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古代十大建築大師

 三味書屋754 2013-11-10
       中國古代十大建築大師 

★★★
三味書屋
754》2013年11月10日編輯整理★★★

                   ★★★★★

中國古代建築了不計其數的精美建築。多姿多彩的建築,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氣度。創造這些建築的設計師建築師,在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中罕見記載,他們的名字隨著建築的消失演沒于曆史的塵埃中。成周的規劃者周公,木匠的祖師魯班,都沒有很多的資料流傳下來。柳宗元的《梓人傳》記載了壹個楊氏都料匠,只是取其類于相的喻體來說明人才之道、治國綱領,甚至其名字也不屑于記下來。《夢溪筆談》中記載的建築工匠,也比較簡略。 
                    天下之巧匠魯班傳奇
                                 土木工匠始祖魯班
 NO.1、魯班
      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魯國人(都城山東曲阜,故裏山東州),“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爲魯班。 大約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裏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産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壹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壹直在廣大人民群衆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爲祖師。
                     宇文恺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興城城樓
                       宇文恺主持建造隋朝東都洛陽城
               隋代著名的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大師宇文恺
NO.2、宇文恺
     宇文恺(555年~612年)宇文恺,姓宇文,名恺,字安樂,祖上是鮮卑人。朔方夏州(治所在今陝西靖邊縣境內),後徒居長安。出生于長安城(今西安市西北部)。出身于武將功臣世家。宇文恺是中國隋代著名的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大師。自幼博覽群書,精熟曆代典章制度和多種工藝技能。長期擔任隋朝主管建造方面的官員,官至工部尚書。主持建造許多大型建築,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興城和東都洛陽城,爲以後各代都城建設樹立了樣板,展示了宇扒豈高超的建築技藝和卓越的設計才華。  
     隋代造橋匠師李春
                                李春建早的趙州橋
NO.3、李春:
     李春隋代造橋匠師。李春是隋代的壹位普通工匠,由于史書缺乏記載,他的生平、籍貫及生卒年月已無法得知。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李春是我國隋代著名的橋梁工匠,他建造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開創了我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爲我國橋梁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僅能根據唐代中書令張嘉貞爲趙州橋所寫的“銘文”中有:“趙郡洨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爲。”我們方知道是李春建造了這座有名的大石橋。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是今天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建于隋朝,唐開元十三年(725年)中書令張嘉貞在《安濟橋銘》中記載:“趙州窖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爲。”作爲趙州橋的建造者,李春的名字和這座現存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橋的名字緊緊地聯系在壹起。但是無法查考其更多的生平。其價值並不在于是否世界第壹,更重要的這是建築與科學、建築與審美、建築與文化結合的典範作品。
                         建築宗師—李誡  
                李誡《營造法式》
 NO.4、李誡:
      李誡(公元?—1110年)字明仲,鄭州管城(今河南新鄭)人。北宋著名土木建築師。很早就做了曹州濟陰縣縣尉。哲宗元右七年(1092年)被調到東京任將作監主薄。營建了不少宮廷建築。精巧華麗者如五王邸、朱雀門、太廟等;規模宏大者如辟雍、尚書省、開封府廨等。政府決定編寫壹部建築工程施工和標准化的法典,于是李誡受哲宗之命開始編著《營造法式》,總結前人成果,吸取工匠技藝,應用自己實踐,于元符三年(1100年)定稿。徽宗崇甯二年(1103年)由政府頒行全國 。李誡博學多藝,然大部分精力用在治學著書方面。《營造法式》是我國古代壹部最全面最科學的建築手冊,也是世界最早最完備的建築學著作。
   岱廟主持道士張志純[元]集資創建泰山南天門[1260年]
                         元代著名道人張志純塑像
NO.5、張志純
       張志純(公元1220—1316年) ,字布山,號天倪子,又號布金山人,有張煉師之稱。泰安州埠上保(今肥城市張家安村)人。元代著名道人。張志純  ,山河自然風光之中最成功的建築傑作之壹是泰山南天門。南天門也是這位學醫出身的全真教道士最出名的作品。他在二三十年間,新建和重新建設了泰山上下數十座建築群。如朝元觀、玉女祠、高裏山神祠、會真宮等等。他的建築特色是建築與環境、雕塑與建築的協調統壹。他的生平和建築實踐簡略記載于元代文學家杜仁傑和徐志隆的文章中。
 
