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利用外资战略应适时调整

 一寸大海 2013-11-08

 中国利用外资战略应适时调整
摘要:本文分析了2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并用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增长数字证明了外资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巨大贡献。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认为应适时调整利用外资战略,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20多年来,中国利用外资成绩斐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中国已经告别"资金短缺时代",应该改变盲目"招商引资"做法,适时调整利用外资战略。
   
  一、20来多年中国利用外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利用外资成绩显著。从统计数据看,近10年来,无论国际经济环境如何变化,全球FDI总流量怎样波动,中国的FDI一直稳步增长。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占GDP近33%,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18倍。
   
  截至2005年,中国累计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高达6224.26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600亿美元,2006年中国FDI为700亿美元。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7年1月数据,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FDI接受国,仅次于美国、英国、法国,位居全球第四。近年外商投资来源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虽以亚洲为主,但欧洲、美洲的投资增长迅速。香港、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美国、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六个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总户数占实有总户数的78.8%。与此同时,今后中国外商间接投资每年将达数百亿美元。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末,港澳台地区的投资是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的51%,而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在我国直接投资的比重为20.8%。
   
  从利用外资的地区差异看,1985~1999年,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差异,约有90%由外商投资引起。目前东部地区依然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但从2004年始,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比重逐步上升,外商投资逐渐向西部转移。2005年,外国投资人购买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份呈高速增长,第二产业尤为迅猛,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两省。截至2005年底,外国投资人购买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股份7255户,占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总户数的2.8%,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业。种种迹象表明,外商已控制了我国一部分骨干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市场,尤其是新兴产业,外资企业已占据绝对优势。目前轿车行业中三资企业占68%的份额;电梯行业中三资企业占70%;彩色显像管行业中三资企业占65%;机床行业中62%的份额为外商占有。
   
  二、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贡献巨大
   
  1990~2005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8%,其中约1.9%的增长源于利用外资。与中国GDP高速增长同步,外国直接投资也迅速增长,由1984年的14.19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603.30亿美元,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平均超过10%。
   
  近6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解决就业呈现正效应。FDI存量每增加1%,则带来0.002%和0.062%的就业效应,外资的引入解决了约2300万人的就业问题。
   
  外商投资经济还是我国不可缺少的税收来源,2002年“三资企业”上缴税收已占中国财政收入的17%,外商投资经济工商税收占工商税收总额的20.5%,成为国内工商税收中增长最快的税源。
   
  1970年前,中国的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次序为“一二三”。随着第二产业迅速发展,1984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变为“二一三”。1985至今,第三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中国转变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20多年来,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1990年代后至今逐渐多地投向第三产业。截至2004年底,FDI在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94%、68.27%和29.79%。外资在三次产业的流向与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相一致。20年前,中国的大多数外资投资于自然资源和制造业领域。如今,服务业已超过制造业成为中国FDI最重要的领域。1988年服务业吸引FDI的存量占FDI总量44%,1997年这一比例升至48.5%,到2000年该比例达51%,而制造业和第一产业该数据则分别为40%和低于10%。外资对中国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甚大。1998年外资企业占中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74%,2005年这一数字增至31.74%。1998年~2005年,中国平均每100元工业总产值中就有28.96元是三资企业创造的。而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该比例更高。外商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贡献巨大。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8317.26亿美元,出口4442.1亿美元,进口3875.16亿美元,顺差566.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03.54%。进出口总额、出口、进口和顺差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8.48%、58.3%、58.7%和55.65%。外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商品的出口结构。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中,90%以上由外资企业出口,2005年外商独资企业出口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67.4%。中国高、中端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随之快速提升。
   
  2000年后,跨国公司已经超过国有企业成为中国技术引进的主体。90年代后,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偏向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外资对中国的技术升级效应明显。外资企业引进技术占全国引进技术总额的比例逐渐提高,2000年该比例已高达40%。2003年FDI在进口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和计算机方面是内资企业的5.87倍、1.42倍和1.95倍。由于外资进入中国汽车行业,该产业与国际技术的差距缩短了10年。随着FDI进入机械产业,国内相关企业大部分自1970年代直接进入90年代初水平,而技术升级效应最明显的是电子产业。由于跨国公司的研发能力和效率都大大高于我国企业,外资企业的技术扩散,减少了国内自主研发的费用。同时,几乎所有较大规模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对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采取送往公司总部或全球性培训中心培训,实际上开发了中国的人力资本。
   
  三、 利用外资的争论及对策
   
  目前,对于外资,国内学者有三大争论:首先是一些学者批评利用外资主要是"让渡国内市场",与"外资企业技术转移不对称"。我们认为,外商投资是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今后应摒弃被动地、无选择的"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应把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和投资环境作为核心工作。其次,有学者质疑: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国内资金出现赢余、外汇也有较多剩余,是否必要大量利用外资?我们认为,内资与外资并不能完全替代,原因有二: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不足;一些巨型项目的国内融资渠道不畅;而外资与内资并非水火不相容,可以多方面"双赢"。第三,有人担心,由于外资已在某些行业占主导地位,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商务部编制的《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逐渐终结外资"超国民待遇"。今后,应关注跨国并购所引发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弥补法规法律体系上的缺陷。重点要防范频繁的资本外逃,防止投机资本的操作和游资的非正规流动。我们认为,中国利用FDI的方式需要做适当调整。
   
  具体的建议有:
   
  一、东部地区应以利用FDI开展一般贸易方式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而中西部地区则以利用加工贸易方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制造业为主。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的,可考虑重新给予优惠政策。
   
   二、应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借壳等方式到海外上市或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发行债券进行融资。重点扶植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在关注生产性投入设备和原材料等进口的同时,适当考虑引进某些中高档消费品,刺激国内市场消费。
 
  三、对于内资、外资应一视同仁。应逐步开放资本市场,促进外资以多种形式投资国有企业的改造,参与不良资产的处理。完善产权交易制度,为外资参与国内企业的跨国兼并、重组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应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多种渠道投资。
 
  四、由于跨国公司投资主要以跨国并购为主,中国今后坚持以直接投资和长期借贷资本为主的外资结构。同时培育、完善和开放中国的资本市场,有限度地向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国内股票市场,允许外资并购某些竞争性行业企业的股权,积极研究中外合资、外资企业在国内上市的可行性。
 
  五、中国应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引导外商投资于一些薄弱的第三产业。必要时可给予跨国外包企业一定的扶持政策。加快出台新的外资产业投资指南,重点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来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王洛林荆林波  编辑:张淑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