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之香山帮、东阳帮跟闽南风格

 公司总裁 2019-01-13

香山帮

香山地区位于苏州西南郊区太湖边,自公元前514年春秋吴国在此建立都城以来,这里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各种工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香山帮是一个具有吴地文化底蕴的建筑派系,是一个集木作、水作、砖雕、木雕、石雕等多种工种的建筑工艺群体。最初,木雕由木匠兼营,砖雕由泥水匠兼营,清乾嘉以后逐渐向专业化发展。明代苏州两位著名造园大师计成和文震亨撰写了《园冶》和《长物志》两部著作,将江南建筑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香山出身的近代工匠姚承祖编著了《营造法原》一书,开创了香山帮从实践向理论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之香山帮、东阳帮跟闽南风格


苏州香山帮建筑又称苏式建筑,除了少数的寺庙、会馆、公所、衙署、书院、仓库外,面广量大的是各式各样的富有水乡特色的民居,其特点是梁架结构恢巨集奇巧,戗角飞翘,房屋装修典雅,园林建筑秀丽多姿。最能显示香山帮建筑特点的当推殿宇的转角或塔的腰檐转角部分的戗角了,上翘角度之大是其他地区所不及的,显得轻灵美观。

香山帮建筑色调和谐、结构紧凑、制作精巧、布局机变。梁架结构因材制宜,圆作、扁作、抬梁、穿斗灵活运用;建筑屋瓦的铺设和各种屋脊堆塑式样的使用也体现出瓦匠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想象力,各种戗角、砖雕门楼、月洞门、砖细漏窗争奇斗艷,琳琅满目。地面的铺墁也是独特的建筑小品,采用普通的砖、瓦、各种颜色的卵石、碎石、矿渣及人们废弃的缸、碗等碎瓷片,以浓淡不同的色彩巧妙地展现了不同质感的纹样。

香山帮苏式彩画是香山帮的一大杰作,在色彩搭配方面格外讲究,一般不用浓重和艷丽的色调,以棕、黑等为主,和粉墙黛瓦的建筑环境十分和谐。

蒯鲁班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之香山帮、东阳帮跟闽南风格

蒯祥是江苏吴县人,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7年),卒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蒯祥出生于一个木工家庭,其父蒯福,有高超的技艺,被宫廷选入京师(金陵),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福告老还乡后,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成名,并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从金陵北迁时,征召全国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木,蒯祥参加了皇宫建筑营造工作,通过大型工程项目的锻炼,在实际建造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也逐渐成为技艺娴熟的大木作匠师。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之香山帮、东阳帮跟闽南风格

蒯祥在京四十多年,负责及参与兴建了故宫三大殿,以及两宫、五府、六衙署等建筑工程,还于1464年亲自主持明十三陵的裕陵建造。因有功于朝廷,蒯祥从一名工匠逐步晋升,直至被封为工部左侍郎,皇帝也称他为「蒯鲁班」。他的祖父、父亲也因此被追封为侍郎。蒯祥在当时有着极高的声望,尤其在吴县更是广为传颂,成为香山帮匠人的精神领袖。民间对他的传说愈来愈多,并由此产生了很多故事,蒯祥本人不断被夸张神化,由一个普通匠人成为传奇人物。比如「香山匠人一斧头」记录了蒯祥学艺的过程;「蒯祥醉画金銮殿」描写了蒯祥设计故宫的过程;「巧用短木造皇宫」展现了蒯祥创造「金刚腿」、「活门槛」的聪明才智;「拔高午朝门,减免三年税」表达了对蒯祥能够心系百姓,减免吴地赋税的崇敬之情;「蒯祥献艺御花园」更是对蒯祥才艺风貌的极大赞誉。这些故事娓娓道来,至今在民间流传。

东阳帮(婺州民居)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之香山帮、东阳帮跟闽南风格

明成化年间,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8县属金华府,又有「八婺」之称。清乾隆年间开始,经济的强盛带动了婺州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民间艺术、民间手工技艺日益发达,对建筑装饰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普遍使用插柱式抬梁是婺州民居建筑体系的一大特色,这种形式既有抬梁结构的优点,又吸收了穿斗式构架所具备的整榀柱子稳定性强的优点。插柱式抬梁结构即在梁两端各做榫头,插入柱子的卯孔中,梁头出际,梁两端下方各垫一个雀替(又俗称梁垫、梁下巴)辅助承托大梁。明代开始扁方形的梁断面逐渐演变成椭圆形,而且梁的高、厚度比例也逐渐加大,成为肥胖、弧形、弓背的冬瓜梁形制。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之香山帮、东阳帮跟闽南风格

婺州民居崇尚粉墙黛瓦,山面封火墙采用五花马头,檐下采用青砖叠涩盘檐,檐口用勾头滴水,屋顶采用清水脊,阴阳合瓦。外立面装修较简洁,台基素面,门、窗用叠涩砖砌出雨罩,打破了外墙平面的单调。木构件的雕刻装饰也是婺州建筑中的重要特色。

油漆和墨绘是极具地方特色的装修形式,传统民居具有「雕梁而不画栋,重雕而不重油饰」的装饰特点,一般仅在外檐廊等易受风吹日晒或斜风雨打湿的部位刷一下保护性的熟桐油或本色的清漆,室内尤其是木雕构件很少刷油漆。也许是为了使黛青色的瓦顶和白色的墙面之间不至于反差太大,工匠们在檐下三线叠涩部位、门头、窗罩、门斗墙、影壁以及马头墙等部位勾画一些线脚或别致的缠枝花草、勾连云纹等图案,也有采用水墨画形式的,使之在大块的墙面之间,有一个黑白间的过渡,因而显得和谐而优雅,具有很好的修饰功能。