             元大都的設計者劉秉忠
                              劉秉忠設計的元大都復原圖
NO.6、劉秉忠    
      劉秉忠(公元1216—1274年),中國元代政治家,作家,城市規劃專家。字仲晦,原名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曾棄吏爲僧,法名子聰。入仕後始更名秉忠,字仲晦,自號藏春散人。元世祖忽必烈對他言無不聽,寵任益隆,曾經位至三公,官居太保。先世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縣)人,世代仕遼,後移居邢州(今河北邢台市)。元大都的設計者,元朝典章制度的建立者。盡管北京的建城曆史很早,今天北京的城市基礎是卻他打下的。劉秉忠于1264年建完了元朝上都後,因燕京是遼金舊都,形勢沖要,建議定都于燕,被忽必烈采納,改稱中都。劉在大興府東北築宮城建宗廟,在宮城北面設立了壹個中心台,作爲測定全城方位的中心點,以此確定全城的中軸線。中都氣勢恢弘,整齊劃壹,道路寬闊,分區合理,1271年改名大都。當時的名人徐世隆高度贊揚了他的功績:相宅蔔宮,兩都並雄,公于是時,周之召公。
                 有“蒯魯班”之稱的蒯祥
       1651年,重建33.7米,廣9間,深5間的這座天安門,即我們今天所見的天安門 
NO.7、[kuai] 
       蒯[kuai](1398年-1481年),字廷瑞,號香山,中國明代吳縣香山(今江蘇蘇州婿口)人,知名建築工匠,香山幫匠人的鼻祖。原來是名木匠,以工藝精巧卓絕著稱,有“蒯魯班”之號,後任工部侍郎,永樂十五年(1417),負責建造北京宮殿。負責建造 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宮(1417)、皇宮前三殿、長陵(1413)、獻陵(1425)、裕陵(1464),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1460)、隆福寺(1452)等。還負責設計和組織施工作爲宮廷正門的承天門(即今之天安門)。這項工程在蒯祥運籌下于永樂十九年(1421年)竣工,其城樓形狀與今日大致相仿,但規模較小,這就是最早的天安門,原名“承天門”,受到文武百官稱贊,永樂皇帝龍顔大悅,稱他爲“蒯魯班”。後來,皇極、中極、建極三大殿遭受火災,正統年間(1436-14490他又負責主持重建。就是現在的故宮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天順末年(約1464),他還規劃建造過英宗的陵墓裕陵(明十三陵之壹)。明末,天安門又被焚毀。1651年,重建33.7米,廣9間,深5間的這座天安門,即我們今天所見的天安門。
              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梁九主持重建紫禁城內主要殿堂 
                         老技师梁九亲手制作的紫禁城模型
NO.8、梁九  
      梁九,中国 清代建筑匠师。顺天府(今北京市)人。生于明代天启年间,卒年不详。梁九曾拜冯巧为师。冯巧是明末著名的工匠,技艺精湛,曾任职于工部,多次负责宫殿营造事务。馮巧死後,梁九接替他到工部任職。清代初年宮廷內的重要建築工程都由梁九負責營造。康熙三十四年(1695)紫禁城內主要殿堂──太和殿焚毀,由梁九主持重建。動工以前,他按十分之壹的比例制作了太和殿的木模型,其形制、構造、裝修壹如實物,據之以施工,當時被譽爲絕技。他重建的太和殿保存至今。     
                   天壇是樣式雷家族的得意之作 
                    “樣式雷”始祖雷發達
 NO.9、“樣式雷”家族   
