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克飞 : 戏里戏外——寻访北京梅兰芳故居

 相约归渡头 2013-11-08

在我所寻访过的近现代名人故居中,被改造为纪念馆的为数不少,而其中落成时日最久的,要算是北京护国寺街9号的梅兰芳纪念馆,其挂牌时间是1986年10月。

说起梅兰芳,不管是不是京剧迷,想必都会说一声如雷贯耳。纪念馆落成后,自然也少不了来探访故迹的拥趸,不过据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称,一直以来访客都不算多,有时一天也没人来,倒是2009年初突然火爆了起来,整个上半年都颇多访客。

她说,那都是拜电影《梅兰芳》所赐,很多人图新鲜来看看。

没来由想起了上海的常德公寓,那是张爱玲故居,一度寂寥,可电影《色戒》上映后,这里就成了热门,很多压根没读过张爱玲作品的电影迷摇身一变成了张迷,纷纷前来“朝圣”,还不忘买本书拿在手里留影,以示自己这个“张迷”货真价实——据说,那是所谓“小资”们当时极热衷的事情。

其实以商业电影进行文化普及,并非坏事,我亦乐见其成。但若如张爱玲和梅兰芳这样的人物,也要靠商业电影来普及,那可真是有些悲哀。

护国寺街其实原本是条胡同,亦不算长,两个路口分别位于新街口南大街和德胜门内大街,恭王府、北海和什刹海等也在附近。梅兰芳纪念馆靠近德胜门内大街这一侧,据说道路曾有拓宽,并非原貌,一眼望去,确实比靠近新街口南大街的另一侧要宽些。

朱漆大门两侧有一对门当。关于门当,说法甚多,有人说若有两个门当,证明宅院主人是五品到七品官,若是四个门当,则是一品至四品,也有人说有两个门当的只能说明有点钱,未必是官员,有四个的才是官员,还有人说近年来北京旧城修缮改造,一些四合院得到翻新,翻新者压根不懂历史,门当都是新装的,已不能从门当看出当年户主的身份。

不过梅兰芳纪念馆门前的门当倒真的是旧物,上面还有刀砍斧凿的痕迹,向来是火红年代的遗留,幸未被毁。我查阅资料,发现这里原是王府的一部分,两个门当似乎与王府规格不符,后来又发现原来这里是作为王府马厩使用,才恍然大悟。不过即使是马厩,格局气派也不凡,民国以来又几经转手,还曾作为国民政府机关使用,可算“成熟宅院”。至五十年代初,梅兰芳入住这里,在此度过了人生中最后十年。

一进院内,有青砖灰瓦的影壁,影壁前面有汉白玉的梅兰芳半身像。院内有两棵柿子树,另有海棠树,工作人员说是取“事事平安”之意,我是植物盲,只能认出柿子树,这还是因为此前在老舍故居已见识过一次的缘故。

院子共有两进,外院和内院均有展室,外院展室有梅兰芳生平图片展,内院展室则展有其在《贵妃醉酒》、《女起解》和《奇双会》中戏装,有记录其亲身演示53式指法和各种旦角身段的照片,还有一些其他大师的书法作品和藏品,馆内藏品大多为梅兰芳的亲人捐献。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回廊,可遮阳挡雨,回廊上绘有花草假山。客厅、卧室和书房均保持原貌,书房的书柜中有大量剧本,不乏善本和孤本。书房中还藏有大量画作,梅兰芳一生藏画甚丰,他刚成名时曾结识大师吴昌硕,对方赠其梅花一幅,勾起了他爱画之瘾,他还曾师从王梦白学画,其收藏字画中,不乏宋元明清四朝精品,近现代如吴昌硕、齐白石和张大千等人的画作则更多。

梅兰芳爱画,除了爱好之外,也有借画促戏之意。从浅层次来说,绘画对京剧中服装、化妆等环节均有好处,从深层次来说,绘画有助修养与审美。艺术本就是相通的,审美亦是相通的,一个人在艺术上能有所成,对文学和其他门类艺术都会有自己的认知与审美,反之,一个人绝不可能在底蕴欠缺的情况下在某个艺术领域有大成。底蕴永远比理论和工具更重要,比如现在许多摄影师,追求器材、迷恋镜头、强调技术,但一年读不了两本书,没看过一次画展或话剧,压根不知美为何物,拍出的照片如陈年挂历,空洞无物——只有技术没有底蕴,顶多做个摄影工匠,拍出的挂历风景其实和照相馆里的身份证照片没有本质区别。

如国画大师潘天寿,早年师从李叔同,李叔同惊采绝艳,琴棋书画金石篆刻无一不精,并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潘天寿深得其中之道,亦将各种艺术融入画中。而梅兰芳的祖父,位列“同光十三绝”的梅巧玲除擅长演戏外,亦善书法,精于金石和古玩。由此可见,但凡文艺,先做通才,方有资格成大才。

晚年梅兰芳十分忙碌,据说但凡有外宾访问,他的演出便是保留节目,此外每年还有全国的百场巡演。后人提起那段时光,多指其快乐充实。我年少时也爱京剧,常守着收音机摇头晃脑咿呀半天,虽有装模作样的成分,但确也有爱。不过我听京剧时,大师多已离世,有人告诉我,马连良等人均逝于文革,梅兰芳则比他们早得多,怕是跟那些年的劳累有关。

我还曾去过铁树斜街101号,这是梅兰芳的出生地。当年,这里叫李铁拐斜街,门牌是45号,八国联军进京时,梅家典卖此老宅以求生计,可惜难见故迹。我也曾寻找许多人曾记载过的无量大人胡同24号,若按现址,它应该是红星胡同51号,但旧貌已无,如今是某单位所在地,一问才知,原有院落已于1986年拆除。

对这个院落的拆除,我满心遗憾。梅兰芳声名最盛时便居于此处,据载,这是一个三进宅院,院内有假山、花池与回廊,现存的许多梅兰芳照片均摄于此院内。当年这里极有名气,外国名人们所谓的“游长城、观梅剧、访梅府”,最后一条便是指这处宅院。

曾来次造访的外国名人中,有影帝范朋克,有诗人泰戈尔,有大作家毛姆,亦不乏各国政要王储,据说,梅兰芳与各国名人合影时,总是照片焦点,贵宾们则众星拱月。抗战时,梅兰芳坚守气节,拒绝登台,也因此收入无着,只能将此宅变卖。

他曾有机会收回此宅,那是1949年后,有关方面曾征求其意见,表示可以让他迁回旧居,但他认为自己不需那么大的宅院,结果选择了护国寺街9号。

若他选择收回故宅,如今成为梅兰芳纪念馆的就会是无量大人胡同24号了——其实它更有资格成为纪念馆,因为它见证了梅兰芳生命中最耀眼的时光,也见证了无数故事。可惜,梅兰芳拒绝了它。

它被拆除的年份是1986年,恰恰与护国寺街9号被改造为纪念馆的年份相同。这是巧合,怕也是天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