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商报: 养老产业的朝阳如何升起  2013年11月10日

 我爱祖国爱人民 2013-11-10

华商报: 养老产业的朝阳如何升起

本文来源于华商报 2013年11月10日 

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不可挡,政府顺势而变,规划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按照现在的说法,养老不只要从事业变为产业,而且将是产业中的朝阳。现在可以看看养老产业的朝阳要怎样升起。

  《北京晨报》11月9日报道,部分北京市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了两家养老机构,发现公建民营养老机

构存在资源占用大但效率低下的问题。一家叫汇晨老年公寓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政府投资9千万元,购买房产和装修,200个床位,目前入住80个老人。

  有报道说,养老院在全国各地都异常缺乏,北京尤其如此,入住养老院不仅要排队,而且排队也未必能够入住。而这家养老机构,政府为每张床位投入了45万元,床位使用率不到一半。为什么住不满呢?报道说,这家养老公寓的每月费用为床位费2400元、护理费2400元、餐费750元。而北京市月人均养老金水平仅2773元。

  这是一家“公办民营”机构。政府出资建设了养老公寓,为什么不负责营运呢?难道是怕养老不能从事业变成产业,所以要交给企业去运营?然而,既是企业去运营,为何又需要政府去投资建设?既然养老公寓是政府建设的,费用应该降低很多吧,为什么入住费用又高出养老金几倍呢?

  纳税人支出建设费用,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获得利益的只有一家,就是负责运营养老公寓的“民营”企业。养老产业是这样变成朝阳的吗?每月收费5千元至8千元的养老服务,当然有利可图。这个时代,经常要讲“谁投资,谁受益”的道理,公办的养老院,又是谁受了益?老年人没有得益,政府是否与运营商分成,不了解。如果政府不参与分成,那是否可以算成是对运营商的利益输送,这种利益输送是否产生腐败寻租行为?如果政府参与分成,又怎样避免政府和运营商合谋,抬高养老市场的价格?

  养老院纯粹公办,那是事业,政府现在不想做了;养老院纯粹交给企业,这是产业,市场定价,可能价格高昂,但还有竞争和调控去约束价格。而“公办民营”算是什么呢?谁能获得运营“公办”养老院的资格,这是寻租空间;公办民营养老院与一般养老院一起上市,这会造成竞争不公平。“公办民营”中,只有运营者得益。作事业投入,作产业经营,投入靠财政,营收归企业,难道这是“养老产业化”之义?

  前几天,媒体还报道武汉一家企业办起了全国首个保险养老社区。这也是养老要变成朝阳产业之后的进展吧。报道说,这是一家人寿保险企业办的养老社区,入住费用包括入门费、月租金、服务费。其中,入门费最低为35万元,最高为90万元。每月房租为1050元至2000元,服务费每月500元至900元,还有餐费要另外计算。人们可以通过直接缴费入住,也可以通过购买保险产品未来入住,如果缴10年,每年投入3万至5万元。

  真是价格不菲,但这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可以“爱来不来”。但想到养老要从事业变成产业,除了被定义为“无力自保”的极少数老人,绝大多数老人都将市场化养老,而所有人的养老金都是以养老作为社会事业为标准发放的。养老金事业化,养老费市场化;收入事业化,支出市场化,巨大的落差会构造出怎样的人生晚景?

  人口老龄化,这在很多社会里都曾形成社会问题,唯独在我们这里,它似乎没有问题,而只是机遇,养老及时地从社会事业变成了盈利的产业,而且欣欣向荣,如日之升,为了确保企业赚得多,甚至还要政府建设企业运营。每个人都在老去,除了公务员,普通人的养老金收入将不足以应付养老院的费用。

  在工作年限内,大家好歹多少有些财产,随着老年之来临,这些财产将付给养老院。如果养老之余还有财产,还可能遭遇遗产税。果然“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生,过客也,来此走一遭,别的意义如何,不知道,但人生的所有需求,都不该给人的观感仅是“扩大内需、拉动增长”吧。 (刘洪波知名杂文家)

(来源:华商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