    “樣式雷”,是對清代200多年間主持皇家建築設計的雷姓世家的譽稱。 中國清代宮廷建築匠師家族:雷發達,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廷昌等。在十七世紀末年,壹個南方匠人雷發達來北京參加營造宮殿的工作。因爲技術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擔任設計工作。從他起壹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築如宮殿、皇陵、圓明園、頤和園等都是雷氏負責的。這個世襲的建築師家族被稱爲“樣式雷”家族。清朝朝廷樣式房掌案雷氏(樣子雷)作爲數百年皇家建築的主持者,世代相傳,是清朝壹大批宮殿園林陵墓的設計者。因爲雷氏後裔1930年前後把圖書資料和按比例制作的臘樣,賣給了中法大學等單位,所以現在還有不少的保存。在故宮博物院藏圖中有珍貴的《圓明、绮春、長春三園地盤河道全圖》,就是式樣雷家族傑作。
     附:家族介紹
      第壹代樣式雷:
      雷發達,字明所,生于萬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壹日(1619年4月5日)。卒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八月十壹日(1694年9月29日)。祖籍江西永修。“樣式雷”家族的創始人。 雷發達曾祖在明末遷居江蘇金陵(今南京),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雷發達和堂弟雷發宣應募來到北京,參加皇宮的修建工程,發達以其精湛的卓越的技術才能,得到康熙帝的賞賜,並獲得了官職。70歲退休,死後葬于江甯。
      第二代樣式雷:
      雷金玉,字良生,生于順治十六年(1659),卒于雍正七年(1729)。雷發達長子。
      第三代樣式雷:
      雷聲征,字藻亭,生于雍正七年(1729),卒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雷金玉幼子。
      第四代樣式雷:
      雷家玺,字國賢,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卒于道光五年(1825)。雷聲征次子。他與長兄雷家玮(1758—1845),字席珍,三弟雷家瑞(1770—1830),  三兄弟供職工部樣式房,雷家玺是三兄弟中的翹楚。是三兄弟中的代表
      第五代樣式雷:
      雷景修,字先文,號白璧,生于嘉慶八年(1803),卒于同治五年(1866)。雷家玺第三子。
      第六代樣式雷:
      雷思起,號禹門,生道光六年(1826),卒于光緒二年(1876)。雷景修三子。
      第七代樣式雷:
      雷廷昌,字輔臣,又字恩绶,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雷思起長子。
      第八代樣式雷:
      雷獻彩,字霞峰光緒三年——不詳(1877——不詳)。雷獻光、雷獻瑞、雷獻春、雷獻華兄弟參與圓明園、普陀峪定東陵重建、頤和園、西苑、崇陵、攝政王府、北京正陽門的工程等。
            沈琪設計的清末陸軍部大樓
                    沈琪設計的清末海軍部大樓
            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沈琪
NO.10、沈琪
     沈琪 (1871—1930)字慕韓、穆涵、谷涵,天津靜海嶽家園村人。沈出生寒門,幼年喪父。青年時,入北洋武備學堂,攻讀鐵路工程專業。他是見于記載的中國第壹位官方建築師。據中國第壹檔案館檔案記載,他以建設委員身份“繪具房圖”的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反映了二十世紀初中國建築設計和營造施工水平的高超建築。這東西兩組建築,是在和親王府基礎上的巴洛克式磚木結構樓房,于1906年由中國營造廠施工。後來,這裏成爲近代史風雲變幻的舞台,現在成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代的建築師壹般是建築的設計、組織、施工的主持者合爲壹體,甚至是建築的親手施工者。古代建築師的實踐多于理論,多數沒有經過建築方面的專業學習,甚至不是專業的建築從業者,即使有點專業知識,也是在師傅的言傳口授中得來,在實踐中揣摩體會來的。他們的建築業績應該和祖國的大好山河共存。



《歡迎進入三味書屋754個人圖書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