木雕之乡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之香山帮、东阳帮跟闽南风格

位于古婺州的东阳自古为建筑之乡,木雕之乡,东阳木雕号称中国四大木雕之首,闻名遐迩。明清以后,随着市镇商业经济的繁荣,商人阶层迅速崛起,但经济上的崛起并没有改变其作为庶民阶层的社会政治地位,也就是说处于「富而不贵」的境况,而东阳木雕高雅而华贵的风格正迎合了士绅商贾营造高堂华宇的审美需求,于是腰缠万贯的官僚士绅、富商巨贾把自己对建筑的精神追求和借以表达的美好愿望,通过东阳匠师的刻刀全部宣泄出来。

东阳木雕是一种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形式,它以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为特征,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东阳木雕在表面处理上,因雕后基本不施油漆或涂刷浅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的纹理、清雅的色泽和精致的刀工技法,故又称「清水白木雕」,形成了独有的风格特征:建筑木雕形式多样,图案内容丰富,技法成熟精湛,而且还综合使用砖雕、石雕和绘画、楹联等艺术;雕刻匠师的技艺由原先的描募模仿发展到自由创作,大量的戏曲、神话人物搬上了建筑装饰舞台;内装修形式较丰富,主要集中在顶棚的天花、梁头、雀替、斗拱和牛腿、挑尖梁等部位。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之香山帮、东阳帮跟闽南风格

东阳木雕选材很讲究,按东阳木雕精雕细刻的特点和显露木材自然纹理的需要,要求选用木质坚硬、质地细腻、纹理浅雅、木色纯净、不易变形的木材。古代东阳建筑木雕中选用最多的是樟木和椴木,工艺流程从设计、取料开始,大致经历剔地、粗坯雕、细坯雕、修光、刻线、装配、油饰、检验等工序,才算完成。

闽南风格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之香山帮、东阳帮跟闽南风格

闽南传统建筑分布范围主要有泉州、漳州、厦门及台湾部分县市等,可以说有闽南人聚居的地方,就会出现闽南建筑。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在这里经过长期的相生相长、交汇融合,形成独特的闽南文化,闽南建筑受到这几方面文化的影响,也形成自己独特的建造技艺。

传统的闽南建筑多为「宫殿式」大厝(院),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横向扩展等布局。纵深有二落、三落、五落不等,以庭为组织单元,庭、廊、过水贯穿全宅。较多运用砖、瓦、石,以红砖白石砌墙垒院,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闽南的红砖墙反映着其地域的风格特性,砖石混砌和墙面的装饰及色彩纹样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独特之处,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在色彩形成既和谐又对比的效果。闽南传统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红砖,用稻田中的泥土作砖坯,入窑后以松枝烧制形成的红砖,表面有二三道紫黑色纹路,故称「烟炙砖」。花样墙面的种类也极丰富,如梅花封墙砖、万字花砖墙、龟背砖花墙、古钱花砖墙、葫芦花砖墙、并花砖墙等。

灰塑与陶作是闽南传统建筑上特有的一种装饰手法,多安置于屋顶或墙壁上。灰塑以灰泥为主要材料,灰泥由石灰、麻丝、煮熟的海菜、糯米浆、红糖水,搅拌捶打而成,将灰泥捏塑成形,在灰泥中直接调入矿物质色粉,也可在半干的泥塑表面彩绘。陶塑是一种融合绘画、雕塑、烧陶于一体的民间工艺,是一种低温彩釉软陶,釉层较软且易风化,但外观温润亲切,没有高温瓷器的冰冷之感。灰塑与陶作的安装技艺主要为「剪」与「粘」,一般以铅丝、铁丝扎成骨架,再以灰泥塑成坯,在坯的表面粘上各色瓷片、玻璃片或贝壳,人物的头部则另以捏塑烧制后嵌上。

斗工

在闽南和潮汕地区,凡是大型传统建筑工程,如宗祠、寺庙、宝塔、富人大宅院等,通常会请两班或两班以上工匠参加营建,比赛建筑水平、工程质量和手艺技术。这种习俗谓之「斗工」。想在技术上出人头地的工匠也都乐于接受挑战和应战,建筑工地因之成了竞技场。

斗工实际上就是公平竞争,「是骡是马牵出来溜」,「牛角唔尖唔过岭」,斗工习俗提高了潮汕工匠的总体技术水平,不少老艺人因此青史留名,不少青年工匠因此脱颖而出。闽南和潮汕的许多有名建筑和传世工艺杰作,其中有不少是斗工斗出来的艺术精品,在民间至今还留传着不少这方面的传说和轶闻。如潮州的涸溪塔和龙门塔,传说是由师徒两人分别建造的,徒弟技术不亚于师傅,也有心压过师傅,师傅当然不会轻易认输,于是师徒各造一塔,斗工比试,故事绘声绘色,曲折动人。最典型的要算彩塘镇资政第大门两边镶嵌的四幅石雕,其中有幅《渔樵耕读》图,图中放牛娃手里挽的牛绳比火柴梗粗不了多少,绳子还雕得十分精致,股数清晰可辨。在斗工中,有三位工匠呕血而死,轮到第四位师傅,并不因为有三位同行为此丧命而却步,而是抱着为艺术勇于献身的精神勇敢接受挑战,终于打造出堪称艺术佳构的作品。

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之香山帮、东阳帮跟闽南风格

「斗工」的习俗激励了工匠们的创造激情,促进了他们的技艺水平,也反映了工匠对营造技艺的自豪和民众对建筑技艺的认知和褒奖。这一习俗是传统建筑文化中非物质遗产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民众对生活的一种积极的取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