年前,柴河林业局就有一群人开始琢磨撬开松子、核桃坚硬的外壳,让它们柔软起来、灵动起来、金贵起来。

  威虎山饮品有限公司的资深员工说,生产松仁露、核桃露的灵感来自餐桌一度流行的杏仁露、椰汁;松仁玉米浆的灵感来自餐桌上的女士菜松仁玉米;白丁香茶则来自林区人治疗咳嗽的民间验方……几年间,林间宝贝在柴河林业局的一群有心人手里变成了包装精美、食用方便、味道独特的餐桌宝贝。就拿最早的元老级产品松仁露来说,现在就有低糖、无糖以及松仁牛奶的多种选项,外包装也经历四次改版。

  酒香还怕巷子深。有了好产品企业又开始做大市场、做品牌。企业统一品牌,统一进入市场。饮料叫“绿松缘”,山野菜、食用菌等叫“绿孚特”。国内大型的糖果展销会他们从不放弃展示自己的机会,企业销售人员给顾客奉上黑龙江山林的醇美滋味,勾住顾客的味觉,吊起顾客的胃口。通过努力,如今松仁露、核桃露等饮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16个省48个县市140个经销点,在天南海北的超市里高档饮品货架上,饮品站住了脚,卖上了价。“国家权威检测质量达标”、“用户放心品牌”、“AAA质量诚信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一系列响当当的身份标签诠释产品质量的上乘。

  “绿”字辈的60种产品一改以往靠木材“原”字号吃饭的柴河林业局的产业格局,把非林非木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威虎山饮品有限公司这一龙头企业,也带动了林场的采集业、红松果业的管护业、大豆种植业,间接拉动山上从业人员3600人,山下直接就业人员120人,实现年人均收入15000元。王建发介绍:“坚果产业让谁管护、谁受益的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贯彻得更加彻底。去年是松子的丰收年,总产325.5吨。有些管护红松的职工,靠采集松子就收入10万元。管护工人更加珍爱环境,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生态好,坚果才能长得好,日子才能更好。”

  如今,柴河林业局正在全力打造龙江坚果产业第一局,林业局对此信心满满,他们有源源不断的资源,有十年磨一剑的龙头企业,有股份制合作经营的灵活运作方式,有打拼市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有一群琢磨坚果,打磨坚果的人,坚果第一局必将实至名归。

  人有爱天赐寿

  柴河林业局敬老院有“两最”。一是最大,为全省森工系统规模最大的养老院,有床位百余张;二是有一位106岁的老人在这里颐享天年,当属林区最长寿的老人。记者有幸探望了这位人瑞。

  老寿星的身份证上出生年月是1907年,按民间虚岁的计算,龙年,就106岁了。她拉着记者的手,略带口音介绍自己:“我是十几岁时从山东省高密县闯关东来这里,当过柳毛河林场的家属工,一直在林区生活。”她无儿无女,年岁大后,一直受邻居和林业局的照顾。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冬天照样到户外散步,生活能自理。敬老院对她照顾得格外精心,老人喜欢吃带馅的食物,敬老院就给她准备饺子、馄饨。护理员称她为“奶奶”,像亲人一样不离左右地照顾她。她是养老院里的活跃人物,爱唱爱笑爱交往,虽然年龄大,头脑还很灵活,打麻将、打扑克是位常胜将军,她还很在意自己的寝室获得“流动红旗”。老人挂在嘴边的话是:“这里可好了,我可享福啦!”

  据敬老院院长张洪军讲,李莲英老人长寿秘方很简单,早起早睡,心态平和,敬老院还有几名90岁的寿星也有这样的共性。民政部门、森工系统的领导常常看望李莲英和其他老人,敬老院的活动室里悬挂着这样场景的照片。对于客人的拜访,老人非常热情好客。大家祝愿老人幸福安康,她总是高声地回应着:“你们都能赶上我!”

  本报记者 邱成 徐明辉摄影报道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邱成摄

  木材超市。

  漂亮的民生成绩单

  棚改

  柴河林业局住宅建设年代久,棚户区居民达12138户(含危房户2952户),人口30345人,多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筑,房屋破旧、低矮潮湿、道路狭窄、基础设施不齐全、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低收入家庭户数多、居民生活极为不便。2007年柴河局抢抓国家棚改惠民政策,三年规划实现棚改12138户,建筑总面积85万平方米,涉及30345人;每期棚改动迁25天基本完成;70天一座7层棚改楼房封顶;4138户棚户区居民已实现整体回迁。

  教育

  柴河林业局集中投资1440万元完成了四所直属中小学环境设施改造和规范化建设,四所学校每个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和有线广播,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安装校园监控设备,确保了校园安全;两所小学和初中都增设了拥有30台电脑的电子备课间。2011年林业局投资252.3万元为第一中学新建塑胶操场。每年免收初高中学生晚自习费70万元,补贴住宿生80万元,补助特困生9.2万元。承担全局中小学生人身保险20万元,解决了林区子弟上不起学、上不好学的问题。

  医疗

  近年来,林业局投资2663万元,完成了职工医院环境设施整体改造和扩建及21个林场(所)、山下4个社区的卫生所、2个分门诊的标准化建设,购置了CT、生化分析仪等60种大型先进医疗设备。每月拿出10万元为患者降低药品价格,住院患者全部免除住院床费;困难患者建立“绿色通道”,对特困患者的全部医疗费减免。选派医护人员到省内外知名医院培训80多人次,与省内外多家医院建立协作关系,定期聘请名医专家出诊,建立了远程会诊网络平台。

  养老

  2010年,林业局投资600万元,在江滨社区原第二小学校址改建集养老院、康复中心、孤儿院为一体、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省森工最大的社会福利中心,建筑面积约2827平方米,床位120张。配套建设5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山上21个林场(所)和双桥社区也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和老年人活动室,并配齐了电视、音响、VCD、麻将、象棋、扑克、图书、报刊等配套设施和活动用品。为老年人休闲、娱乐、健身提供了场所,拓展了空间。

  待遇

  在工资分配方式上,向工作一线倾斜,向危难险重倾斜,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由2007年的465元提高到现在的1872元,在职职工月最低工资超1000元。全局21个林场和山下4个社区全部跨入人均年收入超万元行列。三年来,医疗和养老保险扩面后达到13310人;低保标准由月人均66元增加到162元;社会救济标准由月人均125元提高到192元;发放特困补助金115万元,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